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309|回复: 6

七十年前从老隆到大埔:一位旅港乡贤的客乡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卓可珰  来源:梅州侨乡月报 - v1 \1 H& D! X# [) \2 W' p- t9 |
编者按:
( k5 Y4 R- L- y/ w8 Z) G, i大埔籍旅港乡贤卓可珰先生近日出版回忆录《半辈糊涂·一生奋斗》。全书以30万字的篇幅记录了他丰富的人生奋斗历程,包括他幼年时代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他随父母从出生地龙川县回到大埔县西河生活的岁月,对家乡风土人情有着深刻的记录,足以作为一份历史见证,反映客家地区的变迁。经作者同意,兹摘录部分内容连载,以飨读者。5 _, m+ l1 t5 |* }1 Z' B& N
! G! G! p! R: R. J; r' O" h6 D+ b
回乡路上
' e/ v  }* Z; I" ~# g  C4 D) [4 q5 C3 _& E! v8 Y. h& i& V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了,全国上下都欢腾。老隆这小山城也不例外,锣鼓喧天地庆祝,以为从此可以安享太平了。但好日子过不上多少天,传说国民党与共产党又打仗了。粤东和粤北山区的共产党游击队活动非常频繁,国民党也特别防范。据记载,我们村的叔公(号卓扬)就是在龙川从事革命活动。在这个动乱时期我爸爸又没有什么收入,要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也不是容易的事,后来我爸就提出要去南洋闯荡一番。那时我两位姑妈(仁雪、仁迎)都嫁到南洋去了。爸爸给我妈妈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劝妈妈带我们回老家生活。我妈起初死活也不肯答应,后来爸爸又求助我外婆去说服我妈。客家人的习惯是认祖归宗,有“嫁鸡随鸡在家鸣,嫁狗随狗满山走”的规矩。一旦嫁给了男方,就要按照“生是男家人,死是男家鬼”的规矩去做。加上外婆许诺劝妈妈先回去看看,如果不满意又可以返回老隆的娘家。爸爸也“发誓”去南洋之后,赚了钱会寄回家,同时也一定会公平对待。妈妈心软了,也开始收拾细软做回老家的准备。' ^& S* S- x# E
: @: {' F( A- K
fc33ca51bcaf3c31fb36beeb05540142.jpg 8 E/ u% n- y. i8 F3 y
作者(前中)在龙川县老隆与同学合影
- l( r6 X" m$ b+ o9 I% N7 g
出于无奈,爸妈终在1946年的夏天,带着柳姐和我(得英姐已嫁人了)踏上回家的路,外婆带了一家人都来送行。大人分别时总是不断地谈论着,又是哭又是笑,我却高高兴兴地闹着快快起程!
. W; l" e$ [9 o. t' }
离开老隆时,大人是靠步行,行李软细便由雇请的“鸡公车”(独轮车)载着,我和姐就坐在车子的行李上不用走路。早上离开,行走了40华里,在下午才到五华县的岐岭镇。随即在岐岭坐木船从梅江顺流而下,途经梅县松口,再经一天的船行到了大埔县的三河坝。这三河坝是三江汇聚点,一通潮州汕头,一通银江高陂,另一条逆流而上到大埔旧县城——茶阳镇。
4 N, ^" O1 q! I8 D+ P. D+ B8 z& ?6 `2 w; M: ~
第二天我们转坐了去茶阳的船,有些河段还有纤夫哼着有节奏的调子在岸边拉船,好不容易在夜晚到了茶阳镇。我爸找到乡下曰能叔公的山货铺头借宿了一夜,客家人有好客习惯,出门在外都能得到同乡人的好好照应。
0 M# S6 F/ Z5 J  ~1 B/ H+ _$ [5 z# w7 G; ?
茶阳镇离我们下黄砂的乡下也不过是20多华里,但都是山路。当时家里已先派来了一位叫秋莲姐的小姑娘迎接。看起来她也只有十四五岁,是从广州佛山逃难来到山区的。听爸爸说是他预先用了5个大头袁(银圆)买回来的,目的是让她照顾我们姐弟俩。她说一口广府话,幸好我们在老隆镇时能经常听白话(广府话)。因为抗日时广东省省府曾暂时搬到龙川佗城,连一些粤剧大老倌、名花旦都来老隆躲避兼唱戏。当我们尚能和秋莲姐交流对话时,她感到他乡遇故知,格外地高兴。
! j  F% c. R. W! Y* O
  C1 P5 r* a7 k4 g8 V  b  w' X
在县城住了一晚,也来不及去街上看看,便催着爸爸带我们再度起程。开始秋莲姐就用带来的布背带把我背起来,起初我死都不肯,而她带哄带笑地说:“回家的路都是山路,路上有许多蛇虫鼠蚁,也有很多咬人的和带弯及带刺的杂树、草藤,一不小心就会被它们咬着或刮伤皮肤流血。”这样我就半信半疑地同意了。3 ~6 M0 i  G  M0 m3 Z) a+ w

/ t6 ^4 b# ]+ {8 ^
回家的山叫“笔架山”,还有“猴子栋”,这山路确实不好走。我们在城里(虽然不是大城市)住惯的人,很少或者说绝对没有见过高山峻岭,也从没接触过这么大的树。我们一路走,一路说,一路问,有讲有笑。我还经常闹着下地与他们一起走,当时我非常羡慕秋莲姐,她懂得那么多,且有问必答。一路上指着这些树,分别介绍这是松树,这是杉树,这是枫树,杂树上有喜鹊呀,天上飞的麻雀呀,草丛中的斑鸠,等等,她都会如数家珍。4 q6 M5 \! ?5 |0 v3 _

7 S6 B3 E, \. v: e 95cccbcc7a84ff29f228c06d49ff71c0.jpg + N( d" ~+ _4 o! o8 \+ ?
作者(后排左一)与三位同学合影
: t; I; @, N0 Y. _
路上也有很多的野花,她介绍红的是山茶花,黄的是野菊花,还有些紫的、粉红的、绿的数也数不清。有时还会摘下几朵给柳姐插在头上,有时她还会在路边草丛中捉蜻蜓、蝴蝶及小草蜢给我玩,在山边的小泉沟里捡蜗牛或石螺给我们看。走在路上我看见黑色的大蜂,以为是老隆见过的会吐蜜糖的蜜蜂,正要问秋莲姐时,她却紧张地把我拉开,说:“这是‘黑罂蜂’,如果被它刺了会死人的!”我在心里牢牢记住了。8 c* F7 D3 e2 M( r

: j- ]/ W; b$ r( x$ b5 R1 V
一路上我们也会摘一些野果来吃,什么“酸丢子”“野拔子”(野生石榴)等,总而言之,路上见识不小,也学到了不少。就这样,我一直来很喜欢秋莲姐,直至以后她嫁到福建,把她当亲姐姐一样对待,前几年还请她来广东从化滂哥家里相聚。
* s+ O$ ?( S. H' c2 E
. x' M! ]  v, e+ @/ o2 x
路上的故事" a% q4 @: [: I' p+ x7 _$ C
6 v: @2 _2 i1 K2 {
过了一个多钟头后,我们来到一个凉亭里坐下休息。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这间屋子没门及窗,没人来住呀?”我妈笑了,说这是善心人建的凉亭,好让过路人在这里歇歇脚休息休息,讲完还语重心长地叮嘱:“以后长大了要多做好事、善事,好心有好报。”此话我记得很久,到我读中学时,看到佗城大路田的凉亭里有一幅对联更值得回味,左联曰: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在凉亭坐坐;右联曰:劳力苦,劳心苦,苦中寻乐,聊将往事谈谈。此联引人回味无穷。
) ]' {2 N# D& H
2 C; e! p. {- K1 ~
当我们走到地名叫“车轮坪”的地方,爸带我们站在高处,指着下面村子里的一间西洋式大屋,讲述了张弼士的家族发达史。说他自幼去南洋打工,从伙头军(伙夫)做起,艰苦奋斗,创业兴家;后来变成了大企业家,还学了法国人酿制葡萄酒的技术,制造了中国葡萄酒,成为世界的名人,也得到了清政府的器重。张弼士死后,他的后人选了我们下黄砂的风水宝地,建筑了占地有一亩的两座大坟墓,风光大葬他夫妇俩的棺材。为了方便后人去拜祭,后人在坟墓地附近建筑了一间可以容纳上百人的护坟墓的房子和一座花岗岩结构的凉亭。我上学读书时,要经过他们的坟墓,他们的坟墓之大是远近无有所及。如果四五个小孩躲在墓碑后面,前面经过的人是不会发现的。我们经常会在放学时,三五人在墓碑后面偷偷地赌博(多数用龙眼核或洗衣子为筹码,当然不会有钱赌)。可惜,这两座墓地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借破“四旧”的名义“革命”掉了。奇怪的是开棺后,里面根本没有贵重的东西,只有不很值钱的零星玉器和银器。有人说这是衣冠冢,真正有主人遗体的棺材埋在哪里?至今还是个迷。
$ s- ~3 k# F8 b2 l8 |
7 |; @5 J$ z3 M" E) }
a7af23b7f64247e31838383c40ab50d1.jpg " F' x9 L$ ?0 M  R4 F" J8 z9 X' P
作者在军女家留影

5 [( z2 z; q3 w解放后土地改革时,因为我家少房少地,被评分为贫农。工作队的同志问我妈要不要那些房子,我妈说我家人少,该房又静又僻不想要了,最后分给了同村的范玉美叔一家人入住。% f1 I" _, {& W* t3 b" @

; w: l. p+ }- W# l( F1 h
爸爸津津有味讲述这个张弼士故事的时候,我似懂又非懂,但听得很入神。妈妈再三强调,要我们永远记在心里,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0 e, S6 e/ _3 D# Y7 m$ b6 l

% L( y6 l" e  C" R, X/ F% \* Y* ?; e
张弼士是有魄力的实干家,也是精明的企业家,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在选酿酒葡萄种植园地址方面,他挑选了依山傍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和土地适合种植葡萄的烟台。并从法国、意大利引进了国际著名的酿酒葡萄品种,经过淘汰选取,培植试验,终于建成国内最著名的葡萄种植基地。1915年,张弼士酒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一举获得四项金奖,从此华侨称张裕酒为“国酒”,他本人被誉为“中国葡萄酒之父”。后来张弼士为振兴祖国实业,在1898年投资兴办粤汉铁路、广三铁路。1916年张弼士逝后,孙中山送联曰:“美酒荣获金奖,飘香万国;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 N4 f" F) ?  r
发表于 2019-12-7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香港
谢谢分享
* Q! L8 `$ f1 N" z写得真实细腻,令人喜欢。
发表于 2019-12-9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仁甫 发表于 2019-12-7 11:08
' R- q+ n) k0 V/ N+ |谢谢分享
& X9 Z0 u  t! C$ |  x- P5 I写得真实细腻,令人喜欢。

& ]% M) W) H/ A$ V   我也是1945年(时年五岁)由韶关回家乡大埔茶阳的,与作者的回乡途中情节,很多相似。不知不觉就过去七十余年了。可惜自己读书少,要不然,也可以写一些记叙性的文章!
发表于 2019-12-10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香港
观雨 发表于 2019-12-9 16:12
- q& R" D) ]* J5 o8 v* ~我也是1945年(时年五岁)由韶关回家乡大埔茶阳的,与作者的回乡途中情节,很多相似。不知不觉就过去 ...
: M: {0 _: a3 ^+ t; ^; {8 k: G
观雨先生若写出来,一定也很精彩。五岁?是太小了点,很多事情会模糊的。
8 }& }" \; y7 g  ^6 T( T8 @6 o
发表于 2019-12-10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香港
观雨 发表于 2019-12-9 16:12
8 C* T. j; `4 v0 V& O( A0 o8 X我也是1945年(时年五岁)由韶关回家乡大埔茶阳的,与作者的回乡途中情节,很多相似。不知不觉就过去 ...
# T  r, L2 @5 x' |
观雨先生若写出来,一定也很精彩。五岁?是太小了点,很多事情会模糊的。
发表于 2019-12-11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仁甫 发表于 2019-12-10 11:46
+ l/ [3 ~# J! b% z$ d$ ]4 T1 r. T2 Q  `观雨先生若写出来,一定也很精彩。五岁?是太小了点,很多事情会模糊的。

; ~$ t$ h9 z7 j% U   凭记忆和家母生前述说,可写的人和事也有。为难之处就是文化低,举笔维艰!最难堪的是劳碌终生,毫无建树,如此人生经历,不值得记述吧!; W7 z8 D9 G. N: L5 }3 F$ _
发表于 2020-2-15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我祖父和父亲是土改前从那片回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4-26 01:32 , Processed in 0.06791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