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网 大埔网 大埔旅游 查看内容

青溪八景小札

2010-7-28 16:53| 发布者: 小编01| 查看: 2142| 评论: 0



青溪村前濒汀江,背倚鹞子岽、松柏岽,一条小河从长治穿过鹞子岽下长长的峡谷流经村中,在村前的鸬鹚滩汇入汀江。村子水曲山纡,种灵毓秀,人文早开。先贤将本村八处胜景誉为青溪八景,有如自然、人文乡情诗,至今传颂。青溪八景是:

蓝墩榕盖    长桥夜月
临江古寺    天灯长明
马踏青松    崇硿水响
调和鱼跃    鹞岽争高

蓝墩榕盖  蓝墩是村前一篮状山墩,以形名地,俗称篮子墩,先贤取名于七彩,书作蓝紫墩。

蓝紫墩竹影婆娑,古木参天。古木有榕、沙朴、王檀(俗称“不知春”、紫胶树)等十多棵。其中三棵老榕树,盘根错节,高近十丈,枝叶繁茂,状如华盖,大半山墩庇于其荫。山墩中间一棵老榕树,树干已老朽中空,洞大如缸,从树底直通树腰。这棵老榕树谁也说不出到底有几个一百岁,却依然那么苍劲、葱笼。

老榕树下, 有一古寺,名曰镇观寺,始建年代已无可考,清道光庚戍(1850年),贡生范居濠、庠生唐观侯和监生涂如春三衿士重修为文昌宫。相传,文昌宫供奉文曲星君、武曲星君等神。
文曲星为北斗第四星,武曲星为北斗第六星,民间信仰中执掌功名之神,先贤希冀村中贤才辈出。文昌宫前檐下有一“与天同参”金字木匾(至上世纪四十年代仍存),可知先民对文武两神之崇拜非同一般。

文昌宫古代曾兼作庠序,此从文昌宫大门额遒劲墨书“永清书院”可知。书院设于何时?考之,青溪村明代称清溪村,隶于清溪社(与蕉坑、清丰下、杉塘村同为一社);清代,隶于永清甲(据县志载,同治后称永青甲)。永清书院可能是清代同治前所设的乡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埔邑维新志士涂省斋先生(大坑村人)将创办于光绪三十年的新学强立学校从长治八角宫迁设于此,更名为育德学堂,并亲自掌教经营10年之久。莘莘学子来自埔北各村,还有不少福建永定、上杭学子慕名而来。光复后学校更名为北河公学、永青公学、北河中心国民学校;解放后曾为青溪中心小学。蓝紫墩作为埔北教学重地一直延续至一九六五年。

往昔,老榕树下一年里有不少热闹的日子,因为蓝紫墩也是村社迎神赛会演大戏的场所。最为热闹的是社(甲)的节日八月十三“作大福”。是日,同社各村供奉之神由大班锣鼓送至文昌宫,接受村社(甲)之民虔诚的参拜,人们祈求众神赐予五谷丰登、福运康乐。作大福的日子通常演几个晚上的大戏,不少戏曲名班,如“老三多”,曾在这里演出。这几天也是村人接待亲朋最忙碌的日子,

民谣“八月十三作大福,家家准备五斗谷;客人一走就煮粥,罩篓上上(客家方言念‘商’)屋”,节日的热闹可知一斑。

榕树浓荫下的蓝紫墩是青溪村小孩子的天堂。宽阔的活动场所任由孩子们尽情地嬉闹。“捉关”、“打尺子”、“跳圈子”等青溪小孩们的传统游戏,常在这里玩到太阳下山了才离去。那棵有空洞的老榕树,小孩子特别喜欢,常钻进洞中爬上宽大的树丫,三个五个挤在一起,唱着背得烂熟世代传唱的童谣。

蓝墩古榕印记着千年古村的岁月沧桑。一九九○年,随着省青溪水电厂建设,蓝紫墩淹没在深深的水底,古榕已不复存在。现在,这里只剩下蓝色的水面,成了静谧的库湾。

长桥夜月  长桥,即长济桥,是从蓝紫墩跨过青溪村水口一座石桥。石桥的早被洪水冲毁,现代所见的是桥右的残段。从桥的残迹可知,石桥长约40米,宽约2.5米,多墩,每跨以数条花岗条石并列铺作桥面。笔者少时常戏水于倒塌的主桥墩下的深水潭,潜入水底可见桥墩的基础木桩,知桥墩筑于软土层。

明嘉靖县志载,埔邑乃至“惠潮宦商赴京、入闽及江浙者”,水路是溯神泉河(今茶阳至石市一段汀江河),舟楫抵达石上埠,“舟止其处转输,络绎不绝”;而陆路则由“神泉(今茶阳神泉街)沿河经清溪至虎头砂渡河抵石上”的“清溪官路”,长济桥是这条北上捷径最大的一座桥梁。

长济石桥修筑年代惜遗于志。志载,长济桥之南青潭角,跨大邦乡(今大坑村)大坑水始建之桥曰长泽桥,乾隆三年(1738)由卫千总(清代绿营军官,正六品)涂士楷捐建;长济桥之北沙岗头,跨塘坑水始建之桥曰悠久桥,雍正六年(1728)由涂五峰募建。两桥规模不大,至雍乾时代才始建,而长济桥规模宏大,耗资甚巨,当官建或官民合建,此非盛世不能为。笔者以为长济石桥也可能是康乾之世的产物,此俟博古者质正。

坍塌后的长济桥,以木桥代之,称长济木桥。木桥累修累废,至上世纪六十年代,连木桥也不复存,乡人路客只得涉水过河。

在长济桥残迹下方百米远处,还有几条该桥的桥面条石横躺在沙石滩上,每见此,不由人心中掠过一丝苍凉,清风明月伴古桥流水,饶有诗情画意的长济桥之月夜美景已在青溪风情画卷中永远消失。

临江古寺  临江寺在汀江河西岸,青溪村与之隔江相望,晨昏钟鼓之声相闻。

据县志载,临江寺于清乾隆乙酉(1765年)由僧人清华募化重建,距今230多年。民间传说“盲(未)有大埔先有临江寺”,诩其古老。而大埔建县于明嘉靖五年(1526),距今已470多年,民间之说属实否?对此,笔者曾请询于临江寺土改后还俗的最后一位僧人全惠先生。原来,临江寺前身还有两座古寺。原寺先在下河背-4-

的庵场窠,至今古寺遗迹尚在、寺前小桥流水仍存。该寺废弃后,迁于下河背河边禾仓石面上的老寺完,古寺墙基仍然清晰可辨。老寺完古寺,县志有所追记;“临河古寺,在松林前上首。”其后才是临江寺。据此,临江寺还有240多年以上的前史并不是虚言。

乾隆间重建的临江寺有上下堂、两厢两横,蔚为壮观。寺内供奉之神有如来佛、观世音菩萨、五谷帝主等。一年里寺里有许多会期,如“三龙华”(正月廿日、五月廿日、八月廿日)、观音的生日(二月十九日)、过海日(六月十九日)、转座日(九月十九日),还有八字会(正月初八)、太阳公公生日(三月十九日)等。每年还要择日祭河神,祈求河神保佑沿河百姓的平安。善男信女把临江寺看作是人神相通的地方,香火甚旺。

临江寺拆毁于一九五八年,砖、瓦、木料用作蓝紫墩建戏台。一口古钟在公社化时被用作集体出工、收工的信号钟,后来下落不明,人们再也无机会领略“临江晚钟”的神韵了。

天灯长明  临江寺背后之山名曰圆山,其形威猛。相传,古代有一风水先生说圆山是虎形山,如猛虎扑入青溪村,给人畜带来祸害,并嘱在村中点一盏长明灯,驱虎也。后来,青溪村去沙岗头的路边便有了一座石制的小灯塔,人们称之为“天灯”。小灯塔,其灯龛方形、中空,有一飘出四角的顶盖盖其上,塔身一人多高,人伸手可以点亮龛内的小油灯,精致、古雅。

天灯,不知点亮了多少年、经历了多少代,人们也不知它在冥冥之中为村里消除了多少灾难,而这盏在风中摇曳的豆大灯火,实在是一盏古老的乡间路灯,多少年来,夜归村民,匆匆过客,咸得其惠。

天灯,它不是神,人们却把它看作村子的守护神。初一、十五人们给它烧香、磕头。天灯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原址已被水库淹没。虔诚的老人仍循古训,用灰砖重建,但已不再有原来小灯塔的神奇色彩了。

马踏青松  青溪村村后离旧磨坊遗址不远处的小溪岸边有一巨大的奇石,石的顶部有一臼状窟窿,张口朝天,酷似马蹄印,其深没人,直径丈许。据说过去石窟窿里还长出一棵松树,先贤把这一巨大的松石“盆景”命作“马踏青松”。石窟由来有一民间神话传说,相传是古代一仙人骑神马经此,是马蹄踏出来的。在更多人看来,石窟线条流畅,似“水崇窟”,是巨大的水瀑冲出来的。然而,它高出小河数丈,四周空空荡荡,难道水从天上来?人们不得其解,此堪称神奇的景观。现在石窟孤零零地浮在青溪库湾水面,时隐时现。

崇硿水响  在“马踏青松”上方不远处,有一数丈飞瀑,名曰“崇硿”“崇”客客方言是水从高处往下冲的意思,动词(汉语崇首义是高,形容词)。而“硿”,原义是石头落声,今天客家方言仍以“硿”作大石落声的象声词,也把“硿”作水发出的低沉响声的-6-

象声词,古代还把硿作激流险滩的称谓。如明代县志中的“长硿滩”(今溪口村前。水库之筑,泥沙俱下、已露峥嵘);“曲折奔溃二里,舟上下皆艰”,“崇硿”或许就是谓“水瀑”,而青溪村已把崇硿作为地名。崇硿水瀑是溪流冲下数丈断崖形成。近前,水雾如靡靡细雨扑面而来,水声如雷,响彻空谷,给人震撼和激荡。这是一处水瀑奇观。

调和鱼跃  调河即调河头,在古代长治青溪交界处。古代这里曾有一座古桥,由邹乔斌、余宁馨、邹福兴捐建,志称“跳河头桥”,后来可能崩毁。宣统元年(1909)这里再建一桥,谐地名音称“调和桥”,亦载于县志。调和桥,是一座双孔石拱桥,它是青溪长治两乡重要的交通桥梁。从桥侧碑亭可知,是民间捐资建造的。县志载,嗣后从沙岗头至花聪又修了一条卵石铺筑的乡道,可通太宁,工程浩大,也是民间捐建。桥路之筑,乡民称便。

古代的调和桥边并不荒凉,这里曾是乡民生息之地。桥南“屋子背”,古有民居,这里曾出土石制碓臼;桥北有古砖瓦窑,古窑仍存。不远处有一神宫,俗称八角宫。八角宫曾辟为青溪、长治两乡的市场,1904年,青溪小学的前身强立学校创办于此。

调和桥不但有江南水乡石桥的风韵,而且宏伟、坚固,在设计上独具匠心,为埔北石桥之最。调河头清清的溪水在嶙峋的乱石中流过,伴随着潺潺水声,鱼儿竞跃,犹伴弦琴起舞,“调河鱼跃”,

是一处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

鹞岽争高  鹞岽即鹞子东,是县志中大埔名山之一:“鹞子岽,县北三十里,其山峻耸,如鹰之飞”。此山,人无论站在山下什么位置看,都象雄鹰在飞翔。尤其是在八角宫一侧观之,鹰喙清晰,两眼有神,两翅展飞,酷似奋搏长空之状。

鹞子岽对面是“鹞婆石”,为一兀立的石山,形似老成的母鹞。相传,鹞子岽原来要比现在高得多,因跟鹞婆石争高,被天神劈掉一大截才成了今天的模样,“鹞岽争高”,源出于此。

鹞子岽是登高的好去处。“云到海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登上山颠,青溪长治两乡山水、村庄一览无余。山顶有一小石岩,古人墨书“逍遥崖”,字迹仍很清晰。山上有水晶石,到山顶刨水晶是小孩子有趣的活动。山顶部有一巨石,可见有一处一颗颗尾指大小绿色晶莹的水晶裸露出大石表面,此石实在是鹞峰的“晶冠”。

今天可知,鹞子岽确实有过“山崩地裂”的经历。在某个地质时代形成的一条大断裂带经过鹞子岽一带,今天所见的鹞子岽峭壁可能是断裂的岩层。崇硿数丈断崖,也可能是断裂的岩层形成。最难想象的是那个神马踏出来的石窟,实是“水崇窟”,地层破碎之后,水流改变方向,才使它成为“旱窟”,它也可能是冰河时期被冰碛冲出的冰臼。

先贤对青溪八景曾各有吟咏,有《青溪八景诗》,遗憾的是,这些诗作已佚失了。


坪沙八景


一、竹园飞瀑  (祝丰·鹅公髻①)
悬流千尺泻,匹练两岸飞。石壁含苍藓,竹园映碧晖。
划开青嶂色,界破台云围。览罢还留意,徘徊带月归。

二、高礤钟声  (木冉  里·高礤寺)
古寺寻何处,溪边一径阴。仙踪留胜迹,礤水豁胸襟。
觉世钟声远,悲人梵意深。鍠鍠酌酌应,涤虑证禅心。

三、雪映双峰  (木冉  里·角髻嶂)
叠峰嵯峨耸,仙娥角髻丫。厅峰凝玉雪,危岫落松花。
倏是银铺地,深如月印纱。山灵真有幸,韻事乐无涯。

四、宫余八角  (上坪·八角宫)
仙宫何代建,此际竟坵墟。带水朝晖好,宫桥晚照舒。
飞禽声婉转,古木影扶疏。避暑宜人意,清风自疾徐。

五、髻石迴澜  (上坪·樟树坪双髻石②)
东流溪忽曲,髻石似龙盘。缭绕环苍狗,潆迴漾碧澜。
渊深鱼跃隐,林静鸟声欢。遥睇村中胜,层层叠远峦。

六、孤亭夕照  (下坪·咸水湖佛照亭③)
佳亭名夕照,小筑傍山偎。爽气留还逝,清风去复来。
歌喧平野外,暮霭夕阳开。旅客聊忘倦,惟倾酒一杯。

七、园湖帆影  (溪口·园湖头)
园湖独览胜,江水共云流。沙鸟飞翔集,风帆逐浪浮。
波翻天影乱,岸曲野花稠。一道通闽粤,旅人去路遥。


八、长桥卧宫  (溪口·安溪桥)
烟雨迷茫际,宛然百丈虹。卧波明月漾,飞岸密云封。
跋涉劳人力,康庄祷化工。济川咸感戴④,感德锡无穷。


桃 林 八 景(竹枝词)
范孙兴

天山瑞雪
天山绝顶白茫茫,柳絮因风舞欲狂。
谢女高才传绝唱,来年早报谷盈仓。

鲤跳龙门
欲跃龙门恨未成,朝天缘浅恋凡尘。
行人若问当年事,赢得金刚不坏身。

宫前古梅
傲骨嶙峋是古梅,横斜疏影印苍苔。
花稀枝老君休笑,曾共林郎结发来。

玉笋朝天
数枝玉笋出石丛,簇立亭亭映碧空。
疏影依稀谁省识?留将佳胜话村翁。

茶山春雾
茶山墩上正迷蒙,一阵歌声笑语通。
待得日高云雾散,联翩茶女舞林中。

神坛玉印
坛前玉印聚祥光,斗法还凭斗智强。
正气凛然蛇怪伏,万年俎豆祀公王。

溪湾九曲
清溪九曲绕环流,满树桃花映小楼。
山围水抱书香第,可有文光射斗牛?

羊角晚霞
羊角峰高挺劲松,参天古树紫云封。
我爱桑榆无限好,丹霞如锦满天红。

鸡蛋

鲜花

鲜花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