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38|回复: 22

三河中山纪念堂碑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2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据说,由于大埔县政府在“重修三河中山纪念堂暨中山公园碑记”文中的……“文革浩劫”,公园内亭碑、纪念堂内文物损毁殆尽。目前外地在到底中国那里的中山纪念堂才是全国第一个或首个中山纪念堂又起争议,人家说,你们自己的政府都说公园内亭碑、纪念堂内文物损毁殆尽了,有人在怀疑现在三河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亭子内那个碑记是不是真的,甚至,公开骂大埔那位发掘论证大埔县三河中山纪念堂是国内首个中山纪念堂的学者是骗子。为了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是否应该请大埔县政府出面说明或对现在的“重修三河中山纪念堂暨中山公园碑记”作修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梦中笑 + 6 好帖,我不支持谁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13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lhy888 于 2013-5-14 11:41 编辑 " f- K9 B4 g/ N
8 x: e* r! y1 I4 i! W
是“大埔县人民政府”,为“以志永远”用黑石金字,镌石立碑,以“损毁殆尽”的弥天大谎言,彻底否定2003年出土的《三河中山纪念堂记》碑的存在,其实是大埔县政府自毁三河中山纪念堂首建铁证,授人以柄,这样的政府,不可理喻。大埔县政府知错要改,否则,将失去民心(见下面照片)。# |( s  u2 A& e6 r+ R
084226lqbingmazauqzpmj.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梦中笑 + 4 有图有真相。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13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真不知道。
发表于 2013-5-13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真不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lhy888 发表于 2013-5-13 08:50
8 W% j" V2 I7 \. u* N6 A$ w是自称“大埔县人民政府”者,为“以志永远”用黑石金字,镌石立碑,恬不知羞耻的以“损毁殆尽”的欺侮盗名 ...
3 _& k9 y: D; Y+ T2 s( a
能否请介绍一下,2003年出土时的三河中山纪念堂碑记有关情况,如,原来在那里发现,谁发现,经过什么论证,证明该碑就是当年建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的碑记,谢谢!
发表于 2013-5-13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fengfeng 于 2013-5-13 18:04 编辑 ! g5 j, @$ O( T
流水埔人 发表于 2013-5-13 15:31 * o2 u4 U1 j3 J" t) a
能否请介绍一下,2003年出土时的三河中山纪念堂碑记有关情况,如,原来在那里发现,谁发现,经过什么论证 ...
) g" x- Q) d5 i- W0 c8 f; x, p

; j/ _1 |0 c: k4 Z大埔中山纪念堂; u9 _1 y2 H( U: h7 e- K( A( f
9 K$ F! A/ s6 U# a
  
3 L$ s$ N/ K" O7 V: j全国首座中山纪念堂在广西梧州吗?近日,随着梅州市大埔县三河坝中山纪念堂修复开放,这项历史纪录已经被改写。位于三河坝中山纪念堂前的大型石碑记载,这座中山纪念堂于1929年落成,比建于1930年的梧州中山纪念堂早一年,是目前发现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1929年兴建),该建筑为两层水泥框架结构,面积近500平方米,由胡汉民题写的“中山纪念堂”字样镶嵌在楼顶匾额上。堂中仍保留了孙中山生前真迹“博爱”二字,还挂有蒋中正书题“景仰国父”及林森书题“作君之师”等匾额。而一楼摆放的真人比例大的蜡像,生动再现了当年孙中山先生到三河坝劳军后与陈炯明在天主教学区内商议粤、桂、滇三地联军大计的情景,随侍的还有蒋介石、胡汉民等人。     ( v* B) l! {# z% J& J
为何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建于偏僻的山区小镇呢?据大埔县人大袁光明副主任介绍,这要从这座纪念堂的建造者、三河坝华侨徐统雄先生说起。徐统雄早年在马来西亚与孙中山相识,深为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感动,在孙中山革命最困难的时候,他卖掉自己在当地的7间店支持革命,后来干脆回国追随孙中山先生。被孙中山称为“国叔”。; [5 c4 x/ i) J" G4 n, a! i
1918年4月中旬,孙中山先生来到大埔县三河坝,与驻三河坝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商谈联合桂、滇、粤三军北伐窃国贼袁世凯事宜,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夹道欢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1929年,徐统雄到海外在华侨中募捐巨资,修建了这座中山纪念堂,同时兴建中山公园。9 h4 J& n: N% R9 O2 C; b
" l' N; Z. v" H* G) {1 J6 M
据三河坝镇70多岁的李阿伯说,中山纪念堂占地250多平方米,为钢筋水泥二层楼房。纪念堂在当时是三河镇最威的建筑之一。当时纪念堂前的甬道两侧分立石羊、石马、石虎及手执朝笏的一对仲翁。六角碑亭内竖立的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刻写着建造纪念堂的经过。堂内墙上挂有国民党多位元老的题字和牌匾。二楼有蒋介石、张学良联名签署的保护布告。可惜在“文革”时期,这些文物均遭捣毁,墙上的题字亦被粉刷掩盖。后来中山公园被改为小学运动场。
1 X& m$ L6 u& [, N7 L& b万幸的是石碑能保存下来。据老人回忆,当时亦有人将石碑当“四旧”物品砸毁。肇事者携带铁锤,欲将石碑砸烂之时,汇城村小学副校长饶仕健老师站出来以身护碑,向肇事者说这是文物不能砸。当地村民对纪念堂也很有感情,许多村民支持饶老师,石碑被保存下来。后来石碑被挖起,埋在地下。
' Q9 w+ ~: v1 s/ S& ]2003年,这块埋在地下长达37年的珍贵石碑,终于重见天日。当年大埔县提出人文兴县的发展理念,当地的人文古迹被刷亮。据当地群众反映,中山公园地下埋着一块石碑。当年11月,当地考古人员将石碑挖出,发现石碑记录着修建中山纪念堂的来龙去脉。而根据碑文记载,从而使文史专家们印证了中山纪念堂的建成年代。石碑上刻有三河坝中山纪念堂建于1929年字样,比建于1930年的梧州中山纪念堂早一年,比建于1931年的广州中山纪念堂早两年,是目前发现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碑文提到三河镇为梅河、汀江、梅潭河之汇,水患频繁,“一流之涨,街衢为之淹汨,城浸时可及旬”。后在倡建中山纪念堂与中山公园的同时“募集巨资,筑避水所於官山之下”并记载:“总理苦斗一生,所为无非为国为民,今以堂为纪念,其亦师其爱国爱民之志欤”,“爱乡之心,原为爱国之本,未可以其事小而讥也。苟善推之,可扩充而至於世界人类 ” 据考证,初步认定该石碑为广东出土最早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之碑记,石碑的发现使这座位于偏僻山区的纪念堂价值倍增。当地政府按修旧如旧的原则,拨款600万元重修。
: E  E! s+ C* H: I$ `- R: I/ N( {( j7 d* w) S; [
重修后,原来的中山公园变身为雅致的园林,中山纪念堂内的石灰被刮去,当时国民党人的题字凸现。堂内正中位置有孙中山遗像一幅,上有孙中山字迹“博爱”。堂内正中横梁写有“景仰国父”字样,为蒋介石手迹。“作君作师”为林森所写。被挖掘出来的石碑重新竖立,并且建起了碑亭。纪念堂重修后,在大堂增设孙中山与蒋介石、陈炯明等人的蜡像,重现当年孙中山先生与国民党军官商量军事的情景。二楼举办孙中山先生平生图片展览,资料为广州收藏家罗林虎提供。纪念堂前竖有孙中山先生塑像。
3 H$ }$ A6 ~' w  H' F) Z1 o( l6 p
发表于 2013-5-13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流水埔人 发表于 2013-5-13 15:31
; V+ V$ D' J% H$ h( m能否请介绍一下,2003年出土时的三河中山纪念堂碑记有关情况,如,原来在那里发现,谁发现,经过什么论证 ...
+ k3 S, ]; b# H( W, o1 o
 中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
% ?$ g2 ]0 ]! {3 ]- z7 P9 Q4 P" t6 f1 k4 `. j) e
  据史料记载,袁世凯窃国后,南北分裂,军阀割据,列强环伺。1918年4月中旬,孙中山先生来到大埔县三河坝,与驻三河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商淡联合桂、滇、粤三军北伐讨袁事宜,受到三河民众的夹道欢迎。 4 n# r9 {( k. b8 y; R; @) q+ w

7 I' }5 d2 Y' f, `) P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1929年,大埔县三河镇人徐统雄到海外募捐巨资,在三河汇城村凤翔山脚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道周围的空地上兴建了中山纪念堂,并由曾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长的范?作碑记留念。 6 @+ K! \! p4 W3 G3 B5 e
3 N! e+ G) ^) w; N9 A; a
  纪念堂占地250多平方米,为钢筋水泥二层楼房,正门墙上的“中山纪念堂”为胡汉民所题。堂内正中位置有孙中山遗像一幅,上书孙中山字迹“博爱”。堂前有一座富有传统色彩的牌坊,是同时兴建的中山公园的正门,石牌坊上段的“中山公园”四个隶书大字为胡汉民手书。
# J) x) k; F  v( m, H0 n) I" f0 X9 K! q; R
  据介绍,门内的甬道两侧分立着明代雕就的石羊、石马、石虎及手执朝笏仲翁各一对,石雕高近二米,栩栩如生。
; e1 [. d5 B  _4 h, ^/ i$ M' r' _- }3 S" b. p6 @6 u; k0 A
  为纪念当年建中山纪念堂壮举,三河民众在中山纪念堂左前侧专门建了一座六角碑亭,将《三河中山纪念堂记》石碑立于亭中。 - l% S- W' a1 O

3 f, `: n5 O8 o% ]; c  小学校长冒死护卫石碑
2 U) ~1 |; |4 G( g. ^# X, h+ x. i
* |# p2 {* }$ ]  Q4 z4 O  据汇城村今年74岁高龄的黄锡英婆婆回忆,过去中山公园门内甬道两侧分立着明代雕就的石羊、石马、石虎及手执朝笏的一对仲翁遭摧毁,六角碑亭和《三河中山纪念堂记》石碑也受到破坏。
* V( U( d$ P4 @0 d' [: j
% Y9 I* t0 H9 X7 u! c% r  正当有人举锤欲砸石碑之时,当时汇城村小学副校长饶仕健老师站出来仗义执言,说这是文物万万不能砸,并得到了许多村民支持,这才使石碑幸免于难。后来此处建小学运动场,而当年护碑人饶仕健亦已作古,石碑便被埋在地下长达37年之久。
  g  k5 J0 ]+ t+ d* |2 w* N! [, @1 |. V4 z" {5 L
  本月,大埔县文物保护部门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在汇城村小学的运动场地下挖掘出《三河中山纪念堂记》石碑,据考证,初步认定该石碑为广东出土最早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之碑记,而根据碑文记载,从而使文史专家们印证了中山纪念堂的建成年代。 8 ]4 P4 Z$ m" E. Q3 n% X. ]- I
! x# j; }9 b/ r9 F
  建议将碑文编入当地教材 6 M( W: B# O6 w6 Q, Y
% t5 G3 b% X! d* ]% n+ T$ @0 ?: _. M
  记者接报后于昨天(11月12日)下午赶到了石碑的出土地三河镇汇城村小学,学校因农忙假而显得非常冷清,无人看守的巨大石碑完好无损地安然静卧于正对校门的操场边。
/ l) S: T% F$ `+ F
$ S# R# g+ @( L. u+ A+ v  据测量,这块《三河中山纪念堂记》石碑长4.5米,宽3.6米,厚0.3米,碑旁还卧有一截八角形石柱。碑上字迹清晰可见,碑文由原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范?撰文,当地书法家陈力堂先生以隶书篆刻。
7 n- Z1 C/ h: \( L5 \8 [; p6 c' n) |6 I$ i6 C, i' k% x
  碑文提到三河镇为梅河、汀江、梅潭河之汇,水患频繁,“一流之涨,街衢为之淹汩,城浸时可及旬”。后在倡建中山纪念堂与中山公园的同时“募集巨资,筑避水所于官山之下”并记载:“总理苦斗一生,所为无非为国为民,今以堂为纪念,其亦师其爱国爱民之志欤”,“爱乡之心,原为爱国之本,未可以其事小而讥也。苟善推之,可扩充而至于世界人类……” , S! |' D; t4 ^+ A+ y1 X/ j' T1 c. p

1 d! n( K  y+ L% ~" b# K  据纪念堂所在地汇城村原支部书记、现年74岁的黄锡英老人介绍,当地民众欲出资将石碑在原地重新竖立起来;有文化界人士还倡议将孙中山先生当年抵三河坝活动的情况及文情并茂的纪念碑文列入当地中小学乡土教材中。
- \9 ~; l8 g' z( A/ U( m1 j8 q& ?# n0 f+ H. m5 g$ k! \: @6 B

0 q, O) p* s" `) X. I3 Q& {  Z; X  X4 e6 |
发表于 2013-5-13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fengfeng 于 2013-5-13 18:23 编辑 ( s+ N! O% {9 o, ]7 P
+ I1 M) g" ]! ~% R8 K' B
最早中山纪念堂建在梅州  
/ T! `& C6 s: k# q3 }- d2 k9 ]2003-11-20 09:07:53 
9 q2 r' n7 [& f4 k0 `  w  
2 u/ S" ], @; g' Y
3 h7 P; A6 r) m6 _$ I  
9 ~: C' U! V/ B; H6 ^( u$ Q, ?2 L% m. f' I/ J( `/ Z
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公园
% v; m8 H; Q, ]0 W; a5 V
* b% ^4 E, S: t2 J2 b" F  ' G: x( w: Y- P7 I5 Z* x
( J; b) w6 |7 H8 @( _4 S
碑文完好如初
7 y1 ]$ E3 k0 @2 l8 K" g1 m9 r( T2 i  L/ V! D9 U7 t: U: q

, n8 [& I2 ^% g8 jhttp://www.gdoverseaschn.com.cn/xqjj/gycs/200311200012.htm
发表于 2013-5-13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fengfeng 发表于 2013-5-13 18:21 ) a, ^( V5 Q0 W9 I& _5 ^
最早中山纪念堂建在梅州  - ?8 p, R* r% i
2003-11-20 09:07:53 
( i6 P/ h0 C! l4 H  

. p( f; c  Z; G2 X& d* t0 R+ v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曾是一个不为世人所熟知、甚至连孙中山研究专家也并不知道其存在,1997年时更是将比其晚一年建的广西梧州中山纪念堂看成是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是大埔三河坝汇东村人、现年58岁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金锋,花了6年的时间于2003年为三河中山纪念堂正了名,令其声名远播。他还揭开了当年孙中山到大埔三河坝是为会晤援闽粤军将领、饬令援闽护法而来。
  l7 ~' N: m7 a$ {! Z: R7 t( U; l. `
http://www.meizhou.cn/news/0805/26/08052607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fengfeng 发表于 2013-5-13 17:57 5 ?6 I( i: Y4 T+ h+ P: A! X
大埔中山纪念堂; W% Y' P, ~7 s  A! r! g
- D7 a" N% c! B0 X) h! c
  
5 k: `1 X6 {/ P9 J( v) d
谢谢介绍!请让更多知情人士介绍有关情况,擦亮这块令人景仰的中山纪念堂招牌
发表于 2013-5-13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原南方日报社长范以锦为《汇东人在广州》一书作的序

本帖最后由 lhy888 于 2013-5-14 06:19 编辑 $ `' o# S. ]& f$ w% U
8 m7 V: D7 V" \% k3 \& n
061901pyr6q9fpnn3qftrq.jpg   5 s6 X# q# q; S, O0 ~4 ?, F
原南方日报社长范以锦为《汇东人在广州》一书作的序- T# p4 ^0 Y1 g9 T* s' S; @

( M: t. A4 p' g+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p4 w: A2 d3 }, e* L( G% @2 g                                     范以锦, K. h( m- f" s2 [% R; {9 X" a
      我家位于大埔茶阳镇西湖村,沿江而下几十里就可到达汇东所在的镇——三河镇。上世纪70年代,我在南方日报驻梅州记者站工作,多次到三河采访,也到过汇东。 因此,汇东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4 Y: {8 v8 ?5 Z5 N      然而,真正与我有交往的汇东人却屈指可数。我第一个认识的汇东人是黄永湖。....... t3 Z2 `+ u0 ?2 D& w2 P  a" Z
     其后,我陆续与一些汇东人有交往,而多次交往的当属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金锋。他为确认“中山纪念堂”三河首建的历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3年11月间,邓金锋来到南方日报找我,递上了三河是全国最早建“中山纪念堂"的稿件和可以作为佐证的相关文字材料及照片影印件。我异常兴奋,认为这是一个大新闻,如果千真万确,意味着过去在一些报章记载并被广为引用的“广西梧州中山纪念堂为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的说法将被推翻。当时我在报社担任社长,按新闻职业要求,我们对历史的表述必须真实,来不得半点含糊;同样是职业习惯,我认定这是极为珍贵的新闻线索,应紧抓不放。于是,我立即指定记者与邓金锋见面,希望他们共同弄清细节,做到无懈可击。经一番考证,凭记者和编辑们的独特视觉以及成熟的思维判断,很快就认定邓金锋提供的情况完全属实,而且很有新闻价值。11月11日,《南方日报》以《中山纪念堂梅州最早建》为题作了独家报道,其后许多媒体跟进,引起了史学界和各方面的关注。从此,“中山纪念堂”三河首建,已成为不争的史实。但是,孙中山为何要到三河坝?邓金锋一直追踪到底,查找资料,还历史真实,于2004年6月间再次通过《南方日报》发表文章,澄清了一些误传和不真实的记载。找回历史的真实,是为了教育、激励后人。为此,邓金锋又为力促“纪念堂”重修四处奔走......
" W7 f- T& Z5 |  @" E( X        如今,当我们来到重修的三河“中山纪念堂”和新建的中山公园,为大埔光荣的历史而倍感骄傲自豪时,我们忘不了汇东人——邓金锋。3 x) Y5 i6 w; b  [6 O
     。。。。。。
# p: O# h0 |6 M ) @+ L1 g$ Z6 N
发表于 2013-5-13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梅州日报》2008-5-26第10版文章

本帖最后由 lhy888 于 2013-5-13 22:22 编辑 & u  l& A8 q9 r' C. Y
4 d- j- [$ ^- R3 Z" `$ T
                                    他为三河中山纪念堂正名
" ?6 Z& U/ x  X3 d6 b1 _7 U                                       梅州日报记者  吴优( u( v' g  c0 o8 l$ H7 J
    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曾是一个不为世人所熟知,甚至连孙中山研究专家也并不知道其存在,1997年时更是将比其晚一年建的广西梧州中山纪念堂看成是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是大埔三河坝汇东村人,现年58岁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金锋,花了六年的时间于2003年为三河中山纪念堂正了名,并令其声名远播。他还揭开了当年孙中山到大埔三河坝是为会晤援闽粤军将领,饬令援闽护法而来。
- ~+ f" \& G0 ]4 T$ @) e     今年5月26日至6月1日,是孙中山到三河坝饬令援闽护法90周年纪念日。近日,趁邓教授回乡探亲之机,记者采访了他,听其讲述“正名”背后不为人知的过程和内幕。
# ?% ^' `; I& C' |+ g  R                                        “见文心喜”抄下碑记成“证据”$ d, ?: _1 k5 z" Q; W/ o3 m$ |9 W3 P
       1963年到1966年,邓金锋在大埔三河中学读书,住校的他课余经常到学校旁边的三河中山公园玩。当时《三河中山纪念堂记》的石碑还立于中山公园内中山纪念堂前的六角碑亭里,从小就爱好国文的邓金锋对石碑上的碑文产生了兴趣,“石碑上的文章文句优美,是由大埔三河镇人,曾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哲学名儒’范锜撰写,而且石碑上刻的字非常漂亮,是当地书法家陈力堂用隶书镌石而成。无论是文还是字,我都非常喜欢,每次去都要看上几遍。”因为心喜该碑记,邓金锋认真地把它抄在了笔记本上,离开家乡到广州读书时,带在身边。& z7 E1 ]6 M9 V9 l- X7 o" D7 P
     1997年3月24日,《广州日报》报道了建成于1930年的广西梧州中山纪念堂,说那是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邓金锋拿着报纸激动地大叫:“不对,不对,它怎么可能是最早的,我们大埔的中山纪念堂比它还早建!”邓金锋翻出当年的笔记本,碑记中记载着三河中山纪念堂的建成时间是民国十八年夏,也就是公元1929年,比1930年建成的广西梧州中山纪念堂还早一年!所以,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才是全国最早建成!& h2 d( e  {. i. ~0 L" d
      这个结论让邓金锋热血沸腾。“没想到当初因为‘见文心喜’而抄下的碑记,今天成了‘证据’,我一定要为我们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正名!”* H" W6 i% R5 p; s: N6 Q
                                    历时六年终为三河中山纪念堂正名
$ ^7 P- G7 w" ], G6 \& K6 n        可是,令邓金锋没想到的是,这个正名过程,竟历时六年。
4 y4 H4 m3 v, f      邓金锋知道,只凭自己所抄下的碑记,是无法说服世人的,只有找到石碑,正名才有希望。于是,1998年春节,邓金锋利用回大埔探亲的机会,找到了当时在大埔三河汇城小学任校长的堂弟邓国钢及学校老师刘国安等人,了解石碑的下落。  A; S2 ~6 M# ]' V. |* u: r
      他们带邓金锋来到汇城小学,指着学校篮球场的一角告诉他,石碑就埋在那里。原来,在三河中山公园和纪念堂建成后的第八年,三河汇城小学就被建堂者徐统雄先生安置在了中山公园内,纪念堂被该校长期作为礼堂使用。“文革”期间,六角碑亭及部分文物被毁,石碑则被弃置在公园的草坪上。后来汇城小学在纪念堂前修建篮球场,因为石碑太重(重5.5吨)无法搬动,只好用土将其掩埋在篮球场边。
% D1 g! ^- D$ R( O/ ?; w/ Z5 `      “埋的时候石碑还完整吗?”邓金锋着急地问。“还很完整,几乎没有什么破损。”听到堂弟的话,邓金锋心里踏实了,并叮嘱堂弟,暂时不要动它,等时机成熟了再来挖。
1 J0 j& A7 _4 Z+ ]      知道了石碑的下落,邓金锋开始了正名之路,但收效都不大。后来,一位朋友点醒他,要想达到效果,必须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对啊,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人家广西梧州中山纪念堂不也是经新闻媒体报道后才被人所知的吗?4 }: X# }: A0 R
      2003年,孙中山诞辰137周年纪念日的前夕,邓金锋等来了这个宣传的极好时机。于是,在2003年11月2日上午,邓金锋首先拜会了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专家段云章教授(原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和邱捷教授(广东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向他们介绍了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情况。经过邓金锋的介绍,两位专家这才知道,在大埔三河竟然还有个中山纪念堂!邱捷教授说:“如果你的介绍属实,这个纪念堂非常有价值,碑文是你抄的,真假我们无法辨别,被埋的石碑才是关键,石碑上的文字才是铁证。你有没有把握将石碑挖出来?”邓金锋肯定地说没问题,并立即打电话给当时三河镇党委书记张昭锋,告知他埋碑的地点,请他马上组织人员挖出来。
( f0 q! |* c" q0 |: D  C! x1 D     当天下午,张昭锋书记亲自带人去挖,因其对石碑具体位置不明,邓金锋便用手机遥控指引他们寻找埋碑位置。很快,他们找到了埋碑地点并挖出了石碑。张书记高兴地告诉邓金锋:“碑很大,保存完好!”邓金锋听了非常激动,连声叮嘱:“一定要保护好,这可是国宝!”
# p; n! }8 Q" p3 g/ g     第二天,邓金锋带上写好的新闻稿和其他资料,找到《南方日报》社社长范以锦。范社长马上叫记者与他见面,要其马上进行核实并报道。
. M9 D" g- m# ?" c2003年11月11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前一天),《南方日报》以《中山纪念堂梅州最早建》为题进行独家报道,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强烈反响,中国新闻社、《广州日报》、《扬子晚报》和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和报导。
0 p9 a2 `- W! |% h( K      历时六年,邓金锋终为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正名!
0 g' W4 T* X4 B$ ^! s8 j                                “孙中山到三河是为饬令援闽护法”( C% u" b. S2 w* _+ P& E
         可是这时,还有一个事实并未得到澄清,那就是孙中山到三河所为何事。
) {; w+ m2 ]9 T7 I6 h       “当年看碑记时,对《三河中山纪念堂记》中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理解,但对其中一句‘民七援闽孙总理曾莅斯土也’久久不能理解。”为了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邓金锋查了很多资料,但都无法得解。后来,广东省社科院和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专家编著的《孙中山辞典》一书在1994年9月出版,他当即买了一本,其中就有“援闽粤军”的词条,详细说明了孙中山先生当年赴三河坝饬令援闽护法的情况。据记载,1918年5月26日,护法运动中受滇、桂军阀排挤的孙中山先生由粤赴沪途中,从汕头乘船到大埔县三河坝,到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会晤诸将领,力促其攻闽,征讨福建的北洋军阀。孙中山在三河坝停留了6天(中间曾于28日到松口,翌日返回)。6月1日,孙中山离开三河坝经汕赴沪。经孙中山攻闽动员,全军将士经过10个月的奋战,以少胜多,打败了福建督军李厚基的北洋军,占领闽西南20多个县,建立了根据地,称为“闽南护法区”。
6 j' i# l& }& }! r, v3 {5 S      直到此时,邓金锋才知道孙中山到三河是为了饬令援闽护法,而不是如当时梅州及大埔一些文史资料记载的,是为到大埔县三河坝和梅县松口视察!/ b0 \  F3 K5 }' m6 V
2004年6月,邓金锋再次来到南方日报社,将这一情况说明。当年6月22日,《南方日报》以《新发现碑记揭开鲜为人知革命史》为题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报道,这段史实终于为众人所知。# d$ b$ ^+ U# C: s
                                      四处奔走力促纪念堂重修
( a3 ]  b) H2 |8 H      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虽然得以正名,但因为财政困难等原因,大埔县一直未能对纪念堂进行修整,石碑出土半年后依然卧于地面,未能进行保护,随时都有被损坏的危险。; X  E  c: [+ K9 w* L  ~
    “这怎么成?”邓金锋想了很多办法筹措资金建亭立碑,但效果不大。4 m  ~' x( T2 Y5 u# o2 @' B  L
      后来,邓金锋从《南方都市报》报道得知,2004年3月广东省台盟曾向省人大政协会议递交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提案。为了让全国最早建成的三河中山纪念堂早日恢复本来面目,2004年4月25日,邓金锋找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台盟主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陈蔚文,向他作了汇报。陈蔚文听了以后当即表示要利用直通车机制,写提案向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德江报告,请省里给予支持,经邓金锋牵线,提案由大埔方面起草,由邓金锋转交给了陈蔚文。不久,提案通过。9 K% L9 h$ q6 P1 @9 B( W+ w% n
2004年7月,大埔县委、县政府雷厉风行,投资600万元,重修三河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公园。首先将汇城小学迁出中山公园,并在省、市文物部门的指导下,对“文革”期间被拆除的一些附属设施进行原貌修复和重建,还在纪念堂大门口增设了孙中山铜像,在纪念堂内增设了孙中山、胡汉民、陈炯明、蒋介石等历史人物的蜡像,生动再现当年孙中山在三河坝敦促陈炯明援闽护法的历史情景。% Q. O( r. u! Q7 S7 ?& k5 K7 }
     2004年底,经全面修葺的三河中山纪念堂重新开放。
8 \! T" A3 z3 _" [  b
发表于 2013-5-13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流水埔人 发表于 2013-5-13 15:31
( b8 s: S7 ~* N# @, y; }' X能否请介绍一下,2003年出土时的三河中山纪念堂碑记有关情况,如,原来在那里发现,谁发现,经过什么论证 ...
# l7 L$ U# V. i
                                                 他为三河中山纪念堂正名                                梅州日报记者  吴优& {6 I$ D; r! e( T+ R
    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曾是一个不为世人所熟知,甚至连孙中山研究专家也并不知道其存在,1997年时更是将比其晚一年建的广西梧州中山纪念堂看成是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是大埔三河坝汇东村人,现年58岁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金锋,花了六年的时间于2003年为三河中山纪念堂正了名,并令其声名远播。他还揭开了当年孙中山到大埔三河坝是为会晤援闽粤军将领,饬令援闽护法而来。8 x+ N% U# c; Q, |4 T
     今年5月26日至6月1日,是孙中山到三河坝饬令援闽护法90周年纪念日。近日,趁邓教授回乡探亲之机,记者采访了他,听其讲述“正名”背后不为人知的过程和内幕。3 Y, z0 [7 O0 w" i& b
                                 “见文心喜”抄下碑记成“证据”      
' s- U' T; u0 e0 a( I" P  k+ d   1963年到1966年,邓金锋在大埔三河中学读书,住校的他课余经常到学校旁边的三河中山公园玩。当时《三河中山纪念堂记》的石碑还立于中山公园内中山纪念堂前的六角碑亭里,从小就爱好国文的邓金锋对石碑上的碑文产生了兴趣,“石碑上的文章文句优美,是由大埔三河镇人,曾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哲学名儒’范锜撰写,而且石碑上刻的字非常漂亮,是当地书法家陈力堂用隶书镌石而成。无论是文还是字,我都非常喜欢,每次去都要看上几遍。”因为心喜该碑记,邓金锋认真地把它抄在了笔记本上,离开家乡到广州读书时,带在身边。/ R9 c5 {7 p; s+ y8 }: @
     1997年3月24日,《广州日报》报道了建成于1930年的广西梧州中山纪念堂,说那是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邓金锋拿着报纸激动地大叫:“不对,不对,它怎么可能是最早的,我们大埔的中山纪念堂比它还早建!”邓金锋翻出当年的笔记本,碑记中记载着三河中山纪念堂的建成时间是民国十八年夏,也就是公元1929年,比1930年建成的广西梧州中山纪念堂还早一年!所以,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才是全国最早建成!
0 h! u2 v( \2 \2 P) ]% \- ^      这个结论让邓金锋热血沸腾。“没想到当初因为‘见文心喜’而抄下的碑记,今天成了‘证据’,我一定要为我们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正名!”
5 C  \$ V/ G4 j% x! A' `                                    历时六年终为三河中山纪念堂正名
1 d/ s1 S  B) W1 @, @/ @# q: r        可是,令邓金锋没想到的是,这个正名过程,竟历时六年。
* K- @$ w: f' _# J      邓金锋知道,只凭自己所抄下的碑记,是无法说服世人的,只有找到石碑,正名才有希望。于是,1998年春节,邓金锋利用回大埔探亲的机会,找到了当时在大埔三河汇城小学任校长的堂弟邓国钢及学校老师刘国安等人,了解石碑的下落。
; j9 [( X  y5 Y      他们带邓金锋来到汇城小学,指着学校篮球场的一角告诉他,石碑就埋在那里。原来,在三河中山公园和纪念堂建成后的第八年,三河汇城小学就被建堂者徐统雄先生安置在了中山公园内,纪念堂被该校长期作为礼堂使用。“文革”期间,六角碑亭及部分文物被毁,石碑则被弃置在公园的草坪上。后来汇城小学在纪念堂前修建篮球场,因为石碑太重(重5.5吨)无法搬动,只好用土将其掩埋在篮球场边。
" v4 |  q4 e# }8 f& f8 S      “埋的时候石碑还完整吗?”邓金锋着急地问。“还很完整,几乎没有什么破损。”听到堂弟的话,邓金锋心里踏实了,并叮嘱堂弟,暂时不要动它,等时机成熟了再来挖。
1 Q8 g8 q% V, ^( M+ Q      知道了石碑的下落,邓金锋开始了正名之路,但收效都不大。后来,一位朋友点醒他,要想达到效果,必须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对啊,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人家广西梧州中山纪念堂不也是经新闻媒体报道后才被人所知的吗?
% v; a' r  r# O- a; Q& _  g      2003年,孙中山诞辰137周年纪念日的前夕,邓金锋等来了这个宣传的极好时机。于是,在2003年11月2日上午,邓金锋首先拜会了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专家段云章教授(原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和邱捷教授(广东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向他们介绍了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情况。经过邓金锋的介绍,两位专家这才知道,在大埔三河竟然还有个中山纪念堂!邱捷教授说:“如果你的介绍属实,这个纪念堂非常有价值,碑文是你抄的,真假我们无法辨别,被埋的石碑才是关键,石碑上的文字才是铁证。你有没有把握将石碑挖出来?”邓金锋肯定地说没问题,并立即打电话给当时三河镇党委书记张昭锋,告知他埋碑的地点,请他马上组织人员挖出来。* H5 {$ U' ?0 a
     当天下午,张昭锋书记亲自带人去挖,因其对石碑具体位置不明,邓金锋便用手机遥控指引他们寻找埋碑位置。很快,他们找到了埋碑地点并挖出了石碑。张书记高兴地告诉邓金锋:“碑很大,保存完好!”邓金锋听了非常激动,连声叮嘱:“一定要保护好,这可是国宝!”/ r1 b9 `: E5 H
     第二天,邓金锋带上写好的新闻稿和其他资料,找到《南方日报》社社长范以锦。范社长马上叫记者与他见面,要其马上进行核实并报道。. e7 g: u. \4 D1 N3 i4 q
2003年11月11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前一天),《南方日报》以《中山纪念堂梅州最早建》为题进行独家报道,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强烈反响,中国新闻社、《广州日报》、《扬子晚报》和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和报导。: h% R0 Z0 _# }2 u: g6 y6 t. w4 V
      历时六年,邓金锋终为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正名!0 e% ]) s9 a) i# L2 E
                                          “孙中山到三河是为饬令援闽护法”         . L  a# a. A- p. R
      可是这时,还有一个事实并未得到澄清,那就是孙中山到三河所为何事。& J: w" V0 M: R; u" V2 ?3 l
       “当年看碑记时,对《三河中山纪念堂记》中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理解,但对其中一句‘民七援闽孙总理曾莅斯土也’久久不能理解。”为了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邓金锋查了很多资料,但都无法得解。后来,广东省社科院和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专家编著的《孙中山辞典》一书在1994年9月出版,他当即买了一本,其中就有“援闽粤军”的词条,详细说明了孙中山先生当年赴三河坝饬令援闽护法的情况。据记载,1918年5月26日,护法运动中受滇、桂军阀排挤的孙中山先生由粤赴沪途中,从汕头乘船到大埔县三河坝,到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会晤诸将领,力促其攻闽,征讨福建的北洋军阀。孙中山在三河坝停留了6天(中间曾于28日到松口,翌日返回)。6月1日,孙中山离开三河坝经汕赴沪。经孙中山攻闽动员,全军将士经过10个月的奋战,以少胜多,打败了福建督军李厚基的北洋军,占领闽西南20多个县,建立了根据地,称为“闽南护法区”。
8 h4 O' O/ G8 k, ?4 U3 O+ A5 ~/ y      直到此时,邓金锋才知道孙中山到三河是为了饬令援闽护法,而不是如当时梅州及大埔一些文史资料记载的,是为到大埔县三河坝和梅县松口视察!
: m# d7 P" `/ e, |1 ^& R" r6 z2004年6月,邓金锋再次来到南方日报社,将这一情况说明。当年6月22日,《南方日报》以《新发现碑记揭开鲜为人知革命史》为题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报道,这段史实终于为众人所知。3 ^* l$ }+ b5 l
                                         四处奔走力促纪念堂重修     
6 r% X0 R9 L# I4 x    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虽然得以正名,但因为财政困难等原因,大埔县一直未能对纪念堂进行修整,石碑出土半年后依然卧于地面,未能进行保护,随时都有被损坏的危险。
" c( C( [; p4 F3 w) b* ^( e0 T    “这怎么成?”邓金锋想了很多办法筹措资金建亭立碑,但效果不大。
* w8 b( _) @+ p) t2 t  D      后来,邓金锋从《南方都市报》报道得知,2004年3月广东省台盟曾向省人大政协会议递交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提案。为了让全国最早建成的三河中山纪念堂早日恢复本来面目,2004年4月25日,邓金锋找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台盟主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陈蔚文,向他作了汇报。陈蔚文听了以后当即表示要利用直通车机制,写提案向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德江报告,请省里给予支持,经邓金锋牵线,提案由大埔方面起草,由邓金锋转交给了陈蔚文。不久,提案通过。
( D/ G2 U2 P% g2004年7月,大埔县委、县政府雷厉风行,投资600万元,重修三河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公园。首先将汇城小学迁出中山公园,并在省、市文物部门的指导下,对“文革”期间被拆除的一些附属设施进行原貌修复和重建,还在纪念堂大门口增设了孙中山铜像,在纪念堂内增设了孙中山、胡汉民、陈炯明、蒋介石等历史人物的蜡像,生动再现当年孙中山在三河坝敦促陈炯明援闽护法的历史情景。
* Y5 S) Z; m4 R& {     2004年底,经全面修葺的三河中山纪念堂重新开放。
7 g0 W  ]% D/ V6 h3 H/ N8 i
发表于 2013-5-13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流水埔人 发表于 2013-5-13 15:31
4 g% R9 u6 D6 B+ f9 N) _. _% B8 K能否请介绍一下,2003年出土时的三河中山纪念堂碑记有关情况,如,原来在那里发现,谁发现,经过什么论证 ...
" d. u: z  |8 K5 k( W
《张德江与三河中山纪念堂》* Y7 {( `: q( m! b& h/ _% `5 A9 g

/ j+ _6 d! y( p$ H: ^* |% [8 f7 T- V) U0 [9 N% }
      《梅州日报》2008-5-26第10版文章:
3 d: ^) v+ S6 G  S: A+ Y                                             他为三河中山纪念堂正名                                               梅州日报记者  吴优$ N" b" v. V# |+ n* V2 Y: U
. [5 d6 N" m( X( n7 E
                                                          ; g9 Q; G9 o" K( s* w4 ?
       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曾是一个不为世人所熟知,甚至连孙中山研究专家也并不知道其存在,1997年时更是将比其晚一年建的广西梧州中山纪念堂看成是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是大埔三河坝汇东村人,现年58岁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金锋,花了六年的时间于2003年为三河中山纪念堂正了名,令其并声名远播。他还揭开了当年孙中山到大埔三河坝是为会晤援闽粤军将领,饬令援闽护法而来。2 i  o4 P) V3 G& x. g( V2 J6 G
        今年5月26日至6月1日,是孙中山到三河坝饬令援闽护法90周年纪念日。近日,趁邓教授回乡探亲之机, 记者采访了他,听其讲述“正名”背后不为人知的过程和内幕。' T3 x# D6 P' `$ x6 _: u& P
        。。。。。。4 `% H6 x/ y+ |5 x( H6 u8 s

. ^2 p% Y; B0 x8 j( `3 m                                      四处奔走力促纪念堂重修     6 d' R) S. q4 a  _
       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虽然得以正名,但因为财政困难等原因,大埔县一直未能对纪念堂进行修整,石碑出土半年后依然卧于地面,未能进行保护,随时都有被损坏的危险。6 U& p. c4 [2 z+ w6 m0 p* d+ i: {
“这怎么成?”邓金锋想了很多办法筹措资金建亭立碑,但效果不大。3 d5 f/ y2 p+ ~/ r- h" s
      后来,邓金锋从《南方都市报》报道得知,2004年3月广东省台盟曾向省人大政协会议递交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提案。为了让全国最早建成的三河中山纪念堂早日恢复本来面目,2004年4月25日,邓金锋找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台盟主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陈蔚文,向他作了汇报。陈蔚文听了以后当即表示要利用直通车机制,写提案向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德江报告,请省里给予支持,经邓金锋牵线,提案由大埔方面起草,由邓金锋转交给了陈蔚文。不久,提案通过。
& |# [, R) N$ d; n% b. J       2004年7月,大埔县委、县政府雷厉风行,投资600万元,重修三河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公园。首先将汇城小学迁出中山公园,并在省、市文物部门的指导下,对“文革”期间被拆除的一些附属设施进行原貌修复和重建,还在纪念堂大门口增设了孙中山铜像,在纪念堂内增设了孙中山、胡汉民、陈炯明、蒋介石等历史人物的蜡像,生动再现当年孙中山在三河坝敦促陈炯明援闽护法的历史情景。
9 l- Q  U. a6 l0 T! a: l4 E2004年底,经全面修葺的三河中山纪念堂重新开放。' s  n' ^; n9 y- V7 P- P8 a
发表于 2013-5-13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lhy888 于 2013-5-13 22:17 编辑 ) |. l* W1 ]3 Y
fengfeng 发表于 2013-5-13 18:20 / x2 \4 A! Z' K- n2 h9 e
 中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
! |  J  G7 ^" _& V5 f- e+ W3 h' _. o" {% }
  据史料记载,袁世凯窃国后,南北分裂,军阀割据,列强环伺。1918年4 ...
' y7 G3 j. B- h1 z( h! ?0 l
% j2 V4 D0 C$ @2 @6 j8 H3 W
      是“大埔县人民政府”,为“以志永远”用黑石金字,镌石立碑,以“损毁殆尽”的弥天大谎言,彻底否定了2003年出土的《三河中山纪念堂记》碑的存在,其实是大埔县人民政府自毁三河中山纪念堂首建铁证,授人以柄,这样的政府,不可理喻(见下面照片).
4 Z1 Z2 n/ B; Q" A( \ 221354wrbnp91zq5w3h19t.jpg
发表于 2013-5-15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lhy888 于 2013-5-16 08:41 编辑 9 B1 k2 i4 J* T  y/ M, a+ I! B
fengfeng 发表于 2013-5-13 18:20 , I# l, Y: T8 O" g) T
 中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 5 A5 K$ ~* b; P
! P7 d, b% |9 j$ G$ n8 G1 S
  据史料记载,袁世凯窃国后,南北分裂,军阀割据,列强环伺。1918年4 ...
. s8 C4 a, H, n+ j3 O7 o
* B8 e. \, p& @" R, Z
"1918年4月中旬,孙中山先生来到大埔县三河坝,与驻三河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商淡联合桂、滇、粤三军北伐讨袁事宜",上述说法是非常错误的,最起码的,连出土已经10年的《三河中山纪念堂记》看都不看一眼,就连篇累牍的长篇大论起来。《三河中山纪念堂记》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民七援闽孙总理曾莅斯土也。。。。。。”。其意思是指1918年5月26日,护法运动中受滇、桂军阀排挤的孙中山先生由粤赴沪途中,从汕头乘船到大埔县三河坝,到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会晤诸将领,力促其攻闽,征讨福建的北洋军阀。孙中山在三河坝停留了6天(中间曾于28日到松口,翌日返回)。6月1日,孙中山离开三河坝经汕赴沪。经孙中山攻闽动员,全军将士经过10个月的奋战,以少胜多,打败了福建督军李厚基的北洋军,占领闽西南20多个县,建立了根据地,称为“闽南护法区”。上述就是“民七援闽孙总理曾莅斯土也”的含义。(《三河中山纪念堂记》照片见本坛本版《三河中山纪念堂记》一帖)。胡编乱造历史故事是对待历史极不严肃的学术不端行为。 而“大埔县人民政府”,为“以志永远”用黑石金字,镌石立碑,以“损毁殆尽”的弥天大谎言,彻底否定2003年出土的《三河中山纪念堂记》碑的存在,其实是大埔县人民政府自毁三河中山纪念堂首建铁证,授人以柄,这样的政府的胡作非为,在“胡编乱造历史故事是对待历史极不严肃的学术不端行为”的语境下,其手法之笨拙也就不必为怪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目的无非是贪天之功为己有。
发表于 2013-5-16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lhy888 发表于 2013-5-15 19:59
6 c3 f% r" `3 a0 y"1918年4月中旬,孙中山先生来到大埔县三河坝,与驻三河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商淡联合桂、滇、粤三军北伐讨袁 ...

% V/ a( l# Q0 e! n2 f+ b谢了!
发表于 2013-5-16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lhy888 于 2013-5-17 20:27 编辑
6 ?6 |$ h: S' l8 X; x  V
fengfeng 发表于 2013-5-13 17:57 $ }2 C/ k# _$ ]2 V/ t$ @3 e2 A
大埔中山纪念堂6 t% S2 O8 o% C" m& s3 R/ Q
: |* Y9 a: @. C
  

: R# Y; W( y0 y1 `; ?" S
5 W  o: Q+ q$ l# |; y; i& H$ q7 T《三河中山纪念堂记》是刻在一块麻石(又叫花岗岩石)上的,因不是刻在铁板上,故此碑上的文字充其量只能叫“石证”而不能叫铁证,但有人却把此块石碑当做豆腐,其上文字变成了“豆腐证”,更有甚者,他们认为此碑什么都不是,其上文字可以置之不理,随便编造历史,表现在介绍该景点的网文或书本里乱说一通,误导参观者(包括央媒记者)。好在“泰山石敢当”,《三河中山纪念堂记》成了石证,其上说:“。。。。。。民七援闽孙总理曾莅斯土也。。。。。。”。(《三河中山纪念堂记》照片见本坛本版《三河中山纪念堂记》一帖)“民七援闽孙总理曾莅斯土也”解析详见16楼。
发表于 2013-5-21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走遍天涯 发表于 2013-5-13 10:23 0 \+ d+ P: U7 q( L$ `$ Y# n
真不知道。

, }0 S* {, f" `2 c5 e7 G# G阁下您现在尊意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lhy888 发表于 2013-5-13 22:01 " X4 L3 g7 x, Q
他为三河中山纪念堂正名                            ...

' j5 }3 ^0 t5 V' o1 M# h+ @谢谢您和热心、爱心人士提供了许多珍贵材料!
& E! M. D& K+ s( @0 j) X5 e0 q, V希望有人提供1.   当年(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筹建时筹资、设计、开建、建成有关资料;( g1 Z) t: x- O2 K, }- z
            2.   出土碑记的撰写人范绮院长、陈力堂书法家等人当年与建设三河中山纪念堂的有关资料;: e' d! S# `/ ~0 x+ e' e& a
            3.   大埔县志、文史当年有关三河中山纪念堂的有关记载资料;  a9 X# |" t% c+ ]' k$ ^
            4.   2005年重修时广东省和大埔县如何定位(描述)三河中山纪念堂。" T9 p, J4 |4 I
请大家一起来还三河中山纪念堂历史面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5-22 09:05 , Processed in 0.08576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