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769|回复: 1

刘克雄教授:认识我们中国的文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0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3年11月3日,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音韵学的第四代传人刘克雄教授在北京龙泉寺明心阁四楼,为僧俗部分二众作了题为《认识我们中国的文字》的精彩讲座。

   克雄先生首先讲解了文字产生的原因和意义。先生说文字来自于语言,语言来自于心境。语言是用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意思,而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语言受到时空的限制,不能传至久远,而文字能够不受时空限制,文字是一切文化的载体。

   人类历史上的文明古国,起初都是使用象形文字,但是只有中国的文字历四千年而没有间断。这对国家民族的凝聚来说意义重大。中国幅员广阔,各地方言差别很大,一个广东人和一个北京人可能根本无法交流,但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文字,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相反,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字最终演变成了音标文字,时间久了之后,不同区域语言的发音和含义差别会越来越大,乃至于演变成不同的语言文字,进而演变成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所以欧洲无法像中国这样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此外,我们对古圣先贤的了知和理解也完全靠文字的记载。可见,文字确实是一切文明的载体。

   那么文字学是怎么产生的呢?先生解释说,因为古代的典籍现在读起来不容易。例如《尚书》,为什么不容易懂呢?因为尚书尚书,上古之书,是用当时的语言记录的当时的事情;我们今天的报纸如果拿给2000年后的子孙来读,一样像天书一样。所以就需要注释,那么要做好注释需要三项功夫,即:文字、声韵和训诂。广义的文字学包括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为了研究方便,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把侧重字形的称为文字学,侧重字音的称为声韵学,侧重字义的称为训诂学,实际上三个方面是一体不可分割的。5 N! c) R4 h5 |/ J' ^
  《说文解字》里面把汉字的产生方法分成六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后两种实际上是运用文字的方法,前四种才是创造文字的方法。

   那么,象形是指用线条把物象轮廓勾画出来,例如日、月、鸟、马等。指事是指用抽象符号创造出来的文字,比如上、下等。会意是用象形和指事文字拼合而成的字,比如“武”,由一个止和一个戈组成,意思是拿起武器去打仗,所以先生说,真正的勇武不是你有力量去威吓人,而是为了和平去平息争斗;再比如“信”,人言为信,意思是人说话要有信用。形声是指字的两边,一边代表字形、属性;另一边代表字音。凡象形和指事创造出来的文字特称为“文”,会意和形声创造出来的文字特称为“字”。

   克雄先生的太老师黄侃先生在研究《说文解字》的时候,总结出来了21条条例,对于我们认识文字、阅读和校勘典籍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比如,黄侃先生说,凡形声字除以声命名者外,声必兼义。什么意思呢?例如:笺、钱、贱、浅、栈,凡从“戋”得声的字,都有“小”的意思。笺是指小的便条纸;钱是指铜板,就是小钱儿的意思,不是大钞;贱是指用贝壳作的货币,比铜板还小的钱;浅是小水;栈是指路边用木板盖成的小客店。

   再比如,凡从“勾”得声的字都有弯曲的意思,比如钩、枸(弯曲的木头)、笱、耇。凡从“青”得声的字都有美好的意思,比如清、晴、倩、精。凡从“农”得声的字都有厚的意思。

   那什么叫“以声命名”呢?先生举例说,“狗”,你打它一下,它就会狗狗的叫;再比如鹅、鸭,都是以声命名,这些字是本条例的例外。

   认识了这样的规律,自然对我们阅读和理解典籍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阅读典籍的时候,很大的一个难题就是通假字,同韵、双声、叠韵的字都可以通假。为什么同音的字可以通假呢?先生解读说,段玉裁先生在注释《说文解字》的时候说,“声义同源”,意思是声音和字义是同一源流的。

   先生风趣的说,如果我们相信进化论的话,相信我们来自北京猿人的话,那么远古的时候,人类和动物一样,并没有丰富的语言,只有几个简单的声音。那么大声是来表达大的意思,小声是来表达小的意思,圆转的声音代表圆转、条理的意思。

   例如,“虎”字,属于喉音,声音很大,表征这是一种大而吓人的动物,在现在的闽南话里面,“虎”字仍然是很短促而大声的音。再比如,“戋”字,声音很细小,所以以“戋”字得音的字都有小的意思。最后,像“仑”字,发音的时候,舌头打卷,很圆转,所以从“仑”字得音的字都有圆转和条理的意思,比如轮、沦、论、伦等。车轮当然是圆的;沦本义是指石头投入水中泛起的涟漪;论,要把一个抽象的意思解释给别人自然需要有一定的次序和规则;伦,人伦,不能反转,子慈父孝可以吗?你试试!

   声义同源,声必兼义,所以凡字根相同的都可以通假。比如“都”和“猪”,以现在人看来怎么也无法理解,都市的“都”怎么可以用猪八戒的“猪”来代替呢?这是因为,清代学者钱大昕发现,古音没有舌上音和清唇音。凡舌上音,zh,ch,sh等,古人都读成舌头音t和d;凡清唇音f,都读成b和p。所以,“猪”在古音里面和“都”发音是一样的;而明白了这样的规律,您也不会把伏羲氏、庖羲氏和宓羲氏认作是三个人了。可见,这些文字学规律对于我们阅读、校勘古籍是何等的重要!
: S# L7 s7 P. k. @( a  c: m& P
  l: H, o. z5 Q8 I    克雄先生在讲座的最后总结说,《说文解字》收录的汉字有9000多个,如今最全的《中华大辞典》收录了10万多个汉字。那么,面对这么多的汉字时不必畏惧,章太炎先生说由象形和指事创造的汉字不到500个,那么其他的字都是由象形和指事字拼合而成的,而99.9%的又都是形声字。因此,掌握了这不到500个字,再认识了上述形声字的规律,那么这10几万个汉字就很容易掌握和理解了。

   克雄先生结束精彩的讲座后,又回答了大家的提问。先生在问答中特意强调了“字义不可臆说”,就是说字的本义要根据《说文解字》,不能自己猜测。比如“玉”字,有的人解读说王旁边的那一点就是玉,玉贵重,所以王才能拥有,把那一点放在王的头上,就是天下共“主”。听起来很有道理,其实不然。根据《说文解字》,玉是三片玉用绳子串起来的意思,最早的玉字和王字没有区别,后来为了避免混淆才加了一点,意思是一种美丽的石头,并具有5种美德:温润,象征着“仁”;不文饰,象征着“义”;声音清脆而悠远,象征着“智”;虽温润,而又宁折不弯,象征着“勇”;似有棱角,却并不伤人,象征着“德”。所以古人佩戴玉,不是为了美观,更不是为了攀比,而是时刻提醒自己,不可须臾忘记“仁、义、智、勇、德”这5种美德。

; u" l, g% @. k

5 Z" G# p7 R, M0 O% }) O% M
% f! @" ^- u7 x( ^" U1 b7 [% C  Z
 楼主| 发表于 2021-2-20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国学大师音韵学第四代传人刘克雄教授到龙泉寺参访7 \* ]. ^+ w0 K  P# r- B. n$ B
学诚法师博客 2014-03-18 12:52:192 N6 k7 _" f$ [8 O

1 J9 O% }$ x8 O2 U 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音韵学第四代传人刘克雄教授与法师探讨中国文字 5 f# P- x: b$ ]4 f: N0 Z3 R0 G) D6 V
% v) W; g6 W/ z
! J# z: P& B& V
) O7 \8 j% ?: W8 j' ~2 B
8 a1 A  Q) {1 e/ d* h! A. |
  刘克雄教授与部分法师进行座谈交流1 u; {5 t4 Y$ s# T

& r" u$ V- D6 W+ W& Z! X+ d4 @  p2 C& g. a7 E5 R7 q& l! `
    菩萨在线北京讯   2014年3月17日上午,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音韵学第四代传人刘克雄教授来龙泉寺参访,并与部分法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刘教授介绍了中国文字和文字学的产生、演变过程以及“声义同源、声必兼义”等特性,让大家印象深刻,受益很多,对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字、阅读和校勘佛教典籍有较大帮助。
" x+ \! O3 y4 W3 G
* V$ O! i" @2 p6 T6 c  {& Q1 w5 l1 h; y2 N
    刘克雄教授首先讲解了文字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刘克雄教授说文字来自于语言,语言来自于心境。语言是用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意思,而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语言受到时空的限制,不能传至久远,而文字能够不受时空限制,文字是一切文化的载体。
$ E. f+ b9 l9 r: O% [$ g- f9 I2 I6 Y  @3 q: g3 x+ ^' a
8 d; `: C8 r# O' C& U
9 w: ?- ?: R$ }
    人类历史上的文明古国,起初都是使用象形文字,但是只有中国的文字历四千年而没有间断。这对国家民族的凝聚来说意义重大。中国幅员广阔,各地方言差别很大,一个广东人和一个北京人可能根本无法交流,但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文字,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相反,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字最终演变成了音标文字,时间久了之后,不同区域语言的发音和含义差别会越来越大,乃至于演变成不同的语言文字,进而演变成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所以欧洲无法像中国这样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此外,我们对古圣先贤的了知和理解也完全靠文字的记载。可见,文字确实是一切文明的载体。. w, z! @  i3 {( m9 G

8 g8 A- i' _$ ` : u$ s1 s3 y$ m7 f! b( M% X
8 C" T+ l5 O9 _) W9 |; Z5 a
    那么文字学是怎么产生的呢?先生解释说,因为古代的典籍现在读起来不容易。例如《尚书》,为什么不容易懂呢?因为尚书尚书,上古之书,是用当时的语言记录的当时的事情;我们今天的报纸如果拿给2000年后的子孙来读,一样像天书一样。所以就需要注释,那么要做好注释需要三项功夫,即:文字、声韵和训诂。广义的文字学包括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为了研究方便,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把侧重字形的称为文字学,侧重字音的称为声韵学,侧重字义的称为训诂学,实际上三个方面是一体不可分割的。) X) [- r& @  S0 s" C- V
: [- n; R+ h! r. Q, I7 O

2 U4 x$ g' @' k' C& K; M6 ~/ ^6 @% N' v; Z3 c/ B7 \, n% b: b
    《说文解字》里面把汉字的产生方法分成六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后两种实际上是运用文字的方法,前四种才是创造文字的方法。3 I2 L7 E3 r$ D+ t
. m; Q. x! N! a! x- y9 |* Q3 ]
; l5 \& F" r$ I- w

, N. O. U6 g& B! t$ l- l! d4 h    那么,象形是指用线条把物象轮廓勾画出来,例如日、月、鸟、马等。指事是指用抽象符号创造出来的文字,比如上、下等。会意是用象形和指事文字拼合而成的字,比如“武”,由一个止和一个戈组成,意思是拿起武器去打仗,所以先生说,真正的勇武不是你有力量去威吓人,而是为了和平去平息争斗;再比如“信”,人言为信,意思是人说话要有信用。形声是指字的两边,一边代表字形、属性;另一边代表字音。凡象形和指事创造出来的文字特称为“文”,会意和形声创造出来的文字特称为“字”。8 m$ M0 L0 o' g9 T, g

2 {* i! v6 M. Q& b  W& N/ Y+ p; O  I. Z. n1 M
    刘克雄教授的太老师黄侃先生在研究《说文解字》的时候,总结出来了21条条例,对于我们认识文字、阅读和校勘典籍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比如,黄侃先生说,凡形声字除以声命名者外,声必兼义。什么意思呢?例如:笺、钱、贱、浅、栈,凡从“戋”得声的字,都有“小”的意思。笺是指小的便条纸;钱是指铜板,就是小钱儿的意思,不是大钞;贱是指用贝壳作的货币,比铜板还小的钱;浅是小水;栈是指路边用木板盖成的小客店。4 V+ `: A1 }' r) Q" v& a: ~! M1 B
1 i/ E8 E3 V* k& I# _; r9 j- U# J

8 W  k3 g! \0 o% ?  r6 v/ O! ]. {
    再比如,凡从“勾”得声的字都有弯曲的意思,比如钩、枸(弯曲的木头)、笱、耇。凡从“青”得声的字都有美好的意思,比如清、晴、倩、精。凡从“农”得声的字都有厚的意思。
" U6 {9 Q# U, b1 R% |; \; n5 n$ i
$ U; I& I  f! M" n# y0 i 3 H) Z+ F  J; ^& p* q. r# R
( p# k! L* c/ C
    那什么叫“以声命名”呢?先生举例说,“狗”,你打它一下,它就会狗狗的叫;再比如鹅、鸭,都是以声命名,这些字是本条例的例外。
% D# Y9 v3 M# }$ ^
' B) H0 Q2 G/ X$ W, y
/ w, Z& i* w, V- S/ I: H" P; k0 Y+ ]" q1 B
    认识了这样的规律,自然对我们阅读和理解典籍有很大的帮助。
2 Y' z+ b9 A+ Z5 m( N4 F- ?# `. u! B. ^. X! |9 C1 b8 P
$ Y9 O2 M/ w4 Q: ?- D/ d
" P7 r  ~: ]* H: U# O! B7 i
    我们在阅读典籍的时候,很大的一个难题就是通假字,同韵、双声、叠韵的字都可以通假。为什么同音的字可以通假呢? 刘克雄教授解读说,段玉裁先生在注释《说文解字》的时候说,“声义同源”,意思是声音和字义是同一源流的。
7 Y7 ?  R4 H* n' Z6 p( Q& p2 C" j6 q- ^! {/ `/ g; V' A- @

) j8 [- _$ e+ K3 g1 M! m' O$ y' u2 z4 ]6 a4 B8 r+ i/ Q
    刘克雄教授风趣的说,如果我们相信进化论的话,相信我们来自北京猿人的话,那么远古的时候,人类和动物一样,并没有丰富的语言,只有几个简单的声音。那么大声是来表达大的意思,小声是来表达小的意思,圆转的声音代表圆转、条理的意思。
, r2 P7 _- L' X  U. {7 K
) A7 t, f. K  W9 f% T, ?  u3 n ) }6 T" |$ R$ X% p; A

- N  W- [) ?* A0 p( T- V0 v  ?    例如,“虎”字,属于喉音,声音很大,表征这是一种大而吓人的动物,在现在的闽南话里面,“虎”字仍然是很短促而大声的音。再比如,“戋”字,声音很细小,所以以“戋”字得音的字都有小的意思。最后,像“仑”字,发音的时候,舌头打卷,很圆转,所以从“仑”字得音的字都有圆转和条理的意思,比如轮、沦、论、伦等。车轮当然是圆的;沦本义是指石头投入水中泛起的涟漪;论,要把一个抽象的意思解释给别人自然需要有一定的次序和规则;伦,人伦,不能反转,子慈父孝可以吗?你试试!
! R4 b5 ?2 `9 I. x" L  C. d+ i. K% H* k6 b

( C$ E+ s+ w! c$ C* d' a0 t& e: w8 G
    声义同源,声必兼义,所以凡字根相同的都可以通假。比如“都”和“猪”,以现在人看来怎么也无法理解,都市的“都”怎么可以用猪八戒的“猪”来代替呢?这是因为,清代学者钱大昕发现,古音没有舌上音和清唇音。凡舌上音,zh,ch,sh等,古人都读成舌头音t和d;凡清唇音f,都读成b和p。所以,“猪”在古音里面和“都”发音是一样的;而明白了这样的规律,您也不会把伏羲氏、庖羲氏和宓羲氏认作是三个人了。可见,这些文字学规律对于我们阅读、校勘古籍是何等的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4-19 23:04 , Processed in 0.06259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