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65|回复: 3

[社会资讯] 大埔多人入选!2019年第四届梅州市“好少年”“好媳妇”评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0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美国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9年第四届梅州市
“自强不息好少年”
“孝老敬亲好媳妇”
名单出炉啦~
56c7d21ef5a3bd7d465b22e502fda870.gif


今年9月-12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市教育局、广东省雁洋公益基金会联合开展了第四届梅州市“自强不息好少年”和“孝老敬亲好媳妇”评选活动。通过群众自荐、社会推荐和组织推荐等方式,深入挖掘了一批好少年、好媳妇典型。
经评审组综合评审
入户调查走访
公示等程序
最终决定授予郭智锐等20人
为第四届梅州市“自强不息好少年”,
授予邹静珊等20人
为第四届梅州市“孝老敬亲好媳妇”
一起来了解下他们背后的感人故事吧↓↓

孝老敬亲好媳妇
dbfac8333996f650a6938df3c0d2138a.jpg
01、梅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邹静珊


1993年,25岁的邹静珊带着女孩的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每天除了上班,还要买菜、做饭、洗衣、照顾小孩……忙里忙外,家里的一切都打理地井井有条。从没和老人红过脸,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平静、和谐的日子一晃就是18年。


2012年5月,和自己生活了19年的婆婆突患脑梗塞导致半身瘫痪,为了照顾婆婆,邹静珊每天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都要亲手为婆婆做松软可口丰盛的饭菜。后来,婆婆的病情加重,生活更加不能自理,每天要为婆婆喂水喂饭,洗洗涮涮。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婆婆在床上躺了六年,邹静珊为婆婆洗澡、梳头、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珊妹比亲闺女还亲。”为照顾婆婆,邹静珊很少回娘家,去一趟也是来去匆匆,每次看着年迈80岁的老母亲的表情,邹静珊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自始至终都倾注着一个媳妇对婆婆的孝心。2018年4月,86岁高龄的婆婆带着满足、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婆婆的离世给90多岁生活同样不能自理、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公公带来沉重的打击和孤独,为了照顾公公,邹静珊一面忍着婆婆离世的悲伤一面给公公讲一些外面的新鲜事和他年轻时工作的事情逗他开心,每天都要把饭菜盛好端给公公,公公喜欢吃鱼,邹静珊就买些新鲜的鱼把鱼刺挑干净弄给他吃,假日遇到天气晴朗时就推着公公到公园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如今公公对邹静珊也有依赖,只要看到其下班回来就高兴,见不到就会板着脸孔、一声不吭,撒小孩子脾气,正因为如此,邹静珊也放弃了近十年的寒暑假外出旅游的机会。现在,看着身体仍然十分硬朗、精神饱满,面色红润,根本不象90多岁的老人的公公时,邹静珊认为自己的付出也是值得。就连邹静珊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们见到都说“他有福气,有个这样的好媳妇”。


8708b979d1ba165bf81a1d51b5ed0c67.jpg
02、梅县区梅西镇白面村   韦金凤


韦金凤,广西壮族人,2009年嫁到梅西镇白面村,其夫曾剑辉,2012年9月车祸致瘫痪,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同甘共苦,对婆婆敬如母,对弟弟、弟媳亲如兄妹,是“孝老敬亲好媳妇”典范。


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的责任”。知道他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金凤的婆婆总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


2009年,25岁的壮族姑娘韦金凤带着女孩的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10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2011年10月,和她生活了2年的婆婆突患重病卧床,她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每天从圩镇上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扶婆婆在院子里练习走路。后来,婆婆的病情加重,她毎天为婆婆喂水喂饭,洗洗涮涮。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婆婆在床上躺了一年。她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金凤待我比亲闺女还亲。”为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她一整年没有回娘家,她怕婆婆寂寞,每天都要给婆婆讲—些外面的新鲜事和报纸上的新闻,她每天都要把饭菜盛好端给婆婆,一天三顿,一年365天,这已成了雷打不动的规矩。在韦金凤的精心照料下,婆婆慢慢的康复至生活自理,且能帮忙干家务。


然而,天有不风云,2012年9月,丈夫曾剑辉在做小工回来的路上遇车祸,此时看着柔弱的韦金凤肩挑了整个家的重担,陪同丈夫在市人民医院医治,同时还照顾好婆婆,照料好年幼的儿女。在医治一年多后花费40多万后,丈夫依旧是高位瘫痪,只能每日卧床。韦金凤对这个家不离不弃,为了照顾好婆婆,照顾好丈夫,她选择到家附件的圩镇打零工。每天早起,准备好家人一天的饭菜,送两个年幼的儿女上学后立刻到小店打工。因为担心婆婆年老照顾丈夫太辛苦,她连中午休息一个钟的时间都回家给丈夫喂饭,帮婆婆干点家务。晚上,下班回家后,她忙里忙外,但对儿女的教育也丝毫不松懈。再忙都要抽空检查孩子的作业,辅导孩子的功课,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


身教胜于言教,以前娘家父亲和弟媳关系处的很紧张,媳妇说公公太倔强,公公说媳妇不孝顺,她劝了父亲,劝弟媳,但都无济于事。后来弟媳来梅州探亲和姐姐住了半个多月,看到姐姐每天都像亲闺女一样侍奉婆婆,弟媳被深深地打动了,她说:“都说姐姐孝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真的服了”回家后她主动和老人冰释前嫌,脏活重活抢着干,老人见人就讲媳妇孝顺了,弟媳也说老人变的通情大理了。如今,娘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2b71841fe7261fccacf6e22ac0d00817.jpg
03、梅县区水车镇淮洞村  刘焕泉


今年56岁的刘焕泉,是梅县区水车镇淮洞村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提起她七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不离不弃精心照顾婆婆的感人事迹,十里八乡知晓的乡亲无不交口称赞。


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的说:“这是我做儿媳应该做的”。


婆婆卜清云50多岁时就失去了丈夫,好不容易拉扯大、培养八个儿女成家立业,过上好光景,享受天伦之乐。2012年偏偏不幸的灾难又落在了81岁婆婆的身上。婆婆卜清云因脑出血导致半身瘫痪,语言无法表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刘焕泉的丈夫是家里排行老大,她是大儿媳,所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婆婆的责任。


婆婆从医院做完手术回来后,不仅行动不能自理,也丧失了语言能力,而且还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尿湿弄脏了衣裤、床褥,由于神志不清,还会把脏东西到处乱抓乱抹。看到这种情景,她却没有嫌弃、没有怨言,每次都耐心地帮婆婆清洗干净,换衣裤、被褥,精心照顾。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她偏偏不这样想,依旧天天为婆婆喂饭、端屎端尿、擦洗身体、翻身、按摩,悉心照料着。


由于她的丈夫2008年时患了一场病,做过手术,不能干重活,所以农活重担全压在了她的身上,为了照顾好家里家外,她每天早上天蒙蒙就起来,先做好早餐,帮婆婆洗脸擦身子,喂婆婆吃早餐,再把婆婆抱到轮椅上,推婆婆到大门口晒晒太阳,看看外面的风景。安顿好一切,便叫老头子陪婆婆说说话,讲讲以前的事情,看能不能唤醒婆婆的记忆或有什么需要。她便到田里地里做农活,算好差不多一个多钟头左右又赶回来,主要担心婆婆身体有什么不适。由于婆婆牙齿都掉光了,吃不了硬的食物,她只好每餐把饭菜煮得稀烂,尽可能让婆婆能多吃一点,自己倒无所谓。午休时,她乘有空档时间就帮婆婆按摩,担心婆婆长期坐轮椅和躺在床上,容易造成肌肉萎缩。晚上怕自己睡得太沉,万一婆婆有什么事或有什么需要时听不到,她专门在婆婆的床前左手边装了一套门铃按钮,连接在她隔壁房间里,只要婆婆一按,她马上就能听到。有时就算铃声没响,她还是不放心的要过去看一眼,试试老人家额头,热不热、冷不冷,被子盖好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一年后婆婆的神志开始清醒,能记起很多的人和事,左边的手和脚也更加能够灵活动起来,但语言还是无法表达,需要什么时只能通过咿咿呀呀的发音和比划,一开始领会不了,经过慢慢观察理解,现在她很快就能明白老人家的意思,满足老人的需要。


七年如一日,不离不弃,那是心中有爱,一个人常年侍候瘫痪婆婆,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别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婆婆今年88岁了,目前精神各方面的状态都很好,见到每一位周边邻居都笑呵呵的,说一些人家听不懂的招呼语。她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她说“老人的幸福健康就是我们做子女最大的福气”。


明孝道,知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刘焕泉以孝道为荣,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为人儿女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075578d65a641756d75b16c30d0be3aa.jpg
04、梅县松口镇梅教下村  吴群珍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吴群珍,梅县松口镇梅教下村人,今年53岁,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 1987年20岁刚出头的她与丈夫结婚,婚后,虽然夫家家境贫寒,但夫妻两人勤劳吃苦,有商有量,日子过得倒也和和美美。然而生活并不总是风平浪静,2000年年初,年迈的婆婆因身体不舒服到医院检查,经医院诊断为患有食道癌,当时婆婆的病情已不容乐观,吴群珍一面定时带婆婆到医院去治疗,一面竭尽全力的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安慰服侍婆婆,照顾她起居饮食、穿衣、洗漱,为她端屎端尿。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说明照顾病人的辛苦和考验人的耐心爱心,可群珍却用行动改写了这句话,她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侍奉在床前1年多,直至2001年 5月婆婆去世,一直毫不嫌弃,毫不厌烦的照顾着老人家。


屋漏偏遇连夜雨,婆婆去世后,一直体弱多病的公公又病倒了,吴群珍紧接着十多年如一日的服侍公公,一直到去年。特别是近几年公公已不能正常起床活动,连吃饭都要人喂,吃喝拉撒全靠儿媳照料。虽然生病时间长,但走进老人的房间,整洁干净,卧室床头上常用的药物整齐摆放,以备老人急用,衣服、茶水等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放在老人伸手可及的地方,以便老人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直到2019年春天老人安详地去世。虽然每天农活很多,还要赡养老人,养育3个孩子,但是在她的心里:老人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良知不仅仅要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


送走了公公婆婆,孩子也渐渐长大成人,本来群珍可以稍稍舒一口气了,管理好家里的300株果树,搞好家庭经济,但善良的她继续延伸着善心、爱心,关照着家庭其他成员,那是因为家中还有一位身患残疾二十几年的哥哥,哥哥年轻时干农活开拖拉机运货途中不幸发生车祸,虽保住了生命,但是未保住右腿,导致右腿残疾,就这样生活起居各种不便,没有成家无儿无女,一直与群珍一家共同生活,平常也是由群珍夫妻两人照顾。在政府关心下,残疾的哥哥有了最低生活保障,减轻她家的一部分经济压力。今年58岁的哥哥,身体近年来都不好,去年至今多次住院,以前靠用轮椅活动的他,2018年2月至今瘫痪在床,年过五旬的吴群珍又接过重担一直照顾着……孝老敬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在越来越文明的新农村里,这样的好媳妇真的值得点赞。


在照顾老人的同时,吴群珍不忘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教育好孩子,她经常教孩子要孝敬老人,要勤劳、善良,虽然3个子女学历不高,但个个吃苦耐劳,用汗水浇灌生活的花朵,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蒸蒸日上。


结婚三十多年来,吴群珍无微不至、无怨无悔的照顾着身患癌症的婆婆、体弱多病的公公、身体残疾的哥哥,和丈夫一起建设家庭,三个子女勤劳上进,这背后是吴群珍的默默付出!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的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知道她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ac0e713a3212ab5fc135c06001827604.jpg
05兴宁市刁坊镇瑶岗村  王仕霞

王仕霞,刁坊镇瑶岗村军田围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54岁,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老实厚道,勤劳持家,尊敬长辈、通情达理,和上了年纪的公婆居住在一起30多年了,关系一直很融洽,在公公婆婆双双生病瘫痪的5年里,更是5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老人,用孝心让迟暮老人乐享晚年,从不叫苦叫累、不离不弃,用平凡的孝心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老敬老之歌,王仕霞的感人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17年前,王仕霞家庭发生了一场变故,她丈夫唯一的兄弟在北京不幸发生车祸,变成了植物人,一直在北京家里由他妻子照顾,这让两位老人内心痛楚,常年以泪洗面,远在北京的儿媳孙子从未回老家看望老人和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安慰。王仕霞用实际行动慰藉了老人受伤的心灵,好言相待,嘘寒问暖,让两位老人慢慢从痛楚中走出。


2014年3月,80岁的公公突然头晕,手脚无力,不能言语,到医院检查是脑梗塞,需要立刻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王仕霞更加细心照料老人的饮食起居,耐心护理,但老人毕竟上了岁数,康复不理想,走路不稳当,动手能力差,吃饭手无力。王仕霞没有灰心,经常为公公按摩,鼓励他自己多走路、运动,自己和婆婆两个人陪着公公散步,在王仕霞的悉心照顾下,老人基本能自理吃饭、上厕所、洗澡;不料,天有不测之风云,同年10月,76岁的婆婆也突然跟之前的公公一样,脑梗塞住院,出院以后留下后遗症,加之年迈,从此半身不遂,言语不流畅、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自从婆婆病倒后,脾气变得特别差,经常张口就骂,把亲身女儿骂走了,只有王仕霞默默无闻的继续护理,任劳任怨,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王仕霞身上,护理的压力更大了。王仕霞无奈的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毫无怨言的照顾两位老人的饮食起居和护理工作。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两位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为了让两位老人家吃好、睡好、方便护理,王仕霞在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时候,在自己家的空地又搭建了一座小屋子,冬天暖和,夏天清凉,房子里面备有厕所、冲凉房,门口无障碍,有利于两个老人出来晒太阳,房间整洁,有电视剧、收音机等,有空公公就听听山歌出来锻炼锻炼。王仕霞每天一大早起来为老人煮好早餐,喂他们吃药,85 岁的老人已经不能吞服药片,王仕霞只能碾碎药片,小心翼翼喂他服下。一日三餐,周而复始,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为老人梳头、抹身,翻身,换纸尿裤等。天气晴好的时候,把半身不遂的婆婆抱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让婆婆舒缓下心情。周围的邻居都说王思松两公婆修了前世的福气,有这样的好媳妇照顾,王仕霞成了远近闻名的孝媳妇。为了照顾老人,王仕霞对孩子们心怀愧疚。儿子几年前结婚生了两个小孩,她分身乏术,不能帮忙照顾,两个小孙子孙女也不能像其他人家的小孩一样围绕膝下,寄养远在重庆的外婆家。幸好她的孩子们在王仕霞夫妻的言传身教下,体惜自己的母亲,经常打电话问候父母亲和爷爷奶奶,偶尔回家探望,给与精神和财务的安慰。常年照顾老人的压力下,王仕霞的身体这几年也差了很多,经常头晕,为了这个家,她默默忍受和奉献了很多。


王仕霞的公公今年已经85岁了,老伴也已经81岁了,老人意识开始不太清楚,但是好媳妇他就一直记在心,也只认得自己的好媳妇:王仕霞。村里的人都说没有王仕霞的孝敬之心,她公公婆婆早就活不到今天了!王仕霞却淡淡的说,“孝顺侍奉老人,是应分的事,我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要让老人们的晚年平安幸福。” 今年8月,公公安祥的闭上眼睛,没有遗憾的离开人世,王仕霞夫妇按照当地风俗,给老人举办了简单的葬礼。婆婆在孝顺媳妇的耐心护理下,晚年生活也过的自在满足。

c915d4cafe0ae643d191208c54956dbb.jpg
06兴宁市罗浮镇浮南村  杨崇芳

善良、勤奋、孝顺、踏实细致,是大家对她的一致评价。她就是浮南村连任三届的村妇联主席,大家公认的孝老敬亲好媳妇杨崇芳。


十九年前,杨崇芳从本镇徐田村嫁到浮南村,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很快得到乡里乡亲的赞许。她悉心照顾家中的老爷爷成为罗浮镇长寿第一人更是一段佳话。现家中老爷爷已经高寿107岁。很多人问老爷爷:你如此长寿,有什么秘诀呢?老爷爷都会一本正经地说:“这一切都离不开我孙媳妇崇芳的悉心照顾,没有她我日子哪会过得如此舒心,哪来长寿。”


刚嫁过来时,家里有一个快九十岁的老爷爷和五六十岁的公公,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大大小小事全部落在杨崇芳身上,她尽心尽力,任劳任怨照顾着家里的两个老人。杨崇芳夫妻两人恩恩爱爱,共育有三个小孩。在家生活的十几年里,照顾老人跟小孩细致入微,除了要打她还起早贪黑,种菜、打零工帮忙着补贴家用。现如今家中老爷爷现在已经107岁了,公公也是70多的人了。由于老爷爷年事已高,崇芳在他的饮食起居上就更加细致了。老爷爷多年来形成了习惯,每天早上不到七点就起床,起床之后的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如厕了。由于前些年厕所用的还是公厕,离家有一段百来米的坡。老人家手脚不麻利,崇芳十分担心老爷爷会在途中摔倒,每次都扶着老爷爷去厕所。上完厕所后,又会慢慢地扶着老人家安全回到家里。老爷爷七点多就需要吃早饭。她十几年如一日,每天六点多就起床准备早饭,从没有懈怠过。她为了老爷爷的身体健康,每天早上,如果煮面的话都会加一颗鸡蛋给老爷爷,保证每天蛋白质的吸收。老人吃不了太硬的东西,她煮饭一定会准备汤。每一餐,她都考虑到老人的胃口,变着花样煮饭做菜,保证老人每天摄入充足的营养。一日三餐她都会亲自盛饭给爷爷,每天都准时准点的叫爷爷和公公吃饭,十几年如一日。正如那句“缝缝补补都是为了你”。十几年来,崇芳不知已经缝缝补补多少件了,就为了让老爷爷每天都穿得整洁端正。一开始老爷爷衣服破了,她就想着穿了那么久的衣服给老爷爷买新的吧。可是老人念旧,不喜欢也穿不惯新衣服。她就亲自为老人缝补衣服,十几年来针线手艺是彻底锻炼出来了。


陪伴是最长情的爱,倾听是最深情的陪伴。老人最怕孤独。老爷爷喜欢喝茶,十几年来,她都会泡好茶给老爷爷喝。忙完家里大小事,她会坐下来陪老爷爷喝茶唠嗑,耐心倾听老爷爷记忆中曾经的人和事。今年,杨同志的爷爷在家里摔了一跤,所幸及时被人发现扶起,检查几遍后并无大碍,但腰椎依旧受到了些许的损伤。老人需要在床上躺着,吃饭也要人来喂。在老人卧病在床的那些天,喂饭、擦身、洗脚、按摩,聊天,杨崇芳做得更是无微不至。在她的悉心照顾下,老爷爷慢慢地康复了。杨崇芳的公公也70多岁了。十几年来,她对公公也是非常孝敬。杨崇芳对待公公跟老爷爷就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爸爸亲爷爷一般孝顺。两位老人把杨崇芳对这个家庭的付出看在眼里,一家人和和睦睦,书写着简单的幸福生活。她的老爷爷和公公常常对人说:健康长寿没有什么秘诀,唯一的秘诀是有个好媳妇啊!别人夸奖她的时候,她都会腼腆说:我没有做什么丰功伟绩,我只是做了自己身为媳妇应该做的,家人健康长寿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杨崇芳的三个孩子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也出落的很好。三个孩子也是听话懂事,自觉自律。其中一个现就读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三个孩子都承袭了杨崇芳遵纪守法,爱家爱国,端正做人的优秀品德。在学校,是经常被老师表扬的对象,尊师重道,学习勤奋,乐于助人;在家,是家人和邻居眼中的好孩子,孝顺,懂事。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亲永远是孩子最重要老师,杨崇芳给她的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杨崇芳,她不只是家人的好媳妇好母亲,也是村民的好干部。她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对村里的大小事情尽心尽力,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赞许和拥护,连任三届村委委员和村妇联主席。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敬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杨崇芳用自己行动,传承着孝老敬亲的美德,感染着周边的人,让孝老敬亲的明灯照亮更多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


fe36b014673dede36159178c295a704c.jpg
07、平远县差干镇三达村  刘招凤

话说是穷山僻水难娶妻,可是刘招凤就嫁进了一个在深山僻壤的家庭,方圆几里都没有人家。刚嫁进来的时候就有人取笑她“刘招凤啊刘招凤,这样的地方,只有你才会嫁进来,要是我肯定前脚来了,后脚就走了”,但她不以为意,反而笑眯眯的说“嫁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只要夫妻一条心,家庭和睦,依靠劳动,可以温饱就行”。


刘招凤的丈夫家里排行老大,还有年幼的弟弟和妹妹,结婚的时候刘招凤主动要求一切从简,省下钱财供弟弟妹妹读书生活。婚后刘招凤就跟着丈夫一起上山砍柴、打零工赚取日常生活费用和弟弟妹妹的学费。就这样十年过去了,弟弟妹妹长大成人了,各自成家了,她自己也有了两个孩子。两个小孩在四公里外的学校读小学,每天她不到五点就起床给孩子和家人准备早餐,刮风下雨也坚持走四里的泥泞小路送两个孩子去上学,又走四五里路回家做家务、耕种。两个儿子在她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在她的教育下乖巧上进,从小到大都学习成绩优异,现都已经大学本科毕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十多年前,八十多岁的老父亲生病住院,刘招凤细心照顾老父亲,但是病情发展迅速,一个月后父亲就去世了,对老母亲打击很大,母亲一蹶不振,幸好在招凤夫妻两人的精心照料下,几个月后母亲的精神和身体有了明显的好转,可是几年前,老母亲在晒太阳时,忽然刮起冷风,把她冻倒在菜园旁,刘招凤拾柴回来看到倒地的母亲,立刻把她抱回床上,按摩手脚,喂食姜茶,用温水给她擦拭身子,老母亲才缓缓醒过来,刘招凤饭也没来得及吃饭就叫上小车,背着母亲来到村里的医院诊疗,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才回家。本来身体就不好的老母亲,经历这一遭身体更是大不如从前,天气稍冷就耸肩缩背,无法正常行动,生活不能自理,蜗居在房间里,吃喝拉撒、洗澡擦身都由刘招凤伺候。天气好的时候,刘招凤就抱她出去晒太阳,透透气,就这样反反复复照顾了老人八九年,招凤也从来没有嫌弃过老人,现在每次出门,刘招凤都会先和老人说,自己去哪里干活,很快回来,不要乱走,我们会回来煮饭煮菜,就像嘱咐小孩一样,不厌其烦。她的两个儿子也非常孝顺,认真读书,在校拿了奖学金也不忘给奶奶买吃的。屋漏偏逢连夜雨,前几年,在母亲一个人在家时,生活本来就拮据的家庭,被两个假装医生的骗子,骗走的了仅有的2000多元积蓄,母亲买了“包治百病”的药丸给招凤,希望可以治好媳妇手痛的毛病,等他们夫妻干活回来母亲还兴高采烈的说“现在的政府真替人着想,还上门服务呢!我买了这个药丸,招凤你的手痛就可以治好啦”。招凤有所怀疑,自己根本就没有收到有上门服务医生的通知,于是去问了村里的干部和医生,都说没有派人下乡,这才意识到是被骗了,把药拿去医院的医生看,全是没有用的假药,招凤对母亲的做法真是既心暖又无奈,但夫妻两人也没有责怪老母亲,只能向邻居借钱给母亲买药。给母亲治疗吃的药也都比较苦,老人不愿意吃,招凤就买香甜的糕点,每次吃药的时候就和哄小孩一样哄母亲吃下,常年继日,坚持如此。村里的人对刘招凤的评价也是极高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经常帮助邻里,脾气也很好。刘招凤大道理不会说,她每天忙里忙外,从未有怨言,她告诉自己的孩子,出生在这样偏僻的地方没有选择,可是你们还有机会,那就是好好读书,找到好工作,走出这座大山,所以两个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努力读书。现在两个孩子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本科大学并且顺利毕业,这是靠招凤夫妇耕田种地,用微薄的收入缴出了两个大学生。每年年节,招凤都号召兄弟姐妹和孩子们常回家看望老人,她每次都是早早准备好食材,等大家回来都围着老母亲聊聊天,老人家看着子孙满堂非常幸福。兄弟姐妹和刘招凤说“阿嫂,为难你了,也就你们还留在这里照顾母亲”。刘招凤都会说“妈的年纪大了,也不能走动了,就算去到别的地方生活也是会不习惯,我作为儿媳妇照顾她也是应该的,自己也有老的一天,也是希望孝顺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她虽然只有小学文化,懂的道理也不多,但她用最淳朴的善良,孝顺着老人,不畏辛苦,不畏贫寒,言传身教告诉儿子跟兄弟姐妹百善孝为先。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也需要一直传承下去。

291eaf4e2a3f882031fb1ca3246c359b.jpg
08、平远县东石镇凉庭村  李友香

凉庭村王府里小组村民李友香,是一位平凡、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勤恳善良,几十年来,她和丈夫靠自己的勤劳和朴实共建幸福家园,用人间的至孝,诠释着中华传统美德。1986年,李友香和丈夫结婚,婚后夫妻相亲相爱、相互支持,共同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一起努力地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随着两个儿女的出生,她更是努力地做好妻子、媳妇、母亲的角色。李友香具有一颗尊老爱幼的善良之心。丈夫家中三兄弟,家公家婆都只愿意跟她们家一起吃住,1990年,家公突患高血压导致半身瘫痪,她悉心照料,端茶送羹,无半句怨言,反而还宽心卧病在床的老人,要静心养好病。终于在她的劝导下,老人可以下床慢走。这令医生都觉得惊奇。她还经常身体力行地向两个儿女传教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天有不测风云,当大家觉得老人的身体慢慢恢复的时候,她的家婆七十七岁时,查出肺癌晚期,因为年龄太大了,不得不放弃治疗,医生说至多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悲痛之余,她擦干眼泪,跟家人说,我们共同努力,让老人过好剩下的每一天。于是,李友香开始找民间的草药、健康食材 等,只要是老人可以吃的,都精心制作烹饪,无论干农活多累,她都会每天给老人洗澡,打扫房间,她说:“我们都要用心地活好每一天。”就这样,由医生宣布的三个月,延长到了半年,老人安详地离开了这个让她倍感亲情关怀的世界。然而,生活并没有就此放松,本可以慢走的家公,在三年前突发脑梗加脑中风,压迫了视神经导致几乎失明,脑中风导致腿萎缩,24小时需要人护理,李友香依然日复一日地更加悉心地照料老人,这位87岁高龄的老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身上都是穿戴整洁,房间卫生无异味,无论多忙、多累,李友香也要先服侍完老人才做自己的事情,担心老人太闷,她想着办法给他解闷,特意买了客家山歌、五句板等的播放器给他听。时刻关注着老人的胃口,换着花样做他喜欢吃的饭菜。邻居常说:“李友香是难得的好媳妇,不仅家里家外打理地井井有条,而且把两位老人也服侍的那么好。”李友香不仅是家里的好媳妇,也是王府里小组的妇女之友,无论是农忙时节还是农闲之余,大家都会过来她家,与她一起喝茶、聊天,就像一位邻居说的:“一天不见她就觉得缺少了什么东西,来到她家,跟她聊几句,一起喝杯茶,一天才算是完整的。”因为大家常相聚,村里的村风越来越淳朴,实现“零矛盾”小组。李友香用自己的善良、勤劳,与丈夫共建家园;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导着子女;她用细心和耐心,侍奉双亲;她尽自己的生命之力量,深切地诠释了中华儿女孝老敬亲的美德。

a936ed00c9b33b08bf7d93f3edb57328.jpg
09、平远县泗水镇梅畲村  龙新兰


在平远县泗水镇梅畲村,53岁龙新兰孝老敬亲的故事,被十里八乡传唱。她30多年如一日,用勤劳、吃苦和孝顺,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龙新兰,平远县泗水镇梅畲七斗里人,家里有5口人,两个老人80多岁了,一个儿子在湛江读大学,一个儿子有重度残疾。上世纪80年代末年,她和丈夫刘俊奎经人介绍认识结婚,婚后不久,迎来大儿子的降生,孩子的降生给这个年轻的家庭带来的新的活力与生机。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发现孩子的发育与同龄孩子相比都较滞后,夫妇带着孩子到医院治疗,最后不得不接受事实:儿子患有先天性智力残疾,将一辈子智力低下,很可能无法接受教育、也无法养活自己!面对这个生活的打击,夫妻俩没有被打倒,他们知道,孩子是无辜的,自己的孩子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的。就这样,大儿子在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慢慢长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小儿子的出生,出现在这个家庭里的欢声笑语也逐渐多了起来。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厄运再次降临到龙新兰本已经很不幸的家庭,2009年,龙新兰的丈夫竟患上了肺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带着丈夫四处求医。她来不及悲伤,一个人咬着牙照顾着未成年的两个孩子和生病的丈夫。2010年,丈夫因肺癌去世后,龙新兰强忍悲痛独自承担起所有的家庭重担:丈夫治病时借来的几万元外债,小儿子读书的学费、生活费,还有残疾的大儿子和年迈体衰需要照顾的老人。虽然丈夫不在了,可是生活还要继续。龙新兰想到,只要把家里的老小照顾好,这个家就不会散。她没有把老人和孩子推向集体或国家,而是一如既往地坚强生活。为了还清欠款和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她在梅畲七斗里开了一个副食品店,每天起早贪黑,亲自去进货售卖。渐渐的,小店生意走上正轨,每天维持着正常的营业。她靠着小店的营生和自己耕山种田,还清了家里的欠款,并把小儿子送入大学的殿堂。日子一天天过,但是不幸却再次降临这个几经风霜的家庭,龙新兰的公公婆婆因为年纪渐老,身体状态也每况日下。经确诊,公公得了脑萎缩症,引起身体左边行动能力下降和说话不利索,后来病情加重导致老人行动不自如只能坐着或躺着。而婆婆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也需要长期服药。照顾两个无法自理党的老人的重担再一次落到龙新兰肩上。但是困难没有压垮龙新兰,她每天早起先将副食店开门营业,然后煮好饭照顾智力低下的大儿子起床吃饭,之后再去照顾两位老人,两位因为病情的原因,有时会大小便失禁,把尿屎拉到身上,房间里常常满是异味,一般人稍微一闻就会呕吐。但龙新兰却从来没有怨言,只是默默地收拾、整理着把老人的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帮公公婆婆擦身、洗脚、修剪指甲,她从没有喊累和一声抱怨,“这都是我作为儿媳应该做的。”龙新兰说。龙新兰她曾经是那么的无助和茫然,但现在她是一个自强自立的妇女,她常说:我做的都是一些很平凡的事情,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社会将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更加和谐美好。如果问我什么是自己最大的心愿,我希望小儿子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娶妻生子,家里的老人身体健康,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b3fc9e6bd69b6e58c0531c5da001e9a9.jpg
10、蕉岭县南磜镇南磜村  王雪兰

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归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代替得温度;家就像是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了许多的生命内涵,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家庭。古训有言: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是营造幸福家庭的基石。在南磜镇南磜村彩三组有一个村民,她叫王雪兰,提起她的时候,我们总是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又一幅感动的画面。认识她的人都会流露出钦佩之情,因为她有一个相亲相爱的温馨家庭,每一个成员乐观上进,充满正能量,他们笑对人生磨砺,用心撑开幸福安详,用爱兑现老康幼乐,用情维系邻里和谐,他们平凡的点点滴滴诠释了最美家庭的真谛。王雪兰的丈夫王端寿长期出门在外务工,大儿子也出门在外务工,二儿子还在学校读书,公公婆婆年老在家,公公身体差、患有精神分裂症。2010年,婆婆患脑出血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由于家庭条件不宽裕,王雪兰长年与丈夫外出深圳务工,面对两个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现实情况,两夫妻商量了一下,作为儿媳的王雪兰毅然决然地回来老家护理公公婆婆。在护理的过程中王雪兰不分日日夜夜,精心护理婆婆的生活起居,同时要忍受公公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精神负担,确实尽心尽职做到了客家妇女勤劳孝顺的传统风俗。特别是王雪兰与婆婆之间的婆媳关系,就像亲母女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雪兰九年来的悉心照料和精心护理下,困扰婆婆多年的病症虽然没有全好,但是老人的意志逐渐清醒了。平日里,婆婆虽然不会说话,但老人看到媳妇如此细心护理自己,经常感动地眼泪往下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雪兰依旧细心照料着婆婆,为她洗脚、擦身体,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想尽办法为两位老人增加营养,因为她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只要两位老人的身体能够慢慢稳定下来、慢慢恢复意识,那自己再辛苦也心甘情愿。她一心一意的无私付出,在家人之间互敬、互谅、互让、互爱,用不同方式的爱经营者这个温馨温暖、文明、和谐、积极的六口之家。俗话说:“百事孝为先”。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雪兰更是遵从尊老爱老的道德底线。她始终认为:一个有孝心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有爱心才能生活得充实,才能获得更多的爱。自融入这个大家庭以来,她始终象对待亲生父母一般,尊敬和孝顺公婆,从未与公婆红过脸。时时处处以老人为先,生活上精心照顾、精神上顺心抚慰,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总是先想到公婆,日子艰苦,可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这些年来,王雪兰的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也收获了无比珍贵的亲情和母女情。由于王雪兰对婆婆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婆婆,亲属、朋友、同事无不翘起大拇指赞不决口,羡慕她们娘俩的和和睦睦。如果你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说的最多的一句是“这是我妈”。像王雪兰这样的农村客家妇女确实少见,作为一个儿媳妇,平日里要负责公公婆婆的日常起居,能做到九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尽心照料,在周围的群众眼里无疑是典范,真心待人是她的处事态度,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也都热心帮忙。她期望透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那些需要帮忙的邻居解决一些燃眉之急,用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建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乡亲们都为她点赞。有人说,婆媳之间关系会影响三代人,乍一听觉得有些夸张,细细想来,确实如此。在一个家庭中,只有共同付出、相互扶持、相互关爱才会把家庭经营好,万事与和为贵,家庭也是一样,婆媳情是促进家庭和睦的重要调剂品,虽然平淡却必不可少,好的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稳固、持久、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日子艰苦,但是只要心中有爱都阻挡不了王雪兰内心对生活的勇往脚步。九年悉心的付出,是时间的心血在浇灌,是爱的奉献。虽然她对自己很节俭,可在老人身上却很“大方”。她们婆媳之间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也许像这样和谐、文明、幸福的家庭还很多,这正是全社会所期待的。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起走过艰难困苦的从容,是一种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态,是默默无语相伴一生的美丽。幸福不是在别人的眼里,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心里。一个美好的家庭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要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小家代表大家,家庭和谐、民主,社会也会更和谐。在服务发展、提质增效的今天,希望家庭、社会共建和谐、共同努力、共享幸福,和谐社会建设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也绝非个人力量能够完成,必须整合社会力量进行和谐共建,从民生着手促进社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承担家庭责任,也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王雪兰点赞,也向她学习,我们的村庄才能美丽。

baf05535efe3a86f694e3810314b6499.jpg
11、蕉岭县文福镇坑头村  庄树琼

庄树琼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来自粤西德庆市,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由于前夫重男轻女、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前夫把她抛弃了,离婚后经人介绍来到了现在的傅家福家。当时明摆着的一切使她感到无奈:一对七旬以上的老人:一个是双目失明的家婆张华珍;一个是他患有高血压的公公傅芳月;丈夫也是患有关节炎、行动不便、思想粗糙的人;两个儿子还在校读书;住的是六十年代建的老屋,使她难以置信的是厕所还是老茅房。当时她只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要建一个卫生间。


面对现实,勇敢生活,艰苦奋斗
树琼带着年仅五岁的儿子来到了家福家。树琼意识到:要搞好一个家庭,首先要把经济搞上去。到家没几天,她就去和平村一个私人钢球厂做工,早上四点钟起床做饭,五点钟去钢球厂上班,经常加班到很晚才回来。在钢球厂她干着一个男人的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得到该厂老板的好评。后来钢球厂停产,她又去广福“家福蚊香厂”上班,一干就是八年。她在那里每月能拿到几千元,把家庭搞得妥妥当当。除了做工,她还尽量搞好农业生产,耕好自己的田,还租种他人的田好几亩地,每年她打花生油除自给外还要卖一百多斤,稻谷一年卖七千多斤,还养几十只鸡、鸭、兔、猪等。大家都称赞她!更难能可贵的是,屋中搞公益事业、人情事务她都照样出钱出力,从不闹特殊。


任劳任怨,孝敬父母。
第二年,她的丈夫外出,不慎掉进水沟里,造成严重的脑震荡,在梅州医院进行了开颅手术,几天几夜还未醒过来,生死未卜。树琼心里也很难过,为了稳住两位老人,不让两位老人过度伤心,她安慰说:“爸妈,不管阿福是死是活,我都不会走,我会服侍您们直至终生。”两位老人热泪盈眶,感动得说:“你真是我们的好儿媳!”在她的真情感召和细心护理下,她的丈夫病情日趋好转。但由于伤势过重,从此失去了理智,在家他经常谩骂父母、老婆、儿子,特别对树琼带来的儿子,一见就打骂,晚上放学回来后儿子甚至不敢进家门,要等到妈妈晚上加班至九点多回来才敢进去。此前,只能到邻居的闲间和离自己的屋不远处废弃的抽水房睡觉。她的丈夫还经常把她母子的衣服,日常用品丢的满地都是,打烂门窗是常事,面对这残酷的事实,她默默地忍受着,她理解丈夫不是故意的,是大脑不能指挥。在这十多年时间里,从不过家串门,一有时间就和老人谈心,十几年坚持给老人端茶倒水、端屎端尿。老人有病,她马上叫医生来看,服侍得很周到。两位老人感慨的说:“如果没有树琼,就没有我这个家。”树琼不但孝敬老人,还妥善安排好工作和家中耕种工作的关系。晚上经常加班到九点多才回来,真是一天到晚都忙个不停,任劳任怨,整个村民组的人都交口称赞:真是个好样的!

ff40264c8760a536e25e0b6e63f0cdb1.jpg
12、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  郭景娟
郭景娟,1974年8月出生于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的一户普通家庭,201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活中,她是一位勤劳善良、通情达理、孝敬老人的好女儿、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工作中,她是一位对工作敬业、对同事友善、对群众热心的好同志。多年来,她一如既往、不离不弃、不怕脏不怕累地照顾年老多病的婆婆,孝心感染了周边群众。2004年春,女儿的到来给这个普通家庭增添了一抹欢喜,但天有不测风云,婆婆患了突发性脑梗致其瘫痪,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不顾还未完全康复的身体,承揽了全部家务,背着刚满月的孩子照顾昏迷的婆婆,喂婆婆喝水吃饭、洗漱清洁、翻身捶背,为这个家撑起了半边天。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的病情逐渐有好转;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从小就充满孝心、爱心、今年考上县重点中学。原本越来越好的生活,又因去年年底公公患重度心脑血管疾病,一年来公婆二人轮流住院治疗,让这个家再次陷入困境,这一次,她再次以是共产党员的坚韧品质,每天起早贪黑、紧张有序地周旋在照顾公婆和社区工作中。在单位,她是热心、乐于助人的好同志,工作十余年,一遇有困难家庭的白事她总是带头捐款;遇到困境留守儿童她带领社区干部看望和送油米;遇到低保户家庭,她第一时间送去牛奶……她的淳朴善良、慷慨大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父母者,为之本也,百善孝为先,十多年如一日,用心照顾家人,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定从容地说:“我是在尽党员、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db714829a6b87041715ad754a86890a.jpg
13、大埔县高陂镇坪溪村  吴连香

吴连香出生于1978年,是大埔县高陂镇坪溪村上坪坑的一名普通妇女,她勤劳友善,真诚朴素。在外,左邻右舍都交口称赞,在内,她赢得家人们的一致认同。像千万个幸福家庭一样,吴连香曾经也有个幸福的家,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美好的一切。丈夫张义忠因身带肢体残疾不适宜做强体力劳动,婚前一直以来,公公张玉林都是家中的顶梁柱。可事情总是不如人意,婚后才短短一年的时间,公公张玉林就无故失踪了,婆婆张店因承受不了打击,从此卧床不起。面对残酷的现实,她从没想过离弃,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和困难主动承担下来,她说:“孝敬老人是应该做的,只要家人平安健在,无论日子再苦,这个家就还在!”在这风雨飘摇的家中,是吴连香用年轻弱小的身躯撑起这困难重重的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连香不仅要操劳一家大小的事务,还要培育两个未成年的小孩。因婆婆年事已高,现已无自理能力,她精心照顾,每日给婆婆换衣服、擦洗身体、喂饭,并帮助婆婆做一些简单的按摩和运动。熟悉吴连香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勤勤恳恳、善良可亲的人。她每天总是早早的起床,料理了丈夫孩子们的一日三餐,还要操持家务,任劳任怨的照顾好一家老小,虽然生活困难,但家中仍充满笑声,吴连香常挂嘴边的一句口头禅“百善孝为先”,她说要把这美德让孩子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她把家和万事兴、孝顺落实在行动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传统的美德。

8ba89d428002135cfabd01fd75a905af.jpg
14、大埔县银银江镇明新村  戚梅英

家就像根一样,让人汲取着温暖心房的能量,而一个家庭的美好,往往是经历了种种考验,才能绽放出最娇艳美丽的花朵,释放出最令人心醉的香气。1979年,明新村村民房国新与女子戚梅英喜结连理,次年,他们的女儿房推琴出生了。父慈女孝,天伦之乐。幸福的生活过了9年,他们又有了一个儿子房宜俊。夫妻俩均一直在家务农、打点散工维持一家五口的生活。戚梅英每天耕种、做饭,照顾好丈夫、老人和孩子,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充实而又多彩,忙碌又幸福。2011年,戚梅英不幸患鼻咽癌,送至梅州市人民医院做手术治疗,医治了一个月,花费了9万余元,回到家中恢复了三个月。祸不单行,同年,他的丈夫房国新又出现了间歇性精神病,每当发病时会出现唱歌、喊叫、骂人的行为。戚梅英在自己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面对随时会出现精神状况的丈夫,依旧不离不弃,也无任何怨言,照顾好一家人。2014年,戚梅英的婆婆突发中风导致身体偏瘫,从此生活不能自理,戚梅英每天给她端茶倒水,擦洗身体,朝夜更换成人尿片。此时,戚梅英的女儿已嫁人,儿子也远在深圳打工,经济收入不高,而丈夫只有在精神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能打点散工挣点收入,然而戚梅英没有退缩,靠种植金针菜,日常种点蔬菜拿到集市上去卖补贴家用,家里全靠戚梅英一人照顾生病的婆婆。有些村民认为,面对一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以及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丈夫,戚梅英一人照顾不来。俗话说,久病床前没孝子,何况是媳妇。然而,戚梅英没有退缩,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这个家。干完活马上返回家中,一刻都不敢停留,去照顾年迈又行动不便的婆婆,给她倒屎尿,擦身,给她按摩。婆婆虽生活不能自理,几年来却不见她身上有几丝异味,家里也是干干净净,六畜兴旺,这让当初讲她的村民们不得不刮目相待,由衷地佩服赞叹。2015年,房国新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低保户。一家人靠低保金、戚梅英种点金针菜和一些蔬菜到集市上卖,房国新在精神正常时偶尔打点散工和儿子寄回的少量生活费生活。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便会打开一扇窗。经历了种种磨难,却收获了家庭的美好。不计较得失,多一点理解,没有利益,真心付出,这便是戚梅英一家的幸福之道。

cd962d0d4901f6e3056ff2fcec7077ac.jpg
15、丰顺县小胜镇小胜村  陈又珍
陈又珍今年58岁,22岁嫁给丰顺县小胜镇小胜村黄泥塘村民小组林耿良,育有2个孩子。30多年来,丈夫常年在外工作,她承担了家务农活、养育子女和照顾4个老人的任务。陈又珍勤劳能干,除了耕种4亩稻田,栽种2亩蔬菜,还饲养几头猪和几十只家禽。她每天起早贪黑干活,不知挑断了多少根扁担,李家逐渐丰衣足食(公公林少昌过继给李家做儿子)。她的小姑子说:“90年代初,我们姐妹俩读中专,学费和生活费基本上是嫂子耕田养猪挣的钱,我们一辈子不会忘记阿嫂的无私付出。”她的小姑子现在在梅城某高校上班,说起阿嫂,脸上是满满的感动。陈又珍孝老敬亲,一直为大家所称道。1995年,婆家爷爷中风瘫痪在床,她连续三年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每天为爷爷喂饭,擦身洗澡,端屎倒尿,换洗衣服,把老人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老人卧床三年直到去世,身上没长一个褥疮。婆家奶奶患老年痴呆症十多年,2017至2018年老奶奶又卧床不起,陈又珍从无嫌弃脸色,悉心照顾老人直到其94岁高龄辞世。“她孝敬老人,简直做到了极致!”小胜村的群众纷纷称赞。照顾生病的家公家婆,陈又珍更是从来不敢有半点懈怠。家公林少昌80多岁,患有冠心病、肺气肿和哮喘病,不敢干重体力活,上了年纪以后,稍有轻微活动便喘吁吁,每年需要住院治疗;家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十几年前摔伤了脚,手术后留下跛脚的后遗症。陈又珍几乎包揽了农活和家务活,还每天轻声细语,提醒、服侍家公家婆按时服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陈又珍孝顺善良,尊老爱幼,还曾经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娘家邻居五保户——陈柑和老人。陈柑和老人双目失明、无儿无女,在那个温饱有问题的年代,陈又珍经常带上一些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食物去看望老人,帮他砍柴,挑水做家务活。老人生病了,陈又珍半夜踏着坑洼不平的村道去村里请医生,或者上山找草药给老人治病,好几次擦烂了膝盖。她还每月翻山越岭走十几里小路,到小胜公社替老人领取政府发给的油、米等生活用品。从小学到结婚生子,陈又珍几十年如一日帮助老人,被评为学雷锋标兵,1984年获评丰顺县妇女先进代表。好母亲勤劳善良、孝老敬亲、自强不息的品德,熏陶了下一代,陈又珍的两个孩子从小刻苦学习,知书识礼,已经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孝老敬亲的好媳妇,勤劳坚强的好妻子,含辛茹苦的好母亲、好嫂子,善良有爱的好公民!陈又珍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07d23ae2201a166755ecf031cb5b163d.jpg
16、丰顺县黄金镇径双村  刘运芳
在边远的丰顺县黄金镇径双村的山旮旯里,传颂着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刘运芳。每当提起她,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为其点赞。二十多年来,她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用自己赤诚的爱心和勤劳的手,支撑起一个濒临破碎的家。了解她的人都称赞她是一个孝顺的好媳妇,贤良的妻子和好妈妈。本来,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一个媳妇尊重老人,照顾小孩是无可厚非的。但要让她独自承担赡养老人和抚养小孩的责任,诚如一木支大厦,可刘运芳做到了!特别在2006年,丈夫的去世,让家里骤然失去了顶梁柱,家中还欠下治疗丈夫疾病的钱。两位年迈多病的老人、两个成长中的孩子、欠下的一大笔钱,一个个重担如大山压在她身上。这家不能散,生活还要维持下去。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她将两个小孩托付给两个老人,独自一人前往深圳打工。可她文化有限,又没有什么技术,只能靠体力谋生。通过熟人介绍,她当了钟点工。为了挣到更多钱,作为女子的她,最多的时候,竟同时做十份工(钟点工)。就这样风雨无阻,早出晚归过了三年。家中两个老人都已年过七旬,身体常有不适。2009年,公公突发肺气肿被送去医院抢救。由于县医院条件有限,经过几天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她闻讯后立即从深圳赶回家,要求转上一级医院。在公公住院期间,她把公公当成自己的父亲,不管是老人的饮食、擦拭身子,还是大小便,她都尽心尽力。经过医院十多天的治疗和她的悉心照料,公公出院了。为了使公公更快康复,她到处托人买好药和营养品,不管是港澳的还是国外进口的,只要对老人有好处,她都会尽量想办法寄回老人。2017年夏天,婆婆背部长了一个米筛痈,背部浮肿,而且开了很多小口,流出了腥臭恶心的血水。刘远芳听到后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从深圳赶回老家。她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家里离医院又很遥远。在极其无助的情况下,她掀开婆婆的上衣,用双氧水清洗患处。发现患处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脓头,就找来一根坚韧的棉线,把脓头一个一个抽掉,再用消毒液细致地清洗。在拔脓的过程中,臭味刺鼻,引起了她呕吐,她强忍着。几个小时过去了,才把伤口清理干净。到了晚上,她打着手电,在深山里找来草药(杠板归)洗净,捣烂,用软布扎好,敷在患处。清洗、换药、换洗衣服……经过她十几天的悉心照顾,婆婆背上米筛痈,竟然给这位孝顺的媳妇治愈了!邻居都赞她的婆婆有福气。但她婆婆却说:“都是心舅(媳妇)好!是她救了我的老命!我家是上辈子烧了高香,才娶到这么好的心舅啊!”刘运芳还是个热心肠的人。2015年,她听说同村好友得了大病,需要花十多万。这对农村人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于是,她立刻发动村里的亲朋好友进行捐款,在她带动下,一个星期内筹备了几万元的治疗费。让患者的病得到及时的救治。经过半年住院治疗,这个姐妹终于康复出院……随着时间的推移,刘运芳的两个孩子渐渐成长。她对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费了很大的心机,经常给孩子们打电话,教育他们好好读书,并且要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孩子们在她和公公婆婆共同管教下,现已成为两个大学生,并已经在深圳工作。常言道:一个好媳妇旺三代!刘运芳她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媳妇生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顺”二字,弘扬了中华民族传承的孝道精神,情系老人,情系村民,彰显了一个朴实农民的优秀品质。她的爱和行动,给和谐社会再添一股春风,熏陶着许许多多的人们,传递着正能量,愿这春风越吹越暖!越吹越劲!

426465b9ed017178856384e4a52f130c.jpg
17、丰顺县黄金镇  丘选苑

丘选苑,1985年4月生,一位传统的客家妇女,善良、勇敢、孝顺。10年前,她与丈夫彭为汆结婚,嫁到龙山村。

丘选苑丈夫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残疾,行动不便,难以照顾家庭,只能靠些简单的手工业赚取家用,家庭收入微薄,生活拮据。家公家婆年事已高,均八十多岁高龄,家公患过脑出血,常年吃药,家婆患有高血压,体弱多病,两老人均无劳动能力,无力帮助这个家庭,一家人都需要丘选苑照顾,尽管她自己患有甲状腺病和贫血,可她还是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当起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精心照顾丈夫,养育两个年幼的孩子,侍候公婆,她既是媳妇,又是儿媳妇,还是母亲,独自一人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

10年来,为了家人,丘选苑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她为这个家不离不弃,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尽管生活这么艰辛,但她却从没有抱怨过一句,她知道这个家需要她,为这个家她不能倒下。丘选苑说:“自与丈夫结婚的那天起,我就承诺要照顾他一辈子,不因为他生病了就抛弃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与丈夫一起慢慢相扶到老。”她这份爱平淡朴实,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丘选苑丈夫对自己的媳妇为这个家的付出也是看在眼里,感恩在心上疼在心上。提起丘选苑,家公家婆两位老人更是竖起大拇指夸赞一番,打心底里认可这位好儿媳,认可她对这个家的辛苦付出,心疼她默默地承担着家庭的一切。在两个年幼孩子的心里,丘选苑这位母亲更是她们的一片天,妈妈对她们的呵护和爱一直伴随着她们乐观健康成长。平日里她团结邻里,在左邻右舍的眼中,只要有事,都会主动上前帮忙,任劳任怨,乡里乡亲都说她明理是非、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她的孝心也赢得了乡邻的称赞。

丘选苑尽到了一个农村媳妇应尽的一切责任,在她的精心照顾下,丈夫乐观知足,孩子健康成长,公婆身体也有所好转,一家人对生活充满着希望。


f3d301835f16df74129f10e2797c3622.jpg
18、五华县长布镇太平村  廖雪花
廖雪花,五华县长布镇太平村人,1987年10月出生,与丈夫张天军于2009年12月结婚。婚后,其丈夫张天军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四处漂泊打工。婚后第4年,其丈夫不幸患上尿毒症,丧失劳动能力,需要常年做血液透析治疗,现平均每周需3次到五华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一家七口人,奶奶现88岁年老无劳动能力,女儿正在蒲江小学就读一年级,儿子读幼儿园,因其丈夫需要较高的治疗费用,其家庭生活比较拮据,但她从不埋怨,认真相夫教子,一家人感情甚好。婚后尽管家境贫寒,但家庭和睦,她孝顺奶奶,尊敬公婆,对丈夫“六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在太平村传为佳话,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好媳妇。2017年,她被评为五华县“好媳妇”。


一、孝敬公婆,婆媳关系融洽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非常理解为人父母的不易,她也坚信:“要想家庭和,一定孝公婆”。结婚十年来,她始终将婆媳关系处理得极为融洽,从没有与公公、婆婆大声说过话,更没有没有跟他们红过脸。别人家的婆媳矛盾,在她们家没有存在过。从她进门,公婆就把她当自家孩子一样疼,她也把这份温暖回馈给老人家,让他们感受到儿媳对他们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婆婆体弱多病,有次住院一个星期,她细心照料,又是做饭又是送汤,忙里忙外,累得腰酸背疼,也不叫一声苦,甚至有时都忘了自己还饥肠辘辘。邻里乡亲都羡慕地说:“有这样贤惠的媳妇,是前生烧高香了”。她的公公婆婆也逢人便说:“我家的媳妇知书达理,是个好媳妇,我们知足了”。


二、做好沟通,夫妻关系和谐有效沟通,是她和丈夫爱情保鲜的秘诀所在。她们经常敞开心扉地聊天,不论在丈夫患病前还是患病后,她们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习惯,不管大事小事,总是商量着进行,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做到每件大事双方都能心情舒畅;她勤俭持家,丈夫患病后开支剧增,但她合理安排工资收入,从不铺张浪费;在添置家居用品,培养孩子上学以及其它生活琐事上,她便独自承担,从不让丈夫操心,以让他疗养好身体。


三、挑起重担,呵护家庭健康其丈夫张天军于2013年患上尿毒症后,就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让丈夫能安心治疗,她毫不犹豫地担起了家庭重担。虽然是贫困户,但她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也不等靠政府。她在蒲江小学幼儿园代课,忙完教学,还要忙家务,但她始终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给丈夫和孩子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让丈夫能够全身心的配合治疗,也减轻了公公婆婆的家务劳累。为尽可能地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她还利用寒暑假到芒果加工厂兼职,但她还是一句怨言都没有。为爱为了家,她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并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她的丈夫一周需要三次化疗,身体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疼痛,她细心护理照料,在语言和行动上安慰和鼓励丈夫,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增强他对生活的信心,保持乐观的精神面貌。她还自学了关于尿毒症方面的相关知识,从饮食到生活等各方面给予丈夫无微不至的关心。饮食方面,其丈夫不宜吃生冷生硬的食物,她在做菜煮饭时便时刻注意少盐,尽量为丈夫准备蛋清、瘦肉、鱼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平日里也经常嘱托他多喝牛奶、多吃水果。服药方面,因其丈夫需要服用的药种类多,为避免丈夫错过吃药时间,她便把用药的日期、名称、剂量等都详细记录在一张纸上,让他按量用药;其丈夫时常会觉得皮肤发痒,病友说是磷高的缘故,她就在家中常备适宜涂抹的药膏。


四、以身作则,关爱孩子成长她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坚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她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经常鼓励他们要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她的儿子跟女儿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好吃的东西,儿子总是会先拿给爷爷奶奶吃,爷爷奶奶不吃就硬往他们嘴里塞;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的学生捐款,儿子捐的也总比别人多。

2d877be721fd30f39168236aa4488b9e.jpg
19、五华县横陂镇横陂村  鲁志芳
在五华县横陂镇横陂村有个家家户户都知晓的外来媳妇——辣妹子鲁志芳,1976年11月,她出生四川省内江市的一个小山村,十八岁那年,她在东莞打工结识了横陂镇横陂村忠厚老实的村民魏少宏,很快两人便坠入爱河,鲁志芳也随着魏少宏回到五华县横陂镇横陂村,成为了一名外来媳妇。


复杂家庭,简单爱
新婚不久,两人还未享受过生活的甜蜜,便遭遇到了一而再的家庭变故:两年时间内大哥精神失常,大嫂病死,二哥肝癌病故,二嫂改嫁。家庭巨变,留下的不仅是伤痛,还有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大哥3岁和1岁的两个儿子、二哥2岁和1岁的两个儿子以及她们夫妻生下的一对儿女,而家中还有年迈的婆婆需要照顾。面对如此变故。鲁志芳拿出了辣妹子的气势,勇敢的承担起了这个担子。从嫁入魏少宏家,她便脱下了红妆,成为了家里的干事主力。当时,鲁志芳不仅需要和老公一起外出打工维持家里9个人的生活开销,还需要兼顾家里小孩的生活状况。家里成员多,房子又小,只能把客厅、厨房都变为卧室,朋友们心疼她,纷纷劝她回老家建房,就不用一大家子人住的那么拥挤。这一想法,也渐渐地在鲁志芳心里生根发芽。打工的艰辛和家里繁杂的事务也不能消磨掉她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为了能够让家里人过得更好,鲁志芳干起活来更加卖力了,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少受一点的苦,她硬是扛下了所有的汗水和泪水。


一视同仁,都是爱
你报生活以微笑,它回馈你的,必将是甜蜜。抚养6个孩子成长,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鲁志芳却不怕,而且她还战胜了生活的困苦。她对6个孩子都视如己出,不分你我,含辛茹苦地拉扯长大,如今6个孩子都已经成长,并可以为自己的未来打拼。鲁志芳终于可以放松了,但她依然为孩子们在奋斗,开创了两家烧烤店,以减轻孩子们的负担。鲁志芳说:“我有多大能力就想为我的孩子们贡献出多少,从来没有怨言。”作为一名母亲,孩子还小要操心,长大了还要操心成家立业的事,又还要操心抚养下一代等问题,母亲,没有停歇的一刻,永远都是在为孩子付出,鲁志芳如此,天底下所有的母亲也是如此。


生活矛盾,化解它
由于生活困苦,经济拮据,鲁志芳的丈夫和婆婆经常会发生争执,每次都是鲁志芳在旁循循劝导。她说:“家和万事兴,老人家观念比较旧,遇到事情就应该要慢慢来,一家人应该一致解决问题,而不应该是问题解决我们。”“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心态要好,心态好了才能更好地去解决问题。”鲁志芳的良好心态维持了家里的和睦兴盛,也是应对人生问题的法宝。鲁志芳的无私奉献、与人为善和美好心境成就了她,她被评为横陂村首届“好媳妇”示范和楷模和2018年五华县“好媳妇”。

4a6a090f8fd51fe8f7d6f2d39d4ef0ca.jpg
20五华县横陂镇叶湖村  曾云娇

在五华县横陂镇叶湖村,经常能听到村民在赞扬一个普通妇女,她是谁?她是“十年如一日服侍瘫痪公公婆婆的好儿媳——曾云娇,是2018年度五华县“好媳妇”。


有舍即有得,为爱留守家庭
1995年,曾云娇走入了横陂镇叶湖村李思标的家庭,自此,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力承担着做好儿媳、妻子、母亲的本分。婚后,她放弃了成为丈夫单位的自聘人员的大好机会,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公公婆婆的重任。原来,是她觉得公公婆婆年龄大了,长年累月的超负荷劳作,使他们都患有支气管病、心脏病、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痛,还要耕种责任田,她心疼老人,不忍老人老年生活还要继续劳累,于是她放弃了工作,选择了与公婆生活在一起,选择了种地劳作,选择了自己照顾孩子,她独自承担起这些,只为丈夫守好这个家。


孝为天下先,爱意满人间
婆婆的风湿关节等老毛病时常折磨着她,让她痛苦难受,可偏偏病痛还是不放过她,婆婆患上了怪病,医生说是“带状疱疹”,农村土话叫“缠腰蛇”,这并不仅难治,还遭罪,痛起来,年轻人都难以忍受,何况本就是病弱的老人。先后在三间意见治疗都没办法治愈,老人实在痛的难受,又闹、又叫,曾云娇实在是难过心疼,却又没办法,她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回到农村家里开始走村过寨找“土医生祖传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对这种病有独特疗效的土医生,可是这医生家离得远,婆婆又不能走动,那年代又还没有摩托车,交通不便,她只好背着小孩踏着自行车,走过一条条弯曲的山路,觅来良药。回到家,顾不上累,立马先给婆婆煎药、敷药、喂药、擦洗身子、换药、端屎尿的细心照顾着。经过她无微不至的照顾,瘫痪在床上己有半年多的婆婆,身体慢慢有了好转。多年的病痛,让婆婆元气大伤,至此,婆婆腿脚不利索,活动范围局限在了她的房间,为了婆婆的身体,曾云娇每天都会搀扶着老人到院子里晒半个小时的太阳;为方便老人吃饭,曾云娇便把饭桌支在婆婆床上,为婆婆准备喜爱吃的饭菜;为保证老人的身子,曾云娇没隔一天就会给婆婆擦身,即使卧床多年,老人身上也没有发生褥疮等。在她怀孕7个月之际,公公突然晕倒在地,不会讲话,县医院诊断为“脑出血”导致偏瘫,从此生活不能自理。服侍照顾公公的重担又一次落在她肩上,此后一年365天,每日三餐,有时多餐,为公公喂水、喂饭、喂药、帮他擦牙、洗脸、刮胡子、剪指甲,端屎尿,这些全靠她一手操持着。因为长年瘫痪,公公情绪波动较大,有时日夜颠倒,常常跟小孩子似的,又哭又闹,不吃不喝,脾气暴躁易怒,她总是哄着公公细声细语的对他说话,从没发过一次脾气。为了能让公公早日康复,每天忙完家活,不管多累,她都坚持扶着公公练习走路,或用轮椅推他到屋外去晒太阳。人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公公这一瘫就是十三年,而她还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孝顺着。在她精心侍奉下,公公于2019年3月走完了他的一生,安然离世。


爱心传帮带,风气更好转
她的一言一行,在子女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她的子女对爷爷奶奶也是很尊敬、很孝顺。女儿去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星海艺术学院,经常打电话问侯老人,寒暑假回家用自己平时勤工俭学赚的钱买好吃的、穿的给老人家,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曾云娇还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听说村里建造治安岗亭没有合适的地方,她主动捐地,为新农村美丽家园的建设起到了带头作用;村里文化公园没有休息的地方,她又带头捐了30多张石凳和3张石桌;她还爱“多管闲事”,会大声训斥那些享受低保政策,却整日赌博的人;在市公安局帮扶下,她掌握了灵芝种植方法,她没有忘记其他妇女姐妹,积极回馈社会,每天上门免费指导村里三十多户贫困家庭妇女种植灵芝,帮助贫困户创收增收,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她在公婆眼里是暖心的棉袄,在儿女眼里是了不起的妈妈,在邻居眼里是树大拇指的好媳妇。她孝敬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和和睦睦,成为人人羡慕的好家庭。
自强不息好少年

c658ccbb190238f89adde3636e162dab.jpg
1
梅州市东山学校初二(14)班   丘承翰


丘承翰,梅州市东山学校初二(14)班学生,他曾获得广东省“优秀少先队员”、梅州市“优秀少先队员”称号;是第一届梅州市“智慧少年”;获得梅江区“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变故,他应该按部就班、没有什么波澜的度过他的学习生涯。


一、品学兼优,学习生活无忧无虑。2018年12月9日前,像城区大多数的孩子一样,他享受着父母带来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校沐浴着老师们的厚爱和同学们的拥护,学习生活一帆风顺。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获得过省、市、县的众多奖项。


二、家庭变故,智慧少年如坠深渊。时间定格在2018年12月9日的那个夜晚,当目睹了爸爸突发脑干出血,从一个健壮无比的正常人瞬间昏迷不醒,进而四肢瘫痪,他的心理无比的煎熬,特别是在陪护爸爸上救护车、进ICU,看见爸爸长时间不能自主进食、无法交流,同时一向全身心陪伴自己的妈妈为了抢救爸爸的生命到处奔波,非但没有时间过问自己的学习,难得见上一面还会呵斥自己时,他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觉得人生无常,上课经常分心、作业马虎应付,还迷上了电子产品,从全年级前十名的成绩瞬间下滑到四百多名。


三、重新出发,积极面对困难挑战。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他爸爸能够开口与人交流的时候,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妈妈带着他去医院探视爸爸,躺在病床上的爸爸,看到儿子到来,挣扎着让扶妈妈扶他坐起来,艰难地对儿子说:“仔呀,越是艰难困苦,越要自强不息”!正是这句话,让他瞬间泪奔,想到曾经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想到自己近期的叛逆行径、看到爸爸期盼的眼神,他终于幡然醒悟,再次找回了自我。从那天以后,他学会了自己煮饭、拖地,自己挤公交车上下课,并积极找到老师补回落下的知识,终于找回了迷失的自我,在学校举办的数学竞赛活动中获得了全年级第一的成绩。他明白了爸爸或许一辈子都不能再站起来了,虽然人生多风雨,但他应该迅速成熟并成长起来,面对困难、砥砺前行,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这个家的顶梁柱!


d3595061994d75aae1ef0bdecdeb1b5a.jpg
2
梅江区嘉应中学初三(11)班  郭智锐


郭智锐,是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初三(11)班的学生。2016年,在家乡就读初一的他因一场意外而诱发视神经病变,视力直线跌至“零点”。经过两年辗转于广州、上海、武汉等城市求医,郭智锐现在的双眼视力仅有0.02、视野29%,无法完全康复。


去各城市求医路上,智锐和父母遇到了许多和有他相同境遇的视障人士,他们有些是在读的大学生,有些已步入社会,他们当中有医生,有律师,有工程师,为国家和社会添砖加瓦,他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学习知识,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为社会服务。郭智锐便向家长和老师提出要转到普通学校学习的想法。刚开始,学长和老师认为:孩子到了普校,学习肯定是赶不上其他同学了,担心孩子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和欺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影响,能不能适应普校的生活和学习,心里确实没底。为了帮助拥有强烈求知欲的儿子圆梦,父母也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年9月将孩子从盲校转入嘉应中学,在“普通”的教育环境中开启了别样的求学路。天降厄运却没有击垮他努力学习的意志力,被认定为“视力一级残疾”的郭智锐在学习中必须付出数倍于常人的努力,他为了赶上学习进度,上课看不见板书只能依靠耳朵“聆听”课堂,上课精神高度集中,下课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写字做作业全凭感觉写下一撇一捺,回到家中便借助电子助视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刚返学校的前几天,在妈妈摩托车的护送下,认识了上学和回家的路,第二周后,他主动提出自己走路或者骑车,独自上下学,从此,每周一早上和周五下午,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他都自己上学,从不害怕。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断地打听自己因身体的不足能不能考大学,能考哪些大学。网络上一则《上海盲童王蕴高考623分,只差高考状元3分》的新闻,让迷茫的他“看到”了希望。王蕴是一个非常勤奋好学的人,他的励志故事智锐意识到原来自己也能考大学。网络上还有不少残障人士的精彩人生,让他有了目标和信心,激励着自己在求学路上攻克重重难关。


重返普通中学的第一次期末考试中,郭智锐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全班第1名、全级第36名的佳绩,并成为了同学们口中的“学霸”,第二学期末考试考取了全年级的第24名。此外,品学兼优的他还于2017年至2018年期间积极参加广东省和梅州市举办的残运会,在短跑项目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今年2月,郭智锐接受了《梅州日报》的采访,并在教育周刊版面刊登了题为《16岁视障少年以顽强毅力“听学”课本——闯出“盲区”,迈向高地》的报道,他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不怕苦、不服输”的劲头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事迹感染和激励着学生勇敢面对挫折,成为了新时代青少年的学习榜样。


c5b94c784f6d96731c004b80c7f609ef.jpg
3
梅县区丙村镇中心小学604班  温雪儿


温雪儿,女,汉族,居住在丙村镇红光村下园角,现就读梅县区丙村镇中心小学604班。温雪儿是班长同时担任语文科代表。“为集体尽职,为伙伴服务”是温雪儿的工作宗旨,她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在学习上勤学善思。从2014年就读小学开始,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尊老孝亲好学生”、学校“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因为她各方面表现突出,于2019年6月被评为“梅县区美德好少年”。


温雪儿生活在一个不幸家庭里,妈妈在她的弟弟刚出生不久就离家出走了,她弟弟出生就检查出患有唐氏综合症,那时她六岁,妈妈离家后不懂事的她还天天吵着要妈妈。不幸的是她爸爸在去年暑假出了车祸,这场意外让雪儿的爸爸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她们一家人悲痛无比,爷爷、奶奶白发送黑发的那种伤痛,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温雪儿为让她的家人重新振作起来,她在家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尽她自己最大的努力读书、帮家里做家务,还抽空给她爷爷、奶奶、弟弟讲笑话,讲故事,尽量使他们开心。


在学校里,温雪儿作为一班之长,深知肩上的责任重,一方面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积极认真地完成,如每天的收发登记作业,检查学生作业,检查纪律卫生等,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温雪儿任劳任怨经常“早出晚归”。学校里每位同学都是雪儿的好朋友,她喜欢看见同学们灿烂美丽的笑容,每次谁有困难,同学们都会找她帮忙。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她也会尽力帮助,同学们都很喜欢她,还给她取小绰号叫“小雷锋”,学习上优异的成绩成为她帮助同学的有利条件,她对同学们真诚热情,无论谁来问问题她都给他详细耐心讲解,没有任何保留。有些优秀生不愿与差生交往,但雪儿认为成绩差的同学身上,同样有许多优点是值得她学习,正因为如此,她在班里的人缘极好。温雪儿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无论谁有困难,她都会热心地帮助。在学校,温雪儿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称赞。


温雪儿在小小年纪里,就懂得弘扬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乐于助人的精神。在她八岁时,有一次外出买早餐,就因见到年老的老太太独自出门走下坡道,她怕老人摔倒,急忙赶过去扶住老太太防止摔倒,并在路边陪伴着老太太等待她家人的到来。过了好一会老太太的家人下班回来后,把老太太接回家,温雪儿才默默地离开回到自己的家。这件事让温雪儿在村里面得到很多老人的称赞表扬。


温雪儿没有享受快乐幸福的童年,但是她勇敢地承担起照顾爷、奶奶、弟弟的义务,用她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温雪儿在学校里是“小雷锋”,在家里是好孙女、好姐姐。她用自信、自强、自立,积极、阳光、向上的精神品质感动了身边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助人为乐的新时代好少年形象。


e82271c087b4c594a784993c51b7a1bb.jpg
4
梅县区畲江镇中心学504班  李嘉威


李嘉威,是梅县区畲江镇中坑村的一名学生,家住梅县区畲江镇中坑村,就读于畲江镇中心小学。家庭成员2人,之前靠父母打零工维持生活,收入仅仅是维持家庭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1月,父母亲因发生意外事故身亡,这一重大变故,对于本来就十分困难的家庭经济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给原本就家境贫困的家庭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如今家中的经济情况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李嘉威心里一时五味陈杂,不知如何是好,不知是上天故意要折磨这家本来幸福的家庭,还是要考验这个孩子。没有了经济支柱,家中的生活一度跌入低谷,乡亲、同学、老师、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他也因此变得更加沉默,但他心中的信念却因生活的打击而更加坚定,家庭的变故,并没有摧毁这个孩子,李嘉威一直以来学习刻苦,勤劳,乐于助人,成绩良好,每天承担家里的家务,努力学习,在寒暑假时、在别人的孩子还沉浸在美食的余味中时,李嘉威便在家帮助伯父干农活,分担家庭负担。


为了家庭,为了自己能够改变未来的人生,这位还就读于小学的孩子,承受了本不应该属于这个年纪所应该承受的事,年幼懂事的他深深地知道学习才是最好的出路,深切体会到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命运,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他在完成日常家务的同时,还努力学习,不落下任何一门功课。在学校,他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上课注意听讲,不迟到,不早退,遵守班级班规,热心帮助同学,严格尊守学校纪律。他深知能都得到那么多热心人士的帮助,是他的福气,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他省吃简用,化压力为动力,化爱为能量,无时无刻不再努力着,各门功课均达到优良水平。


家庭的困难不是李嘉威的绊脚石,相反却是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更是促使他不断进步的内驱力。在校期间,他以“勤学勤思,刻苦读书”为座右铭,学习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虚心向别人学习,真正的做到了刻苦、勤学、乐学。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比赛活动和知识竞赛,时刻想到为班级争光,为学校添彩。


“只要努力,就会成功“,他没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但他有一个完美的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追逐的步伐,他用乐观向上的精神面对生活给他带来的种种磨难,付出常人难以想象得艰辛和努力,他一直坚信一个信念: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在锻炼中成长。


c5061bc7a2efb1d6915ac74824f75409.jpg
5
梅县区水车镇中心小学602班  廖鑫玲


“所谓悲剧就是把一切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人看”鲁迅先生直白地告诉我们现实世界的残酷。而这现实的残酷毫无征兆,摆在了廖鑫玲的面前。


一、苦难连连的家庭

廖鑫玲家住梅县区水车镇偏远的淮洞村,今年12岁在读小学6年级,家中一共4口人,60多岁的爷爷、奶奶、12岁的她还有7岁的弟弟。6岁那年,她父亲被检出患上了白血病。对于她家而言,这个病是不治之症。对她而言,这个病意味着,她即将失去父亲。


懵懂纯真的孩子对此一无所知,却也会在看到家人为她父亲的病情以及沉重的治疗费用愁眉不展之时的不安。为了给她父亲治病,本就普通的家里债台高筑。家里四处筹措,只为抓住那一丝渺茫的希望。可是天不遂她家人愿,尽管倾尽所有,她父亲还是离开了他年幼的子女和年迈的双亲。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她一家还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之中,她母亲却因为承受不住现实的压力,在她父亲去世后选择了舍弃子女改嫁他乡。

失去顶梁柱,对任何一个家庭无疑都是沉重的打击。父母先后离去,她家仿佛一下陷入了绝望。村民每当提起,都不禁摇头和叹息,既同情于她一家的遭遇,又为孩子们的接下来要面临的生活和成长担忧。

她奶奶身体一直不好,无法务农,只能做一些简单家务。她弟弟年幼,幼稚可爱却又性格内向。为了维持生计,60多岁的爷爷只能到处接活儿,以微薄的零工收入,努力支撑着这个柔弱的家庭。

二、温暖有爱的世界

人间自有真情在!看她家陷入生活的重重困难,各方社会爱心人士纷纷献出爱心为她一家带去温暖。政府为她家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爱心团体经常到她家看望慰问一家人,村干部组织村民日常为她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她一家开始慢慢走出双亲失离的阴影,她和弟弟先后进入学堂,一家逐步过上艰辛却不失温暖的日子。

三、自强不息的少年

苦难能击垮人,也能磨砺人。她并没有被生活的困难打倒,变得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坚强。这少年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她经常说:“虽然现在家里很困难,但是我要好好努力,学会坚强,不断提高自己,努力改变现状。”提起她,村里的老人和村委干部都会很欣慰的感叹:“幸好,这孩子让人省心,坚强乐观又懂事!”

正因为这种不放弃努力的品质,让她变得越来越独立自强。似乎应了“穷人孩子早当家”那句老话,生活上,她承担起本不应由她承担的责任,插秧、收割、晒谷子,帮助爷爷干农活;日常在家,烧水、煮饭、搞卫生,担负起照顾老人的起居;学习上,她勤奋刻苦,虚心学习,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敬师长,2017-2018学年度被评为学校“优秀少先队员”。她努力做好姐姐的榜样,用心照顾弟弟,认真教导弟弟学习,带着弟弟一起努力为家庭分担压力,齐心协力与爷爷一起撑起一个家。

生活总是充满困难和无奈,一向体弱的疼爱她姐妹的奶奶又在近期被检出食道上有一个瘤子,目前确诊结果还没出来。如果结果出来不理想,我们可以预见,她成长的路上还有更多的艰辛和挑战在等待着她。但我们相信,这个坚强可爱的小少年她,一定能战胜苦难,越来越棒!


5b1f8cf39906d462c66bc8fdeb00d7f7.jpg
6
兴宁市径心中学初三(2)班  孙秋玲

孙秋玲,兴宁市径心中学初三(2)班学生,担任班团支书记、副班长,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2016年被评为“最美南粤少年”的“自强少年”称号,2017年评为“兴宁市优秀少先队员”称号,2017年度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共青团组织,成为一名优秀团员,2019年评为“兴宁市优秀三好学生”称号,初中三年都担任班长---如此优秀学生的成长,却经历苦难、艰辛,在不幸的生活中怒放最美丽的生命之花。

一、不幸降临

2004年10月初降临人间,一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抛弃在梅县南口往瑶村路边上,幸好被径南镇黄坑村庵背一个好心人的贫苦农民孙敏荣抱养。养父有一个年迈的母亲,养父两兄弟均有残疾,都没有成家。全家4口人靠政府每月1150元低保费维持生活。特殊的家境造成家庭经济困难,一家生活举步维艰。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但是小秋玲却在不幸中茁壮成长。

二、挑战苦难

面对生活的不幸,小秋玲自懂事开始,她力所能及做家里的大小活儿,种地、耕田、浇菜、挑水、做饭、洗衣、捡柴……,其养父是个难做体力活的残疾人,全家就靠养父耕种几分责任田、替人做杂工挣几个钱糊口,勉强度日。不幸的是,2018年6月,养父孙敏荣得了重病,在医院动了2次大手术,造成家庭经济非常拮据,让这个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尤其在老奶奶幸会妹卧病在床期间,她更没有退缩,无怨无悔喂奶奶吃饭,换洗屎尿裤,擦身,一直至2019年7月离世。虽家庭连续不幸,但秋玲敢于面对生活困难,自强不息,表现得那么坚强、成熟,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三、自强不息

艰辛的成长历程锤炼了小秋玲自强、自立、自爱、自信、永不服输的品质,更坚定了她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的决心!在学校里,她处处以班长、团支书记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向最优秀的同学看齐。在学校,小秋玲初一时就光荣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她律己甚严,从不迟到、早退,更别说旷课了,上课遵守课堂纪律,文明守纪;对老师尊敬有礼,能虚心请教;对同学主动团结,乐于助人。对于班级工作,她一向认真、负责、努力做好班里的各项工作,当班委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她总是很热心的帮忙解决,在她的带领下,班委团结、互助,各尽所能的为班集体服务,营造了和谐的班集体环境。

小秋玲深深地知道: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只有读好书、掌握好知识,才会有所作为,才能报答关爱自己的恩人,才能报效社会,报效祖国。有付出总会有回报!


ff9e471b6bfe548fc93c1b3b74977232.jpg
7
兴宁市齐昌中学八(8)班  李茜

李茜,女,出生于2005年4月,籍贯兴宁市径南镇浊水村黄塘李屋106号,现租住兴宁市城南路,是兴宁市齐昌中学八(8)班的一名学生。

李茜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父母给予李茜很高的期望,对李茜的要求很严格,李茜一直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家里虽然不富裕,但那时一家健康平安的生活也算幸福。

可是,好景不长,在2013年的3月李茜的父亲因患肝癌晚期不治身亡,家里的顶梁柱说没就没了。李茜的家庭突然就陷入困境。可生活还得继续,悲痛之中的妈妈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家里。从李茜懂事起,妈妈就教育李茜要自立、自强,所以李茜从小养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自己起床穿衣、洗澡、洗衣服,做完作业后自觉收拾桌面等。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李茜每天放学回家就主动帮忙做家务。四年级起,因为妈妈去较远的地方上班,中午不回来,于是妈妈就把中午的菜买好,所以,白天带妹妹上学的任务也落在了李茜的肩膀上,李茜俩每天一起上学,中午一起做饭吃,要是妈妈要加班,晚餐也是如此,妹妹比李茜小三岁,也叫她打下手。饭后李茜自觉做作业,妈妈总说学习是主要任务,所以每天李茜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完成。

生活虽然辛苦,但对李茜的学习没有半点影响,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李茜幼小的心灵种下了一粒粒健康快乐的种子,李茜一天天茁壮地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无数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所写作文曾获兴宁市首届“新时代”“好家风”征文大赛二等奖,2019年获兴宁市七年级英语核心素养能力测试二等奖的佳绩。在老师的关爱下,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成为了老师的好助手,也成为了同学们的好榜样。学校老师安排给李茜的任务,李茜都会认认真真地完成。同学之中谁遇到难题,李茜都会耐心地给他讲解,要是李茜也不会的李茜会再去找老师解决。在学习中李茜遇到过难题,从不畏惧,先独立思考,查找资料,实在做不出来再找老师,直到弄懂为止。生活中李茜也是如此,不会做、做不好的事情,李茜都会请教妈妈,一定要学会。李茜相信只要用心去做,都能做得好。李茜就是这样一个遇到困难就要战胜困难的人。

在学习和生活中,李茜还有一个良好的品质就是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管有多少学习任务,李茜总是完成之后再玩耍,因为没完成心里不踏实。现在初中的学习任务比较重,每天都较晚才能完成,要是遇到一两道难题,到晚上十一点也完成不了,妈妈叫李茜先睡,第二天再去找老师,可李茜觉得今天的作业必须今天完成,直到解决了问题李茜才肯睡。在生活上,李茜从不乱花钱,李茜知道妈妈一个人挣钱不容易,有时衣服有点烂了,妈妈说帮李茜买,李茜说一点烂没事,保持整洁还可以穿的。

从小妈妈就告诉李茜,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头有尾,不能半途而废,想好了做什么,就要认真的做好,对自己要有足够的信心。虽然曾经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但李茜知道这是远远不够的,李茜还会不断虚心向上,发奋学习,勇敢地面对挫折,以积极的态度笑对生活,努力成为一个有用之材,为祖国做出贡献。


a0f729c70b24349936f7b8014847face.jpg
8
兴宁市黄陂镇中心小学三年级  石鑫然

石鑫然,9岁,是黄槐镇黄溪村胜利队的一个懂事、乐观、自强的女孩,现就读于黄陂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曾获得2018年度黄槐镇“自强不息好少年”的荣誉称号。

吃苦耐劳,自强自立

爷爷因患先天性残疾早年病故,奶奶今年69岁,是一个聋哑人,母亲在鑫然还没记事开始就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还有一个4岁刚上幼儿园的弟弟,家庭经济收入全靠父亲一人。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1月22日,鑫然的父亲在兴宁市福兴街道的碧桂园水上乐园工作中不幸摔伤至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这让以父亲为顶梁柱撑起一片蓝天的家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支柱。白发人送黑发人,奶奶整日以泪洗脸彻夜难眠,因悲痛过度,身体状况受到影响;母亲的精神分裂症越发严重,于去年5月起送至梅县精神病医院治疗。生活虽然很艰苦,但鑫然知道,痛苦过后的自己一定要振作起来,她还有奶奶和弟弟要照顾。同时她也是幸运的,大伯(未婚未育)对她们一直不离不弃,为了更好的照顾鑫然两姐弟和奶奶,毅然地放弃了较稳定的就业机会,靠平时打打散工补贴家用。

乐于助人,品学兼优

在家里,鑫然常帮奶奶和大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洗菜、煮饭、照顾弟弟的饮食起居等。在村里,她常帮邻居们提重物、帮忙照看小孩,哪个邻居家照看小孩不过来,她总能帮一把手。在学校,她学习努力,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回答上课提问,成绩优秀,常帮助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耐心细致给他们解答疑难,是一名被老师们公认的三好学生。她还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每天早上来到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收交作业,每天按时将老师批阅后的作业本发给同学们,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和认可,评为最佳班长候选人。

努力奋斗,回馈社会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学校的老师、同学、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帮助她,让她依旧能坐在教室里安心地学习。她立下誓言:一定要坚强、乐观,一定要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回馈社会。“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是她的座右铭。她说,只有这样做才对得起帮助过自己的人,才对得起养育自己的父母。相信她能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前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周围的同学,不断的超越自己,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自强不息好少年。


213024e10fc2fb1ad643281c51271c53.jpg
9
兴宁市宋声中学九(1)班  张佳玲

张佳玲,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佳玲的妈妈在她出生后的第三个月就与爸爸离婚了,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为了生计,爸爸常年在外务工,兄妹二人由奶奶一手带大,而年迈的奶奶患有严重的高血压,血管堵塞80%,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时常头晕头疼;爷爷也患有高血压,需要常年吃药,爷爷奶奶的医药费成了她家里的一道难题。

她是个热爱劳动,勤劳勇敢,孝顺长辈的好孩子,在家里每天都会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替爷爷奶奶减轻负担,如准备好每日三餐、扫地、洗碗、洗衣、种菜等。虽然她的家里很贫穷,但她一直以来都很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对生活充满希望。在学校里,她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经常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讲解疑难问题、补习功课。

她说,送人玫瑰,手留遗香,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上初中后,学业更加繁重了,但佳玲没有就此放弃对学习的热爱,不管是月考、中段考还是期末考都稳居年级第一。2018年,品学兼优的她被评为兴宁市“三好学生”;2019年,她参加了2019兴宁市八年级物理核心素养能力测试,荣获三等奖,同年,她还参加了“她和她的祖国”征文大赛,荣获三等奖。

一直以来,佳玲都抱着一颗热忱的心去学习与生活,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生活的艰难,家庭的不幸,并没有让她感到自悲,反而成为她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热爱生活的动力。她坚信努力学习能走出困境,能让家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将来能为热爱的祖国做贡献。


528a83186324c4d9431a20cd972c7e20.jpg
10
平远县特殊教育学校  谢娴

一想到特殊人群,你们可能会想,他们或手脚不协调,或口齿模糊不清,或反应迟钝,甚至有不少基本生活都难以自理,这些孩子想要有所成绩应该不太可能吧?然而这一真实的故事的主人公却能使你不由得为她的故事而喝彩,继而是感动。

这是一个出生时就被诊断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女孩,这一病症带给她的是:大脑发育损伤,智力障碍二级;5岁才开始学会走路,且容易疲劳;需要终身服药。

她叫谢娴,女,平远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现年17岁。提起谢娴,认识他的老师、同学家长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她是一个乐观进取,热心助人的孩子,在课上积极回答老师问题,带动班上学习氛围,课间也经常帮助肢体残疾、行动不便的同学上厕所;她更是一个运动健将。曾参加并荣获梅州市残运会女甲特奥级别100米项目第一名、女乙特奥级别200米项目第一名;广东省残运会女子100米决赛第一名……从体弱多病、行走不稳到各类大赛频频出彩以其超越常人的顽强毅力,这样光鲜的成绩背后,是不懈的坚持和付出。

只要坚持,只要不放弃,每一朵花都会绽放。她用乐观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5岁才开始学会走路的她,为了克服自身缺陷,每天早上、晚上让妈妈带她出去跑步,从100米到200米,再到最近的在老师训练下能连续跑2公里,逐渐增加距离、速度,就算是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也从未停止过。即使因自身缺陷不便跌倒了,但她依然微笑着从地上爬起来,再次练习,就这样反反复复,她说不可以轻易放弃,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生活上,从手把手需要妈妈喂饭、帮忙穿衣、穿鞋到自己独立完成穿衣、穿鞋、做简单家务……这些对于普通孩子简单的动作,她却需要一遍遍地重复,一步步地分解练习,她常常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她常常主动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里热心帮助班里其他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打扫卫生。

学习中,她从来不迟到,是个认真学习的好孩子。课堂上常常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带动班级学习氛围,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有时还在妹妹的带动下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认识并书写更多的汉字,还帮助老师辅导班里的学生,教他们认字、识字,是老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榜样。

还记得她来到平远特校上学的第一天,没人觉得连走路都不稳当的她能够成为田径健将。可今天,已是高年级的她用一个个沉甸甸的奖牌向她们证明了什么叫“身残志坚”。

2017年11月,梅州市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比赛中获得女甲特奥级别100米项目第一名、女乙特奥级别200米项目第一名、女乙特奥级别400米项目第贰名。

2018年4月,广东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女子100米D决赛第一名、200米D决赛第二名、400米B决赛第四名。

矢志不渝的坚持,诠释着一种生命的顽强。

她这种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她们每个人学习,她的事迹给了她们十分有益的启迪。在学生面前,她无疑是一面道德示范的旗帜,一个学生学习的榜样,一名当之无愧的自强不息好少年。


f0dcfcb1a1efc1deedd038b591732b6b.png
11
平远县东石镇铁民中学初一(1)班  林盛腾

林盛腾,13岁,现为平远县东石镇铁民中学初一(1)班学生,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离家失去联系,只剩爷爷奶奶和他。尽管他小时候遭遇了家庭的巨大变故,但他更加坚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在学校,他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关心班级、爱护公物。从小学至今,一直担任班干部,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替老师分忧解难。他诚实稳重,勤奋好学,懂事孝顺,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劳动,有责任心,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做事有条不紊,有始有终的好少年。


在学习上,林盛腾同学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刻苦,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大胆,认真做题,课前认真预习,课后及时复习,每次的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他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榜样,小学至今,每次期末考试,成绩都保持在全级前五名。他在平时会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在学校的运动会中,只要是有足球比赛,每次都获奖。


作为班干部,他也能帮助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管理班级,出色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每年都被学校评为“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学生”。2015-2019年被评为“三好学生”。2015年获“华磊奖学金”。2016年校运会中男子跳远第五名,男子200米第二名,男子100米第二名。2018年校运会男子跳高第二名,男子200米第二名,男子跳远第一名,男子800米第二名。2019年电脑手抄报比赛中,其作品《诗意校园》获三等奖。


在生活中,他懂礼貌,懂得感恩,独立自主,林盛腾不满两岁,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母亲离家出走,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尽管他小时候遭遇了家庭的巨大变故,家境贫困,但他更加坚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盛腾同学深知爷爷奶奶养家不易,懂事以后,能够在每天放学回家,帮助爷爷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平时他只要放学回家,首先的任务是做家务,煮菜做饭、打扫卫生。星期六日,也会跟着爷爷奶奶到到农田菜地,帮家里干农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寒暑假,跟着爷爷干农活收稻谷,是他生活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在日常比较勤俭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能够把自己的零花钱用在购买书籍、文具用品上。


虽然要帮家里干农活,花去了他的一些时间精力,但他在学习上一样刻苦勤奋,成绩从未落下。每天傍晚做了家务活后就开始学习,先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每天学习到十点。他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家庭情况,心态健康,生活上他勤俭朴素,不攀比。尊敬老人,乐于助人,与同学和谐相处。精神生活丰富,课余时间,总是找一些有益的健康的书来看。


c53298df7c2ba634722472153247381b.jpg
12
蕉岭县城镇中学初二级  林芷妃


留着长长的头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脸上总是露着灿烂笑容的花季少女,她就是蕉岭县城镇中学初二级的学生林芷妃。


每当人们提到她的名字,都会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她是个自信、自强、自立、阳光、好学、勤奋、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她家住长潭镇白马村上合,家中有父母和两位兄长。父亲林秋航是一位退伍军人,中共党员,六年前因意外事故致使左眼失明,在家务农;母亲刘桂琼是农个勤劳能干的农村妇女;大哥林强27岁,年幼时因病致使一级脑瘫,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需要家人看护;二哥林涌钧22岁,也是个退伍军人,现在还未就业。一家五口全靠父母在家种养维持生活,农闲时就到石窟河里捞一些鱼虾赔补家用,生活十分困窘。父母常常教导她,人不怕穷,穷要有骨气;要勤奋扎实;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志者,事竟成。父母的教诲深深的烙印在林芷妃幼小的心灵里。


她虽然身处困境,但是她从来不会被家庭困境所困惑。她孝敬父母长辈,她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除了上学,她回到家里就帮助父母料理家务:洗衣、做饭、洗碗筷、淋菜、喂鸡鸭、搞卫生样样都做。农忙时还帮父母播种、收割,晒谷、晒花生等等。还要帮忙照顾脑瘫的大哥,给他洗脚、洗脸、喂饭、倒屎桶、尿桶。再苦再累她都无怨无悔。

她虽然家务繁忙,但是丝毫没有有因此影响学业。从家里到学校有六、七公里的路程,她每天踩着自行车上学,不管狂风暴雨,不管严寒酷暑,从来不迟到缺课。在学校里她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在学习上她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刻苦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她不但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顽强的自学精神。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是一位快乐的畅游者。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她的刻苦努力和辛勤付出,她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全级英语竞赛中她获得第二名。


她不仅刻苦努力完成课内功课,还认真钻研课外的知识,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等等,到处都活跃着她的身影。她还是出色的节目主持人,经常主持班级的班会课和语文综合活动课。在2018——2019学年度她连续三次荣获学校德育先进个人称号。


她是班干部和课代表,她总是尽心尽职地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最完美,是老师的好帮手。她待人随和,而且已乐于帮助别人,善于调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与同学和睦相处,她是同学们公认的好伙伴,好榜样!在2018——2019学年度她还被评为县级“优秀学生干部”


她虽然取得了许多成绩,获得了许多荣誉,但是她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更加刻苦努力。她清楚地认识到:是老师给予她的知识,是学校教育她成长,没有老师的辛勤付出,没有学校的教育,没有父母的教导,就没有自己今天所取得的成绩,因此回报学校,回报老师,回报父母,是她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谆谆教诲,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这些种子正在她的心中茁壮成长,生根、开花、结果。让她成为一位自强不息、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01e348f07bf23dbfea49714f368f8067.jpg
13
蕉岭县晋元中学  凌绮珊

凌绮珊同学出生在蕉岭素有“鱼米之乡”的美丽三圳的一个贫困家庭。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家家不同”。当绮珊还在嗷嗷待哺的时候,母亲就因家庭贫困不顾骨肉之情,绝情地与父亲离婚。为此,父亲消沉了好长的一段时间,所有的家务都落到奶奶身上,繁重的体力劳动致奶奶身体透支,落下了一大堆的毛病。


绮珊自小就与奶奶一起生活。虽然没有完整的家庭,减少母爱的呵护;虽然住在低矮潮湿的房子里,没有高档名贵的家具,但她有一颗坚强孝顺的心。当大多数孩子懵懂着还在父母怀抱里撒娇的时候,


她已懂得什么是孝道;当大多数孩子还需要父母料理学习生活起居或因饭食不可口而挑肥拣瘦时,她已懂得什么是责任;当面对同龄孩子的幸福和快乐,她已懂得了取舍,懂得了自立自强。只要奶奶一回来,立即就跑上前去帮忙。空闲时,不是做家务就是帮奶奶捶捶背、拉拉家常,用自己稚嫩的小手,瘦弱的身躯帮着奶奶撑起这个破碎的家。


10岁时,父亲再婚。本以为自己可以有一个完整而温暖的家时,天有不测之风云,不幸的事情再次降临到绮珊的家里。还没过上几天“幸福”的生活,后娘就查出身患红斑狼疮,需不定期入院治疗。原本就一贫如水的家庭,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没几天就耗尽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后娘入院治疗,爸爸家里医院两头跑,根本无暇顾及家里,奶奶又年老体弱,繁重的家庭事务瞬间落在绮珊头上,但她没有倒下。放学回来马上帮奶奶做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样样精通。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面对这样的家境,绮珊越来越坚强,自觉自爱,省吃俭用,处处为家里着想,看见同学有好东西,好玩具从不向父亲提要求,总是默默地把“羡慕”的目光转移到课本上,刻苦用功,通过学习不让自己有任何念想。


因此她不仅是家里奶奶的好帮手,还是学校老师的得力助手。上学以来,她就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一直担任班长,处处以集体为重,处处为同学着想。尊师爱友,团结协作,所在班级一直荣获“文明班级”,自己也连续多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还多次被评为县级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


三圳是美丽的,但三圳却没有给她一个“美满幸福”的家。然而她却用自己瘦弱的身躯帮助家人撑起了一片蓝天;以乐观开朗的心态展现了新时期好少年的风采;用感恩孝顺的深情,谱写出一首勤奋拼搏自强不息的歌。


d86ceed85140b5784671e24e3c652e89.jpg
14
大埔县华侨第二中学初三(2)班  林缓玲

林缓玲,今年15岁,出生在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村,现在就读于大埔县华侨第二中学初三(2)班。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3岁的时候爸爸因意外离开了人世,不久妈妈也撇下她和年老的奶奶走了,十多年来毫无音讯。家庭的变故,让缓玲从小就变成了一个孤儿,变成胆小、怕生、自卑。在社会热心人士和老师、同学的帮助下,随着年龄的长大,小缓玲变得趟来越开朗、活泼、坚强、懂事,她用乐观、自信、自立、自强给同学们树立了“自强不息”的学习榜样。由于家里的住房是危房,在缓玲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家的房子无法住了,又没钱维修,她和奶奶被迫离家,在亲戚的帮助下在湖寮县城租下了一个小房间,缓玲上学时奶奶就出去捡破烂,生活十分困难,小小的她从来不敢奢望拥有任何东西。县、镇妇联了解到她的情况后,马上组织人员进行探访和慰问,陪她度过人生中第一个生日的时候,终于从她脸上看到了童年的欢笑,让在场的妇联干部感到心酸,希望她能永远快乐。可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上半年,奶奶连续两次生病住院后永远离开了她,缓玲只好跟随在县城打工的姑姑,但由于姑姑家庭住房拥挤,经济条件不好,一个月后姑姑无奈把她送到一个80多岁的亲戚叔婆家借住,每天放学后姑姑给她送饭。家庭的不幸和生活的孤独使她感到茫然,出现了厌学情绪,成绩下降,小学升初中时考得并不理想,只考到大埔县华侨第二中学。那年署假,她跟随姑姑到工作的商场,看到姑姑忙碌的身影,想到自己的任性,她一下觉得自己长大了,发誓要为姑姑分担困难。成了一名初中生后,在学校里,她刻苦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获得“学习标兵”,现在是初三尖子班的一名学生;她爱好广泛,参加学校组织的跳舞、唱歌比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作为内宿生,她主动关心同学的学习、生活,乐于助人;在姑姑家,她主动帮助弟弟补习功课、做家务;在生活上,她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不浪费、不攀比、不乱发钱,利用打暑期工挣得的钱购买学习用品和课外书籍。今年暑假,爱心人士邹阿姨还带她到广州参观学习,安排暑期工给她体验生活。暑假的生活,使她更深刻认识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内涵,并以此来激励自己勇敢自信面对一切。她常说,虽然她的家庭很不幸,但她又是幸运的,一直以来,在老师、同学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关怀帮助下,她感到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希望,给了她很大的动力,决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努力、奋力向前,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f3b6d2f47ef1d2b516bdaa2c5ad9fb6a.jpg
15
大埔县高陂镇心小学502班  张碧玉

张碧玉,是大埔县高陂镇心小学502班的学生,她心地善良,独立自强、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在生活、学习上努力做好自己,让自己成为爸爸妈妈的好女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的好榜样的新时代的好少年。她自幼生长在农村山区,家庭经济贫困,为了让她们更好的求学,爸爸到镇上租房子。她爸爸长期在外打零工,奶奶又已80高龄,妈妈是二级智力残疾,2019年5月份爸爸又患胃肿瘤,做肿瘤手术花去8万多,到处借钱治病。本来是欠债户的,现在更是雪上加霜,一言难尽。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使得年幼的她不得不挑起家庭的担子,在生活中承担所有的家务。比如买菜、做饭、洗衣、拖地,还要照顾残疾的妈妈。晚上还要做功课,虽然辛苦极了!但是能为爸爸妈妈分忧,又算得了什么呢?因为智力残疾的人性格会比较暴躁易怒,所以有时她还要开导妈妈,给她讲故事、讲笑话,陪她聊天。如今,奶奶年事已高,对于她们一贫如洗的家庭而言更是雪上加霜了,她又得帮忙照顾行动不便奶奶。有段时间她奶奶卧病在床,爸爸又不在家,妈妈又没有照顾人的能力,只能她独自一人陪床,又送药又送水什么的,两个晚上都没有合眼。在学校里,她总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树立良好的作风在班里发挥带头作用。在学习上,她刻苦勤奋,她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老师的辛苦培养和爸爸妈妈的养青之恩。她在困难面前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状态。在学习中她也曾遇过很多难题,但是面对难题她从不畏惧,独立思考,查找资料,实在不行的或做不出来的就请教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她相信她这样的韧劲,战胜困难的决心,不管是对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会对她有很大的帮助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艰辛的而又漫长的成长道路,她学习,生活都有与同龄人不一样的成长与收获,回顾这几年的求学生涯,她总名列前茅,还曾经获得学习之星的称号, 2016年荣获大埔县中小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评选活动二等奖、2017年荣获大埔县“美德少年”奖。她要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的心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动人心扉的歌。她要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进取和奋发图强的心,书写充满希望的画,她要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明日灿烂的太阳,以优秀的成绩来回报老师和学校,回报爸爸对她的期望,争取做个自强不息的好少年。

973684338d335bc152863369bbfd4beb.jpg
16
丰顺县丰良镇仙洞中学八年级  彭燊

彭燊,男,14岁,现就读于丰良镇仙洞中学八年级,居住丰良镇仙龙村初坑,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父亲已逝世,母亲患有精神障碍,至今在医院住院治疗,家中只有一位年迈的奶奶,居住条件差,只有两间低矮的砖瓦房。彭燊,在家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独立自强的好孩子,每天,当别的孩子还在睡梦中,他早早起来帮奶奶做饭,扫地,整理好家务,才去上学,在学习上,认真刻苦,虚心学习,对待同学,尽力帮助,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岀黑板报,平时值日抢着干,第一个开始,最后一个离开。以善待人,他以一颗真诚的心,得到同学的认可,深受同学的拥护。他自小失去家庭的温暖,每天同学们在球场玩耍时,他把学校里需要帮忙的活干完后,急急忙忙回家帮奶奶下地干活,上山拾柴,帮奶奶做饭,整理家务,忙前忙后,直到很晚才能开饭,才有时间做作业,复习功课。每天如此,上学从不缺课,乐于助人、自强不息、阳光向上。在不幸的的生活遭遇早己磨练成小男子汉,用他稚嫩的双手撑起自己的和奶奶的希望。“男儿当自强”,他从困境中成长,有坚韧不拔的干劲,有一次他奶奶患病,适逢下大雨,孤独无助,家离村有两公里,自己冒着大雨叫来医生,自己被雨淋湿,显现岀瘦小的身躯,奶奶有病需要照顾,增加压力,要上学,做家务,但是没有难到,每天继续去上学,不午膳,回家帮奶奶做饭,给奶奶端水服药,家务整理好后,又回到学校,乐于助人,空闲时间里帮助邻居干些农活,照看孩子,又懂事,得到邻居们的好评和关心。一颗善良的心,在艰难的道路上成长、锤炼,小孩子干起大人活,挑起家庭重担,母亲又在县城住院,适逢周末,抽空到医院探望母亲,在县城,看到繁华的城市,看到很多小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在街道里穿梭,嘻嘻哈哈,有说有笑,勾起心中的憧憬,坚信在命运面前不低,刻苦学习,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面对生活,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希望明天更灿烂、更美好。

f93fd6ca7c1ecb3912d24dbf4842d851.jpg
17
丰顺县汤南镇新铺村  罗锡

罗锡同学家住汤南镇新铺村仁美,现在是丰顺县龙山中学九年级2班的学生。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年老才结婚生子,却又在孩子最需要他的时候去世了。他是一位勇敢坚强的孩子,而且有能力,有担当,从他父亲去世开始,13岁的他,带着瘫痪的母亲及两位年幼的弟妹,住在一间破旧的瓦房里,没有任何积蓄,没有任何收入,只有一个风雨飘摇的家,一位不能自理的母亲,两位有轻微智障的弟弟妹妹。罗锡含着泪水,勇敢地挑起重担,服侍病母,引领弟妹,艰难持家,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2018年,在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重建了一层的楼房,他认真打理,分设了两个卧室,一个客厅兼厨房,还有兄妹们学习的地方。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有了沙发和茶桌,具备了基本的生活条件,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日常,他早上早早起床为一家人准备早餐,服侍母亲吃下,自己吃完后看着弟妹上学后自己才骑车去学校。中午,一放学马上回家做饭,晚上也是做饭,帮母亲洗澡,指导弟妹做家务及学习,比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做得事情还要多,还要繁杂。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罗锡仍然没有放弃学习,平时刻苦认真,用自己的最大努力,取得较好的成绩。他说,初三毕业后要在家附近读高中,继续照顾家庭。他为人积极乐观,不怕困难,乐于助人,是新时代正能量的传递人。这样的一个孩子,谁不为之而感动呢?

9e0f938aa00f33d3c9ccf22a697392d7.jpg
18
丰顺县龙山中学七年级6班 罗梓淇

罗梓淇同学家在丰顺县汤南镇东方管区合山口村,2018年暑假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实验中学。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这样一位优秀的孩子,在小学毕业那年(2018年)被查出患上淋巴癌,可怜的她只好休学,前往广州治疗。经过一年的治疗,基本上控制了病情,2019年9月份来龙山中学就读,现在是该校七年级6班的学生。她刚来到龙山中学就展现出她优秀的一面,开学第一天带头打扫教室、擦桌椅,把教室整理得井井有条。开学至今,一直是班里正能量满满的学生。而且,她在学习方面也很刻苦、努力,上课认真听讲,敢于举手发言,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是班里的学习榜样,各科科任老师对其也是赞赏有加,升上初中以来的各科测验都达到优秀分,是七年级的学习尖子。不但如此,她在家也是一位乖巧懂事的孩子,在家孝顺父母,帮父母做家务。她的父母都是工人,经常早出晚归,她在家一边学习一边做家务,煮好饭菜等爸爸妈妈回家,减轻父母的负担。她家的经济情况本来就不是很好,生病后,她的父母放下工作,专门陪她往返广州治疗,一年来,她的医药费可想而知,家里已经欠下巨额债务,面对这样的情况,她安慰父母亲,等她的病好了就认真读书,长大了挣钱养父母。目前,她的病情比较稳定,心态也很好,时刻想着努力上进,读好书,报答父母,回报社会。这是一位浑身散发出拼搏精神的孩子。这种心态,这种精神,从一个正常的孩子身上都不容易找到,却出现在这个经受病魔折腾的孩子身上,正是因为她内心的坚定执着铸就了她的坚强和淡定从容。奔跑吧,梓淇!

b6d9ec550980fb424d4128ac20db07ec.jpg
19
五华县华阳中学八(9)班  邹煜森

邹煜森,男,2005年8月出生于五华县华阳镇华阳村,现就读于五华县华阳中学八(9)班。提起邹煜森,只要是知道他的老师、同学和村民,个个都会感叹不已,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一番:“小小肩膀能挑千斤重担,真是个自强不息的好少年啊!”他的家庭非常特殊且极其艰苦。父亲于2017年身患肝癌不幸离世,母亲长期患有精神病。兄妹六个,最大的19岁,最小的仅8岁。他们中除了邹煜森外,均有智力障碍或精神疾病。一直以来,全家就挤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原来家庭的全部开支几乎靠父亲承担。父亲是个农民,没有文化,只能靠种田和打工获得点点收入,即使日夜奔波操劳,也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去世后,这个家更是雪上加霜,没有了任何收入,只能靠亲人的帮助和政府的补助勉强维持生活,陷入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境地。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压垮他。“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打从懂事起,他就懂得照顾自己,洗澡、穿衣等都是自己来。稍大一点,就会帮忙做家务,打扫、洗衣、做饭、喂牲畜……,天天像大人一样忙碌。处在这样的家庭里,他难免会被不懂事的邻家小孩和同学讥笑。受到委屈的他,也只是在外面偷偷流一下眼泪,回到家里,从不向父亲哭诉。父亲离世后,能够打理家里的,就只有他了。虽然一位好心的亲人安排好了他兄妹中的四个,大大减轻了他的压力,但是,家里还有患精神病的母亲和8岁的妹妹需要他照顾,他小小肩膀上压下的担子仍有千斤之重。每天天刚亮,他就要起床,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做早饭。早饭做好了,他把妈妈和妹妹叫醒,陪她们一起吃完早饭,然后安顿好母亲,整理好妹妹的书包,拉着妹妹一起上学。中午基本上把早上的事重复了一遍。下午放学后,收拾乱糟糟的家、做饭、洗衣服……,一个人干着几乎所有的家务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邻居见他这么辛苦、可伶,有时也过来帮忙,他总是说“谢谢,我能行”。生活的艰苦,日常的劳累,他并没有觉得痛苦,痛苦的是妈妈精神病发作的时候。每当他的妈妈精神病发,妈妈就要带着妹妹一起离家出走,一走就是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月。有一次,他上学回来没有发现妈妈和妹妹,他马上央求邻居一起到上村下村去寻找。在寻找妈妈和妹妹的日子里,他脸上愁云密布,饭也难以下咽,人整整瘦了一大圈。直到好心人把妈妈和妹妹送回了家,他的脸上才重新有了笑容。他爱妈妈,爱妹妹,爱这个家。他请人帮忙寻找医生为妈妈治病,格外小心地照看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懂得,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认真读好书,掌握好扎实的本领,才能改变家庭的命运,才能在将来更好地回报祖国和社会。因此,他比其他人更懂得学习的宝贵,从不会因家庭困境而影响自己的学习。在学校,他学习刻苦勤奋,善思好问,积极进取,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家里,不管家务有多忙,身体有多累,他也会挤出时间读书、做作业。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在七年级下期期考中还取得了全级第四名,2019年7月还被华阳中学评为“三好学生”。苦难是强者的铺路石。邹煜森同学直面困难和挫折,勇挑重担,阐释了自强不息的真正含义。风雨过后,必定是美丽的彩虹。

87807d12a293e3cba5a603726dc36bfd.jpg
20
五华县水寨中学八年级  李珍

自立、自强、自信、阳光、勤奋、好学,这就是她,李珍,一个脸上总是挂着自信的微笑,明亮的双眸透着智慧的女孩,现就读于五华县水寨中学八年级。她从小就养成了自强自立的品格,在家里,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 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的好学生;在社会, 她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优秀团员。她的品德修养深受老师、同学和周围人的一致好评。她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在老师心目中,她勤奋好学,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在知识的海洋里, 她是一个快乐的畅游者,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被表彰奖励。近三年来,因表现优异,她获得“五华县学习标兵”“三好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课内课外谦虚好学。她是同学公认的好伙伴,在同学心目中,她是知心伙伴和学习榜样。与同学相处中,她待人随和,乐于关心帮助她人,善于调解同学间的矛盾,和同学在快乐生活中共同成长。对于班集体这个团队的荣誉她倍加爱护,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会有她快乐的身影, 只要是班集体的事情她都会主动承担。她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她父亲因小时候脚被毒蛇咬伤,脚掌截去了一半,导致行动不便,平时靠给人修伞修鞋营生,收入微薄。母亲身患子宫重大疾病,无法做重体力活甚至连行走超百米身体就会疼痛不已。自小就懂事的她放学回家,会主动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打扫卫生、洗衣服。她从不乱花钱,生活很节俭,去年年底,她父亲因病无钱医治,瘫痪在床,生活更加艰辛了。生活虽然充满磨难,但她始终相信:明天会更好,只要想做,没什么不可能!李珍同学身上体现了一名莘莘学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至真至善的思想态度,在学生心目中,她无疑是一面道德示范的旗帜,一个众生学习的榜样,一名当之无愧的自强不息的好少年。

来源:掌上梅州




发表于 2019-12-10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磨难也是财富。
发表于 2019-12-10 19: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种善因,结善果,得福报,好人一生平安!
发表于 2019-12-10 20: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想想可怜的孩子们,再想想一个月,光生活费就十万元的明星家庭的千金们,真的是同人不同命!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3-29 21:35 , Processed in 0.08800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