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9|回复: 0

[社会资讯] 大埔县大埔角村:红绿相融绘新图 乡村振兴“丰”景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9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下听一段红色“讲古”,山上品一杯绿色香茗,进村尝一尝农家特产……随着“百千万工程”的逐步推进,大埔角村的发展目标逐渐清晰,争当典型示范的氛围也愈发浓郁。

“游客越来越多了!”“太好了,居住环境有了大改善。”“在家门口有了就业机会,日子越过越好。”很多村民对于家乡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大埔角村内。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大埔角村内。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如今,以列入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选树培育村为有利契机,大埔角村抓住“兴产业、美环境、强治理”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好当地丰富的红绿资源,把握“财富密码”,从脱贫到成为典型示范有了巨大跨越,去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4万元收入。

此行焦点,笔者探究大埔角村的“成长之路”。

突出重点

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

“每年都有大批群众来到南委旧址参观学习,特别是每年的7月和10月,前来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打响大埔角村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片的同时,也促进了村民的增收。”大埔角村党支部书记郭华添介绍,大埔角村曾是省定贫困村,“红色旅游+绿色发展”的布局带动了村庄脱贫致富。

在与枫朗镇、大埔角村相关干部的交谈中,“产业”二字是他们频频提及的重点。“成为典型的首要落脚点,关键还是产业,没有产业,典型就是空谈。”枫朗镇党委书记廖周磷说。

对于大埔角村产业的培育发展,镇村干部均显得尤为迫切。特别是在2023年被认定为“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村的重大机遇下,村民也希望看到村里有新气象。

“以前我是在各地做一些泥水工作,现在村里有了灵芝培育基地,在基地工作以后,收入越来越高,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大埔角村村民郭晓丹说。

“村内光伏产业按实际发电量可为村里带来约9万元经济收益、灵芝种植培育基地也带来1万多元收入,还有每年入股自来水公司、旅游公司的分红……”细数着2023年全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郭华添对于大埔角村产业的培育发展越来越有信心。

“在枫朗镇的积极谋划下,与乡贤洽谈,今年大埔角村计划引进一家手机壳加工企业,这将会给村里带来新的收入来源和更多就业岗位。”廖周磷说,这也是该村首家“四上”企业培育对象,将为大埔角村打造“百千万工程”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全盘统筹

四个维度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实落细

“何为典型村?不仅是在产业上树立典型,更是在方方面面都要起到示范作用。”廖周磷说。

“百千万工程”任务千头万绪,思路如何厘清?大埔角村立足本村发展实际,围绕组织引领、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乡村治理“四个维度”,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为凝聚起强大的推进典型村培育的工作合力,枫朗镇制定了“百千万工程”村庄规划及村级行动方案。聚焦“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明方向、强举措、抓落实、促成效,发动村“两委”干部充分宣传典型培育村工作,联动村情民意,进一步谋划好农村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项目。

走进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村,平坦的沥青路面干净宽阔,道路两边树木整齐林立,门庭院落干净整洁,一派环境优美、欣欣向荣的景象。

“最大的感受就是公厕变多了,污水也有专门处理,再也没有恶臭的味道。”这是大埔角村村民这两年感受到的最大变化。

以人居环境小切口,不断提高乡村“颜值”,大埔角村为广大村民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攻坚行动、推进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提高污水收集覆盖面及污水处理能力、持续深化绿美建设。”郭华添说,为了实现村容村貌全面综合提升,今年还将有序推进老旧房、赤膊房的微改造,“三线”整治和铁皮瓦清理等综合整治工作。

从全局考虑,今年枫朗镇还将以红色遗址、西岩万亩茶文化综合园和交通枢纽为节点,打造集“产业、文旅、美丽乡村”于一体的红色文化引领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带,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走稳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红色村大埔角村为“雁头”,大埔角村至上山下村为发展“主轴”,西岩茶乡、将军輋及大王坑村为“两翼”,打造长达20余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如今,枫朗镇描绘出了一幅“山下听一段红色‘讲古’,山上品一杯绿色香茗,进村尝一尝农家特产”的绿色发展美好画卷。

■产业经

统一打造“枫林月朗”品牌

春季枫朗镇乡村田野里,一片绿意盎然,“产业村长”林汉义来到田里察看烟叶长势。想着等到烟叶采收完,再种下水稻,又能给村民增加一笔收入,林汉义不自觉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2016年,枫朗镇乡贤林汉义凭着热爱家乡的情怀,毅然回乡发展。多年来,林汉义在大埔成立梅州市合生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发展了柚果、烟稻轮作等种植产业,带动家乡群众增收致富。

“这几年响应家乡号召乡贤支持撂荒地复耕复种的工作,我在大埔角等村还流转了800亩的农田种植水稻,同时为提高亩产收益,其中200多亩农田采用烟稻轮作的模式,实现一田‘双收’,让经济效益更有保障。”林汉义说。

为了让好效益惠及当地群众,去年开始,林汉义在大埔角村建设了现代化的水稻烘干中心,引进机械化设备,带动周边农户做好统一品种、育秧等标准化种植工作,提供烘干服务,并与群众签订了大米收购协议,为村民发展种植业解决了生产成本高、销售难等后顾之忧。

与水稻种植业相似,林汉义在枫朗镇大埔角等各村还拥有1000多亩柚果基地,为当地柚农也带来了技术改进和更广阔的销售渠道。截至目前,梅州市合生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带动当地近700名农户发展柚果、烟稻轮作等种植产业。

“做强做大产业,才能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林汉义说,目前,她还计划在柚果、烟稻轮作等种植产业基础上,推广做好腐竹、豆干、花生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统一打造一个“枫林月朗”品牌,拓宽销售市场,为当地农户带来更多增收可能。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4-29 19:03 , Processed in 0.05203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