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28|回复: 4

热烈祝贺《百侯古屋》第一册 隆重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3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下当铺 于 2019-4-23 15:38 编辑
5 u* @3 h% _% H. X4 G7 w! ?: C4 `/ j# C- U; M
古屋图文游子梦
乡中往事故人情
微信图片_20190415104120.jpg
$ {; d- e) N  E+ h
祖屋是我们的血脉来源地,祖辈们在此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垒砌了厚重的感情,也积聚了厚实的故事。祖屋又是我们生命开始的地方,有我们成长的童年趣事,也有我们求知的青涩回忆,更有我们不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割舍的缠绵牵挂。可以说,祖屋是我们的精神寄托之地,更是我们的亲情庇护场所。而祖屋的建造,更注满了祖宗们对裔孙的厚爱,直至今天,依然能够感受到祖屋建造者的艰辛付出以及他们对后辈的期望……。几百年风雨沧桑,很多祖屋已老态龙钟,因此也更显珍贵。   
百侯古屋首发仪式.jpg 《百侯古屋》序言:
我们的家乡一一百侯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境内古屋比比皆是,分布在梅河两岸,可谓一湾秀水,两岸书香。一直来被称为:文化之乡、干部之乡、华侨之乡,是实至名归的风水宝地。
侯南村是百侯镇政府所在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多特色民居的古村落。这里大屋毗连,毫无保留地展示着各式各样的建筑风格;这里人烟辐辏,聚集着不同层次的世间过客;这里随处可见的古井深巷,总是流传着许多动人故事。可知高堂府第里,曾留下了多少锦绣文章?又积淀了多少历史人文?
建筑是文化的结晶,文化名镇的建筑,自然是装满了历史文化的内涵,也体现着它的时代风貌和历史背景。明代建筑,多偏重于姓氏、家族的聚合和防御。清代建筑,是儒家文化的陈述,官宦门庭的显赫,可谓庄严大气宽敞明亮。而民国建筑,则是西风东渐,既有传统雕梁画栋的精美,又有新鲜高楼塔顶以及装饰的洋气,分明向世人传递着中西合璧的建筑智慧和人文精神。 微信图片_20190415104137.png
祠堂建筑因背负了古屋人家的根系情结,显然独具亮点。因此,祠堂更多的是人际关系的深化和族群凝聚力的维系,他不单维系海外乡亲与本土血缘的关系,也给乡亲以及所有后代子孙了解祠堂文化,了解当地文化发展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祠堂,可以说就是一个民俗博物馆,又可以说是一部家族变迁史,更是根的所在。祠堂文化,又是宗族历史文化的资产以及民系智慧的体现。
“百侯古巷藏庭院,庭院深处翰林居”。回顾明清时代科举的兴盛,乡绅们以儒家思想文化,运用社会资源整合了宗族,从而造就了崇尚礼义的多世家大族“仁乡”,以及书斋遍布的“邹鲁之乡”,更发展成人烟商贾鼎盛的小南京。如今,徜徉于老宅深巷之中,莫不为家乡建筑的庞然杰构而喟然兴叹,为祖德宗功而肃然起敬! 微信图片_20190415104127.png
百侯人文团队,一批热爱家乡的有识之士,有感于很多老屋面临维修的无力和禁不住岁月盘剥的无奈,眼看着古屋不断老去坍塌,不免着急,只能尽点绵薄之力,自发编撰此书,希望能为世人留些珍贵的记忆和故事。他们为此奔波摄影,收集资料,花费了无数心血。由于时代变迁,年久事湮,很多资料无法收集周全,徒生遗珠之憾,但是,这些文化义工热爱家乡的精神值得点赞!
在此也借抛砖引玉之意,期望此书能引起乡人共鸣,让大家有意识地更加热爱家乡,共同维护祖屋。正如杨元坤先生所言,呼吁乡亲集腋成裘,以每天节约一包烟一杯酒的执念,众志成城达成修缮祖屋的共识。并请乡人继续搜集和提供古屋资料,补充完善此书内容以待日后重版。
让我们传承历史文化,以无限乡心,记住乡愁,走遍天下,依然不忘梅水廓岭。
微信图片_20190416102259.jpg
4 a  f* R+ I* n$ E; }" j-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464\wps2.png

! l0 @/ r% n# t. I8 N& W# s' T
《百侯古屋》后记:
二十年前,出于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乡中有识之士杨星源先生,自发走家串巷逐户到访,并将每只老屋的堂名屋名一一记录,经过差不多两年时间的细心走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收集了全村251座房屋的名称,而且还画出了整个侯南的地形草图,并按具体方位写入屋名堂名,然后又按一村、二村、三村、四村的旧有划分界定,把古屋分成四个村制成表格。春去秋来,此表格几度辗转,后又经杨茂睦和杨金章两先生的补充,内容更加丰富。可惜的是,这么有见识的行为结果只在箱角里“冬眠”。
    时间来到了网络时代,杨始改先生凭着对古屋的热心,按古屋列表,拍摄了不少古屋照片存档。就在这时,他在网上结识了长期热衷古屋文化、牌匾及碑文书法研究的百侯杨氏的外孙罗盛裕先生,罗先生也拍了很多百侯古屋照片,并挂在大埔网上宣传。
    岁月在不断流失,古屋也在不断衰老,这期间因着社会的文明发展,人口的繁衍拥挤,村民们纷纷搬往城市,或在别处自建新楼居住,眼看着老屋住户越来越少以致疏于打理,天井、门坪、甚至房顶上,杂草丛生,门楼损毁,房墙坍塌……。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464\wps3.jpg
也就在这时,独具慧眼的丘思穆先生看见了杨始改先生收藏的古屋照片和古屋列表,大胆提出把这些古屋文化编辑成书保存下来的想法,这想法很快得到“百侯人文群”萧曾祥老总和大家的支持,并迅速组成了文化义工编辑团队,队员包括摄影师杨展江先生和文学爱好者杨凤飞女士。他们马上付诸行动,在《诗经》等古籍中查找堂名屋名出处和释义,在《百侯杨氏文萃》、《杨之徐编年录》、《白堠乡的故事》、《乾隆族谱》、新《杨氏族谱》、《民国县志》、各房《房谱》、《人文百侯》、《丘氏族谱》、《李氏族谱》、《池氏族谱》等本土古籍中,翻阅寻找古屋资料、对联和人物故事,并在牌匾、对联内容、古碑、神主牌等古文物中寻找历史记载,又通过微信、电话、现场采访等发动乡人提供古屋故事。因毫无经费,连电话费都是自掏腰包解决的,可想而知期间困难重重,编辑人员凭着对古屋文化的热爱,对家乡情怀的执着,以及对祖宗们的敬仰,克服种种困难,自发认真对待,同心合力,真诚合作,真可谓:踏破铁鞋为拍照,不惜话费寻资料。沤心考古辨碑匾,夜半穷经读典籍!致使《名镇古屋》内容得到充实。可惜的是,因年代久远,沧桑易世,后裔外迁,很多古屋费尽心思也没找到点滴资料,欣慰的是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默默耕耘,这本《名镇古屋》终于问世。尚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谅解!
在此诚意感谢为编辑提供资料的热心人士!感谢“侯宝斋”的萧曾祥老总派出设计师,并组织印刷!也感谢为出版书籍而慷慨解囊的仁人志士!
. a# N/ q. ^3 {  P

( \0 y5 j$ B% ?0 c5 S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464\wps4.jpg
    微信图片_20190415104133.png
我们这本《百侯古屋》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诠释了祖屋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内在精华,表达了对祖宗的崇敬之心,对耕读传家的敬仰之情,对家乡的拳拳之意。带上这本书好比是把家乡带在了身边,时时翻阅,必能抚慰读者的思乡情怀,但愿此书能得到读者们的支持和喜爱!
此书定价120元(不包邮),收录了272间古屋,书页383,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1 X4 w- G4 J2 ^# O  k) E" P. D* l9 o5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梦中笑 + 6 爱生活,爱论坛,爱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4-23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9_639:}{:9_639:}{:9_639:}{:9_639:}{:9_639:}
 楼主| 发表于 2019-4-23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购买联络人:
: h) [* x8 P8 @0 p- g1 {丘思穆:  电话13826534001  微信号wxid_4p69zb7hu5wy224 F. R  G. R, v1 B
杨展江:电话13928499909   微信号qq406397010
4 a) q" f0 ~' H; p4 {# x8 ^% f9 B. ]' ]杨凤飞 :电话13651462188   微信号y1289351720
- v7 \4 z/ H( k% n杨始改 :电话13825912023   微信号ysg9120236 l" C. r% B2 D# L3 H( b0 X7 E; s
罗盛裕: 电话150 1921 0246  微信号luoshengyu1978
发表于 2019-4-29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9_639:}
发表于 2019-4-29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百侯文化之乡,百侯人杰地灵," e6 }& F$ y' X! l& ~
百侯出百侯,留住乡愁好!
; K! e: _3 {" T2 v. L: 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3-29 21:13 , Processed in 0.07027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