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66|回复: 2

刘联众全文解读道德经61-81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4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第《61》章


   原文《61》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解读六十一;大国好比在河流的下游,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天下万物的雌性,是因为雌性常以恬静赢得雄性的欢心, 以恬静作为征服天下雄性的德行。所以大国以随和谦下的意识对待小国,必然取得小国的欢心与信赖;小国以随和谦下的意识对待大国,必然取得大国的欢心与信赖。 所以或是以随和谦下的意识赢得信赖, 或是以随和谦下的意识而换得信赖。大国不要过分想兼并小国,小国不要过分想奉承大国。如果两者要想各得其所,大国统治者更应该谦下忍让。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针对当时兼并战争带来的痛苦,如何处理好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关系,老子表达了治国和国与国关系的政治主张。在老子看来,国与国之间能否和平相处,关键在于大国,所以本章在开头和结语一再强调大国应该谦下包容,不可自恃强大而凌越弱小。只有这样,才可以赢得小国的信服。

    中华网;此帖被沈溪兴于2015-11-10 22:40:37置顶

  第《62》章

    原文<62>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解读六十二;道的信仰者,认为万物之奥妙都隐藏在道中。善良的人把道看作生命中至宝, 不善良之人也把道看作他们的保护者。美好的言辞可以获得许多人的尊敬,良好的行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人如果产生了不善的思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放弃邪念? 因此就创立了一个天帝,又为天帝设置了三位助手。有人虽然有宝玉以及先进的马车,但他还是愿意相信这样的信仰。古人为何这样的信仰道呢,不是说,有求它的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个,所以这种道就成了天下珍贵的信仰 。

    学习心得体会;本章在讲天道与人道的作用。“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这是人的最高道德哲学,所以人要懂得“道”,要修“道”行善。对于人不善的思想, 用什么方法让其放弃邪念,因此就创立了一个天子,这个天子多数学者解释为是皇帝,对人们进行治理和教化。本人解读为天帝,因为宇宙简称为天,道是天的主宰者,老子说道象帝之先,所以说天帝就是老子说的天的儿子天子。从文章的整体来看也应该是天帝。

       恭喜!本帖被【 巴山魂 】推荐。
      第《63》章


    《6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解读六十三;以无私为不妄为的无为态度去有所作为 ,是以百姓平安无事为大事,以合百姓的口味为佳味。无论大事小事还是多得少得,都要用以德抱怨的积极心态去处理。欲想突破困难必须从容易处下手, 为了成就大事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 ;天下大事,必是从细小开始。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财,所以才能成就其大业。 轻易承诺的人必然少有信誉,多易事使人看不到困难,也必然产生很多难事。因此圣人警惕难事出现,所以始终不会出现困难。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讲“无为”并不是讲人们无所作为,是以无私为不妄为的无为态度去有所作为,老子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正是说明了老子的确是主张以无为而有所作为的。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64》章

    原文《6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解读六十四;局面安定容易维持,事变还未有迹象则容易图谋。事情脆弱之时容易消解,事物微小之初容易分散。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国安邦开始于未动乱之前。合抱之粗的大树,生成于稚嫩细弱的小苗,九层之高的楼台,起建于一篮一筐的累土;千里之外的行程,开始于脚踏实地的起步。为所欲为者必败,执迷不悟者必遭损害。因此圣明之人不去为所欲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执迷不悟所以不会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规律,而自己不敢妄为。

   学习心得体会;这一章从内容上讲与前一章相接续,仍然是谈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上一章,以无私为不妄为的无为态度去有所作为 ,是以百姓平安无事为大事,以合百姓的口味为佳味。无论大事小事还是多得少得,都要用以德抱怨的积极心态去处理。这就是老子的为无为。这一章主要是说,为了私利为所欲为者必败, 执迷不悟者必遭损害。 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才是天道的人道。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65》章


    原文《6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顺。

     解读六十五;古代善于应用大道规律的统治者,不是用巧智诡诈的小聪明来治理民众,而是用敦厚朴实的大智慧来感化民众。民众之所以不服管教难以治理,是因为他们看穿了巧智诡诈。所以采用巧智诡诈来治国安邦,就是国贼;不以巧智诡诈的方法来治国安邦,是国家的福音。懂得在两者之间作此选择  也就贯彻了道的法则,经常了解这个给民众带来好处的法则,这就是身居高官不为名不为利不宰民无限深奥"玄德"的德性。 玄德的德性又深又远,它可以与万物一道返朴归真, 最后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顺的局面。  

     学习心得体会;本章有“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数句,从文字的表面意思上来看,很容易得出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理论,自古以来都得到封建统治者赏识和利用,这也是道德经能够留传下来的主要原因。现在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本人选其精华观点发表,供大家参考。

   此帖于2015-11-27 12:09:57被首席版主晓琪639加分(50分)加财富(50财富)

   恭喜!本帖被【 乡村丑牛 】推荐。


     第《66》章

   原文《6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解读六十六;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河流的统治者,是它善于居下的品质决定的,所以它能够成为天下的川谷之王。 因此要想成为民众的领导者,必先以谦下的言辞赢得信赖; 欲走在民众的前面,必须把自己的利益置之身后。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谦卑虚己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学习心得体会;这一篇开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这句话是老子又以自然之“道”说明人“道”。为民王者必须心中有民,才有八方来归,人民拥护。听民言,为民言,对危害民众的邪恶势力,要挺身而出走在民众前头,把自己的利益生死置之身后,保护人民。只有这样大公无私的人,人民才会真正乐意推戴为自己的领导人。

      恭喜!本帖被【 巴山魂 】推荐。

   第《67》章

    原文《67》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解读六十七;世人都说我的道太大,简直难以想像为何物。正因为他大,才不具体像什么。若具体像什么,他早就藐小了。道有三件宝抱持而得以保全自己:第一件说的是慈爱, 第二件说的是俭朴,第三件说的是不敢贪天功为己有。有慈爱之心才能激发勇敢的斗志;有俭朴行为才能产生广泛的美德。有不敢贪天功为己有的思想境界,才能成为民众真正器重的道长。当今世人舍弃慈爱去空谈勇敢,舍弃俭朴去空谈广德,舍弃求实的美德去接受沽名钓誉的赞许,这是没有出路的。以慈爱之心用以征战则必胜,守御阵地则固若金汤。天将救护谁,必是以慈爱来卫护他。        

    学习心得体会;这一章是对“道”的认识,老子讲“道”的三宝就是”道“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具体运用的三条原则,一是慈爱,爱国爱民,处处为民。二是俭朴,不奢侈,不妄为,三是大公无私,不为名,不为利。 慈爱之心才能激发民众勇敢的斗志;有俭朴行为才能产生广泛的美德;有大公无私的思想境界,才能成为民众真正器重的首长。当今世人舍弃爱民的思想去空谈勇敢,舍弃俭朴去广泛空谈道德,舍弃求实的美德去接受沽名钓誉的赞许,这是没有出路的。以慈爱之心用以征战则必胜,守御阵地则固若金汤。这一章进一步说明了自然之道与人道基本是一致的。是对道经的小结。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68》章

    原文《6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解读六十八;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 不逞其威武。善于作战者不会轻易动怒。 善胜敌人者知道避敌锋芒。善于用人者甘居于人之下。这就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就是得人用人的智慧能力,这就是所谓的顺配于天道的极好道理。

    学习心得体会;这一章是讲用兵的战略战术的原则。也是对上一章所讲“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道理的补充说明。他要求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威武;不轻易被激怒,避敌锋芒,以不争名不争利大公无私的品德,以平和谦下的态度对待军民,老子认为 这就是顺配于大自然天道的极好人道。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69》章

   原文《69》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解读六十九;用兵打仗有这样的说法:我不敢轻易成为主动进攻的一方,而宁可成为被迫反击的一方。 不敢轻易向对方的阵地推进一寸,而宁可将自己熟悉的阵地让出一尺。这就叫做虽然有行动却像没有行动踪迹。要出拳进击却不显露臂膀。要制服对方却象什么敌人也没有。要杀敌却不显露兵器。灾祸的到来莫过于轻视敌人,轻视敌人几乎丧失我的三宝。所以两军对峙实力相当时,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学习心得体会;这一章老子讲到“哀兵必胜,骄兵必败”的道理,成为千古兵家的军事名言。老子认为,战争应以守为主,以守而取胜,表现了老子反对战争的思想  本章和前两章都是在阐明哀、慈、柔的道理,以明不争之德。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70》章

     原文《7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被褐怀玉。

      解读七十;我讲的道理很容易明白,很易于社会实行。而天下人却不能明白,不能实行。言论以天道为宗旨,行事以人道为君子标准。正是因为人们对这道理不明白,所以才导致对我的不理解。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我的人就更难能可贵了。因此,有道的圣人外表淳朴而内心如玉。

      学习心得体会;本章流露出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失望的情绪。他认为自己的一系列政治主张,是以大自然公平服务万物无所取,说明天道是公平无私的,以天道说人道。君子就应该尊天道行人道。听民言,为民言,对危害民众的邪恶势力,要挺身而出走在民众前头,把自己的利益生死置之身后,保护人民。人民都会乐意拥护推戴为圣人,这些道理都是很简单很明白、又很适合社会的发展实行,却没有任何人理解和实行。老子政治主张被他所处的时代抛弃了;但他又被后世的人们认可,他的思想学说、有些被统治者接受了,有些被推向至尊之地,成为道教之经典。但是老子的主要思想没有被正确理解与运用,致使后世战争不断;平均起来年年都有战争,东亚病夫成了中华民族的代明词。

  此帖于2015-11-28 19:50:51被首席版主晓琪639加分(50分)加财富(50财富)



    第《71》章

    原文《71》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解读七十一;知道装不知道,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大的缺点。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是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来看。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来看,所以,他没有缺点。

    学习心得体会;这一章是老子对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格言的说明,在老子看来,真正领会“道”之精髓的圣人,不轻易下断语,即使是对已知的事物,也不会妄自臆断,而是把已知当作未知,这是虚心的求学态度。只有这个态度,才能使人不断地探求真理。所以,老子认为,“知不知”,才是最高明的。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人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刚刚了解了一些事物的皮毛,就以为掌握了宇宙变化与发展的规律;还有些人没有什么知识,而是凭借权力地位,招摇过市,便摆出一副智者的架势,用大话、假话欺人、蒙人。对于这些人,老子大不以为然,并且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恭喜!本帖被【 乡村丑牛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72》章

    原文《7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解读七十二;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的威压的时候,那么真正的大权威就来到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的谋生之路。只有不压迫民众,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所以有道的圣人有自知自明却不自以为是而是听从民意;有自爱之心却不自显高贵而是与民众同富贵。所以去除自见、自贵而行大道才是高明的统治者。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反对采取高压政治,反对肆无忌惮地压榨百姓。他认为,老百姓一旦不畏惧统治者的残暴统治,那么可怕的反暴力斗争就要发生了。他希望统治者不要自居高贵,自以为是,要顺民意,与人民同富贵,人民就会拥护和支持。不要以荣辱优患和其它身外之物损害了自身的尊贵;不要为争夺身外的名利而轻生伤身。老子这一章的内容,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也是国家长治久安之道。

        被刘宇辉lyufe于2015-11-19 13:54:38置顶

此帖于2015-11-21 18:43:46被首席版主盛世三友加分(100分)加财富(100财富)


   第《73》章

    原文《73》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解读七十三;勇于违反天道的人则会招来杀身之祸,勇于顺从天道的人则会活的潇洒自如。这两种不同的勇敢, 一个有利一个有害。天也有它所厌恶的,谁也不知这是什么缘故?天道的规律不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天道就象一张巨大的网 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自然是公平服务万物无所取,不争名。不争利。是公平无私的。如果勇气为私敢违背天道而蛮干,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如果勇气不敢违背天道而是顺从天道的人则会活的潇洒自如。公平无私是天道的垓心内容,不争名不争利以道德赢取民心,不用美言壮语以公平无私为民服务的行为而应承;不用召唤而民众就会自动到来。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成为后世名言,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不管做的多么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此帖被中华网文学论坛版主沈溪兴于2015-11-13 12:01:33置顶

  
此帖于2015-11-13 21:09:33被首席版主盛世三友加分(100分)加财富(100财富)


     第《74》章

    原文《7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解读七十四;人民不怕死,怎么还能以死亡来恐吓他们呢?若使人民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应该对那些为非作歹者, 我们把他们抓起来按照刑律杀头,看谁还敢为非作歹?天法规定司杀者执行 杀的事情,那些硬要代替天道自然去执行杀的任务,这就好比外行人代替大木匠砍削木头。代替木匠砍木头,很少有不砍伤自己的手的。

    学习心得体会;在本章里,老子的本意是说;人民已经被残暴的统治者压迫得不堪其苦了,死都不怕了,何必还用死来恐吓他们?如果不对人民使用严刑峻法,人民各得其所,安居乐世,就会害怕死亡。在那种情形下,对于为非作歹之人,把他抓起来杀掉,还有谁再敢作坏事呢?他认为,统治者应以天道自然公平无私办事,对民众采取宽容的政策,同时警告统治者,为了私利不按天道自然办事,草菅人命,就会带来无尽的祸患。

       恭喜!本帖被【 东方三圣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75》章

     原文《7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解读七十五;人民所以遭受饥荒,是因为统治者的税赋过多,因此民众才饥饿。 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的妄为,胡作非为,因此民众才难以治理。民众之所以轻视死亡,是因为统治者的生活奢侈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吗,人民无法生活, 因此民众才轻视死亡。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统治者,才比过分重视厚养自己生命的人贤明。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在上一章对严苛的政治压迫给予了抨击,要求统治者善待民众。在这一章里提出了民之饥,民难治,民之轻死 三个问题,揭示了老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对抗。剥削与高压是政治祸乱的最实际的原因。他认为,宽容的政治,比暴虐的政治要高明得多。因为,一旦人民不畏惧死亡而进行反抗,为求生存而暴动,那样,统治者的日子就不好过下去。

  此帖于2015-11-30 06:00:34被首席版主晓琪639加分(50分)加财富(50财富)


   
   第《76》章

   原文《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解读七十六;人在活着时身体都是柔软的,死了就会僵硬。万物草木在活着时也都是柔弱脆嫩的,当它们死了就干硬枯萎。 因此坚强是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是属于活着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强大的总是处于下降地位,柔弱的才是处于上升地位。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在上一章潜在的说明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一章进行了潜在补充说明,这里说的柔弱是顺其自然规律公平无私,好好过生活的是生的一类,这里的坚强是指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必然走意向死亡的一类。国共两党之争,国民党的惨败,说明了国民党的政策违背了公平无私的自然规律。

   恭喜!本帖被【
东方三圣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77》章

    原文《77》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解读七十七;天道不就像拉弓射箭吗?目标高了,就把弦压低一些,目标低了,就把弦抬高一点,弓弦过满,就把它减少一点,弓弦不够满,就把它拉满一些。天之道就是这样,把多余的拿来补不足的。而人之道刚好相反,减少不足的来增加那有余的。谁能把有余的拿出来以补天下穷人的不足呢?那只有得“道”的人才能如此。所以圣人为百姓做了好事并不骄矜,立下功勋也不居功,他永远也不表现自己有多大的能力。

    学习心得体会;本章是老子以“天之道”来与“人之道”作对比,主张“人之道”应该效法“天之道”。天之道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公平无私,万物无所取,老子把自然界保持生态平衡的现象归之于“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他要求人类社会也应当改变“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不平等的现象,效法自然界的“损有余而补不足”,“损有余以奉天下”,体现了他的社会财富平均化和人类平等的观念。对老百姓生活艰难困苦的同情。

   恭喜!本帖被【
乡村丑牛 】推荐。


   第《78》章

    原文《78》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解读七十八章 ;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 而攻坚克强的能力,却没有能胜过水的。 其它任何东西都不能改变水的特性。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能承受全国的流言蜚语的侮辱,才是江山社稷真正的主人;能承受国家天灾人祸的打击,才是天下百姓心中的君王。确切的话语常常让人觉得好像是在反说一样

    学习心得体会;本章可与八章的内容联系起来阅读。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最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水表面上软弱无力,却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挡的力量。这就清楚地说明,老子所讲的软弱、柔弱,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而是具有坚强的力量。本章后面有一句话:“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子辩证法思想,其含义十分深刻、丰富。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79》章

    原文《79》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解读七十九;和解大的仇怨必然还会残留难以消解的余怨,这怎么能算是完善 ? 因此圣人虽然执有有利的契约, 但不会因此压迫人。有德的统治监察契约的订立与履行,无德的统治注重于税赋的收敛,只索取无条件的单向供奉。上天之道公平无私永远与良善的人同在。

    学习心得体会;本章继续讨论“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警告统治者不要激化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不要用税赋去榨取百姓,用刑法去箝制百姓,那样就会与民结怨,这是治国行政的下策。要求统治者实行清静无为之政,公平无私。务百姓,这样就不会积蓄怨仇,这是治国行政的上策。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80》章

    原文《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解读八十;国家小,人口少。即使有十倍百倍于人力的器具也不使用。人们畏惧死亡而不远 行迁徙。虽有车船,却没有地方使用;虽有军队,也没有地方部署。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学习心得体会;这章老子说的国家小人口少理想中的“国家”,就是一个小村庄充满田园气息的农村欢乐图。没有欺骗和狡诈的恶行,民风淳朴敦厚,生活安定恬淡,人们用结绳的方式记事,不会攻心斗智,也就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远徒谋生。老子的这种美丽的幻想,实际上是他对社会黑暗的不满,反映了人民摆脱贫困和离乱的愿望。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81》章

    原文《8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解读八十一;真实可信的言辞不一定美妙动听。美妙动听的言辞不一定真实可信。善良的人不见得擅长道义之辩,擅长于道义之辩的不见得善良。明白大道规律的人不见得博学,博学的人不见得明白大道规律。圣人不存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照顾人民,他自己才更充实;他尽力给予人民,自己反而感觉更丰富。天道规律, 有利于万物而不妨害万物; 圣人的行为准则是,为天下人做事而永远不争名不争利无所求。

    学习心得体会;本章是《道德经》的最后一章,应该是全书正式的结束语。天之道,利而不害;公平无私服务于万物,有利于万物而不妨害万物。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不存占有之心,他尽力帮助人民给予人民,为天下人做事而不争名不争利无所求。 自己反而感觉更充实更丰富。本章的格言,可以作为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评判人类行为的道德标准。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     道教论坛道德真经版主;弦一道人对《道经德经全文解读》1-81章加精华!评语为;弦道精华。三仙道人篇篇支持。环球网版主锅笑棚评语;学习传统文化,继承民族精神。网友德育教师易绍敏,好评度篇篇打满分。


发表于 2019-5-5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据闻,马王堆出土的不叫道德经,叫德道经哦。
发表于 2019-5-10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文章出处: https://tieba.baidu.com/p/3125950687?red_tag=1163927827

现流行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也就是德经第二十八“古之善为道者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这一段往往被认为是老子乃至道家奉行愚民政治的铁证,但是鄙人认为这一章根本不是这么理解的。

结合道经第三“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
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等章节,老子看似一直强调削民之智,但是其内涵是远远超过字面意思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3-29 17:07 , Processed in 0.05959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