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31|回复: 10

岁月片忆丨关于渡船的童年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2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钜镇


" |. K( ^9 r) V0 z* |* @1 V3 U) U

美丽的韩江,由梅江、汀江与梅潭河在大埔三河坝汇聚而成,滔滔江水蜿蜒曲折向南流淌,在潮汕地区的澄海注入大海。


. Z" y1 A2 n6 C7 p! O; N6 p0 M* m

韩江给沿岸人民带来极大的生活便利,城乡丰富的物产通过水路得以交流,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但千百年来,韩江一直缺少桥梁,直至在20世纪80年代末,位于潮州的韩江大桥建成通车,才结束了900多年来韩江河只有建于北宋的湘子桥(广济桥)一座大桥的历史。韩江中游的留隍大桥、高陂大桥分别于1993年3月和1996年10月建成通车,也才开启了韩江中游的桥梁历史。


  ^9 S, v) R1 L9 |/ d

河流的阻隔,给两岸人民的交往带来了诸多不便。人们只能靠撑渡来往于韩江两岸,这也就形成了两岸渡口密布的情形。就拿在韩江中游从高陂镇到留隍镇,陆路只有短短40公里左右,至少拥有20个渡口。


7 I" i$ z$ e. \

以渡船为交通工具的大埔三河坝汇城旧景图。(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1 h6 h5 o1 ~9 E+ O

- _0 I0 P7 }# o9 _) L

最早的渡船,是一条小木船,船上设有遮风挡雨的船篷。船篷呈圆弧形,用竹篾编制而成,中间夹着箬竹的叶子。船篷下面,船的左右两边,设置了长条形板凳。上得船来,船夫就会让你在板凳上坐好,平衡好两边的轻重,以防止木船倾斜。一条船大约能容纳8到10个人。但很少看见坐满人的时候,只要有了三两个人,船夫就撑船出发。有时只有一个客人,船夫也同样乐意搭载,大概是担心客人有急事,要赶路,所以船夫总是不辞辛苦,而且,无论客人多少,过渡的价钱也是一样的。有些客人主动多给一些也是有的,甚至有些走亲访友的客人,在探亲回程的时候,拿出回赠的礼品,如米糕之类的,送给船夫表达谢意。船夫一般都会客气地说声“唔使唔使”(不用不用),然后收下礼品。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淳朴、亲切和融洽。


8 A, t. L/ ~  z+ P. }9 U# y2 |

小时候,常常跟着妈妈搭渡船到河的对岸去探望外婆,也常常跟着爷爷在三坑渡过渡去潭江赶集。每次过渡,都觉得特别好奇。渡船虽然摇晃得很厉害,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害怕,反而觉得好玩。看着船夫拿着竹篙撑船的样子,心里也痒痒的想尝试一下。但这样的机会,是不会给一个小孩子的。因此我只能静静地坐着,在一旁观看。

+ e; l* K! r  x& y

开船了,船夫从船篷顶上抽出一条长长的竹篙,抵住岸边的石头或者沙滩,用力一撑,小木船便飘然离开河岸,船夫再次将竹篙插入水中,弓着腰用力一撑,脚步在船上快步前行,动作敏捷而协调。木船快速离岸而去,岸上深翠的竹林和陡峭的河岸也快速后退,岸边视野变得宽阔起来,显得更加美丽了。这时,船夫举起湿漉漉的竹篙,放回到船篷顶上,竹篙上的水哗啦啦地洒落到河面上,形成一道美丽的弧线。

; R2 `; S. x2 R' z3 Z

这情景,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记忆中。所以,在若干年之后,我参加一个灯谜活动,有一则谜语, 谜面是这样的:“想当年,绿叶婆娑,自从归了郎后,绿少黄多。受尽了多少折磨,历尽了多少风波。莫提起,莫提起,一提起,泪洒江河。”当时,我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因为它的谜底,就是撑船的竹篙。这谜语,太有诗情画意了,常常会在脑海中萦绕。当然,这是后话。


2 ]  m1 v4 d5 W7 h* [" l

逢韩江发大水的时候,要过渡,就没有这么诗情画意了。涨水的时候,河面便会骤然展宽,河水变得浩浩荡荡,还会有一些从上游漂来的木头、泡沫之类的东西,甚至一些淹死的动物在河面上漂浮着,河水变得浑浊不堪。这时过河,心中难免有些恐惧。一次去潭江赶集,回家时正值韩江涨水。爷爷带着我从转水渡过渡回家,渡口却空无一人,船也在对岸。这时候,我心急如焚。心想,这可回不了家了,怎么办?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双手合成喇叭状,向着对岸高喊:我要过渡!我要过渡!喊了几声,便听到对面船夫回应了一声:等一下!我的心这才安定了一些。但看着这奔腾汹涌的河面,心中依然充满恐惧。

0 N+ |* I! [3 j8 ^1 L( k3 O

过了一会儿,只见船夫带着一个人上了渡船,但并没有向我们撑来,而是溯流而上。我正纳闷,爷爷告诉我,渡船横渡的时候,因为木船会随水漂流而下,所以,要先将船沿着岸边,撑到上游,再从上游横渡。果然,渡船从上游斜着摇晃着靠了过来。正好停靠在我们等候的渡口。

1 y, E3 M# w& p: \  U

船夫带了他儿子一起来做帮手。船夫说,水大,一个人应付不来。这也是,一个人如何应付得来?我们上了船,船夫父子沿着河岸合力将船撑到上游,只见他们用竹篙抵住岸边的石头或者河床用力撑去。几个来回之后,似乎竹篙已经触不到底了。


" R! d4 i1 Z. v; J

“可以了!”船夫说了一声,便熟练地将竹篙放回到船篷上,换了船桨,奋力向对面划去。父子俩配合得非常默契,紧张而又不忙乱。我们提着心在一旁看着,不敢说话,生怕影响他们的操作。船夫父子的脸上大汗淋漓。虽然天上并没有下雨,满头却如大雨淋过一般。木船晃动着,飞一般向对岸的渡口冲去。终于登上了河岸,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韩江奔涌的波涛,后怕得不禁双脚不停地颤抖。


# I& W, Q, @3 n) X3 q

到了枯水期,河面变得很窄,过渡就不再那么危险。


: d. G8 r( ]* n

众多的渡口,造就了众多韩江撑渡人。撑渡作为一种职业,在那个时候,虽然不需要资格考核,但还是需要拜师学艺的,至少要经过师傅一段时间的训练。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身上缺少过硬功夫,是不敢去揽这个活的。作为一个船夫,除了懂得撑船掌橹,还得会看风、看水、识天气,而且必须练就绝好的水性。

8 M% X- X# q  O' \

最早的渡船是“一条小木船”船上设有遮风挡雨的船篷(资料图)- D* a% v5 C: k% {$ ]: |
. C* J8 b" e) h- u6 n6 H

据老一辈的人回忆,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韩江中游的撑渡人,至少也在百人之上。仅仅一个珠坑塘渡口,就有数十位摆渡人。他们一个个都像《水浒传》里的“浪里白条”。

  E5 e/ f! T) a8 ]3 J0 z/ q& q

到了九十年代,有些渡口改用机帆船代替了木船,不久又出现了一种被称为“艇尾船”的汽艇,过渡就方便很多了,速度很快,过渡一个来回,只消十分钟就可以了。

7 m$ R' G  G+ `" w+ N8 i# o9 C

到了1999年1月,韩江河上的三河坝朱德纪念大桥竣工通车;2017年1月潭江大桥建成通车;2010年东山水利枢纽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韩江东西两岸的公路也不断拓宽,实现了硬底化。两岸的往来变得非常便利了,渡船也光荣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 w- M+ G. s- v

! D3 H- P6 \8 R1 m8 C: Y! F/ c

前些时候回去家乡,当年的渡口已经荡然无存。由于东山水利枢纽工程建成,韩江水位提升,渡口已经淹没在水下了。但依然可以看见一些木船在“顿失滔滔”的平静如镜的河面上悠闲地往来。我儿时的同学告诉我,那是人们在捕鱼。我还看见,还有一些人,坐在停在岸边的小木船上,悠闲地钓鱼……

  K( ~- Z$ R  b- }2 o) q* D

渡口、小木船,而今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世事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唯一不变的,是当年那些撑船人身上的那份淳朴,那份敬业的精神,那份美好的情怀,还有我对那段时光深深的怀念。


0 [' f" I' |2 U

来源:梅州日报

: Z+ a  F$ a" G( q3 V
发表于 2020-11-10 09: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作者精彩细腻的文笔,勾起了我满满的回忆。在韩江岸边长大的孩子,这些都是童年的印记。长大了我又从韩江河的东边嫁到对岸的西边,渡船更是我回娘家重要的必经之道,这渡船留下了我太多的回忆!
  d& }) ~+ N% r% M6 |
发表于 2020-10-20 08: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现在只剩满满的回忆了
4 J! s. I& }) j+ }" J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0-10-20 10: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20-10-20 1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远去了艄公的号子,久违了船上的白帆!
7 N9 z  _7 `* J; ~  E2 I  _7 h; `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0-10-20 1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20-10-20 1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很久以前,坐在船上,感觉特别。. B4 Q) [1 d. R- A) B; y' q4 {0 [) O
发表于 2020-10-20 14: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小时候坐过一次吐的要命!看到河水头晕晕{:9_630:}, y7 R7 U: ^3 N) x$ Y% `
发表于 2020-10-20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三河大桥1976已经通车
发表于 2020-10-20 19: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都是回忆
/ K8 b9 e/ U4 R9 {5 G+ a' K; N$ g
发表于 2020-10-20 23: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 D! v, M% X9 M, T  Y                        远去了艄公的号子,久违了船上的白帆!                    . E- m$ N) {" n( Y  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4-26 16:06 , Processed in 0.07214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