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6|回复: 1

[社会资讯] 【百侯记忆】童年里的“迎珠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42638ibhq99qjqjgvgvuw.jpeg

童年里的“迎珠灯”

萧瑞联 / 图文

我,出生于八十年代,家乡民俗活动从小耳目濡染,尤其是“迎珠灯”活动,至今记忆犹新,从小学时期到步入社会都参加过。那个年代生活娱乐节目匮乏,没有手机,更没有网络,过年打锣鼓是娱乐之一,锣鼓从入“年嫁”打到出“年嫁”,锣鼓声一响,乡亲们就闻声而来,不一会,祠堂里就挤满了围观的人,打锣鼓的人也越打越起劲,一个晚上不打几场不罢休。那年代锣鼓极为珍贵(锣鼓由族里华侨出资和大家集资购买),打锣鼓根本没有小孩子的份,因锣不多,很多大人也没有人手一面,只有在锣鼓停歇时才能轮到小孩子乱敲一顿,打锣鼓兴趣的种子因此埋下,我常心里默默的记下大人打鼓的鼓法和节凑,甚至在学校课堂上用两个手指当鼓槌敲桌子练习(因此读书吾识)···

142638y21u82mf3uh2o23f.jpeg
142638wow01ftiif45a4ji.jpeg


在一次除夕祭祖锣鼓停歇后,我拿起鼓槌起鼓,其他童伴默契的配合打锣,有点像样的锣鼓声引起江湖公(以下简称“公”,也是当年主事人)的注意,至此才有了我后来打鼓的机会,公经常在大人打的差不多时就拉我替换作鼓板(打鼓),因此鼓法也日益长进。那时候年纪小,个子也小,打鼓也没力,常常是锣声盖过鼓声,公就鼓励我用力打,鼓子打坏也不要怕,不用你赔,一定要用力打才响,这叮嘱声在每年过年期间我耳边响起,要命的是他的口水还时不时会从口中喷到我耳朵上,那年,我一鼓作气,把鼓槌反过来打,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公说这力气可以,不过却因此打破了一个大鼓,公看到鼓破了,一脸的无奈,但也没责怪我,当时我心里挺难受的,没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力气的增大,还真把鼓子打破了···,一个打破鼓的鼓手因此而诞生。

142639o5511g7n3w3g1ang.jpeg


从我记事起,公就为族里的事摇旗呐喊,除夕祭祖动员大家出钱筹办“迎珠灯”的事,过完年就马不停蹄地忙着珠灯的事而奔波,那时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他不厌其烦地叫上我们到祠堂义务做珠灯,大人负责砍竹子、开竹篾、裁纸、煮浆糊;小孩子负责在开好的篾条上按规定尺寸划线、剪包装绳、折珠灯骨架、糊纸、剪纸、剪线头。我们在大人的指导下制作流程很快就上手,分工将划好线的竹篾折成八角形骨架,然后把六个竹篾骨架绑在一起拼接成一个珠灯,再将珠灯纸糊在菱形骨架上,待浆糊干了剪掉多余的三角形纸,最后再糊上长方形的纸,整个祠堂犹如童工生产车间,分工明细,流水作业,热火朝天,其乐融融。

142639ykrlrkf0lt04nwxn.jpeg
142639lqmhhhstmstaqhbq.jpeg
142640xrkrrsgesssskmse.jpeg


看似简单的珠灯,要制作几十上百个珠灯不是三两天能完成的事,因此我们年后元宵前的时间几乎在祠堂制作珠灯中度过,如果我们嘴巴甜,让大人多破些竹篾,还可以把制作好的珠灯带回家。看着一个个珠灯在我们的手中诞生,心里小有成就感了,看着一堆堆珠灯,还会时不时指着是谁谁做的,哪里没做好,哈哈。


142640zwm6owom6myhbob6.jpeg
142640c89yy80ksmmpy6sg.jpeg
142640wnlkfifd6iixflul.jpeg
142640r3j3bzw3nlew3w4b.jpeg


元宵节下雨是乡亲们最担心的事,因为下雨就意味着取消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将功亏一篑。有时遇元宵节前一两天下雨,乡亲们嘴上就会念着今年珠灯出不了棚了,但老人就会说“珠灯一出棚,雨就会停”。2016年元宵节就印证了这一说法,当天还大雨滂沱,但珠灯出棚后雨就慢慢停下了,直至活动结束也没下大雨,仿佛老天爷在保佑着七百多年的传统民俗活动···


从小参加“迎珠灯”活动以来,我都没有经历过因下雨而不能举行的,因此我好奇的问老人历史上有没有遇到过,老人说只有过一次,珠灯游行至侯北新街下起了大雨而终止。


142641m75uiq5uicrui7q5.jpeg
142641weh8473l4qz43lk3.jpeg

2016年迎珠灯照片,路面还是湿漉漉的


元宵节到了,上午在祠堂祭完祖,下午三四点珠灯就开始“出棚”了,那时候整个村子充满了元宵的气氛,铳声震耳欲聋(当年除夕祭祖和元宵节有放铳的习俗),家家户户早早做好了晚饭,匆忙吃完就往祠堂赶,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乡亲们聚在一起提前把蜡烛芯的蜡烧掉,便于游行时快速点燃更换,点气灯的乡亲把气灯打好压后点燃。夜幕降临,一个个珠灯在乡亲们手中点燃,刚燃起的蜡烛光在珠灯中摇曳,格外动人,锣鼓此时响起,参拜完畊埜公祠后就游向萧氏鸳鸯祠,然后到虎形山萧氏开基祖墓,珠灯围绕墓地一圈参拜后才奔赴各村“送灯()”。打锣鼓和举气灯的清一色是男丁。还有一对手举的入户珠灯,必须是童丁才有资格举,每到一户送“丁”,村民就会从珠灯中接火种,还要到村民厨房前参拜,意寓送福送“丁”。

142641wl156hww86h88i8h.jpeg
142641u0kuyyyz80yg0kwz.jpeg

手举入户珠灯

九十年代初期,整个侯北村除了中心大道有路灯外,其余地方几乎没有路灯,“迎珠灯”活动的照明就靠气灯和珠灯里的烛光了,气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打气,如气压不够就会烧毁灯芯,那时期不像现在到处都是水泥路面,因此,在灯光照明不好的条件下踩到水沟和牛粪也不足为奇。

142642xobo5t5uco8prrpb.jpeg

图右手举的为气灯

那时候的童年,大家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能参加“迎珠灯”活动后分得劳动酬劳(迎珠灯收取的红包按劳分配)买学习用品和玩具(买玩具是真,买学习用品是假,甚至还要“讨好”公才能参加。因鼓手不够(整个活动由两名鼓手交换),身高刚好够抬起大鼓的我就被派上场了,用“赶鸭子上架”形容一点不为过,大人因此还将抬鼓的绳子调高,以适合我的身高,就这样年龄与大鼓不相配的我,路上遇到大石子,鼓底也会被碰跳起来,到村民家他们看到我年纪小就会打鼓感到惊奇,会打鼓的村民此时就会热情的接过鼓槌,我也可以乘机休息一会···

142642qcvdh7d211e2r7ca.jpeg
142642z2kfuk8ktqkrk8y6.png

迎灯路线:山下村委会路口鸳鸯祠继述堂久大堂覆和堂侯北小学路段新街桥头百侯街沿路返回往桥头路段侯北大道代销店侯北新村柏子树下朝翠笙曹筱筑下坑口松树坪墩项上新屋德昌堂。


珠灯所到之处,炮竹声响不断,锣鼓队还要冒着燃放的鞭炮冲进村民家中,整个活动下来,近八公里的游行路程(如上迎灯线路图)和八小时的活动时长(16:30--0:30)令人疲惫不堪,耳朵近聋,感觉口鼻都要冒烟,鼻孔粘满了烟灰,挖出的东东你懂得,衣服被炸破口也不出奇。等回到家,母亲早己准备好了宵夜,把忆子粄蒸热,让我补充能量,饥饿的我狼吞虎咽地吃着香喷喷的忆子粄,顿时疲惫感全无,吃完忆子粄才感觉肩膀酸痛,母亲提起我衣领发现我的肩膀扛大鼓扛红肿了,她赶紧拿来毛巾用热水泡过敷在我的肩膀上消肿。洗完澡睡觉时锣鼓声、炮竹声还一直在耳边萦绕,没三两天时间耳边那声音不会消失。次日父亲知道了我肩膀肿痛的事就不准我明年再参加“迎珠灯”活动了···,次年“迎珠灯”我没去参加,但听到锣鼓声响又心痒痒的,后悔起没参加。间隔一年后,我又扛起了大鼓,融入在“迎珠灯”民俗活动中。“迎珠灯”活动消耗体能大,有时心想作为一名观众看热闹多好,但如果大家都是观众,谁来参与传承这个传统民俗活动呢?

142642yogoqcljzy9qiygj.jpeg
142642in5n74s9nwudx9du.jpeg


2016年以来,“迎珠灯”活动在政府部门和村委会的重视、外出乡贤的支持和自媒体的传播下,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喜爱,让传承几百年的民俗活动家户喻晓,“龙珠灯”这个名词也在这个时期应用而生,因为童年一直以来,乡里都俗称“迎珠灯”、“迎珠灯的(客家话)”,但我还是喜欢前人留下的叫法,因为“迎珠灯”更贴切,更接地气,也许再过几年或几十年,后生一代可能不知道这叫法了。


时代在变,“迎珠灯”也加入了现代化的元素,侯北村里的各队“迎珠灯”受网络沟通的便利,相约把“石山”、“高灯”等替换成“龙头”,“鲤鱼”、“堂名灯箱”等替换成“龙尾”,各队各自统一了服装,甚至有些队的“迎珠灯”将传统蜡烛替换成电子灯。网媒时代也让从当年高兴、好玩的我了解到“迎珠灯”象鲤鱼卵、珍珠串一样,吉庆祥和,寓意深长,也了解到了“迎珠灯”的渊源。“龙珠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于2016年列入县级和2019年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珠灯制作也进入乡里公益课堂。

142642vahhh7ta7fhjefqf.jpeg
142643fk22e5nk45iekipp.jpeg
142643aagegchlldbqycal.jpeg
142643v3e8z53xe88z84h4.jpeg
142643hycofcrcmoh8hi83.jpeg


“迎珠灯”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变迁,村里常住人口所剩无几,制作珠灯也没有了当年随叫随到的条件,珠灯的制作也由当年义务转变为承包制,村里青年为生计远离家乡,疫情的影响也让这个民俗活动停止了三年时间,“迎珠灯”这个由四五十人参与的大型民俗活动是否会受疫情、人力等因素而慢慢淡出大家视野么?

2022.2.16

142643fs0n78kr0scrnp3p.jpeg


发表于 2023-2-2 07: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9_639:}{:9_639:}{:9_639:}传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4-20 15:21 , Processed in 0.0721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