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67|回复: 0

客家山歌与客语歌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4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欢乐公社 于 2020-5-26 08:49 编辑 0 N4 T: D$ {# Y) `3 a) E
3 [" H) t# r- w( j& L( u
    客家山歌与客语歌曲
——韵味在方言演唱中的特色
         一次偶然机会,在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听侯粤春(惠州市民间艺术大师)演唱的歌曲《一树杨梅半树红》,引子她用梅州标准客家话演唱。咋一听还真让人有点萌呆,她那具有磁性般性感的客家话韵味+嗳气声,把情歌中的相思、期盼、心跳脸红的复杂心境,拿捏的如此分寸,与普通话演唱相比,更有一种民间地方特色味道的亲切感,让我有点意外。这首歌词是陈昌环老师根据传统山歌“一树杨梅半树红”的题意创作的,有着浓浓的梅州客家文化韵味。音乐保持客家风格的同时,旋律突出时代主流的时尚性。后来,侯老师又把新录制的《莲塘月韵》发给我,这次完整客家话演唱,她把情与爱演绎的羞答答的甜美,味道纯正入心入肺。听了两首独具韵味的演唱,引起我对梅州客语方言歌曲的兴趣,而侯老师的演唱技巧,也让我从最初的朦胧印象,成了脑海中甜美的回忆。在方言韵味处理上,我们有了认同感。至此,母语——韵味——艺术之间所处关系的微妙,使我联想到客家山歌与梅州客语歌曲······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符号之一,是客家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山歌的形成与当地文化内涵、生活习俗、区域环境、劳动条件等因素紧密相连,深受本地群众喜爱和演唱。客家人大部分居住在山中山,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文化生活相对封闭。环境条件的恶劣,说话直来直去的性格,给文化习俗染上“俗气”、“地气”和“客气”。正此原因,在生活、劳动实践中,客家人创造的客家俗语是那么丰富、形象、生动的入木三分,独具特色。
         精神生活是除物质之外,追求的第二种食粮,它是人类健康、文明进步的催化剂。稀少的物质和繁重的劳动,给客家人带来单调的生活。为了满足精神需要,取得心理上的平衡,而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娱乐方式。客家山歌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创作产生的,可以说是客家人表达内心情结的一种文化现象。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客家人居住、生活条件等因素,大多数人都难以享受到应有的文化教育。历代客家先祖明白,文化是开启人聪智的金钥匙,以至于每个宗族和乡里乡绅都非常重视办学堂。终因社会动荡和生活的艰辛,尽管努力都难以改变缺少文化和文盲共存的状况。从太多的客家山歌里可以看出,这些“土气”“俗气”、而充满生活气息的山歌,都是出自缺少文化知识的劳动者之手,他们靠自身的聪明和才气,把生活中体会至深的感受唱出来。如表现忠贞爱情的如: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戏谑性的如: “一阵雨来一阵风,看你衰鬼怕老公,肚里心事唔敢讲,蛟子咬里唔敢动。”自我陶醉的如:“食烟爱食两三筒,连妹爱连两三宗,第一就要言语好,又要人才盖广东”。还有情歌类的如:“ 见妹挑担百二三,阿哥心头着一惊;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见人多唔敢声。”这几首山歌虽之俗气,但它非常接地气,是实实在在埋藏在劳动者心里头蹦出的真话。
         优秀的客家山歌,体现在郎朗上口的词曲结合,如蕉岭《长谭山歌》:长潭行出个公王陂,一阵鲫鱼一阵个鲤哟嗬,鲤鱼唔食个叔叔钓,依利呀唉,拧撤个肚肠呃,丢撤哒拒哟嗬。词所表达的内容体现了客家女洁身自好、忠贞不渝的爱情。旋律在抒展、起伏、缓慢的变化中刻划出长潭特殊环境,借用潭中之鱼的比喻,教育做人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坚守规矩道德底线。大埔西河山歌《乌乌赤赤还较甜》:白白嫩嫩啀唔贪,乌乌赤赤啀唔嫌 ,阿哥(妹)好比当梨样,越乌越赤还靠甜。歌词充满正能量,体现出客家人健康向上的爱情观。语言生动精彩之外,更体现了方言韵味特色。词曲上口流畅,是一首富有个性的作品。丰顺汤坑山歌《山上没树变荒山》:山上没树变荒山,河里没水变沙滩,如果没有共产党,啀兜样般有身翻。日头唔出变乌阴,乌阴天时心唔灵,有了共产党光辉照,啀兜永远向前进。天上星星亮晶晶,世上没人数的清,共产党恩情千千万,好比天上万万星。这首山歌是现代歌词,曲调也比较新颖,技术含量较高,明显有时代色彩。列举的这三首山歌,词曲都显示出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特别是在客家话韵味中,都有成功经验可寻。范举此三首还有另外意思,它们除了共同的风格之外,都显示出你是你、我是我的个性特征。
         解放后,客家山歌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特别是文化部门对传统山歌进行了全面的搜集和整理,并举办各种培训班,为客家山歌的传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九九0年梅州市举行了上万人参与、声势浩大的“90山歌节”,其中“山歌新作新唱”就是为发展客家山歌而设立的专题活动内容。《西岩恋歌》和《乡恋》在此次活动中获得创作一等奖和优秀奖,是我首次、也是至今唯一以客家话自己写词作曲的作品。这两首新山歌曲,可以说在写词的过程中,旋律己经在脑海里形成,是词曲同时设计、创作的一次实践。虽之是唯一也许是比较粗糙,但在方言歌曲创作中,有过一次完整的体验。通过活动明白了一个道理,客家新山歌的创作,在乎原腔体的突破,才能给你一个真正的新意。
       近年,市电视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合举办了客家歌曲征集活动,这是推动客家山歌创新发展的积极工作。通过活动,吸引了大批喜爱音乐的年轻人,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的同时,也为培养优秀创作人才、歌手设置了平台。此次在网上展播的作品有三种类型,一是客家方言流行歌曲,二是客家方言新民歌,三是客家风格的歌曲(普通话演唱),为客家山歌多元化的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当然,在众多征集的作品中,明显缺少好作品,但它不会影响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活动为创新客家山歌,检验客家山歌创新成果,为今后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是一次良好的开始。
       客家山歌的发展,事关客家文化的传承,客家歌曲的创新,是激活客家山歌生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了解客家山歌的特性,是进行创新的前提。山歌,是山区群众创作的一种民间歌曲,因词曲都比较简易,内容表现山区风土人情和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并烙印着山里人的习俗和性格特征。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母语歌曲,它的音乐主要以客家话韵律进行创作,其特点是顺口、婉转、以字带音,所以不用看谱能够听的清楚。音乐风格的产生,不但与客家话韵味有关,也与地域环境关系密切。从以上事例说明,客家山歌能否健康发展,歌词创作首先要迈出第一步,它的创新包括题意、格式与话语(韵味也很重要)。
        现在的客语歌曲,实质是客家山歌创新发展的模式之一。其秉承客家话演唱的原则,在曲式体裁、节奏运用、音乐语言、旋律发展等手法上,都有了大胆的吸收和创新,不但丰富了时代气息,而且作品的完整性和欣赏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更加符合当代青年心里特征和审美要求,也是客家山歌发展的方向。客家话韵律在哪里?就歌曲《一树杨梅半树红》的演唱效果问了侯老师,她说此词偏重普通话,在译转客家话时,不少语句唱得别扭、拗口,因此有了两种味道。此话说出了一个道理,一首成功的客语歌曲,不但选题要对路,话音韵味要入行,更要为歌手的特点创造二度空间。当前,在普通话率极高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把握好客家话特点,是词曲作者、演唱者努力做好功课的重中之重。就个人感觉而言,俗语的特点、书写文字与口语的转换余地,都是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同时,建议歌谱与演唱之间,实现两个版本(现在网上听到的一些客话歌曲,都存在或多或少口语缺特色韵味的现象,这对作品质量有影响,需作者与歌手加以重视)。
       广东客家话既丰富又复杂,各地话语差别极大,甚至有些难以听懂。笔者认为,歌手演唱方言最好能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客家话播音语音为标准,有利于客家方言歌曲的整体性和推广,而尤为重要的一点,它的韵味更有特色。客语歌曲是词、曲、唱,三位一体的系列工程,词作者是第一位,好词才能激发起曲作者的思路。歌手演唱直接影响作品质量,没有好的歌手再好作品也难以传开。培养不同音色的歌手,是扩展客语歌曲演唱风格多样化的根本条件。目前,优秀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文艺发展的瓶颈,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医治用人诟病的良药。文化部门在加强唱作人才培养,制订长远规划方面,应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专业文艺团体和文化馆是山歌创新的主体,应承担起主力军的作用。        
        客家山歌剧,是全面展示客家人文历史、劳动生活以及思想动态的本土剧种,它包含着多种艺术成分,它的改革成果,不但协及山歌剧的艺术品质,也关系着客家山歌发展的大局,具有积极引领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一度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传统文化曾出现冷落低潮时期,致使不少文艺人才流失,造成行业竞争能力下降。近年来,传统文化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给了新的机遇,为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山歌剧与歌剧只有一字之别,除了客家话与普通话不同之外,音乐素材局限于本地山歌、民歌中的精华。中国的民族歌剧,己是繁荣兴旺时代,其中一些唱段,己成为群众久唱不衰的经典。如《北风吹》、《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红梅赞》、《洪湖水浪打浪》、《看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等,这些作品能够久藏听众心低,是因为它们有足够的艺术含金量。山歌剧从广义理解也属于民族歌剧,它的改革应从剧本开始,唱词应该有新的突破,除提高诗体意境之外,音乐上的突破应趋于时尚性(包括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曲式都可以成为借鉴的理由,但不是照搬)。这有利于人物形象的朔造以及演唱技巧的展示,更有利于艺术气质的提升。音乐的创新是唱腔的难点,素材应该是优秀客家山歌、民歌中的韵律精华,而不是“外甥打灯笼照舅”。山歌剧虽姓山,但本质还是歌,唱段是音乐精彩部分,有可能一首歌的传唱,为一部剧留下了历史记忆。山歌剧要成为艺术欣赏品,剧场成为客家文化传播之地,那么,留下传世之作,才能体现出客家山歌之优秀。
       客家文化的形成,是客家民系文明进步的标志,客家山歌的传承,是民间艺术繁衍的过程。传统山歌要保护,但山歌艺术的发展必须靠创新。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取决于学习、创新能力的态度。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懒堕成性、不思进取、崇洋媚外、缺乏自信的行为,都将使传统文化在历史进化中,逐渐衰退直至消失。当前,国际文化的强势融入,给民间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年轻一代人的思想俱进,追求国际时尚潮流,给传统文化的繁衍带来极大的困难。在这新老思想交替中,传承与创新成为焦点。要让年轻人尊重老经验,而老经验需接受新生事物的新陈代谢,这种矛盾互为转化的动力,应是每位客家人的共识。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一粒重要种子,能否保护好发展好,在乎一代代人的努力,只有不断学习、坚持创新,敞开求贤若渴、容纳五湖四海之胸怀,才能在五彩斑斓的世界文化之林中,留存一席之地。
                                                                             L.Y.H      写于埔城寓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4-19 23:05 , Processed in 0.06459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