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霞满天(菱歌 摄)
●陈珍书
1962年,我20岁,高中毕业考入中大化学系。那时学制5年,由于“文化大革命”,推迟一年毕业,至1968年才分配工作。
1968年8月26日,我毕业离开校园,统一分配到大埔松香厂(茶阳)当技术员,步入人生新征程。
记得那天中午1点多,乘坐从梅城开往大埔的班车,经松口,再走1个多小时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30多公里,过韩江狮子口轮渡,到茶阳时已近5点。一下车,有两个戴红袖章的工宣队员过来进行安全检查后,一位名叫庄可爱的搬运工,把我两纸箱书籍和日常用品等行李,用板车拉到厂里。我一路步行跟着,到厂后支付运费才5角钱。
松香厂仅有员工30人,厂虽小,但它是当时工业系统效益很好的企业之一。厂长黄锦章,农村干部出身,为人热情忠厚,一见到我就说:“这个山区小厂提出要求很久了,希望派一个大学生来,终于等到了,还是中大的!”
那时正是松香生产旺季,又是土法蒸馏生产松香,工艺简单,烧柴火控制温度,生产过程工人们都汗流浃背,劳动强度很大。 计划经济时代,企业一切指标都由计委下达,包括生产任务、盈亏指标等等。那时候生活虽比较艰苦,但思想单纯,感觉充实,任劳任怨,立足做好本职工作。旺季时,早6时起上工、晚12时方收工,都无人叫苦!
那时工资标准是统一的,大埔属六类区,本科毕业生每月46元,一年后提高至56元。松香厂属化工企业,师傅每月劳保肉一斤,白糖一斤,一般工人减半,我为技术员,师傅待遇。
这就是我走向社会的起点,距今已56年,但往事记忆犹新,总是难忘生命里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