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12|回复: 3

纪念罗九香先生诞辰111周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4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6 a& a# ~; L" k$ b6 u0 N1 m. t% d& x- {! Z# y5 G4 j* \+ r
                                                         纪念罗九香先生诞辰111周年
* F8 Z- |, F$ v3 R# ~
. d3 D: Y5 j1 k: ]1 N, s. |: L
8 [7 f! [/ j: W7 ]2 S9 q
2 `% D# c" k. g  t8 a! G    今年6月19日,是我国音乐界德艺双馨的楷模、客家筝一代宗师、世界级音乐家,大埔县荣获“广东汉乐之乡”称谓的当之无愧的指标性人物载体——罗九香先生诞辰111周年的纪念日,特发文以资纪念!
  U- b0 D" o' z  H' B0 a1 O* g) ?8 [; T- y; U1 i1 q* Q' a' n
                                                                              罗伟雄2013-6-1
: o) U8 H, s1 e7 p7 v7 \: u
" [6 j! h- d8 r$ X+ w9 K9 \
! G, u2 C( x, O/ H
$ E( T+ \5 H+ [9 i; a                                                                      琴况廿四则警句8 J3 s* o, b) E6 J

, C4 d3 {; Z; L2 F+ U5 h+ f                                                罗九香遗作
+ F. B2 B' V; N- r- l% _
# R( j( ^" G8 @: K3 Q                  
0 e- a! Z0 F: d( k
2 P' @# Z2 p1 @5 H4 c     编者注:《琴况》即《谿山琴况》,系徐青山所著。徐青山原名上瀛,江苏娄东(太仓)人,明末清初武举人,古琴家,虞山派集大成者。所著《谿山琴况》对琴曲演奏的美学理论有系统而详尽的阐述,原文刊于《大还阁琴谱》。罗九香先生获此爱不释手,受益颇丰。但认为“徐青山琴况廿四则,意义精微而笔墨冗长,阅者苦之。”因此,特将其中的“警句”汇编成文,名曰《琴况廿四则警句》,对筝艺进行理论探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唐永葆院长认为此文“其意义精微,文风高妙,反映出罗九香大师深邃高远的艺术境界。”
  Z1 u4 o1 O( \7 }6 P' q
( r8 {5 Y' J6 l; @5 J4 |0 z" `                                 
! N+ R; N( c; d, @1 [' O
3 R* f- c# X+ v3 o8 Y* ~    一曰:和。散和、按和、泛和。复其求和者三。曰:弦与指合、指与音和、音与义合也。" d) o, B; {+ ^5 q& V
& }, w& Y- }' j1 M& ^3 E- u
    二曰:静。在调气,在炼指。调气则神静,炼指则音静,故急而不乱,多而不繁也。
$ |! F, |3 \' ?6 m" r: j: F3 ]
& T. ~. @* A' ~4 T    三曰:清。指上之清也。指求其劲,按求其实,则清音出。曲调之清,最忌连连弹击,亟亟求完,音句必欲分明也。
4 c) B9 V- K; Y* U# x- j
) P$ r  `6 m2 ~" y    四曰:远。远以神行,若洞庭之波,倏缓倏速。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也。8 h! H- N9 C& l9 S0 b1 g% h

" T) N8 r7 v! W3 g$ m  z# G3 V    五曰:古。融其粗率,振其疏慵。下指不落时调,不事小巧,有遗世独立之思也。, h9 V; J( S: C& E1 D
* \( r5 E9 i+ @3 b! U0 x& h! B! ~" B
    六曰:淡。祛邪而存正;黜俗而雅;舍媚而还醇不着意淡,而淡之妙自臻也。+ E( m8 T$ ?& L) f
% `  H% |, W; E) q
    七曰:恬。兴到而不自纵;气到而不自豪;情到而不自扰;意到而不自浓也。
+ c( i( r( r) H# {# |' v* ]3 L( X$ T% ]7 K( A& p$ ]
    八曰:逸。必具超逸之品,自发超逸之音。如道人弹琴,琴不清亦清。故当先养其琴度,次养其手指。则形神并洁,逸气渐来。临缓则将舒缓而多韵,处急而犹运急而不乖,有一种安闲自如之景象也。. U9 x3 j; _/ k7 o* Q: E8 [" U

, R7 E$ {' |) z9 Z3 C) v7 G! j) M* F    九曰:雅。雅俗之辨,事在纤微。喜工柔媚则俗、落指重浊则俗、性好热闹则俗、指拘局促则俗、取音粗厉则俗、入弦仓促则俗、指法不式则俗、气质浮躁则俗。有正始风,俗情悉去,臻于大雅矣。( V" v7 p# C  l1 _# [& \( ?! Y
3 V7 \& f# v6 K5 C2 |( Z
    十曰:丽。丽者美也,于清静中发为美音。丽从古淡出,非从妖冶出也。若音韵不雅,指法不隽,徒以繁音促调,触人之耳,而不能感人之心。此美也,非丽也。美与媚,判如秦越,而辨在深微,审音者当自知之。4 v, z$ L; R; W. ]9 |. _

6 h. m. N! G& p( V2 m7 L0 M5 P    十一曰:亮。有金石声,然后可拟一亮字。故清后取亮,犹水之至清者,得日而益明也。# H1 d; R; J5 x4 q  @+ D0 O
  G& g# g& c3 }2 k3 C; @  P
    十二曰:采。清以生亮,亮以生采。若越清亮而求采,先后动舛矣!盖指下之神气,如古玩之有宝色。商彝周鼎,自有暗然之光,不可掩抑也。
1 z1 ^9 F8 b. x% j6 L$ |) y: a0 W# O2 o% x3 J+ J) ~* ?
    十三曰:洁。修指之道,由于严净,习琴学者,其初惟恐其取音之不多,渐渐陶熔,又恐其取音过多。从有而无,因多而寡;一尘不染,一滓不留,止于至洁之地。指既修洁,则取音愈希,则意趣愈永。欲修妙音者,先本于指,欲修指者,必先本于洁也。
/ V2 }0 a" D2 `1 f
; o  I5 ^0 W4 g, f7 }6 R5 V# K    十四曰:润。凡弦上取音,惟贵中和。而中和之妙用,全于温润呈之。若手指任其浮躁,则繁响必杂,上下往来,音节俱不成其美矣!润者,纯也,泽也。左芟其荆棘,右溶其暴甲。两手应弦,自臻纯泽。而又务求上下往来之法,无毗阴毗阳偏至之失。而后知润之为妙,所以达其中和也。
  T# K, N# z( w
/ s1 G8 Y/ F# L  [3 Q' K    十五曰:圆。吟猱之妙,全在圆满。宛转动荡,无滞无耐,不少不多,以至恰好,谓之圆。不独吟猱贵圆,一弹一按,一转一折之间,亦应有圆音在也。
! r! I( \/ g9 d5 c) c3 l: d+ A& u" r0 h- {. u% Y
    十六曰:坚。坚之本,全凭筋力。重如山岳,动如风发,清响如击金石,以至用力不觉,则其坚亦不可窥也。
+ ^! r: d7 T0 T& O$ P, j
) C6 ]% |* X4 H' w' J- ]    十七曰:宏。声调欲廓然旷远,猱弹之用,必极其宏大,宏大则音老,音老则入古也。  S, t7 A* V% f7 m; {
8 y8 ]9 L+ r: _% z8 w2 R  K
    十八曰:细。音有细妙处,乃在节奏间,始而启调,先应和缓;转而游衍,渐欲入微。妙在丝毫之际,意在幽邃之中。指既缜密,音若茧抽。令人可会而不可即,此旨下之细也。至章句转折时,尤不可草草放过,宜将一段情绪,缓缓拈出,字字摹神,方知琴音中有无限滋味。玩之不竭,宏细互用,此终曲之细也。运指之细在励周,全篇之细在神远,斯得细之大旨者矣!. A1 m0 D) R( A6 y! G+ _" ^
: j/ j* U5 P3 E0 [( Q+ f" {
    十九曰:溜。溜者滑也,左指洽涩之法也。音有缓急,指欲随应指节,炼至坚实,极其灵活,动必神速也。$ ~$ u+ ?) [4 J

5 ~; m2 E# {' O  o; {3 R    二十曰:健。为导滞之砭。于从容间,雅中刚健。其指:右指靠弦,则音纯而木。故曰:挑必甲尖,弦必悬落。左指不劲,则音胶而格。故曰:响如金石,动如风发也。
6 |9 e; w' R0 O+ i( F4 H" {/ p
* e: t) L8 a& ^8 ^: {) J' ]. H    廿一曰:轻。音之轻取,属于幽情。指到音绽,有一节一句之轻,有间杂 高下之轻。皆贵于结实中得之也。
' y+ c5 X5 i8 E3 ^* b/ V
+ U* K- m& E. ?  S2 A( s    廿二曰:重。音之轻者属于情,重者由乎气。倘指势太猛,则露杀伐之声,如气盈胸臆,则出刚暴之调。当求重抵轻出之清,妙在用力不觉也。7 c2 B0 {4 v, s$ ], h

3 s5 `! n. O% I* L& K    廿三曰:迟。未按弦时,当先肃其气,澄其心,缓其度,远其神。从万簇俱寂中冷然音生也。3 C- \& [& n( T  y

1 p2 a2 M  X) W' {* r    廿四曰:速。指法有重则有轻,如天地之有阴阳也。有迟则有速,如四时之有寒暑也。盖迟为速之纲,速为迟之记,常相间杂而不离。故句中可迟速之节,段中有迟速之分。琴操之大体,固贵乎迟,疏疏淡淡,其音得中正和平者,是为正音,阳春佩兰之曲是也。忽然变急,其音又系最精最妙者,是为奇音。雉朝飞,乌夜啼之操是也。所谓:正音备,而奇音不可偏废,此之谓速。然吾之论速者二:有小速、有大速。小速微快,而恰有行云流水之趣;大速贵急,务令急而不乱,依然安闲之景象,而能泻出冰崖飞瀑之声。
2 t: ?$ U6 g% p, `5 B8 `4 L2 C# i  |" g$ {9 h( L7 f6 b
    总言之:则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也。习琴者,劝意研求,得其旨趣,操仿之道,思过半矣。( L9 I7 D0 e& O; T

: z& a( d# G, f, Z' i  V& m0 M. {    4、罗九香:“缓而不怠,紧则有序,古朴淡雅,重在写意。”书法家杨佐桓书
7 }( c- R) J2 N/ ^$ |5 g) r* ]+ B7 C* \
% n$ H% S- V3 z9 X7 X9 v' G! O

% e& c6 @  ?6 }. j) p                          客家筝一代宗师、世界级音乐家——罗九香, U& Q9 F+ v4 [4 f

  C3 ~- v1 U6 m  S" M3 z: \                                                  (罗伟雄   文)+ Q" q1 C6 r; V) e
* U9 G; S: g. ?3 ?! k  @
    罗九香1902年6月19日生, 1978年6月9日逝世,终年76岁。他自幼在日新学校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并拜校长罗仙俦为师学习古筝。1921年,他毕业于潮州最高学府金山中学后到日新学校任教。1925年后,又师从大埔“乐圣”何育斋先生,学习古筝和汉乐。长时间的音乐磨磨砺,使罗九香成为大埔“乐圣”何育斋先生客家筝派的传人;成为我国音乐界德艺双馨的楷模、“客家筝派一代宗师”、世界级音乐家;是我县荣获“广东汉乐之乡”称谓的当之无愧的指标性人物载体!
4 y' ]/ e9 u8 y: s4 G, {2 y1 y. e: j7 `4 p: Q
   (一)不忘恩师,德达天下' I  F, {/ |: E' u* d3 Y
2 N7 _/ O) J0 R: ~( d7 U
    罗九香向何育斋学习古筝和汉乐先后达5年之久。他使罗九香的音乐天赋充分发挥,无论是筝艺还是音乐素养都大有长进。何育斋生前极为赞赏罗九香的音乐天赋,说他和罗九香有缘, 弹筝和他在一起的时间长。1956年,他在北京见到何育斋先生的孙子何松时说:‘我们(指他和饶淑枢、饶从举三人)都是你祖父给拉直的’(客家方言,教导或教正的意思)”。基于师徒间的深厚情谊,何育斋逝世后,他的遗孀毫不犹豫地把何育斋的遗稿连同使用过的古筝,全交给罗九香保存。罗九香把何育斋的遗稿看得比任何财物都重要,解放前夕,兵荒马乱,一再叮嘱儿子(洁中)千万不能丢失他师父毕生心血凝成的硕果。父子同心,在纷乱的战争年代确保了筝曲遗稿等的安然无恙。) f  `, S3 l. J9 M9 N* t! Y" [

3 D. K. g6 Y2 h9 b+ w7 {8 l    1957年,罗九香当赴京演出时,就把何育斋的筝谱遗稿《中州古调》、《汉皋旧谱》(被称为“近代客家筝曲的本源和教科书”)以及《词曲拾遗》、《小曲汇存》连同何育斋用过的古筝等如数交还给何松。他说:汉乐筝曲“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应该说是人民的。它经历好几百年流传至今没有失传,说明人民喜欢它,它经得起考验。今天传到你我手中,咱们应该把它传下去,每人能力各有不同,只要做了(记谱、整理),总是好的。”令何松非常感动。
+ q2 a" s3 q7 _
# P4 l" F  y) `  q( Z# V   以上故事,折射出一位正直、无私的艺术家的道德光芒!# r$ W$ I1 u. [" V  A

  ?  \8 g# ]: j+ y+ k3 h    (二)精湛技艺,醉倒众生
; X0 ~9 w6 L+ s" E# J1 m" q3 p3 j
2 ?2 A5 G. l8 k9 I    罗九香演奏“广东汉乐”的技艺,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1956年,他与大埔的“广东汉乐”名人饶从举、饶淑枢一起作为广东汉乐的代表,随广东代表团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周的演出。 在古筝观摩交流会上,罗九香秉其古朴典雅、韵味隽永的演奏风格,以两首表达不同情感的《出水莲》和《将军令》的古筝独奏,让同仁赞叹不已。戏剧家欧阳予倩赞曰:“神功至极,匠心独具,堪称岭南一绝。”古琴家查阜西、民族音乐学家杨荫浏则共同认为:“其中奥妙,需言传身教方得要领。”) T/ U; j! c! `7 P& T. ]2 |: O
6 C* y5 ?9 v* E/ z# }
    罗九香先生的高超演奏技艺,是和他一贯提倡的学琴应学会“神似”,反对“形似”分不开的。他认为弹筝是人的感情的一种抒发,乐音应随情而发。硬性的模仿,追求表面上的相似,只会使音乐枯燥乏味,失去感染力。只有在“神”字上下功夫,才能体现出乐曲的情感与内涵。要做到“神似”,虽在于“手”,更在于“心”。因此,他极力提倡学生多读古典文学和历史,以充实自己,提高艺术修养;同时,还特别提倡学生练书法、练气功来增强自己的文化和修养底蕴。与此同时,他还十分重视学习同行和其它乐种的演奏方法和十分重视推陈出新。他的学生史兆元说:“罗先生继承并发展了他的老师何育斋先生的演奏特点,并通过几十年演奏实践,一再切蹉、推敲,使之日趋完善,形成自己的独具的演奏风格。”“罗先生的演奏特点,用他的话说就是,‘缓而不怠,紧则有序,古朴淡雅,重在写意’。因此,可以说‘古雅’是罗先生的演奏风格,‘写意’则是他音乐的灵魂。”“罗先生的演奏往往是以即兴的形式,配合娴熟的技巧,把自己的感情完全融会在乐曲中。看似信手拈来,听起来却是意境深沉。他出神入化的变奏手法,常常令人无从捉摸,即使同一乐曲,经他弹奏数遍,也是各不相同。尤其当他兴致浓时,演奏得心应手,妙句层出不穷,把乐曲弹得海市蜃楼一般,变幻无穷。” (《汉乐筝曲四十首》罗九香传谱、史兆元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版)( d4 ], ~: r' b8 k. u4 i3 k8 j
" _, J7 K' B; @- z( V4 N/ Z# J
    下面看看聆听他抚筝时的动人情景:
2 [3 y' v$ S9 }
) q, a7 \) p; u0 L2 G# J# Q9 e  Q    ……“是夜,清风习习,彩云追月。下街尾九香公家门口,大家都坐在矮椅仔上,围成了大大一个半月型,因人多场地有限,后来者或站、或在对门二楼走廊挤之,或站在后排凳上、柴堆上,人声鼎沸,呼朋唤友之声不绝。”8 @+ T9 p  o2 i0 S" s

+ g0 [/ [& \1 ?/ j; z. n    “约十时许,场上一片鸦雀无声,初起处如广袤天池远远,万里荷池极目,一片汪洋碧绿,叶下莲花朵朵。继而琴声悦耳,莲朵徐徐。再而琴声跌宕、铿锵坚定有力,莲花仙子冲出水面绽开,一时清香沁人肺腑。笑迎金光灿烂之朝阳,或切切细语、盛装、施粉黛。如美人之初醒、微笑、盛装、轻步盈盈而至,或甩袖浸舞,或袅袅轻歌,千姿百态,目不暇接。后琴声转为欢快,悠扬,渐渐而弱,莲仙纷纷乘风远去,乐曲嘎然。”; }% N' {% A: F+ Z# c5 t4 ~8 _
4 G. a$ e0 K7 b5 r! [
    “互看邻座,或侧目、睨眼,或瞠口,或引颈,或微笑,或醉倒,叹声啧啧。”+ U! ]8 c4 C% L% b
6 h( ^7 h% {( O5 }3 u
    “翘首,月住中天,彩云驻足。”(作者:罗伯平 ,载《百岁日新》:“听九香公抚琴”)* M( y# B  s) W

* S: j1 [% v( Z; @9 U    这就是罗九香先生作为“客家筝一代宗师”的演奏风格与特色,也铸就了“客家筝曲”的演奏风格与特色。从而,铸就了“广东汉乐”的“魂”!2 \# b" ^, B+ C, `- I% m8 O4 u

2 ~4 Q3 v$ P4 e2 O  u( _+ N# Z+ U    (三)有教无类,满园春色
- |% K7 V9 u  X+ d2 z
% p2 E2 m" [$ y- o1 {, r    1959年,罗九香先生受聘进入天津音乐学院任教,走上古筝专业教学的道路。1960年10月,罗九香先生调入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星海音乐学院的前身)任教。他不但教授院校的学生,而且教授小学教师、社会青年。赖学元是枫朗街的裁缝师父,出于爱好,同罗曾良兄弟、蓝新德等一起跟罗九香先生学习古筝和汉乐,至今仍是枫朗乐龄俱乐部、班影慈善会的骨干乐手。  m2 f5 x2 X0 W4 x. s* O

" M6 p# y$ t; @) ^; l5 t9 `$ T    在纪念罗九香先生百年寿辰的大会上,星海音乐学院唐永葆院长深情地说:“罗九香先生作为客家筝一代宗师,为弘扬、传播客家古筝艺术和客家汉调音乐付出了毕生精力。是他,第一位在中国音乐舞台上向海内外介绍客家古筝艺术,使这个鲜为人知的传统古筝流派得以名扬天下,深入人心;是他,第一位在高等音乐学府教授客家古筝,培养了一批日后成为当今古筝界栋梁的英才,使客家筝后继有人、世代传承;是他,第一位把客家筝带到全国古筝教材会议上,使之列为高等音乐院校古筝教材,使客家古筝从民间走上学府;是他,第一位把客家筝的演奏灌制成唱片,发行到海内外,使客家筝艺术得以保存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出水莲花香飘九洲》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3 _3 D+ \" P$ z: Q5 B: R
   
$ n  J7 }: x, L4 ?& Q) y2 U    现在,经由罗九香先生培养的“广东汉乐”,特别是“客家筝派”的传人,先后己成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广西、福建等地音乐艺术院校的教授和国家一级演奏家,成为当代、当地古筝界的精英与骨干,如北京的史兆元、李婉芬,天津的李洪安,上海的何宝泉、潘妙兴,广州的陈安华、饶宁新、罗德栽,广西的林坚,福建的陈茂锦,以及汕头的杨礼桐,梅州的杨始德、惠州的蓝新德,大埔的李德礼、罗曾优等。他们象片片绿叶烘托着一朵鲜艳的红花——他们的恩师罗九香先生。& ]0 p( u, E% A' O/ y6 n4 Q

/ e$ n9 k5 m% D# {% |) N5 \5 I    (四)业绩斐然,饮誉世界  Y# Z( q8 w6 q2 k; q
( G$ I5 F7 i/ Z2 K# I# P4 {: `( o
    罗九香先生以他在“广东汉乐”,特别以他在“客家筝派”中的斐然业绩,赢得了世人的喜爱与摧崇。世界著名的《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在2001年的版本中,把罗九香先生收入其中。英国谢尔福大学的乔纳森(JONATHAN•P•J•STOCK)教授在评价罗九香先生时写道:“罗九香被誉为客家筝派最重要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古筝表演艺术家,他一生的音乐活动对客家汉乐及汉剧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他的音乐及其演奏,更多地保留着典型的中国音乐的传统风格”。 (英文版音乐大辞典:《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A0 a( W& y) ?3 u! A" h! a0 j

6 h: X: Q1 F. O% z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研究部主任、音乐研究所所长周凯模教授也作了如下的描述:“伦敦和华盛顿出版的《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是国际公认的具有最高学术权威的音乐辞典。它被世界各大音乐院校、音乐研究机构和大图书馆收藏。无论是知名或不知名的音乐学家们,如果要研究历史上的著名音乐大师及其作品,都将到这个辞典中来寻求最权威的解释。辞典自1878年问世以来,己经有120余年的历史。……直至20世纪50年代,在这个权威大辞典中,华人只有两位大师被收录在册:一位是美籍华裔作曲家、哥伦比亚文学院终身院士周文中教授;另一位是早年肖邦钢琴国际大赛冠军得主、钢琴家傅聪先生。有幸的是,21世纪2001年版本中,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瞎子‘阿炳’—录者注)、刘天华,以及岭南的罗九香等大师的音乐生平和业绩,也载入了该史册。这是多么让中国人、中国音乐界骄傲的荣誉!”他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的中国民间音乐大师中,罗九香大师被列入这宏伟的辞典,不仅说明国际音乐界对岭南客家筝派及其音乐艺术的充分肯定,同时也证明了罗九香大师与他的音乐崇高的国际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以罗九香先生为代表的岭南客家筝派传统,终为世界所共享。”(载《出水莲花  香飘九洲》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3 Y& G3 {/ G$ e0 i7 ?5 [, Z
0 J6 [/ Q8 H9 F* u, _- L4 N; B    2002年,鉴于罗九香在音乐上的独特造诣和贡献,他被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定为“客家筝一代宗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在贺信中写道:“罗九香大师是我国筝界特别是客家筝乐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堪称一代宗师”予以认可。+ y( O4 B4 I2 ?9 Y" z3 g7 g

6 L2 h4 G- r& v    由此可见,罗九香之所以能成为“客家筝一代宗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册封或托人册封的。它是由罗九香先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精湛的演奏技艺构建起来的;是由他众多事业有成的弟子烘托起来的;是由世界权威典籍和国家有关权威机关认定的。因此,罗九香是真真切切的禀承何育斋先生的真传而成长起来的“客家筝一代宗师”,是我国音乐界德艺双馨的楷模,是享誉世界的音乐家!真可谓:“入何门,鹊起万川;进瀛海,蜚声华夏;载典籍,享誉世界”。(注); I7 \5 h7 J: p+ {7 s
' f9 e& h- c2 L( q6 K% y
! e) E" \  o3 z! |# J
4 \" x- O* E; @/ m* p% N2 x
    注:何门,指何育斋筝派;万川,系广东省大埔县的“古称”;瀛海,指中南海;典籍,指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定格为罗九香先生 “客家筝一代宗师”和《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 u1 e1 a! J' [% b- Q) J8 |
& l" ^# X0 d0 S( k* [6 |  (载《“客家筝派”本源论萃》,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6月版,转载时略作修改)2 J4 A, p; P5 S3 c5 N
  b8 G9 H# @7 M8 F/ F/ d2 o3 }# l, ^

" |$ R7 r+ [$ T/ b( j" {/ _  @5 z0 t; m
                                  九香公颂①——罗伟雄) y" |3 Q* g8 `  F) z
, Q+ z: r7 y! K" B& C, R, g% e
% H2 [7 k- F6 i8 y4 G# A

, c# g$ y7 T2 z, L    “筝”是中国民族乐器之首//素有“金筝银胡铜琵琶”之称//客家筝乐//“承秦筝正统,传太古遗音” //是“儒表道里的养生、养德与养性之乐”//是古代汉乐的活化石//九香公从小拜仙俦宗亲学习古筝//他喜爱客家筝艺//喜爱这块瑰宝活化石//长大后//入“何门”,他万川鹊起②//进瀛海,他华夏蜚声③//载典籍,他饮誉全球④// 他成长在儒释道合璧的山村环境里//他成长在崇尚汉乐的家族环境中⑤//他成长在崇尚“求新”的学校里⑥//他高超的筝乐艺术//是“练”出来的//他高超的筝乐艺术//是“悟”出来的//他高超的筝乐艺术//是“修”出来的//他高超的筝乐艺术//是“创”出来的//他的筝艺//“神功至极,匠心独具,堪称岭南一绝⑦//他的筝艺//“其中奥妙,需言传身教方得要领”⑧ //他的筝艺//时而万里荷池极目,莲朵徐徐//时而笑迎金光灿烂朝阳,切切细语⑨//“古雅”是他演奏的风格//“写意”是他音乐的灵魂//这就是他筝艺的特色⑩//他有教无类,满园桃李//是他//第一位在中国音乐舞台上向海内外介绍客家筝乐艺术//是他//第一位把客家筝列为高等音乐院校古筝教材//是他//第一位把客家筝的演奏灌制成唱片,发行到海内外//是他//第一位在高等音乐学府教授客家古筝/// j/ q, _4 e- B( O
! n' v6 R$ G$ t$ K  u  u$ _6 w
    培养了一批古筝界栋梁之才⑾//他曾为客家筝乐的传承与发展//付出了父子二代人的危险与艰辛⑿//在那是非颠倒的年代,他虽然身体羸弱//但丝毫没有挫败他对筝艺执着追求与热爱⒀//因为//他深深地懂得:5 J1 T# L* m+ D: X( f
0 Q& X: b, D( ]
    汉乐筝曲“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应该说是人民的”⒁ //啊//九香公//您不愧为“客家筝一代宗师”⒂ //一个德艺双馨的弹筝人!
7 N5 K% [: F7 t% Q  u' M4 ~: }* |1 k6 |* p+ ?% U+ E% K0 b
                                                                   2010-7-28作于北京3 A6 W' A+ t4 |( ~6 F; {4 u

! H/ T- ]  e) d0 f: n   注:
9 V) r0 C4 U, _# J! o$ V% S
/ V% b& Y- ]+ `) {) @0 i7 ^8 H- ~   ①罗九香(1902-1978年),客家筝一代宗师。! S/ r4 A/ O, d1 z2 E
: {0 B1 P& S3 R. p. k. e9 Q
   ②何门,指大埔“乐圣”何育斋先生,湖寮莒村人。万川,系广东省大埔县的“古称”。$ N8 k! L3 {3 }% L9 y+ w

9 B# G8 O' a$ H- O8 d* u+ e   ③瀛海,指中南海。九香公先后两次(1956、1957年)和同仁们一起,进赢海给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演奏筝乐。" O2 L% ?0 H& L1 ~
  k, G! g1 d  Q4 T5 a% b
   ④典籍。指国际著名的《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2001年他和我国民间著名音乐家华彦钧(阿炳)、刘天华一起,被收入其中。
6 o" n8 |$ o6 _, C
: L$ a7 k' W4 T- g   ⑤在坎夏罗氏宗族中对汉乐情有独钟,从有史料记载的明朝淑如公、清朝展才公开始,到民国的仙俦公、筹九公、协鸿公等,其中,九香公是他们中的最杰出代表。
' h& f  u7 q# Y1 x" ]3 B* j" H! f& o1 ~7 n+ g
   ⑥日新学校是大埔汉乐的摇篮之一。
6 d4 f# U1 H5 f4 i$ W- D6 F7 r# Q: L- `" r
   ⑦著名的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对九香公筝乐艺术的评价。/ Q# t0 V7 v9 J3 t2 o( |

/ u# A3 ]- f2 k6 |6 A8 e   ⑧古琴家查阜西民族音乐学家杨荫浏共同对九香公筝乐艺的评价。3 @# `  T. B) p% t

* J1 O# X8 Y3 C$ u   ⑨伯平宗亲聆听九香公古筝演奏后的评价。(载《百岁日新》:“听九香公抚琴”)3 Q$ p7 _5 X% g
2 V! k6 ^1 O) I1 }: u0 {
   ⑩“罗先生的演奏特点,用他的话说就是,‘缓而不怠,紧则有序,古朴淡雅,重在写意’。因此,可以说‘古雅’是罗先生的演奏风格,‘写意’则是他音乐的灵魂。”(载《汉乐筝曲四十首》罗九香传谱、史兆元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版)
( a! h, ~* @9 _1 s/ j- T3 X% t+ ?, w" w1 |
   ⑾星海音乐学院唐永葆院长和周凯模在纪念罗九香先生百年寿辰大会的发言。现在,经由罗九香先生培养的“广东汉乐”,特别是“客家筝派”的传人,先后己成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广西、福建等地音乐艺术院校的教授和国家一级演奏家,成为当代、当地古筝界的精英与骨干,如北京的史兆元、李婉芬,天津的李洪安,上海的何宝泉、潘妙兴,广州的陈安华、饶宁新、罗德栽,广西的林坚,福建的陈茂锦,以及汕头的杨礼桐,梅州的杨始德、惠州的蓝新德,大埔的李德礼、罗曾优等。他们象片片绿叶烘托着一朵鲜艳的红花——他们的恩师罗九香先生。载出水莲花香飘九洲》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5 j* Z) h$ I' @( W/ P& P' l9 s( d2 f. M1 }. q% F
   ⑿我们的家乡是革命老区,解放前夕,常受战乱骚扰,村民多次在半夜三更跑到山村去避难。九香公把老师何育斋先生的遗稿看得比任何财物都重要,一再叮嘱儿子洁中千万不能丢失他师父毕生心血的成果。父子同心,在纷乱的战争年代确保了筝曲遗稿等安然无恙。1957年九香公再赴北京演出时,就把何育斋先生的筝谱遗稿《中州古调》、《汉皋旧谱》以及《词曲拾遗》、《小曲汇存》连同何育斋先生用过的古筝等如数交还给何松先生,令何松先生非常感动。
- w- R0 y: S1 `+ E. J* |; V6 Y7 {* n: c; e6 w2 d# O; A
   ⒀1957年的“反右斗争”和“十年内乱”时期,他两度被遣送回乡,但他初衷不改,坚持弹筝,坚持对艺术的追求。1 U( N, M+ I8 O9 L: T9 _
2 O- R/ I6 M& Y) y& T
   ⒁和弟子罗德栽、罗曾优等的一次谈话。
/ l2 d7 @. P( y6 G4 y
3 @7 @5 q4 n4 J   ⒂2002年,他被星海音乐学院定格为“客家筝一代宗师”,并得到中国音协等权威机构的认可。9 {8 _5 v# `, [1 i
$ \& b  d! Q% d- ?2 }' @
% S1 |9 M. m/ D; _
- x1 ]( k: f$ f& O' C

, f/ F1 w, Q- X6 Q8 U
  }( F$ N( p' K3 Z! v6 {0 u9 S9 {
0 \0 C+ G' h5 f( K! P3 C5 d1 B) ?; W: q0 U

/ s) T6 ], c+ i5 H, X) _. _' J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1 收起 理由
小编01 + 5 感谢分享,大埔论坛有你更精彩!
梦中笑 + 6 这个话题我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6-4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楼主辛苦了{:9_644:}
发表于 2013-6-5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哦,长了见识!
发表于 2013-6-6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赞!!!咱坎下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4-30 14:40 , Processed in 0.07248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