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4|回复: 2

刘联众全文解读道德经38-60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恭喜!您发表的文章;刘联众《道德经全文解读》1-81章,于2015-11-03被中华网文学论坛版主设置精华,被中华网文学论坛版主;沈溪兴置顶,被中华网文学论坛首席版主盛世三友加分(100分)加财富(100财富)被中华网养生版主;自知者明于2015-10-30推荐、被中华网煮酒论史首席版主晓琪639置顶 加分(100分)加财富(100财富 。此帖于2015-12-22 被中华网诗词雅韵首席版主紫陌红尘139置顶 加分(100分)加财富(100财富)

   

      第《38》章

     原文《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解读三十八;品德高尚的人  不表现为外在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 。 品德一般的人表现形式上有德), 实际上是一种没有德的表现)。 品德高尚者大公无私为民服务不自以为然,品德一般者为民做点什么就以为了不起)。 (大仁爱者表现的仁爱是不自觉的), 义气用事的人就有明确的目的性。 有大礼法的人,是在追求礼法,却没有人响应,就抡起胳膊去强迫人了。所以,丧失了大公无私的大道,这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这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这才强调 正义;丧失了正义,这才强调礼法。所谓礼法,是忠诚信义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有先见之明的人, 知道社会上一旦礼节繁多, 那么愚昧也就随之而至。 因此大丈夫宁愿处于敦厚淳朴之乡, 不愿居住于忠信浅薄之处。 宁愿于朴实无华者为邻, 也不愿居住在礼节繁多的闹市。 所以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何取舍。

     学习心得体会;《道德经》一方面是谈“道”,一方面是论“德”。老子认为“上德”是完全合乎“道”的精神。所以对”道“的认识至关重要,道是宇宙运转形成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大公无私的,是全心全意为万物服务的。老子认为自然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道”;老子写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孔德”、“常德”、“玄德”这些名词都是指这里所讲的”道“是“上德”。

     在本章里,老子把政治分成了两个类型、五个层次。两个类型即“无为”和“有为”。 五个层次是道、德、仁、义、礼。 “道”和“德”属于“无为”的类型;仁、义、礼属“有为”的类型。老子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本章使用了一些具体的规范把人的思想行为定在固定的形式中,即按忠信行事,不执行浇薄的礼。是老子对政治的最低的要求。

      恭喜!本帖被【 巴山魂 】推荐。
  
  第《39》章

   原文《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解读三十九;自古以来能得到阴阳二气合一的浑融一道者,天得到浑融一道可以清澈, 地得到浑融一道可以宁静, 元神得到浑融一道可以有灵性,川谷得到浑融一道可以盈满,万物得到浑融一道可以生生不息地繁衍; 统治者得到与人民的浑融一道可以号令天下。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天空若不清虚,恐怕要裂开了;大地若不安稳,恐怕要塌陷了;神祁若不显灵,恐怕要消失了;江河若不流水,恐怕要干枯了;万物若不生长,恐怕要灭绝了;王侯不能使天下归正,恐怕要跌倒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 高以下为根基。 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以此来表明他以贱为本的态度啊。 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需赞誉。 不要认为自己是一块美玉,而要像石头那样的坚润无光,不在人前张扬。

    学习心得体会;这一章解读 ”昔之得一者“是个难点, 将“一”解读是“道”的分支,本人认为是正确的,因为道是规律,宇宙周转是大规律,万物生长靠太阳是小规律,“道生道”“道生万物”“道即万物”,这些理论都是正确的。这个分支“一”是“道”怎么解释呢?地阴气,天阳光,阴阳合一,生万像 。是 浑融之道。本章前半段论述“浑融一道”的作用,“ 浑融一道”是构成一切事物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失去了,天地万物就不能存在下去。后半段由此推及到人间,告诫统治者要与民浑融的像一家人,并常要能“处下”“居后”“谦卑”,即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没有老百姓为根本和基础,就没有高贵的侯王。

   恭喜!本帖被【 东方三圣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40》章

    原文《4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解读四十; 物极必反 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作用。天下的万物生于实有,实有出自虚无。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涉及到“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的规律”,概括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现象与本质,这是十分光辉和精辟的见解。“反者道之动”,就是说,相反的意见正是“道之动”是运动的规律。换句话说,有反对才有新的启发,才能促使向好的方向转化,才有进步。没有反对的是不会转化的。“弱者道之用”,是说“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并不使万物感到有什么强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和成长。用弱和用强,也就是是“无为”和“有为”的区别。“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与无都是道的属性,是道产生天地万物时由无形质落向有形质的活动过程。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41》章

    《41》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解读四十一;具有上徳的人闻听悟道的理论, 会勤奋学习马上遵行; 一般的人闻听悟道的理论后,仍是似懂非懂、若有若无的样子。下贱的人听了悟道的理论后,大声嘲笑。若不被这种人嘲笑,那还能证明大道的可贵吗?有《建言者》记载): 光明的大道世人却有人以为暗昧。前进的大道好似后退, 平坦的大道好似崎岖。 上德的境界好似虚谷, 最洁白的好似有暇疵,最广大德恍似不足够,修德的过程好似怠惰, 质朴纯真好似不坚定。远大的目标落实于障碍的跨越,贵重的器皿成型于精细的雕琢,动听的音乐来源于单声的组合,伟大的形象形成于无形的感化。大道隐藏在无名事物中,只有遵循大道规律的人,才能善始善终并且成功)。

     学习心得体会;本章老子先讲的“上士”、“中士”、“下士”三种人,不是从政治等级制度上而言的,而是从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上而说的。具有上徳的人闻听悟道的理论, 会勤奋学习马上遵行 ,自私自利的下贱人听了悟道的理论后,大声嘲笑。若不被这种人嘲笑,就不能成其为“道”。后面老子 用了十二句话,列举了一系列构成矛盾的事物双方,表明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关系,它们彼此相异,互相对立,又是互相依存,彼此具有统一性,论证了矛盾的普遍性,揭示出辩证法的真谛。说明相反相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恭喜!本帖被【 巴山魂 】推荐!

    第《42》章

    原文《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解读四十二;道使宇宙运转混成为一,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的第三者适匀的孕育状态,万物在这种孕育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表示谦虚。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横的人不会好死 。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学习心得体会;这一章老子先讲的宇宙生成论。这是继三十九章四十章之后,又一段关于“道”的基本原理及作用的重要论述。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道使宇宙运转混成为一,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是指“道”生万物从少到多的过程,也是道生道的过程,万物之中皆有道,认识道的过程也是科学发展的过程。老子又讲了 满招损 ,谦受益,强横的人不会好死,柔弱退守是处事的最高原则,这也合乎辩证之道。

      恭喜!本帖被【 巴山魂 】推荐。

       第《43》章

      原文《4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解读四十三;天下最柔弱的,驾御驰骋于天下最坚强的。 没有实体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因此我认识到“无为”的好处  。这种“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普天下是很少有人明白的。

     学习心得体会;本章讲了柔弱可以战胜刚强的原理,又讲了身教重于言教的“不言”之教、“无为”的好处。此意贯穿于老子《道德经》的全书之中。他指出,最柔弱的东西里面,蓄积着人们看不见的巨大力量,使最坚强的东西无法抵挡。“柔弱”发挥出来的作用,在于“无为”。”无为“是什么? 生产的一切归公不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无为”就是无私为,就是公有主义。

   此帖被中华网文学论坛版主沈溪兴于2015-11-14 08:38:51置顶

   此帖于2015-11-14 21:46:51被首席版主盛世三友加分(100分)加财富(100财富)


    第《44》章

    原文《4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解读四十四; 名声与生命,哪一样与你更密切呢?生命与财富,哪一样对你更重要呢?得著世界与丧失生命,哪一样是病态呢?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学习心得体会;这一章是以名与货和人的自身价值对比,也是要人自重、自爱。老子宣传的是这样一种人生观,人要贵生重己,对待名利要适可而止,知足知乐,这样才可以避免遇到危难;反之,为名利奋不顾身,争名逐利,则必然会落得身败名裂之可悲下场。有人解释说,本章是讲吝惜生命,与提倡奋不顾身是格格不入的两种生命观。事实上,吝惜生命并不是贪生怕死,老子本意是对贪官劝告。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45》章

    原文《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解读四十五;完满的东西似有欠缺, 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 充盈的东西似有空虚, 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 正直的东西似有弯曲, 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安静胜于躁动,寒冷抵御炎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学习心得体会;这一章可以说是四十一章的继续,是讲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四十一章讲的是“道”,本章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况,实质上却又是一种情况。表面情况和实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在政治上不要有为,只有贯彻了公平无私,不妄为的‘无为’原则,才能取得成功。

  
此帖于2015-11-27 07:46:40被首席版主晓琪639加分(50分)加财富(50财富)


      第《46》章

     原文《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解读四十六;天下拥有自然和谐之道,就会看见战马在田间拉粪车,天下失去自然和谐之道,就会看见战马在郊外生下小马驹。 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足, 最大的危害莫过于贪得无厌。所以以知足为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学习心得体会;这一章主要反映了老子的反战思想,在春秋时代,诸侯争霸,兼并和掠夺战争连年不断,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沉重灾难。对此,老子认为天下无道,统治者贪欲太强是战争的重要起因,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教育,用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足, 最大的危害莫过于贪得无厌。看看历朝历代的贪官行为及其灭亡的过程,老子教育统治者在生活方面要知足常乐 ,是多么重要。治理天下要合乎大公无私,生产的产品归公不自有,不居功,不居傲,“道“的要求。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47》章

      原文《4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解读四十七;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不望窗外,便可以见天道。走出去得越远,知道得越少。因此,圣人不待践行就有所自知,不待实察就已自明澈,不靠努力作为也可坐收事成。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讲的认识论。就单从本章文字上说,不通过实践,就可以得到真理的认识,这是唯心的,是错误的。在以前的若干章节中,可以看到老子是一位具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许多涉及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内容,这些都表明老子极为重视生活实践。但更重要的是,老子是极富智慧之人,是天才的哲人。他的意思是什么,现在还流行一句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秀才是指认真学习,有知识的人,本章的前半部分是说明学习知识重要性。后半部分,不靠努力作为也可坐收事成,是对执政者的讽刺。

    此帖于2015-11-28 15:52:43被首席版主晓琪639加分(50分)加财富(50财富)
    恭喜!本帖被【 东方三圣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48》章


    原文<4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解读四十八; 追求学问的人其私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追求真道的人其私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以至达到无为的境界。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学习心得体会;本章讲“为学”和“为道”的问题。他先讲“为学”,就是指从事与当时的所谓学问,仁、义、礼、智、信等  。老子认为这种知识掌握得越多,私欲妄见也就层出不穷。这是对‘周礼’所作的探源与批判。“为道”和“为学”不同。“为道”就是不断地除去私欲妄见,使人日渐返朴归真,最终可以达到“无为”的境地。老子认为,没有私欲妄见的人才可以治理国家。因而,老子希望人们走“为道”的路子。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49》章

    原文《4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解读四十九;圣人没有恒常不变的心,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我友善的人,我善待于他;对我不友善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友善了,从而使人人向善。对于信任我的人,我信任他;对于不信任我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就可以得到诚信了,从而使人人守信。有圣人的领导, 天下必然和顺。为天下调和统一的大公无私精神, 百姓都会注视他的声音和目光, 圣人也把百姓当作自己的孩子。

   学习心得体会;本章从文字上和内容上看,都是紧接前一章的问题,深入进行分析论证的。前一章说到,没有私欲妄见的人才可以治理国家,这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老子的政治思想。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没有私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使人人守信、向善。老子把以“道”治天下,希望寄托给一个处世不怀诚见,做事不独自主见的理想“圣人”,在他的治理下,人人都像婴儿般纯真的大公无私,行成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社会。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50》章

    原文《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凶虎,入军不被甲兵。凶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解读五十;人出生,到入地亡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是对生命的感悟境界)。 传说善于把握生命的人), 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 进入军队不用被上盔甲和带上兵器。 犀牛没有目标用它的犄角, 老虎没有目标用它的利爪, 敌人没有目标用他的兵刃。 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 就是他没有进入必死之地。

   学习心得体会;这一章讲的是养生之道。一种是因营养过剩、娇奢淫佚,故而短命夭折;一种是因行动不慎而造成伤亡。老子认为,人活在世,应善于避害,则可以保全生命长寿。他注意到人为因素对生命的影响,要求人们不要靠着争夺来保养自己,而要以清静无为的态度远离死地。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51》章

    原文《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解读五十一;大道规律创造了生命, 大德规范维护了发展,物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态与特点, 环境的优势使各个物种成长起来。故此,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不是听谁的命令,而是自然的规律。 所以大道自然创造了生命, 大德自然维护了发展。 道生长万物德培育万物, 道丰满万物德成熟万物, 道滋养万物德维护万物。 它们生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
无所不为而不自恃有功, 统领万物而不任意宰割, 这就是恩泽天下的上德。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本章着重讲“德”的作用,也可以说是三十八章的继续,本章讲的“玄德”即“上德”也可以说是美德。老子认为,“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但“道”和“德”并不干涉万物的生长繁衍,并不含有什么主观的意识,也不具有任何目的,而且不占居、不主宰,而是顺其自然。“德”是“道”的化身,是“道”在人世间的具体作用,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才是真正的圣人,才是道德的真正作用。

  此帖被好的老师于2015-11-27 17:51:19置顶



    第《52》章


   原文《52》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其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解读五十二; 世界有一个开始,那开始的,就是世界的母亲。 既晓得有一位母亲,就知道我们是儿子。 既知道我们是儿子,就应当回归守候母亲。若能这样,纵然身体消失,依旧安然无恙。 塞住你通达欲念的感官,闭起你欲念的门径,你就终身不会有劳苦疲惫。敞开你的通达感官,极尽你的聪明能事,你便终生不能得救了。能见著精微才叫明亮,能持守柔顺才叫强壮。 用其所掌握的智慧之光, 复归万事万物光明的前景, 就不可能给自己留下祸殃, 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学习心得体会;在本章中,老子用母和子的关系,来说明道生万物;道生道,物中有道的理论的正确性,使对”道“的抽象思维形象化,是哲学思想的精华。本章的言外之意在于,世人都好逞聪明,不知收敛内省,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他恳切地希望人们不可一味外露,而要内蓄、收敛,除去私欲与妄见的蔽障  就不会给自身带来灾祸。

      恭喜!本帖被【 东方三圣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53》章

       原文《53》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解读五十三;假若我稍微有一点智慧, 就会知道行于大道上, 最畏惧的就是走上邪道。 大道是那样的平坦, 而人君却偏行邪经。 朝政腐败已极, 农田十分荒芜, 仓库非常空虚,而人君仍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饱餐精美的饮食,搜刮占有过多的财货, 这就是大强盗做法,这是 多么无道啊!

       学习心得体会;在《道德经》中,老子多处谈到社会的一些矛盾现象  本章描述了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尤其是统治者凭借权势和武力,对百姓姿意横行,搜刮榨取,终日荒淫奢侈,过着腐朽靡烂的生活,而下层民众却陷于饥饿状况,农田荒芜、仓藏空虚。这种景况,按照老子的学说,这类不正常的情况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吗,是不会永远存在下去的,人类社会迟早会回复它自己最初的‘天之道’。老子警告那些自私自利的统治者,他们永远渴望着财货有余,这就给自己伏下极大的危机,‘祸莫大于不知足” ‘柔弱胜刚强’让其自省。
   
    此帖于2015-11-29 06:59:41被首席版主晓琪639加分(50分)加财富(50财富)


     第《54》章

     原文《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解读五十四;善于建立德性的人坚毅不拔,善于抱持大道的人永不松脱,这是子孙得以祭祀不绝的道理, 用这样的道理来修身,他的德行就会返朴归真,用这样的道理来齐家,这个家庭的德行就会充实有余。用这样的道理来建乡,这个乡的德行就会传颂久长; 用这样的道理来治国,这个国家的德行就会丰富盈满。用这样的道理来平天下,天下的德行就会像阳光那样普照万物。 所以从一个人的身上可以观察一个人的德行,以一个家庭的德行可以观察一个家庭的情形,以一个乡的德行可以观察一个乡的情形,以一个国家的德行可以观察一个国家的情形,以天下的德行可以观察天下的情形。我凭什么知道天下必然的结果啊? 就是以此推断的。

   学习心得体会;本章老子讲“道”的功用,即“德”给人们带来的益处。老子讲了修身的原则、方法和作用。他说,修身的原则是立身处世的根基,只有巩固修身之要基,才可以立身、为家、为乡、为天下,这就是“道”。老子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认识方式和途径。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55》章

    原文《55》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解读五十五;含德深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骨弱筋柔但能握紧拳头,不知道男女交合但生殖器却能勃起,这是精气充足所至。 终日号哭但不会造成嗓音沙哑, 这是和气充足所至。知道中和的道理称其永恒, 知道永恒的道理则是圣明,和气益生可以说是吉祥,私心过分硬要达到目的可以说是逞强。万物强行壮大必然加速衰老, 可以说这不是大道自然规律,不合于规律总是过早地死亡 。

    学习心得体会;本章老子讲的是处世哲学,即“德”在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前半部分用的是形象的比喻,过分的夸大了德的和谐作用。后半部分讲的是抽象的道理,老子用私心过分硬要达到目的可以说是逞强。 可以说这不符合大道自然规律,不合于大道规律的总是过早地死亡, 来警告强人。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56》章

   原文《5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解读五十六;知“道”的人不说,爱说的人不知“道”。塞住通达欲望的感官,关闭通住欲望的门户。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和缓其光彩,混同他们的尘世, 这就是超脱亲疏、利害、贵贱世俗范围的同一境界的玄同社会。因此既不可能得到社会特别的亲爱,也不可能得到社会特别的疏远;既不可能得到社会特别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社会特别的危害;既不可能得到社会特别的敬重,也不可能得到社会特别的排斥。所以这样的社会是天下的最好的。  

   学习心得体会;这一章老子在讲和谐玄同,文字蕴含很深,他不仅仅是指执政之人,而且也包括世间人们处事为人的人生哲理。他要求人们要加强自我修养,排除私欲,不露锋芒,超脱纷争,混同尘世,不分亲疏、利害、贵贱,以开豁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对待一切人和物,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如此,天下便可以大治。

     恭喜!本帖被【 东方三圣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57》章

    原文《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解读五十七;以正大光明的法度治理国家,以出奇制胜的方法用兵打仗,以无为的意境赢得天下。我何以知道应该这样做呢?是根据以下推断的:天下禁令越多民众就会越穷;民众多有利器国家治安昏乱; 人多故弄玄虚怪物就会滋起;频频颁布法令盗贼多有产生。因此圣人说我们无为民心自然归化;我们安分守法民心自然纯正;我们无事民心自然富裕;我们无欲民心自然厚朴。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讲天道自然的思想,主要用于人道,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本章里,老子以正大光明的法度治理国家,以出奇制胜的方法用兵打仗,以无私心不妄为的作风赢得民心取得天下。老子又提出了“无为”“无静”“无事”“无欲”的治国方案。他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不可能被执政者所接受,也绝对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但是这对于头脑清醒的统治者为政治民,是会有益处的。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58》章

   原文《5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尚福之所倚。福尚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解读五十八;执政者的政策宽厚清明, 人民自然就淳朴富贵和睦; 执政者的政策苛刻, 人民自然就狡猾、诡诈、 抱怨。 灾祸中倚藏着福祉; 福祉中伏藏着灾祸。 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 ?人们为此感到迷惑无所适从,这问题由来已久。 所以有道圣人方正的人品不能割棱角,廉正宽厚而不伤人, 耿直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在本章里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的名句。老子没有明讲斗争,但是老子讲的辩证法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的性质,相反的东西可以相成,可以互相转化,这种观察事物、认识的事物辩证方法,也具有潜在的斗争意识,这是老子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59》章

   原文《59》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解读五十九;治理人民,从事天道研究,莫若啬惜,最重要的是有爱惜人民的精神 。你惟有知道爱惜人民才能早日顺从自然之道。早日顺从自然之道才能不断积累道德。不断积累道德则是战无不克的真理;道德是战无不克的真理没有人知道他力量的极限。 没有人知道他的力量极限就可以把国家托付给他; 有了治理国家的雄厚基础, 就可以长久保持安定的局面。 这就是那根深蒂固, 生机蓬勃长久不息的大道。

  学习心得体会;本章的"啬"字,是个难点,后人的解释,越解越多越解越玄。韩非子解为:"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中国大陆研究《老子》的权威、任继愈说,"啬,吝啬,应当用的财物舍不得用。张松如说:“啬者,亦俭也。台湾研究《老子》的权威、著名学者陈鼓应认为,啬当训义为"爱惜精力“。本人对本章的解读为;治理人民,从事天道研究,莫若啬惜,最重要的是有爱惜人民的精神 。你惟有知道爱惜人民才能识天道。才能不断积累道德。有德才是治理国家的人 ,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60》章

    原文《60》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解读六十;治理大国就像炒小鲜菜。 以炒的小鲜菜合不合人民的口味,作为治理天下法律,鬼怪就不灵验了。 不是鬼怪不显灵了,而是显灵也伤害不了人。 不但鬼怪伤害不了人,圣人亦不去伤害人民。 双方和睦两不相伤, 所以德性相融归入平等的本源。   

      学习心得体会;上一章讲的是治国的道理,这一章讲的治国方法“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是比喻执政者治国如同厨师烹小鲜一样,按程序按火口认真工作,丝毫不能马虎,厨师烹的小鲜不合多数人胃口,就不是好厨师。治国也要符合多数人的胃口,执政者如果按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夙夜在公为国为民、勤勉工作 认真执法。一切邪说都会不灵了,都不伤害人了,圣人也不敢伤害人了,这样两不伤害,所以各方面都得到了好。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网评; 道德经解读最好的版本是《刘联众全文解读道德经》刘联众全文解读的道德经通俗易懂 ,言简意赅,经典通透,篇篇获赞,符合作者老子的创意,道德经论坛版主评语;好贴独到,弘道精华。被@中华网,@中国网,@网易论坛,@道教论坛;多个板块加精华,推荐,置顶,加分。被100多个网友分享转发,被上千网友顶贴点赞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手机版
滨州学子在 2016-12-30 11:15:56 发表的:网友评《刘联众全文解读道德经》好贴独到, 弘道精华,通俗易懂,解读最佳http://peopleurl.cn/9m78U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4-23 21:37 , Processed in 0.06914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