大埔网 大埔网 大埔资讯 大埔姓氏 查看内容

池姓

2009-12-29 23:27| 发布者: 大埔论坛| 查看: 5535| 评论: 0

池姓

〔姓源〕池姓出自嬴姓。战国时期,秦国有大司马公子池,为秦国王族,其家族昌盛,后代子孙以祖字为姓,形成一支池氏。另一支池氏是以所居地为姓而形成的。《风俗通》云:"氏以地者,城、郭、园、池是也。"古时的城墙称作城或垣,城外护城河称之为池。有些居于护城河畔者,便以池为氏。《通志·氏族略》载,池氏,以所居为氏也,望出西平,今为福州大姓。另据《池氏宗谱》载,池氏出自殷姓。周穆王姬满封池姓太始祖民公于池(渑池),后代子孙以封地为姓。

〔郡望〕西河郡,现在山西省汾阳市。

〔堂号〕西河堂。

〔堂联〕池姓专用堂联:

西平旧居远

垣河流源长

西平,在今河南省西平县,是池姓郡望。垣河,即城与池。池氏以所居地护城河畔为姓。

〔迁徙〕据《大埔文史》十六辑刊《大埔池姓源流考》载……唐僖宗时期(874—888)池涌源居光州固始县时,正值"黄巢之乱", 涌源随"征讨帅"王朝入闽,授招讨史,遂居闽宁化石巴村,为福建的开基祖。到宋度宗时期〔1265年后)池梦鲤公(咸淳甲戌特科状元)生七子,长子留福建,次子居嘉应,三子迁大埔,四子迁揭阳, 五子徙镇平(蕉岭、六子迁平远,七子迁惠州。大埔的池氏开基祖是梦鲤公第三个儿子名叫念三郎。念三郎公由宁化石壁入粤之初,曾与四弟同到揭阳梅岗都(后称池家渡),不久念三郎公又由揭阳迁入大埔百侯溪北石埂上,后又迁到溪南下村(今侯南)落居。据云: 清道光癸巳年(1833)农历5月,百侯遭百年未遇特大洪灾,田地受淹,下村房屋悉数冲毁,族民仅有38名壮男爬上祖祠屋顶幸免于难。后分别迁徙到曲滩、巾毛山、高磜、画眉堂等山村开拓基业,有的流浪到潮汕,"卖猪仔"到东南亚等地。

〔分布〕大埔池姓主要聚居于百侯、湖寮,农业人口约500人。分布如下:

湖寮黎家坪,由百侯侯南迁入,现传至21世,83人。

百侯双隆炼下,由百侯侯南迁入,现传至22世,20人。

百侯巾毛山,由百侯侯南迁入,现传至22世,42人。

百侯侯南,由福建宁化石壁迁入,现传至24世,214人。

百侯曲滩,由百侯侯南迁入,现传至26世,163人。


鸡蛋

鲜花

鲜花

酷毙

漂亮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