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网 大埔网 大埔资讯 大埔人物 查看内容

黄桂珠

2010-7-29 17:00| 发布者: 小编01| 查看: 5111| 评论: 0|原作者: 县电视台|来自: 网络


黄桂珠(1915—1994),女,又名黄吉。出生于饶平县,3岁时由大埔县双溪下沐教村艺人黄荣才收为养女。10岁随养父学戏,12 岁师从来明师公,工花旦、青衣,并开始登台演出。她17岁成名, 曾先后在"荣天彩"、"新天彩"、"艺社"、"国艺社"、"国乐社" 等戏班担任主演。她的启蒙戏是《龙井寺》,早期演出的代表剧目有《点犯》、《百里奚认妻》、《昭君出塞》、《对绣鞋》等,尤以《点犯》一折的演唱特色博得"黄吉点犯"的称誉,名驰粤东潮梅和闽西各地。她反串小生如《芦花雪》中的闵损、《送寒衣》中的韩湘子均深得观众好评。抗战时期,她曾参加埔饶抗日宣传队的演出活动,演出过《大路歌》、《松花江上》、《铁蹄下的歌女》等,还和杨应彬等同志同台演出《凤阳花鼓》、《汉奸的下场》、《补鞋匠》等抗战剧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埔创办民声汉剧社,后转为广东汉剧团、广东汉剧院,桂珠一直担纲主演,并任汉剧团副团长、副院长职。1974年,任梅县地区戏剧学校副校长。1984年后,担任广东汉剧院艺术顾问。曾任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剧协广东分会副主席,第五届梅县地区政协副主席,梅县地区文联副主席, 被选为广东省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和第四、五届广东省政协委员。
桂珠演出过近百个剧目,拍摄过戏曲艺术片,灌录过许多唱片。演出过的主要剧目有《百里奚认妻》、《齐王求将》、《陈香莲》、《林昭德》、《打洞结拜》等。她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细腻,朴素深刻;演唱嗓音清婉,字正腔圆,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行腔持重,韵味独特,自成一派。如饰演杜氏,唱来哀婉痛绝、真挚感人;饰演秦香莲,风格朴实淳厚,脉络层次分明; 饰演少女赵京娘,唱腔复杂多变,表现纤细文秀。经她参与改革的广东汉剧院优秀唱腔艺术,体现了音色控制自如、高低游刃有余的娴熟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1954年,粤东地区及广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时,黄桂珠饰演《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荣获特别表演奖。1957年5月她随团到北京汇报演出,和黄粦传一起在怀仁堂演出《百里奚认妻》,声情并茂,珠圆玉润。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后还上台接见了他们。戏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欧阳予倩、田汉、蔡楚生等赞赏他们的表演"珠联璧合",称赞广东汉剧艺术是"南国牡丹"。首都戏剧界的同行对黄桂珠的唱腔给予"清楚、悦耳、道地、技巧很高"的评价。戏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还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赞誉"黄桂珠清亮圆润的嗓音,婉转凄凉的声调,感动了观众的心"。著名戏剧家田汉称黄桂珠为声乐家,并以"琶声激越穿云行,琴语低回泣鹧鸪"的诗句赞美她的唱腔成就。1982年6月,桂珠以广东汉剧团艺术顾问的身份赴香港与海外同胞见面,见面会上她即席清唱,海外仰慕者特撰《黄桂珠别来无恙》一文,发表在香港《大公报》上。可见其海内外影响之深。1984年,在她和罗恒报从艺50周年之际,广东省剧协主席李门曾在《南国戏剧》1984年第一期发表《牡丹好》调寄《望江南》词二首,其中一首赠黄桂珠同志云:"牡丹好,南国咏初春,一代青衣犹未老,满园桃李正芳芬,喜煞看花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亦作《赠黄桂珠副主席》一诗:"农户一奇葩,声情动万家,高风陈海国,桃李遍天涯。"
黄桂珠生平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旧社会的恶劣环境中,她生活严谨,作风正派,一贯自爱、自尊、自信、自强,多次义正词严地拒绝官绅、豪富、纨绔弟子和流氓阿飞的威胁利诱及纠缠恐吓,被戏剧界同行誉为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铁姑娘"。她为人朴实,不以名演员自矜,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和剧团团员一起扛着被包上山下乡,到工矿、部队演出。她曾体谅国家经济困难,主动要求减薪, 而对有困难的同仁,则常常给予资助。
"文化大革命"期间,桂珠受到不公正的对待,"靠边站"直至退休回家,后转到戏剧学校任教。她言传身教,亲手栽培了一代又一代弟子、学生,不少已成为剧院、剧团的顶梁柱。为纪念毛泽
东诞辰100周年,她在病榻上激动地回忆当年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时的情景,并整理成《幸福时刻终生难忘》一文,发表在省、市报刊上。1994年8月,黄桂珠因病逝世, 享年79岁。

鸡蛋

鲜花

鲜花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