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82|回复: 8

流行性腮腺炎近期散发 家长应注意别让孩子带病上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8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梅州日报

  本报讯 近两个月来,梅江区部分小学出现流行性腮腺炎的散发病例,通过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目前情况已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较大的聚集性病例。近日,梅城许多中小学生的家长都收到了学校关于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的通知,建议未接种过该疫苗或未患过流行性腮腺炎的学生接种该疫苗。那么,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又该如何防控呢?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据流行病防控专家介绍,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猪头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并可累及各种腺组织及各种脏器,以5—15岁儿童最多见。其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潜伏期末至腺肿消退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介绍,托幼所、中小学校学生密集,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聚集的主要场所。一旦有学生发病,容易引起传播和暴发流行,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减少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建议条件适合的学生尽量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较长,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整个病程约7日至12日。所有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时隔离治疗,腮腺肿胀后10天为隔离期。专家提醒,有的患病学生没有痊愈,家长怕耽误课程就送孩子返校,这样做是不正确的。家长们应该严肃对待,别让孩子带病坚持上课,居家隔离满10天后再返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同学。 (钟智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紫罗兰 + 1 感谢分享,大埔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流行性腮腺炎:症状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流行性腮腺炎:检查

  1.周围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和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偶有类白血病反应。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至中度增高。尿中淀粉酶也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但其增高也可能与胰腺和小肠浆液造酶腺病变有关。

  3.血清学检查

  ⑴中和抗体试验低滴度如1∶2即提示现症感染。

  近年来应用凝胶内溶血法(Hemolysis-in-Gel法)与中和试验基本一致。而比中和抗体的检测简便迅速。但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⑵补体结合试验对可疑病例有辅助诊断价值。双份血清(病程早期及第2~3周)效价有4倍以上的增高。或一次血清效价达1∶64者有诊断意义。如条件许可。宜同时测定S抗体和V抗体。S抗体增高表明新近感染。V抗体增高而S抗体不增高时仅表示以往曾受过感染。

  ⑶血凝抑制试验受病毒感染的鸡胚。其羊水及尿囊液可使鸡的红细胞凝集。腮腺炎患者的恢复期血清有强大抑制凝集作用。而早期血清的抑制作用则较弱。如两次测定效价相差4倍以上。即属阳性。

  ⑷病毒分离早期病例。唾液。尿。血。脑脊液以及脑。甲状腺等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手续较繁。目前无条件普遍开展。

  ⑸肾脏受累时可出现蛋白尿。红白细胞等。甚至类似肾炎的尿的改变。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流行性腮腺炎:鉴别

  ⑴化脓性腮腺炎: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晚期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管流出。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⑵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活动。可发现与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的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⑶症状性腮腺肿大: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或应用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可引起腮腺肿大。为对称性。无肿痛感。触之较软。组织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

  ⑷其他病毒所引起的腮腺炎:已知1。3型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A型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淋巴脉络膜丛脑膜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均可引起腮腺肿大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需作病原学诊断。

  ⑸其他原因所致的腮腺肿大:过敏性腮腺炎。腮腺导管阻塞。均有反复发作史。且肿大突然。消肿迅速。单纯性腮腺肿大多见于青春期男性。系因功能性分泌增多代偿性腮腺肿大。无其他症状。

  ⑹其他病毒所致的脑膜脑炎:腮腺炎脑膜脑炎可发生在腮腺肿大之前(有的始终无腮腺肿大)。难与其他病毒所致者相鉴别。可借助于上述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来确诊。

发表于 2012-6-8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实际上是全身性感染。病毒经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腺体或器官而产生相应的症状。甚至某些并发症不仅常见而且可不伴有腮腺肿大而单独出现。

  1.神经系统并发症

  ⑴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为常见的并发症。尤多见于儿童患者。男孩多于女孩。

  腮腺炎时脑炎的发病率约0.3%~8.2%。由于不能对所有的腮腺炎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以及有的病例始终未见腮腺肿大。因此难以计算其确切的发病率。有谓无并发症的腮腺炎中30%~50%甚至65%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增高。系因病毒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脑膜脑炎症状可早在腮腺肿前6天或肿后2周内出现。一般多在肿后1周内出现。脑脊液和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仿。头痛。呕吐等。急性脑水肿表现较明显。脑电图可有改变但不似其他病毒性脑炎明显。结合临床。以脑膜受累为主。预后多良好。个别脑炎病例也可导致死亡。国内已有血清学证实的腮腺炎脑炎病例。自始至终无腮腺肿痛者。

  ⑵偶有腮腺炎后1~3周出现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预后多良好。肿大的腮腺可能压迫而神经引起暂时性面神经麻痹。有时出现平衡失调。三叉神经炎。偏瘫。截瘫。上升性麻痹等。偶有腮腺炎后因导水管狭窄而并发脑积极水者。

  ⑶耳聋:为听神经受累所致。发病率虽不高(约1/15000)。但可成为永久性和完全性耳聋。所幸75%为单侧性。故影响不大。

  2.生殖系统并发症 腮腺炎病毒好侵犯成熟的生殖腺体。故多见于青春期后期以后的患者。小儿少见。

  ⑴睾丸炎:发病率占男性成人患者的14%~35%。有报告9岁患儿并发此症者。一般13~14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高。常发生在腮腺肿大1周左右开始消退时。突发高热。寒战。睾丸胀痛。伴剧烈触痛。症状轻重不一。一般约10天左右消退。阴囊皮肤水肿也显著。鞘膜腔内可有黄色积液。病变大多侵犯一侧。约1/3~1/2的病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由于病变常为单侧。即使双侧也仅部分曲精管受累。故很少引致不育症。附睾炎常合并发生。

  ⑵卵巢炎:约占成人女性患者的5%~7%。症状较轻。不影响受孕。偶可引起提前闭经。卵巢炎症状有下腰部酸痛。下腹部轻按痛。月经周期失调。严重者可扪及肿大的卵巢伴压痛。迄今尚未见因此导致不育的报告。

  ⑶胰腺炎:约见于5%成人患者。儿童中少见。常发生于腮腺肿胀后3。4天至1周。以中上腹剧痛和触痛为主要症状。伴呕吐。发热。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胰腺。胰腺炎症状多在一周内消失。血中淀粉酶不宜作诊断依据。血清脂肪酶值超过1.5U/dl(正常为0.2~0.7U/dl)。提示最近发生过胰腺炎。脂肪酶通常在发病后72小时升高。故早期诊断价值不大。近年来随着儿童患者病情越来越重。胰腺炎的并发症也随之增高。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1982~1993年因并发症住院的1763例流腮患儿中。并发胰腺炎者43例。占第2位。仅次于脑膜脑炎。

  ⑷肾炎:早期病例尿中绝大多数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故认为该病毒可直接损害肾脏。轻者尿中有少量蛋白。重者尿常规及临床表现与肾炎相仿。个别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但大多数预后良好。

  ⑸心肌炎:约4%~5%患者并发心肌炎。多见于病程5~10天。可与腮腺肿同时或恢复期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减慢。心音低钝。心律不齐。暂时性心脏扩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可见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早搏等。严重者可致死。大多数仅有心电图改变(3%~15%)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偶有心包炎。

  ⑹其他:乳腺炎(15岁以上女性患者31%并发此症)。骨髓炎。肝炎。肺炎。前列腺炎。前庭大腺炎。甲状腺炎。胸腺炎。血小板减少。荨麻疹。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等均少见。关节炎发病率约为0.44%。主要累及肘膝等大关节。可持续2天至3个月不等。能完全恢复。多发生于腮腺肿后1~2周内。也有无腮腺肿者。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

  及早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一般不一定检疫。但在集体儿童机构(包括医院。学校)。部队等应留验3周。对可疑患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鸡胚细胞培养减毒活疫苗。国外自1966年开始大量使用。其预防感染的效果小儿可达97%。成人中可达93%。腮腺炎活疫苗与麻疹。风疹疫苗同时联合使用。结果满意。三者之间互不干扰。免疫后。腮腺炎病毒的中和抗体至少可保持9.5年。

  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的免疫途径除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外。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在气雾室内进行)效果也良好。

  我国材料证明。免疫半年后(喷鼻和气雾吸入合计)。儿童免疫组发病率(7.4%)明显低于相应的对照组(78.5%)。成人免疫组的发病率(0.33%)也低于相应的对照组(4.6%)。均无不良反应。针对我国本病发病率高。病情重。应有计划地安排腮腺炎疫苗的使用(包括成人)。尤其对幼儿园的新入园的班级。普遍免疫可明显减少发病。目前我国国内已开始逐步推广该疫苗的应用。

  腮腺炎活疫苗不能用于孕妇(以防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不良后果)。和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蛋白过敏者(因为活疫苗系从鸡胚中所得)。

  一般免疫球蛋白。成人血液或胎盘球蛋白均无预防本病的作用。恢复期病人的血液及其免疫球蛋白或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可能有用。但来源困难。不易获得。且用后保护时间短。仅2~3周。故使用不多。其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流行性腮腺炎:治疗

  1.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2.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有试用干扰素者似有疗效。

  3.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尚无肯定效果。对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等时可考虑短期使用。

  4.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对止痛。消肿有一定的效果。

  5.高热。头痛。呕吐等可给予对症治疗包括脱水剂。并发症按病情处理。

  6.男性成人患者在本病早期应用乙

发表于 2012-6-8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谢谢楼主的好心话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5-11 05:07 , Processed in 0.07290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