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73|回复: 8

[大埔杂谈] 为什么客家人要在中秋前后扫墓祭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3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古 俗
古有春秋祭祀,春祭在清明,秋祭在重阳,为什么很多客家人要选择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拜山扫墓呢?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客家人为何在八月十五前后扫墓?
中秋节前后时间,在很多客家地区,凡是有坟墓的荒山野岭里,青烟缭绕、爆竹声声。成群结队的家庭成员或同宗共祖的家族成员都担着三牲祭品,翻山越岭,给祖墓铲除杂树野草、挂上纸钱、摆上供品、斟满酒杯、烧香点烛、祭奠后燃放鞭炮。
秋祭
住在山区的客家人,讲究风水,加上耕地极为有限,祖先基本是葬于山上,离住家都有一段路程。而清明时节又是客家人春耕大忙季节,“春争时夏争日”,春耕生产农时绝不能因扫墓而耽误,所以时间上不容许客家人清明去扫墓。所以,客家人扫墓祭祖,通常是:
一、春祭
指新坟不过二月社,上年坟和上年老墓新修地,在次年春分为开青祭拜,更多的是择吉日进行。
二、秋祭
八月山门开,秋高又气爽,新菊飘香远,中秋团圆祥。紫金人喜在中秋节前后进行扫墓祭祖,除寅日和破日外,都可上山为亲人墓扫地,敬思孝思,缅怀祖德,感恩思源,面向未来,福德祥祺,更加珍惜今天,奋进有为,家和万事兴,意义深远。
所以,很多客家人的先祖们都在“中秋”至“重阳”举行“秋祭”,扫墓,拜山。
也有人说,客家人之所以秋祭为主根本原因是迁徒的过程中颠沛流离顾不上春秋祭都举行,但重大的祭祀活动还是保留了春祭。
发表于 2018-9-13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这不难觧释,客家人有句俗谚叫"八月墓门开",意思是说八月一到就可扫墓了,此其一。
其二丶客家人素来勤劳,怕耽误农活,故选在中秋前后农闲时进行祭祀,
其三丶气候凉快适宜拜山。等等!
发表于 2018-9-18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古时依例是春秋两祭,春祠祭、秋墓祭。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上山祭祖,小心火烛!
发表于 2018-9-27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海粟 发表于 2018-9-13 16:04
这不难觧释,客家人有句俗谚叫"八月墓门开",意思是说八月一到就可扫墓了,此其一。
其二丶客家人素来勤劳 ...

我们那更多的选择国庆节时拜祭。听上辈老人说,这定规也就是近四十年前的事。当时更多的考虑是国庆节是国家大节,几乎每个行业(尤其学校)都放假,容易凑个人齐。
发表于 2018-9-27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鳄鱼爹 发表于 2018-9-27 10:03
我们那更多的选择国庆节时拜祭。听上辈老人说,这定规也就是近四十年前的事。当时更多的考虑是国庆节是国 ...

不,国庆期间扫墓并非发生在近四十年前的事,而是自实行双休日,有了所谓"黄金周"后兴起的。
发表于 2018-9-27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鳄鱼爹 发表于 2018-9-27 10:03
我们那更多的选择国庆节时拜祭。听上辈老人说,这定规也就是近四十年前的事。当时更多的考虑是国庆节是国 ...

你所言极是,当年我父亲教书,我们小孩子都上学,当时在我们村子里我家才在国庆放假期间扫墓祭祖,
发表于 2018-9-27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 作者: 丘立才 来源: 客家风情网)

                       
        清明節掃墓的由來: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因遭陷害而流亡國外十九年,跟隨他的大臣中,以介之推最為忠心。有一次,他們在山中迷路,介之推就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烤熟了給重耳充饑,救了重耳一命。流亡十九年後,重耳終於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即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文公即位封賞功臣時,獨獨忘掉了介之推,。後來晉文公想起介之推,要為介之推封侯晉爵,升官加祿,請介之推下山接受封賞。介之推堅拒,不言祿亦不受祿。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裏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複清明。”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走時,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歎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相互尊敬的稱呼,就來源於此。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這就是寒食禁火的由來,這就是清明節掃墓的由來。

        客家人是漢民族南遷的一個民系,從中原遷徙到嶺南嶺北,甚至遷移到世界各地,一直都祈求祖先的蔭庇保護,所以厚葬和祭掃是客家人每個家庭裏的一項重要活動。厚葬表現為“背祖骨”和“二次葬”。“背祖骨”就是客家人在輾轉逃亡過程中背上祖先的骸骨,以免拋離祖上遺骨一任異族他人蹂躪,一旦找到了新的安居處,尋覓得風水寶地,將骸骨擦拭乾淨,置於“金鬥罌”,重新安葬。客家人的這種習俗沿襲下來,即使不再遷徙了,也會在下葬先人三至十年間,重啟墳墓,打開棺材,擦拭乾淨骸骨,貯于“金鬥罌”,再擇風水寶地及良辰吉時,再來“二次葬”。葬禮也是重要而神聖的祭拜活動。

        客家人祭掃祖先墳墓不在“清明節”,而是在“春秋”祭祀。為什麼呢?原因有二:一是客家人都是客居在嶺南嶺北的山地裏,“韓江三角洲”靠山邊的饒平、潮安、揭西、陸河等都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珠江三角洲”靠山邊的縣也不用說,就是珠江三角洲中心的中山市,其中的五桂山等地也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客家人在山區居住,耕地極為有限,再加上要講究風水,所以都將祖先葬于各個山頭之上,離住家都有一段路程。而清明時節又是客家人春耕大忙季節,“春爭時夏爭日”,春耕生產農時絕不能因掃墓而耽誤,所以時間上不容許客家人清明去掃墓。二是客家人生活較為貧困,“年到初七八,家家捋粥砵”;如果有孩子開學,學費不能賒欠的話,連下蛋的母雞都得賣掉;清明春耕生產又得投資,因此此時掃墓,既無錢又無物,又如何面對列祖列宗們?所以從財物方面都不容許客家人清明去掃墓。

        客家人對中國傳統的清明掃墓這一習俗進行了改革,改為“春秋”祭掃。“春祭”就是春天的正月,較為富裕的家庭在正月初九開始祭掃,有時間且有財物,在正月裏去掃墓,該添土的添土,該拔草的拔草,總之,該維修的維修。另外在祭辭中亦可以向祖先稟報新一年有哪些計畫,如何實施,祈求祖先靈祐!“秋祭”是在夏收夏種大忙過後的農閒季節,一來有時間,二來有今年上半年的勞動成果可奉獻於祖宗的靈前,並祈請祖宗靈賜下半年同樣有好的收成。客家人的這一改革是非常明智的,更是從實際出發的。

       所以,客家人都在“中秋”至“重阳”举行“秋祭”。

       我老家历来把秋祭叫“挂纸”。就是拜山时把坟墓打扫干净后,在坟头用小石块压上一张滴了鸡血的红纸,然后点烛焚香,筛茶添酒,与先人诉说心里想说的话,燃放鞭炮,鞠躬拜祭。。。。
发表于 2018-10-5 23: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路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4-20 18:09 , Processed in 0.06345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