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299|回复: 94

茶阳镇旅游介绍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1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小编11 于 2010-7-23 08:51 编辑

茶阳镇




茶阳镇位于汀江下游,大埔县北部,闽粤两省三县十二个乡镇交界处,是全县三个中心镇之一。全镇下辖26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街道社区居委会,共12609户54479人。街道社区居委会下设10个居民小组,有3022户13397人。街道城区水陆交通便利,境内汀江、小靖河、漳溪河三条河流交汇于狮子口后经汀江流入韩江源头----三河;省道茶上线、白三线贯穿全镇,梅坎铁路在茶阳设货运站,是龙汀、潮汕交通枢纽。全镇辖区面积288.81平方公里,现有城区面积2平方公里,新规划城区面积8平方公里。

茶阳是大埔县老县城,据史料记载,公元413年为义招县,公元607年为万川县,公元1526年为大埔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历来人才辈出,境内人文景观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父子进士”石牌坊、邹鲁故居、"石上盘榕"、粤东最大骑楼群、古城墙、关岳庙等文物景观,镇府内由第一任县令栽种的古榕树更是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像征着茶阳的繁荣与昌盛。2000年5月,我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花环龙)”。

茶阳镇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优美的生态,便利的交通,以及作为老县城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造就了茶阳商贾云集,商贸繁荣的繁华盛世。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小编11 于 2010-7-21 23:04 编辑

茶阳骑楼群

茶阳骑楼群主要位于茶阳城区的中山路、高福路、太平路、太华路、万川路、新马路、建设路7条街道,始建于明清时代,风格独特,是粤东最大的骑楼群。骑楼群全长一千多米,共有店铺700多间,现有居住人口2200多人。

网友眼中的茶阳骑楼群:
千年古镇  请点击》》》
透过镜头看茶阳  请点击》》》
茶阳古镇风采  请点击》》》
游记3——茶阳   请点击》》》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父子进士石牌坊

父子进士”牌坊,又称“丝纶世美”牌坊,位于大埔茶阳镇大埔中学校门口,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公元 1610年),距今390余年,为纪念当时父子同中进士,父亲饶相(江西按察副使),儿子饶与龄(中书舍人)所建。   整座牌坊为花岗石预制件叠架而成,高12.5米,宽4.65米,共为三层檐顶。四根正柱、八根附柱并列四排,支撑石梁、石匾、顶盖,形成中间大门、两侧对称小门的布局。坊顶亭盖为仿木古雕凿件。中间一横匾,正反面分别雕刻“父子进士”、“丝纶世美”。亭盖、横匾石梁饰以“双龙腾云”、“双龙戏珠”、“双龙衔花”等图案。两侧小门顶端饰以“双狮滚球”、“花鸟动物”图案。石梁顶端均镶有一块麒麟石雕匾。整个牌坊结构严谨精致、造型美观大方、雕刻工艺精湛,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是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精品。

网友眼中的父子进士石牌坊:
茶阳父子进士牌坊  请点击》》》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邹鲁故居——敬爱堂

敬爱堂位于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长治仁厚村,邹姓八世开基祖祠堂建于清代。祖祠座西向东,背靠蜈蚣山,面向整村上方。正门前方 20 米大坪上立有3支树华表(树华表杆已腐烂)和5支石华表,它们记载着仁厚村邹氏祖先文.武官的光辉历史功绩,这些树.石华表为清道光年间和民国年间所立,   
       敬爱堂结构为正四横,为土木砖瓦结构。正堂有房间 18 间,两旁横屋共有房间 24 间,建筑面积 1352 平方米,占地面积 1584 平方米。   
      ( 敬爱堂三奇 )  
     邹鲁祖居(敬爱堂)有三奇,一.是在季节的更换里,每年都有几天初升的太阳直射正厅中央,形成“蜈蚣吐珠”的图案。二.是屋后花台坎边有郁郁葱葱的风景林,但数百年来竟没有一片叶子落到屋顶的瓦面上。三.是每当深夜,从祖居上空远望有一道非常亮的白色光环。正是这三奇使整个建筑披上神秘面纱,吸引许多专家学者前去探秘。   
      ( 邹鲁 )  
     邹鲁,原名澄生,字海滨,号澄庐主人。 1885 年 2 月生于广东省大埔县。   
     1902 年冬起,先后就读潮州韩山书院,广东法政学堂。   
     清末,邹鲁在广州加入同盟会。 1908 年与朱执信等人密谋在广州起义。由于事泄,起义失败。   
     1911 年“三 . 二九”广州之役,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又告失败。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成功。次年成立中华民国。同年 8 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不久,邹鲁即以国民党党员身份当选为国会众议员。后来参加讨袁、护法之役。   
     1922 年夏,陈炯明叛乱,邹鲁奉孙中山之命,主持讨伐陈炯明,一举光复广州。次年,孙中山任邹鲁为广东省财政厅长,并受命筹建广东大学(后来改称中山大学)并任校长。   
      “七 . 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他支持中山大学师生举行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并多次进行抗日演说。   
    他任中大校长十多年来,培养毕业生四千八百多人,中大校友遍及世界各国。   
    邹鲁 1948 年赴香港, 1950 年赴台湾, 1954 年 2 月 13 日病逝,终年 70 岁。   
    其主要著作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中国国民党史稿》等。 1976 年《邹鲁文集》问世。邹鲁是撰写国民党党史的第一人。   

网友眼中的邹鲁故居:

大埔仁厚村敬爱堂  请点击》》》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茶阳镇古榕
茶阳古榕树.jpg
   古榕栽植至今有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直树围七米,高二十于米,浓荫翠盖二十五米.县署存植如此古榕独一无二,诚是神奇。
   明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年),大埔设县治于茶阳,三年后,事业有成的首任知县欧淮病,恐其年之不永,乃筹计何以为埔百年之不朽者。后思古有甘棠遗爱,不忍伐其树之义,于是即觅异榕苗一株,亲自栽植于衙前,嘱衙役:“你曹勤首护,毋伤残,以留百年之纪念。”是年秋末,欧病卒于任。
   榕有荣升,繁荣之意。据传,古榕茂盛与当地事业及众乡亲事业之兴衰相连。故历代县官,名人志士,海外侨贤倍加关心爱护。虽经明、清交替,太平大军来埔,清末民初兵患,亦茂盛长春。
   一九六一年秋,大埔县治迁湖寮,此先后为茶阳公社社址。茶阳区署一九八五年再改今之茶阳镇人民政府,不管历史如何变革,古榕乃苍翠欲滴,成为茶阳一景,镇之荣耀。改革开放后,海内外乡亲、侨贤、名人学者,千里迢迢慕名而来,亲睹其容,赞其神灵,奉献爱心,共建繁荣。
    夏秋之季,清风习习,翠盖荫凉。古榕之下乘凉谈趣,尽享“小洞天”之风光。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小编11 于 2010-7-23 10:41 编辑

甜竹自然村

老苏区甜竹村地处茶阳镇茅坪,它与大埔丰溪林场和福建省永定相邻,这里山高林密,民风纯朴,外人知之很少,是一个未开发的原生态客家村落。

    尝闻粤东埔邑甜祝,风光旖旎、原始秀丽,遂邀朋前往,一睹为快。
   时属季春,岁在庚寅,天青气爽。晨起,自埔城驱车前往,经茶阳古村始绕道盘山路,卜至村口,顿见山林莽莽、溪水淙淙,散落屋舍缀于山谷。村庄古朴,民居皆为歇山顶土屋,古老者已历数百年,仍完整牢固。村口数棵古枫,斜生纵长,树冠如巨伞。惜山坡梯田大多废弃,仅余数级,水满田畴、稻苗铺翠。
   弃车,自村头山涧溯溪而行,果不其然,一路幽潭深涧、鸣泉飞瀑、丛林翠竹、古木枯藤、奇石怪崖、山花野禽,数不胜数。涧间崖石皆金红诸色、斑斓多彩,或状如金狮醉卧、或形似金蟾望月,或浑然天成一神牛,不一而足。中有一瀑高百丈,遥观如长练飞悬,其状却似生命之门,蔚为壮观。又有古木需数人合抱,而主干盘曲如虬,有状如毛驴渴饮者,有形似苍鹰展翅者,其状万千。攀至山顶,有一“仰天海螺”景点,盖因山顶有一湖状若海螺而得名,湖水湛蓝而深不可测,疑乃古火山口聚水成湖是也。
    及至晌午,依山路返回村舍,食土鸡野蔬,饮农家土酿,恍如置身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网友眼中的甜竹自然村:
甜祝---我来了(村景篇) 请点击》》》
甜祝---我来了(植物篇)  请点击》》》
甜祝---我来了(瀑布篇)  请点击》》》
发现大埔休闲胜地——甜竹村休闲游 请点击》》》
世外桃园---茶阳镇甜祝村   请点击》》》
甜竹美景喜迎四方观光客   请点击》》》
【匆匆行摄】夏日大埔《甜竹村》及杂辑  请点击》》》
客家香格里拉大埔的九寨沟  请点击》》》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石上盘榕
茶阳石上盘榕.jpg
古榕"石上盘榕"位于茶阳镇恋墩村,该树有400多年的生长历史,长势奇特,整个树干生长在一块约3米高的巨石上,树干粗大,需5人合抱,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其根沿巨石四周扎入地面,好象巨龙盘绕,因此又有"石上盘榕"之雅称。

网友眼中的石上盘榕:
石上盘龙(茶阳)  请点击》》》
石上盘龙   请点击》》》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小编11 于 2010-7-22 10:29 编辑

茶阳八景

第一景:南华古寺
第二景:月照星桥
第三景:笔架高峰
第四景:东石示悬流
第五景:印山流翠
第六景:清泉鹤唳
第七景:茶岭松涛
第八景:北阁佛灯

茶阳具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风物众多,有的已成陈迹,有的已成为我县重点保护文物。据走访前辈老人及采录志书,茶阳有古城墙、古牌坊、古井、古圳、古桥、古寺庙、古墓等古迹。现记述于下:


一、古 城 墙


  茶阳砖筑城始建于南宋末。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析饶平之 恋洲、清远两都置大埔县,析县后,沿旧城址兴筑,越两年告成。全长519.4丈,高1.7丈,下宽1.2丈,上宽0.9丈,垛堞996个,并有城楼、城门、无壕沟。后经历任知县重修筑,直至清道光年间止,与初建比又较高大壮观。据《大埔县志》载:“因地取舍,依山筑城,坐南朝北。”因有汀江(神泉河)、小靖河,西有漳溪河,余地不多,只宜舍不宜取,且有茶山为屏障,鹤顶高峰为犄角,取此地形,城坐南朝北,为免水患,又只得依山结构,北倚茶山,城山相连,高屋建瓴,无须现筑南城,故无南门,又是其奇突之处。石门仅三座:东叫“朝阳”、北叫“拱辰”、西叫“通津”。西门、北门早已拆毁,仅有东门。
1985年经大埔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大埔县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东至新街,西至民房,南至茶山顶,北至皮巷街。

二、古 牌 坊


(1)“丝纶世美”牌坊:位于大埔中学校门前十字街口。兴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是为弘扬饶相、饶与龄父子进士而建。牌坊全部用花岗岩石构筑,高15米,通面宽9.3米。由四条主石柱(各高5.3米)及八条附柱支撑,分三层结构,顶端亭盖宛如楼阁,镶以穿花石雕,颇为精致。牌坊正面镌刻“丝纶世美”斗大的四字(注一),背面沉刻也是斗大的“父子进士”四字(见注二)。它是我省不可多得的明代牌坊,“文革”期间幸未被毁。1971年经大埔县人民政府奉准列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由大埔县博物馆全面洗刷,2002年省文化厅对此重点文物特拨款又再整饰一新。
注一:中书舍人职掌皇帝诏令,宣布朝廷德政,“日记纶音,染翰理文,每日侍君,官高名贵”,饶氏父子进士都曾任中书舍人官职,住过高贵丝纶阁,世有美誉。
注二:饶相——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进士,曾任江西按察副使、中书舍人等职。其子饶与龄——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曾任试政都察院、中书舍人。故称“父子进士”。
(2)“天荣节孝”坊:位于“丝纶世美”牌坊左后方。为旌表监生张暄妻吴氏建,是花岗岩石建造,高约五米。
(3)“天褒节孝”坊:在“天荣节孝”坊旁,为旌表儒士萧以继妻邬氏建,也是花岗岩石构造,高约五米。
(4)“南北地卿”坊:在茶阳镇政府前,为进士、官居按察副使饶相建。惜早已残缺不全,已拆毁。
(5)“潜德流芳”坊:位于茶阳镇政府前,为进士、官居按察副使黄扆父伯珙建,早已颓废,后已拆毁。
(6)“洙泗源流”坊:在学前街,早已废弃无存。
(7)“彩凤群飞”坊:在学前街,也早毁坏。
(8)“参副臬藩”坊:在学前街原吴家祠附近,为进士、官居按察副使吴与言建。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被火焚毁,仅存大块园拱碑石,后拆掉建为民居。
(9)“两省风纪”坊:在学前街中城。为进士、官居按察副使黄扆 建,虽不及“丝纶世美”牌坊雄伟,但也不失为精雕细琢之建筑物。惜毁于“文革”。
(10)“七叶衍祥”坊、“天褒节孝”坊:在茶阳城东大巷俱为进士饶崇魁妻张氏建,早已毁坏。其“七叶衍祥”石刻横额,仍在东门茶阳收容所前,作为石阶用物。

三、古  井


(1)在大埔中学校门前,十字街口左侧。该井水清冽可口,数茶阳城内五井之首,过去很多群众洗凉粉籽做凉粉板都汲用此井水为佳。今已密封不用。
(2)在茶阳镇政府前,过去较低矮,后升高许多,现亦无人汲用了。
(3)在学前街中城伯公庙左侧,也无人用了。
(4)在青子地,却早已湮没,遗迹难见。
(5)在水涵头罗屋门前右侧,即“冬官第”屋后。现仍存此井,有群众汲水饮用。

四、古   圳

城内古圳:古圳创自开邑,源头接东门 示水,顺流至枫头坑,架涧透引,由茶山入城东罗屋门前经过,故称“水涵头”,再沿县衙(即今茶阳镇政府)、学宫(即今大埔中学)下,出西门城壕。目的是便于遇到火灾汲水灭火。设有城息会,以租谷收入雇佣整涧、挑圳、放水及刈芟城墙野草等。因年久失修,湮没部分。

五、古  桥


(1)“宾阳桥”:明嘉靖八年(1529年),即析县后第三年,知县方琦始鸠工庀材,以木板架建为桥,方便行人来往。因地处横街(今中山路)与大街(今大华路)之间,被小靖河间隔成两岸,故需架造此桥。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方琦知县鉴于木桥不够耐用,且易受小靖水涨湍急冲毁,复建为石桥,长10丈,宽1丈,高1.9丈,两旁加护石欄,名曰“宾阳桥”(俗称“上桥关”,因两岸都有木欄栅,可开关,宛如关卡),行人更称便焉。历经二十余年,后被小靖河洪水上涨冲崩。知县吴思立倡议复建,经年成功,比旧桥高4尺。万历十一年(1583年)四月,一场倾盆大雨,洪水急剧上涨,此桥又被冲毁。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新任知县伍凤章深感不重建,有负方公心(指始建此桥知县方琦),亦失民望,乃募集巨金重修,加固基脚,扩大桥身,成拱顶平面大石桥,又在桥侧加建一亭,供群众休憩之用。饶相曾为新建桥作碑记,竖立亭内;笔锋矫健“宾阳桥”三字亦是饶相所书。清雍正五年(1728年)吴东泰知县到任,鉴于此桥年久失修,亭亦残旧,若不整修,恐有倾圯之虞,乃以库银重修,聘备选孝廉饶溶作重修碑记,翰林饶鸣镐题曰“月照星桥”。民国二十年(1931年)又有乡绅议修,民国廿二年(1933年),县长梁若谷,因自清雍正年间修整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桥身残旧,不适应交通发展需要,乘整顿市容改建马路之机,于是全部拆掉,另建两墩一跨度的钢筋水泥构筑至今。苍劲有力的“宾阳桥”三个大字桥名碑,经大埔县博物馆收存,放于茶阳影剧院内。
(2)“襄阳桥”:位于柳树街(今万川路)与坛下坝之间,跨小靖河上,同“宾阳桥”遥遥相望,俗称“下桥关”。亦是花岗岩长条石桥,有两个桥墩,曾迭遭洪水冲毁,修建多次,直至解放后,由茶阳镇政府将原桥墩加固,并铺以钢筋水泥,再围栏杆以保安全。虽较“宾阳桥”低矮,但行人往来称便。
(3)“星街桥”:位于新街头与星街坪之间的漳溪河上,原是花岗岩石铺筑,有桥墩七个,后被洪水冲毁,枯水期犹可见桥墩原址。为便于商旅来往,曾在就近架设树桥代替,直到“仙基桥”建成才拆除。

六、古 寺 庙


(1)“清泉寺”:位于茶阳东门外  示上。建于唐朝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迄今已逾一千多年。相传唐潘了拳高僧,最先卓锡于此,建寺礼佛。该寺四面环山,而寺旁有一清泉,泉水极为清冽,故名“清泉寺”。1984年经专家考察、化验证实泉水含有多种化学微量元素,是为天然矿泉,业已生产,闻名遐迩的鹤鼎矿泉水,
就出自此附近。往左出口处有瀑布,是为“东  示悬流”,茶阳八景之一。
(2)“南华寺”:在茶阳西门外二里许,位于漳溪河西岸,峰峦苍秀,山半凹曲成巢,建于清。百侯萧一恕倡建该寺。自河岸以上石级曲径盘旋,高约三百余级。寺后亭台木石,极其曲折多姿,距寺左约五丈,有三巨石嵌成的“南华石洞”,是“茶阳八景”之一。
(3)“万寿寺”(俗称“万寿宫”):在茶阳城西大埔中学金山顶左下方。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元)知县辛图猷创建,原名“观音堂”,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为洪水淹圮,知县胡文彦重修,后又遭火焚,留下断垣残壁,今已无迹可寻。寺右有“华陀、药王先师庙”,香火甚旺,现都已拆废。当年此地,古木参天,浓荫凉爽,是夏日避暑胜地。
(4)“湖山禅院”:位于茶阳西湖村,地处汀江曲流处,水静如湖,峰峦对峙,风景幽美,故号“湖山”。明万历年间(约公元1605-1608年)知县伍凤章修建一楼叫“大来阁”,移祀印山真武神像在此。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夏,因台风,北阁被摧毁,由城内廪生饶垍移建于龙井岗,辟精舍,住有僧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庠生饶华衮等邑绅募修为“湖山禅院”,寺座南朝北,土木结构,分上、下堂及左右迥廊,右横还建有一列平房,后座有楼,可眺望远山及大江滔滔。大门高耸,雄伟大方,顶书“湖山禅院”门额,字大如斗,苍劲有力,为饶华衮所书。整个地方面积500余平方米。寺供北极玄武天真大帝,由花岗石雕刻而成,石像高约2.3米,大约1.2米,左足踏龟,右脚踏蛇,状极精致,栩栩如生,颇有工艺价值。寺前是面临汀江,月白风清,水波不兴,夜晚有画舫在此招徕客人游湖,笙歌宴舞,诗人骚客恒留连忘返,故有称“湖山月舫”,亦是为茶阳八景之一。可惜,“湖山禅院”已被拆为平地,画舫游踪亦不可寻了。近年有热心人士募款在原址修建,但远不如当年之雅致壮观。
(5)“集福寺”:在茶阳城外神泉唐屋附近。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建,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元)知县吴文彦倡修,占地颇广,结构亦佳。寺前有泉水涌出,清冽异常,故名“神泉”,后已湮没。寺后古木成林,前临汀江,与印山遥遥相对,日落黄昏,归鸟回巢,晚霞映水,驻足远眺,畅人心怀,故称“神泉秋望”,亦为“茶阳八景之一”。今寺已辟为仓库和民居了。
(6)“西竺庵”:在茶阳西门城墙下。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群众合资建,俗称“下斋堂”。寺结构特异,楼梯转折,另辟暗阁内室,殊为精致。
(7)“慈渡庵”:在茶山东麓,俗称“上斋堂”。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群众合资建。今已为民居。
(8)“茶山福王庙”:位于茶阳东门城墙外的茶山上。庙侧有古榕树,凉荫十数丈。又称“开邑茶山公王庙”,有“老神”尊号。
(9)“关岳庙”:在大埔中学右下方,“丝纶世美”牌坊右侧,与大埔中学左侧的“文昌祠”同称文武两庙。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知县张思调修建。有前后殿,入门两旁塑有石马等。原单祀忠义神勇关圣大帝(关羽),后加祀岳忠穆武王(岳飞)。
(10)“文昌祠”:在大埔中学左侧。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知县王演畴建,内有魁星楼,祀文昌帝君。今已拆毁。
(11)“城隍庙”:在茶阳城西,崇圣祠左侧。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知县欧淮建,为三进中堂、后殿,前为仪门。庙祀城隍塑像、判官及牛头、马面等,状极恐怖,加上昏暗,阴森可怕。庙前筑有戏台一座,后倾圮,辟为花圃,今改为民房。
(12)“天后宫”:在茶阳城外柳树街,原万川南路,面临小靖河。清季香火甚旺,因祀有“天后娘娘”故。现改为民居。
(13)“火神庙”:在茶阳城校场坝。原称“大埔约亭”,后辟为考试场地,又称“演武厅”,楼上祀有火神,故有“火神庙”称号。解放前已拆毁。
(14)“三圣公王庙”:在茶阳岗腹窠口,公众合资建。背山面水(小靖河),静谧异常,香烟旺盛。今已辟为公路。
(15)“邹公庙”:位于茶阳城外印山(即“天印山”)之麓,前临小靖河。初是真武帝与邹公并祀。明万历三十三到三十六年间,移真武帝于西湖湖山禅寺,便单祀邹应龙,故称“邹公庙”。

七、古  墓


宋张雷墓:在金山之麓,大埔中学秀庐右侧。此地古称“榕岗”。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邑人邬仲龄筑室掘地得石碑,镌有“宋象州签判从政张雷墓”十个大字碑,下嵌志铭石二方,启视但见坎中铜镜一枚,余无所有,知县高彦登仍封其墓,依式重竖碑石修复。今墓碑已湮没。

网友眼中的茶阳:

飞扬大埔之不老的传说----茶阳专集(一)  请点击》》》
飞扬大埔之不老的传说----茶阳专集(二)  请点击》》》
透过镜头看茶阳 请点击》》》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茶阳花环龙

花环龙源于大埔县茶阳镇下马湖村的“软腰龙”(俗称“舞龙灯”)。早在清朝康熙年间,茶阳镇里饶姓居民“光禄大夫”房下第十四世祖兆源公,到远离六公里外的山区下马湖耕山种田,搭寮居住,后逐渐定居,形成村落。到了十八世,下马湖已是人丁兴,出于每年春节、元宵回茶阳祭祖的需要,秀才饶君滚就想到要做龙灯、舞龙灯。几经周折、想方设法,饶君滚才打入县衙,模仿龙的图案,将它画下来,然后照图案用竹、纸编扎成龙状,组织下马湖饶家人舞龙,在村内外四处游动。此后的每年春祭和正月十三赏灯时,村民们便把龙灯取出来翻新,带回城里饶姓宗祠祭祖赏灯,以舞龙庆贺新春并代代承传至今,已长达二百余年。

网友眼中的花环龙:
中国花环龙  请点击》》》
大埔县城元宵夜文艺活动之《花环龙》视频  请点击》》》
茶阳------中国花环龙之乡  请点击》》》
茶阳花环龙舞  请点击》》》
发表于 2010-7-23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小编11 于 2010-7-23 10:08 编辑

茶阳百年老街

幽长而又狭窄的老街上,店面样式既有原始的杉木铺栅,也有高大雄伟的西式风格,人们从破旧的店面上方隐约可辨的招牌字样可以想象出当年铺号林立的繁华与热闹,想象出路人站在骑楼下购买日用品的情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街上的店铺大多数已经关门,只留下一些即将消逝的边缘行业,如钟表店、理发店、竹器店等。经历过漫长岁月中风雨的侵蚀冲刷,虽然烟云尽散,繁华归去,但这街这路这房这屋还在,饱经沧桑的建筑依然故我,丝毫不弃,商铺楼宇保存得还十分完好,除了极个别的地方有新整修外,其余的竟连翻修的都很少见。斑驳的墙面,木板骑楼,处处彰显出历史的端庄,就连那西洋装饰的店面虽然显露出的是气派与华丽,但内敛而不张扬,保留着一种大家风范般的气宇轩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老街一直保留着它那平和安然的气度。当人们迈着现代的脚步,踩踏在往昔的街面上时,起落间,扬起了历史的尘土,那种时光倒流的感觉,那种现代与历史相碰的感觉让人倍感奇异。

    如果说恬静的老街彰显出了历史的厚重,那街上的民居又有着另一番别样的风情。位于老街中段的“旋庐”是一座融中西方建筑艺术的特色民居,它由当地何氏华侨75年前投资兴建,属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站在该屋最高层的楼面上,可以鸟瞰整个茶阳古镇。何氏侨民与千千万万的客家华侨一样,当他们漂洋过海在异地他乡积聚了一些钱财后,便在故土选址建业,建造房屋时一方面固守客家人的传统习俗,另一方面受外洋思想的影响,内部结构按客家传统布局,外墙装饰则采用通廊圆拱造型,以圆润舒畅线条之美突出特色,显得气宇轩昂,豪华气派。大门门额上方的“旋庐”二字由原国民党元老、茶阳本土知名人士邹鲁题写。

    老街老店,古色古香;老屋老房,古风古韵。一千多年来的风雨兼程,跨越了繁华与喧嚣,迎来了安详与静寂,古镇始终泰然自若,老街一直悠然自得。穿行小巷,令人感叹不已,漫步老街,令人思绪万千。
    古镇建在紧靠河流的平地上,四周青山环抱,绿水缠绕,老街建筑至今还保存着传统样式,商铺鳞次栉比,房屋属砖木结构,黑瓦灰墙,木板骑楼,杉木铺面,处处显露出古朴情韵。漫步老街,令人感觉一股古风徐徐吹来,古老的街道,古老的房屋,犹如封存已久的陈年老酒,让人回味无穷。

    幽长而又狭窄的老街上,店面样式既有原始的杉木铺栅,也有高大雄伟的西式风格,人们从破旧的店面上方隐约可辨的招牌字样可以想象出当年铺号林立的繁华与热闹,想象出路人站在骑楼下购买日用品的情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街上的店铺大多数已经关门,只留下一些即将消逝的边缘行业,如钟表店、理发店、竹器店等。经历过漫长岁月中风雨的侵蚀冲刷,虽然烟云尽散,繁华归去,但这街这路这房这屋还在,饱经沧桑的建筑依然故我,丝毫不弃,商铺楼宇保存得还十分完好,除了极个别的地方有新整修外,其余的竟连翻修的都很少见。斑驳的墙面,木板骑楼,处处彰显出历史的端庄,就连那西洋装饰的店面虽然显露出的是气派与华丽,但内敛而不张扬,保留着一种大家风范般的气宇轩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老街一直保留着它那平和安然的气度。当人们迈着现代的脚步,踩踏在往昔的街面上时,起落间,扬起了历史的尘土,那种时光倒流的感觉,那种现代与历史相碰的感觉让人倍感奇异。

    如果说恬静的老街彰显出了历史的厚重,那街上的民居又有着另一番别样的风情。位于老街中段的“旋庐”是一座融中西方建筑艺术的特色民居,它由当地何氏华侨75年前投资兴建,属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站在该屋最高层的楼面上,可以鸟瞰整个茶阳古镇。何氏侨民与千千万万的客家华侨一样,当他们漂洋过海在异地他乡积聚了一些钱财后,便在故土选址建业,建造房屋时一方面固守客家人的传统习俗,另一方面受外洋思想的影响,内部结构按客家传统布局,外墙装饰则采用通廊圆拱造型,以圆润舒畅线条之美突出特色,显得气宇轩昂,豪华气派。大门门额上方的“旋庐”二字由原国民党元老、茶阳本土知名人士邹鲁题写。

    老街老店,古色古香;老屋老房,古风古韵。一千多年来的风雨兼程,跨越了繁华与喧嚣,迎来了安详与静寂,古镇始终泰然自若,老街一直悠然自得。穿行小巷,令人感叹不已,漫步老街,令人思绪万千。


网友眼中的茶阳老街:
茶阳街随拍 请点击》》》
一样的 请点击》》》
茶阳老街古朴俊美  请点击》》》
发表于 2010-7-27 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我的家~~~{:9_644:}
发表于 2010-8-27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好久没有去过茶阳了,好像记行有个什么仙人桥。
发表于 2010-8-27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不錯的一個地方
发表于 2010-8-27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我的家乡茶阳------中国花环龙之乡
发表于 2010-8-27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中山路、大华路、电影院院。呵。小时候的记忆基本集中在这几个地方了。
发表于 2010-8-2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楼主介绍得非常清楚,辛苦您。
发表于 2010-8-27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我的家乡 不錯的一個地方 楼主介绍得非常清楚 辛苦您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27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英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8-27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10_565:} 回复 12# 如意


    是仙居桥
发表于 2010-8-27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我可爱的家乡--茶阳{:10_6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5-24 23:25 , Processed in 0.08137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