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网 大埔网 大埔资讯 大埔教育 学校简介 查看内容

西河中心小学

2010-7-30 09:57| 发布者: 小编01| 查看: 10950| 评论: 0

摘要: 西河镇中心小学前身为张氏至善初等小学堂,是大埠上乡贤创办于公元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河漳溪圩锅炉下办学后,取名为安上公学。后来,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将安上、至善两间合并并取名为二 ...
西河镇中心小学前身为张氏至善初等小学堂,是大埠上乡贤创办于公元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河漳溪圩锅炉下办学后,取名为安上公学。后来,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将安上、至善两间合并并取名为二保国民学校。四十年代更名为保安中心小学。后因保安中心小学失火,校舍大部分被毁,一时无法办学,又将学校迁至大埠上久征堂。

   建国后,一九五二年学校归ZF接管,将学校迁至大埠上张宜枨先生的华侨屋,学校更名为“西河区中心小学”。学生来源于漳溪村,漳溪圩镇居民,还有漳北村、东方村高年级部学生,当时设8个教学班,学生近400人。

  解放后由于中心小学无规范校舍,学生又逐年增加,原有课室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在上级ZF和县主管部门的关心下:为重建中心小学,于 1964年县教育局派员到大埠上勘测中心小学新校校址,征地十亩,并于当年兴建两幢单层土木结构校舍,内设礼堂一个,教室八间,住房两间。校舍竣工后,学校有了新的改观,也是当时我县最大规模的校舍之一。为改变办学条件和造就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文革期间,根据当时的教育形势,要求学生就近上学,每个生产大队均要求办完小,这样,原来到西河中心小学上学的学生又回到了漳北和东方,使原具一定规模的中心小学的教学班又降为六个年级六个教学班。

  六十年代初兴建的土木结构的校舍,已历30余载,风雨侵蚀,白蚁危害,已成危房,且不适合现代教学需求。一九九一年本校趁我省“改造危房校舍”的强劲东风在镇党委、ZF和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利用教育费附加、发动港奥台同胞和乡贤捐资办学,共筹集资金25万元。其中大埠上在台同胞张武基先生热心捐款壹万元,为重建中心小学前座校舍800余平方米,为学校彻底改变办学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还有一座教室和二座教师宿舍还是土木结构瓦房,为彻底改变办学条件,本校于1994年又拆建教师用房一幢,建筑面积为608平方米,投入资金25万元。另还征地4800平方米,建起一个有2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校生源锐减的情况下,原规划“改薄”的东方,清华小学再重建势必浪费教育资源,镇党委ZF和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高瞻远瞩,大胆策划,将原计划投入东方、清华小学的建设资金,投向本校,于2001年又动工折建原土木结构瓦房教室,兴建一座占地380平方米三层教学楼,投入资金50余万元。于当年将东方、漳北、龙埔小学全部学生并入本校就读。新楼的建成,不但解决了教室,且所需场室和办公用房都得到了解决。现学校有教学班12个。学生508人。教职员工有三十七人。

  由于学校校舍和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现本校被县教育局规划为办优质学校的先行点,2005年因西河岩上并镇,教育结构调整又投入九十八万元再兴建一座综合大楼和投三十万元兴建一座教师宿舍楼。届时,我校颇具规模,各项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活动场地充足,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优秀学生的好地方。

学校成绩  多年来,学校努力抓好教育教学工作,首先抓教师素质提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以高尚师德形象影响学生,培养品德高尚,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通过自学或函授的形式,提高学历层次,使70%以上的教师达到大专以上的学历,其次,抓教学目标管理。认真落实教学常规,以教学质量为本,通过各种检查,促进教与学常规的落实,通过各种质检和比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再次,抓教育科研的实验,坚持 “四个一”教研活动,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学校涌现了一大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先进教师。其中:广东省南粤山区教书育人优秀教师2人;市优秀教师2人,县普九先进2人,县优秀教师、县优秀党员、县教改积极分子18人。县级优秀团员2人、县级优秀少先队总辅导员2人,学校教师参加县以上学科比赛有16人次获奖。

  学校开展以第二课堂为中心的全面素质教育,举行各种类型的活动,素质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培养了不少特长人才。本校多年来,参加中小学运动会共四次获奖。参加县中小学文艺汇演曾多次获得前三名

地址:西河镇漳溪圩
电话:0753-5643021
编码:514231

鸡蛋

鲜花

鲜花

酷毙

漂亮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