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63|回复: 2

痴情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0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请关心“痴情父母”
作者:叶梓 时间:2005年11月08日 08:14:33 来源:新闻晨报  

   
  ●他和兄弟们很爱自己的母亲,在物质上尽力孝顺。母亲不慎骨折,因为高龄和疾病,情况变得严重。
  ●母亲走了,临终前一天那句备感孤独的话回响在他们耳边:"我在望你们啊,我望了你们一天!"
  ●当医生的他,联想起在诊所见到的"护小不护老"的现象,很想对天下子女说:除了物质以外,请对老人多花一点时
间和心思……
  前几天坐在办公桌前,我读到报上的一则新闻,说在外求学或者工作的年轻人可能会给爱人一周写几封情书,却很少写平安家信,也不记得给父母打电话,偶尔回家和与父母也没什么话说,情感上很疏离。放下报纸,我没来由地长叹一声,并想起了《红楼梦》里的“名句”:“痴情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真是非常巧,当天下午我收到了建中先生的一封来信,信中就提到了这句话,还附了一篇饱含深情的短文《珍惜》和一首小诗《纪念妈妈》。我屏息读完这封特殊的读者来信,不禁眼眶湿润。
  妈妈不愿我们为她花钱
  深秋的午后,我约建中先生见面。他郑重地把几张照片摆在桌子上,我凑上去瞧,觉得那张母子俩的合影拍得最自然。
  我的妈妈名叫陆克莺,是原上海丝织地毯厂的退休工人。她与爸爸的婚姻其实有点包办性质,不过他俩成家以后,她天天忙里忙外,很少有闲着的时候,是个好妻子。婚后几年内,我们弟兄三人先后降生,添了欢笑,更加重了双亲的负担。上世纪50年代,爸爸被打成右派,到外地改造,妈妈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她白天在厂里拼命干活,晚上回到家里比厂里还要忙上十倍,既要操心我们三兄弟的肚子和学业,又要孝敬长辈。从我记事起,我们三兄弟的帽子、衣服、鞋子、袜子、书包,可以说从头到脚,全都出自妈妈的一针一线。好不容易熬到爸爸回家,因长期在外无人照顾,他健康情况很差,70年代中期就离开了我们。妈妈只能继续以羸弱之身,肩挑万担,含辛茹苦地带孩子、过日子。
  在三个孩子里,我最幸运,哥哥和弟弟都到外地插过队,而我则守在妈妈身边整整过了55年。我清楚地记得,许多次我半夜里醒来,妈妈都在流着眼泪给我和远在外地的兄弟缝补衣裳。等长大成人后,妈妈还照常替我们操心,我每次回家晚了,无论半夜几点,妈妈房间的灯光总是亮的,因为她总得看到我平安归来,才能安心入睡。
  后来哥哥和弟弟都回到了上海,组建了家庭。我们一有机会聚在一起,谈着谈着总会念叨起妈妈一辈子过得不容易,如今日子比以前宽裕多了,要想方设法让妈妈享点福、安度晚年。妈妈以前患有胆结石和白内障,我自己是学医的,觉得有责任替妈妈治好这些毛病,减少她的痛苦,于是百般用心,终于收到一些成效:妈妈的视力恢复得不错,能够看清电视上的字幕了,她也很开心,常常要念出声来。每当这时,我内心就充满了安慰。每次走在街上,或到外地出差,我都习惯于给妈妈买点特色美食。但妈妈年纪大了,食欲越来越差,不想吃也吃不下去那些小吃。我们又想给她添些新衣服,博她喜欢,可是妈妈前半生省吃俭用惯了,一见我们买来新衣服,她就板起脸,逼着我们立刻把新衣服退掉。任我们怎么劝说,她还是非常固执,不肯让我们在她身上多花一分钱。
  “正因如此,妈妈不幸辞世后,留下来的衣服都很破旧。睹物思人,我捧着这些东西,心里难过得不得了。”已人到中年的建中一字一顿地讲述着往事,泪水早已扑簌簌地流了下来。
 骨折,最终让她离开我们
  妈妈操劳惯了,虽然已是90岁高龄,她还是喜欢事必躬亲。每次看到起风了、要落雨了,她就要到院子里替我们收衣服。我如果在身边,肯定会高声制止她,然后自己赶快跑出去把事情做掉。但是在今年9月,有一次家人疏忽了,妈妈在院子里收衣服时不慎跌倒,
伤得很重,被送进医院。医生诊断是股骨粗隆骨折。如果病人年轻的话,只要上几个钉子,养一养就可以康复。可是妈妈的体检报告明明白白地写着:贫血、动脉硬化、心肾功能不全,肺部有轻微炎症,不能马上动手术,只能在医院先输液。
  出事时,我正好在外地,第二天赶到医院,看到妈妈憔悴的容颜,感到一种揪心的痛。我发现妈妈喘气有点急促,护工说她输液一直输到凌晨,始终无法入睡。我怕妈妈吃不消,请医生用白蛋白,因为我每隔一两个月就给妈妈打一针白蛋白,打过针后妈妈的精神就非常好。可是医生说得要第三天凌晨才能打白蛋白。这时,我觉得自己粗通医理,结果犯了一个大错。因不忍心让妈妈再两天两夜不睡觉,想让她及时进补,我就稍微调快了输液的速度。以前给妈妈输液,这样处理她是吃得消的,但这次因为她非常疲劳,心脏不堪重负,等我们给她打了白蛋白,再输液,她就出现了房颤。医生不敢再给她动手术,我急忙让妈妈服了野山参,她的心率才恢复了正常。
  为了让妈妈尽快站起来,我打听到某家医院可以做微创手术,就暂时把妈妈接回家,想请她过完国庆就去住院动手术。为此我还特意买了一个能在上面大小便的床。可是出院当天妈妈就说胸闷,我紧急把她送到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医生又开始给她连续输液。监护室不允许家人陪护,妈妈看不到我们,心情很烦躁,连续几天睡不着,吵着要回家。
  后来因护理上出了点问题,妈妈的血压掉了下来,心跳每分钟超过150次。我接到医院的病危电话的时候感到天旋地转,立刻赶到医院,给妈妈服了一支野山参。不久妈妈的心率和血压都恢复了正常,我以为她熬过了这一关。第二天我又来看望母亲,临走前为了增添“安全系数”,又请妈妈服了一支野山参,然后让她喝了一口水。谁知悲剧就此发生,妈妈呛了一口水,马上说不出话来,心跳加快,脉搏微弱。医生见状立刻开始急救,我们被轰了出来。半个小时后,我们再次走进病房,发现妈妈的心跳已经停止了!
  “连最后一眼都没看到,这真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建中先生伸出手摩挲着相片中妈妈的脸,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别让父母越长寿越孤独
  妈妈走了快一个月了,我无法再自欺欺人地幻想她还会再醒过来。这些天以来,我耳边总重复着妈妈临终前一天说的那句话:“我在望你们啊,我望了你们一天!”因为重病监护室每天只允许家属探望一个小时,妈妈的最后几天心情非常孤单和烦躁,每念及此,我就悔恨不已。加之我自己是医生,却没能保护好妈妈,想让妈妈的身体尽快好起来,给她进补,却不小心让妈妈呛水,从而加重了病情。我害了妈妈,我太对不起妈妈了!
  说句实话,人固有一死,妈妈也不能例外。随着妈妈逐渐进入耋耄之年,望着她日渐增多的白发,我也知道妈妈早晚有一天会离开我们,
  但我一直认为,那将是非常遥远的事情。几年前妈妈生过一场病,病后她时常念叨:“我的日子不长了,我走后你们不要太难过。”每次听她这么讲,我都没当一回事,总认为在妈妈身边没呆够,妈妈会总陪伴着我的。因此在妈妈生前,我并不太懂得如何珍惜母爱,没能陪妈妈经常聊天。
  当然我一直没忘记妈妈吃过的苦,作为孝敬的方式之一,每次我替妈妈领养老金,都会多加一些做她的零用钱。妈妈一遍遍数着存款,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这时候我就特别欣慰,觉得自己做对了。可是妈妈就这样走了,再也用不上自己积攒下来的血汗钱,我这个时候才如梦方醒,明白像妈妈这样的高龄老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物质上的回报,他们最恐惧的是被人遗忘,是孤立无援。如果晚辈们能天天陪她散散步,听她讲讲家史,一起怀怀旧,围着桌子吃顿团圆饭,那才是最好的尽孝方式。
  妈妈的离去,让我深深地反思。今天我之所以走进“晨报倾诉”,主要想提醒广大读者朋友两件事。第一,一定要警惕股骨粗隆骨折这个病,保护好家里的老人。我在照顾救助妈妈时发现,这个病比有些癌症都可怕,病人躺在床上不能移动,大小便也不能下床,那滋味实在是难过。第二,每家的老人们都多多少少吃过苦,对于他们而言,孤独远比死亡更可怕,他们最无法面对的就是亲人的冷漠。我是开诊室的,见到过不少子女对得病的老人不够体贴,帮老人翻身时动作很粗暴,有的素质差的嘴里还嘟嘟囔囔,似乎巴不得老人早点“走”……而作为强烈的对比,如果是家里的小孩子得了病,大人们会倾巢而出,三四个大人陪护着看医生,呵护得无微不至。这种“护小不护老”的现象,我觉得有待纠正。我特别想说:老人绝对不是“包袱”,这一代老人吃过许多苦,是家里当之无愧的功臣,所以请把他们排在受关注的第一位,把孩子排在第二位,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支持他们。再有一点,由于社会安定,气候良好,生活水平普遍较高,上海这座城市的老龄化程度很高,有许多长寿老人,如果子女不关心他们的话,就会造成老人越长寿越孤独的局面。
  “这些都是我在妈妈去世后才想通的道理,希望读者们能够珍惜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不要人为地制造遗憾,不要再让老人们为那句‘痴情父母古来多’而叹息了。”建中流着泪,再三陈述自己此行的初衷不是谴责谁,而是想进行一个真诚的提醒。我为他这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心情所感动。送他上电梯后,我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今天要加班写稿子,妈妈像往常一样嘱咐我早点回来,还说如果饿了家里有现成的饭菜。听到妈妈这几句朴实的话,不知怎的,我忽然热泪盈眶……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请大家常回家陪父母吃吃饭,请大家常回家看看!常回不了家的请常打电话陪父母聊聊天!
发表于 2005-11-10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文中说的本人体会深刻.
希望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家.
老人家在乎精神上胜过物质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3-28 20:13 , Processed in 0.06661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