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62|回复: 29

北京发大水趣闻趣事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3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7月21日,北京遭遇入汛以来首场暴雨,暴雨时间长、强度大,为61年来最大。部分低洼地区和路段出现严重积水,交通被迫中断。北京市气象台14时升级暴雨预警为黄色,18时30分升级为橙色。据统计,昨天的强降雨及强风造成北京市城区10人死亡,多人受伤。

     悲伤的事情不说那么多,说说发大水的趣闻趣事吧:

海淀人民表示海水比较浑浊
未命名.jpg

来,“北漂”是这个意思
DNkpt.jpg

原来,汽车天窗是用来逃生的啊
sTLl3.jpg

双井桥上的姑娘,你准备游向何方?帝都是个鱼池,你为何不带上渔网?你的腿如此修长,你的胸在雨中流淌。你腰上的救生圈啊,歌颂着咱们GCD
qcxtD.jpg

昨晚北京暴雨他家进水,他娘提议让他给她洗绿色环保脚:用雨水洗脚。还说不用花水费不用麻烦计算器算计阶梯水价。他说下水道是城市真正的形象工程。娘说没错,人的大肠比双眼皮重要。昨天收到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寄来的几包为学龄前儿童编印的皮皮鲁绘本新书也泡了,他娘抢出一本。
107zmj.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收起 理由
小编01 + 3
渔夫1 + 1 部分低洼地区和路段出现严重积水,人祸!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7-23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天灾无情,难以预测.
发表于 2012-7-23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o(︶︿︶)o 唉。看了无法开心起来。
早点解脱这样的灾难
发表于 2012-7-2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路过!要是在茶阳不会有伤亡事件!{:10_600:}
发表于 2012-7-23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今天在新闻上说已经死了25人了
发表于 2012-7-23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2012~~

发表于 2012-7-23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老太太心态不错。
发表于 2012-7-23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2012年到了
发表于 2012-7-23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流浪桃源人 发表于 2012-7-23 11:33
今天在新闻上说已经死了25人了

昨天新闻上说的都不止25了吧?
发表于 2012-7-23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真是个问题
发表于 2012-7-23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那夫妻挺逗
发表于 2012-7-23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现在是知道的有37人了..............{:9_63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Natural.vk 发表于 2012-7-23 15:07
那夫妻挺逗

不是夫妻,是母子
发表于 2012-7-23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梦中笑 发表于 2012-7-23 16:32
不是夫妻,是母子

额,那光头看起来老了.
发表于 2012-7-23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桃源阿杭 发表于 2012-7-23 13:03
昨天新闻上说的都不止25了吧?

不是三十多么?
发表于 2012-7-23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yayf 于 2012-7-23 17:01 编辑

建议城市规划师都去江西赣州市学习一千多年前的城市排水工程设计!

北宋熙宁年间,曾任宋朝“都水丞”的福建长乐人刘彝出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城区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

两个排水系统的断面为矩形,砖石结构,断面尺寸很大,“广二三尺,深五六尺,甓以砖,复以石”,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

如果要简单概括福寿沟的异同,则可以用“寿沟受城北之水,东南之水由福沟而出”来形容。福沟自南门开始,经建国路中段、均井巷、攀高铺至八境路,主沟长约11.6公里,集水面积约2.3平方公里;寿沟自新赣南路、大小新开路、西津路至西门,主沟长约1公里,集水面积约0.4平方公里,通过西门口。

据赣州市城建局退休干部刘芳义考证,福寿沟两大主沟完成后,又陆续修建一些支沟,形成古代赣州城内“纵横行曲,条贯井然”,主次分明、排蓄结合的排水网络。

和城市常见的水泥涵管下水道不同,福寿沟的上部为拱形承重设计,墙壁两侧均为古代砖石构造。经过近千年的冲刷,管道内的墙体已出现一些崩裂、破损,一些地方依稀可见不同年代修缮的痕迹,甚至还可以找到水泥修补过的影子。

曾到福寿沟考察过的赣州市博物馆书记、中国历史建筑专家万幼楠对于宋代留下的拱形下水道结构,以及他们使用的桐油、黄泥、沙石(俗称三合土)和青砖、麻条石等建筑材料赞不绝口。

“这些都是当时的人在自然界找到的最好的原材料,他们按照科学原理建造出这项伟大的工程,这好像比巴黎的下水道还早几百年。”万幼楠认为,与现代涵管排水器材相比,中国最传统的建筑材料石块、砖和三合土才是环保、低碳的下水道建筑材料。

“涵管是用水泥做的管道,空气会进入到水泥内部,让它内部的钢筋生锈,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水泥建筑损毁。”万幼楠说,“福寿沟用的这些砖石在地下也会老化甚至崩塌,但是只要维修人员换掉坏的那几块,一疏通就好了,这就是为什么900年的福寿沟能够沿用至今的原因。”


发表于 2012-7-23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也常年饱受水患。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 1077年),一个叫刘彝的官员在此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 “寿”二字,故名福寿沟。

不过,古人的前瞻性往往赶不上后人的破坏性。

据万幼楠介绍,按照刘彝当初的设计理念,福寿沟仅是整个赣州排水防洪体系中的一环。修建于宋代的坚固城墙是最好的防洪堤坝,还有城内的数百口水塘。刘彝曾差人将福寿沟与城内的水塘连通起来,以发挥重要的调蓄作用。

“就像长江流域有鄱阳湖、太湖、巢湖,这些湖也都起了类似的作用。”万幼楠说,水塘增加了城市暴雨时的雨水调节容量,以此减少街道淹没的面积和时间。

然而,让古人想不到的是后人竟会填塘建房。

“这几十年,我们天天呼吁保护水塘,可建国初哪里管这些东西啊?” 赣州市一位文保专家说,“现在人更直接,都钻进钱眼里了,城里有地方还不开发卖房子?”



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冯长春是最早意识到赣州水塘重要意义的人之一。他从赣州园艺场得到的资料上获知,1958年该单位拥有400多亩水塘,到1981年初仅剩130余亩。市区其他几个公社所管理的水塘有很多被填平。

冯长春建议,应该坚决停止向水塘“进军”。同时,他建议将水塘与护城河连成水系。

20多年过去了,在听说“水塘只剩下两口,护城河早已被填平”之后,冯长春仍然觉得非常惋惜。当年北大师生历经数月为赣州作了一份规划,希望新城在外围发展,最终未被采纳。


发表于 2012-7-23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动不动就几十几一遇来开脱!不就是人祸嘛!!!!
发表于 2012-7-23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今年雨水多啊
发表于 2012-7-23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苦中作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5-12 23:54 , Processed in 0.08832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