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43|回复: 1

清代大埔进士杨国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1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 e$ z9 {. _3 i
清代大埔进士杨国璋
芙蓉书阁|邓旺林
杨国璋(1849—1919),字达夫,号璧人。百侯侯南人。曾祖父懿,号勉埜,国学生。曾祖母萧氏,安徽歙县少尹萧粹轩长女。祖父春,号杏园,咨授直隶州分州;貤赠文林郞。同治、民国两部《大埔县志》有传(见附录)。祖母饶氏,例授安人,貤赠七品太孺人。父文榜,号云使,郡庠生。例赠文林郞。母罗氏,例封七品太孺人。
国璋于光绪元年(乙亥,1875)参加乡试,由廪生中广东第四名举人。次年春夏间参加丙子恩科【1】会试成贡士,于光緒三年(丁丑,1877)四月参加殿试考取二甲第81名进士【2】。五月安排分部学习,后任户部主事,陕西清吏司行走【3】
国璋供职户部,先后十余年。政勤绩著,颇得上司称许,士林赞誉。在此期间有过南洋之役;又因在省亲回乡时受潮人之聘主持金山书院一段时间,故不常住京师。而在京师时与南海戴鸿慈、番禺吴道镕以正学相砥砺,三人朝夕过从,相得甚欢【4】
离开京城一段时间后,国璋于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复入京都。次年十月曾任顺天武乡试帘官【5】。因在京师当小官,生计贫乏,乃于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呈请改江西截取知县【6】。时任翰林院检讨的嘉应名士温仲和【7】曾赋七律四首相赠,有“索米长安计未全,班生此去羡登仙。”“士贱由来束高阁,时趋何止悔儒冠”等句,写出国璋拙于营谋,不得已而改官之情。
国璋到江西后,曾先后于光绪十九年(1893)癸巳科、二十年(1894)甲午科、二十三年(1897)丁酉科、二十八年(1902)壬寅科连续四次担任乡试同考官。因国璋老成宿望,通籍已久,历任主考官均倚如左右手。
国璋于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曾代理瑞昌县知县。到任一个月后,因母亲去世而回乡服丧。再次应聘主持潮州金山书院。服丧期满后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代理江西宜春县知县。宜春为附廓剧邑【8】,素称难治。邑俗健讼,案如山积。国璋为官以爱民为本,爱民尤重清理讼狱,讼狱不兴,民无冤枉。国璋莅任后,首以清理讼狱为务。审狱公正严明,法理相济,不偏不私,不到半年断狱四百件,民皆悦服,传誉京师。国璋在江西多次担任乡试考官,江西士子出其门下者甚多;加上其官风良正,文章又有名于时,因此当地刁民不敢轻举妄动。
一年后,补授浙江新昌县知县。适教案事起,部议去职【9】。不久,有旨开复原官。国璋以仕途险峻,且年逾六旬,精力已衰,不想再涉足官场,乃于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谢职归田。
国璋善于为政而拙于谋己,做官三十年,中间在江西充任乡试同考官多次,名闻全省,而仅为一个知县,未能得到升迁。
民国之初,国体改革,国璋慨然有人心风俗之忧,入都上书,多被采纳,派为潮州孔教会会长。后受族人俊如之聘任创办汕樟轻便铁路总办。民国八年(1919)正月卒。
著《心畊书屋诗稿》一卷未梓。民国六年(1917)国璋将此诗稿交与前来探访的外甥罗淑和。民国十五年(1926)罗淑和将其交与前来“征求先辈遗稿,拟辑《杨氏文萃》付梓”的百侯人杨琼石,得以刊行。
国璋主持金山书院时曾说过:“作文之道,必以理义为主,而后词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闻者以为知言。关于诗词写作,国璋亦颇有识见,他曾说过:“诗词之作,本乎性情。故宜以情为主,以声与词辅之。情必須真切,声必须和谐,词必须清丽。情不真切则言之无物,譬诸无病而呻,去诗之旨已远;虽声和词丽,亦为下乘。”【10】
妻张氏。子三:钟淑、钟焕、钟材;女二。光绪二年(1876)时,钟淑初入学,钟焕、钟材俱年幼。钟焕出嗣国璋之胞弟。【11】
【注】
1.本科属光绪帝登极恩科,广东“会试中额”16名。
2.本科共取328名,共中二甲131名。
3.行走:入值办事。清制,临时调充某项职务而尚无正式官衔者,即称在某处或某官上“行走”。无定员。
4.民国县志《杨国璋传》说杨国璋与戴鸿慈、吴道镕“二人皆同年”。
按:戴鸿慈、杨国璋和吴道镕三人并非同榜进士,他们分别于光绪二年、三年、六年中进士。杨国璋与戴鸿慈是光绪二年同榜贡士;而杨国璋与吴道镕则是光绪元年(乙亥,1875)广东同榜举人。
戴鸿慈(1853—1910):字光孺,号少怀,晚号毅庵,广东南海人。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广东解元。光绪二年二甲第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次年四月授翰林院编修。身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累官至刑部尚书、军机大臣。曾与镇国公戴泽等共五人一起出洋考察政治。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司法部长,是清代广东籍任职最高的官员。戴鸿慈对诗和书法都很有研究。《清史稿》有传。
吴道镕(1852-1936),原名国镇,字玉臣,号用晦,晚号澹庵,祖籍浙江会稽,出生并落籍于广东番禺。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授编修。未几辞官归里。先后执教于广州学宫、三水肄江书院、惠州丰湖书院、潮州金山书院及韩山书院、广州应元书院及越秀书院等。吴道镕博览文史之余亦旁及算术西学,尤善古文,名满广东。晚年埋首汇集前朝广东名家文章,得240卷3,000余篇,名为《广东文征》,对岭南文献的保存与流播,贡献良多。
5.帘官:明、清科举制度,乡试、会试时有内帘官、外帘官之别,统称帘官。
6.清制,根据官员食俸年限及科分、名次,核定其截止期限,由吏部予以选用,称为截取。又举人于中式后经过三科,由本省督抚给咨赴吏部候选,亦称截取。
7.温仲和(1848—1904):字慕柳,一号介柳。梅县松口大塘村人。幼年入嘉应州学,与黄遵宪同窗。光绪十五年(1889)己丑科三甲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到潮州金山书院讲授训诂学,开岭东考据学之新风。后任书院山长(院长)。温仲和擅诗文,善书法。曾任光绪《嘉应州志》总纂。
8.附廓:也作“附郭”,本指外城。作为行政区划用语,指县府治所与州、府、省等上级政府机构治所设置于同一城廓内的状态。剧邑:政务繁剧的郡县。
9.教案:一般指清朝末年中国境内牵涉基督宗教教会的社会事件(常引起争讼、暴力甚或演变为外交事件)。
《光绪实录》第535卷:光绪三十年(甲辰)九月甲午“以为教敛怨。革江西新昌县知县杨国璋职。”
10.见罗淑和《心畊书屋诗稿·跋》(载民国《大埔县志》卷三十五《艺文志》第26页)
11.据《光绪二年丙子恩科会试同年齿录》(下简称《齿录》)所记。《齿录》记国璋有胞弟三人:国瑞、国昌、国珩。《齿录》未记钟焕过嗣给谁。而从国珩尚在“幼读”看来,应是过嗣给国瑞或国昌。
(2022.04.15)
【附记】
此为《大埔进士录》(修订本)上《杨国璋传》的补订稿。据《齿录》所记加以补订。所作补订,一是订正出生年份及字、号。1、出生年份原记作1845年,即道光廿五年(乙巳)。2、原记为“字璧臣”。均据当时百侯镇的“人文百侯/人文荟萃”网页中所记。二是补入杨进士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胞弟及妻子儿女的材料。其他地方基本上未加改动。
《齿录》还记有杨进士的胞伯(叔)祖、胞伯及胞弟的材料。未列入杨进士简传。特记录如下以备忘:胞伯(叔)祖:常春、载春、睢、构。胞伯:文谦(从九)、日新(国学生)、友诚(州同)、文龙(国学生)。胞弟三人,见附注11。
【附录】
民国《大埔县志•杨春传》
杨春,字序仲。百侯人。州同。弱冠失怙,家赤贫,舌耕糊口。偕妻饶氏,善事老母。敎育诸子,蔼然孝友。子有五,相助成家。凡有捐题施济,必吿春,春亦欣然。乡人称善。长子文谦,从九品;三友诚,州同;次日新,四文龙,俱监生;五文榜,庠生。孙国周,庠生;国璋,廩生;为金、国均,俱列成均。卒年八十余。(旧志)
(见民国县志卷二十八《列传十一》(耆德)第18页。“旧志”指同治《大埔县志》)
【备考】
杨国璋是光绪二年参加会试成为贡士,光绪三年才参加殿试正式成为进士。
据《光绪实录》第30卷所记,光绪二年的贡士,有一人在复试时名列四等被罚停殿试一科。“光绪二年(丙子)四月己卯。谕内阁:此次新贡士复试,列入一等之吴树梅等六十七名,二等之陈琇莹等一百二十名,三等之高寅生等一百四十六名,俱著准其一体殿试。列入四等之钱锡庚著罚停殿试一科。”由此可知杨国璋并非被“罚停殿试一科”。不知杨国璋是何故推迟一科参加殿试。
【特别鸣谢】
我在撰写《大埔进士录•杨国璋》时,看到民国《大埔县志》在杨春简传中写其孙子国璋是廪生,而杨国璋先于光绪元年(1875)中举,后于光绪三年中进士(实际上在光绪二年已通过会试成贡士)。民国县志注明《杨春传》出自“旧志”。后我发现这“旧志”即同治《大埔县志》。同治县志修于同治十二年(1873),当时杨国璋还没中举、中进士。那里写他为廪生是如实记录,绝对没错;但民国县志中还写他是廪生就不妥了。我当时没想到民国县志写杨春简传的人居然把同治县志上写的一字不差的照抄过来,对其中已过时的内容也没有稍加说明,于是对县志《杨春传》中提到的廪生国璋与我写的进士国璋是否同一人产生了怀疑。我还特地写了一则简短的“附记”:“在同治、民国县志《耆德传》中有百侯人杨春的简传。其中提到其四个孙子,其二名国璋,是廪生。按:此杨国璋与本书所录的进士杨国璋似非同一人。如果进士杨国璋是杨春的孙子的话,那么,在民国县志中应不会仍记其为‘廪生’”。
前些天杨展江先生(大埔百侯人,网名“下当铺”等)指出我的怀疑是错误的。并托杨珏女士(大埔大东人。网名“大碗”)给我发来《光绪二年丙子恩科会试同年齿录》中有关杨国璋进士的材料。正是有了这个材料,不但消除了我曾经有过的疑惑,而且让我得以对《大埔进士录•杨国璋》进行必要的补订。
杨展江先生和杨珏女士都是大埔文史的热心人,并对大埔文史很有研究。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1 V2 h  S" v- b9 \) N# U
发表于 2022-4-24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谢谢分享
; D$ z1 A: M% _) A考据,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Y' D  M# f6 ]$ h& o+ Q5 Z
杨国璋先生的诗还是不错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4-18 21:16 , Processed in 0.06463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