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网 大埔网 大埔资讯 大埔人物 查看内容

刘蕉元

2010-7-29 15:39| 发布者: 小编01| 查看: 2553| 评论: 0|原作者: 县电视台|来自: 网络


刘蕉元(1902—1952)别名足一,三河小坑村人。幼读私塾, 后就读梓里公学。民国十二年(1923),毕业于汕头回澜中学。民国十三年(1924)3月,刘蕉元与同乡范汉杰受革命思潮影响,同往广州,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被编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第一队。同年9月初,孙中山在韶关设立大本营,黄埔军校调派第一队全体学员担负孙中山的警卫工作。10月间,广州商团陈廉伯勾结帝国主义,组织武装叛乱。孙中山即命黄埔一期学生回广州平叛。10月15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联合工农武装,英勇出击,包围西关商团据点,经过一天的激烈巷战,平定了叛乱,受到孙中山传令嘉奖。11月,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蕉元被分配到教导一团二营任排长。
民国十四年(1925)2月,蕉元随黄埔军校教导团从长洲岛校本部出发,乘战舰抵虎门,参加第一次东征。东征军连克东莞、淡水, 新四、揭阳。3月12日,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为主体的教导一团和教导二团以三千余兵力与敌林虎部两万之众激战棉湖,蕉元和战友们在团长刘峙率领下与敌肉搏,击退敌军数次进攻,待援兵赶到一举消灭敌主力,转败为胜,被称为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黄埔学生军征战沙场,为期半月,驱敌数百里,连克五华、兴宁、梅
县,取得第一次东征的胜利。同年8月,黄埔教导团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何应钦,党代表周恩来)蕉元编入第一师第一团任连长,随部参加第二次东征。10月,东征军攻打惠州城,黄埔学生军组织了 650人的敢死队,蕉元身先士卒,率部登城,摧毁叛军阵地,打垮陈炯明主力杨坤如部4000余人。是年冬,蕉元调任广州教导师第二团(团长叶剑英)任团部副官。
民国十五年(1926) 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蕉元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师任营长,随师长刘峙自韶关进军湖南,经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克长沙后进入湖北,分数路攻打武昌。蕉元率一营兵力,担任忠孝门至东北城角的攻城战,一举攻克武昌,继克南昌, 吴佩孚主力被歼,两湖遂定。蕉元因功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部副官处长。民国十六年(1927) 3月,出任江苏省太仓县县长。任职期间,致力于稳定社会,发展地方经济,兴学办校,支前劳军。民国十七年(1928)2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蕉元奉命重返部队,任第一军第二师团副。北伐军攻占北平后,晋升为上校团长。
民国十八年(1092)至民国十九年(193()),蕉元跟随刘峙参加"蒋桂"、"蒋冯"和"蒋冯阎"中原大战,战后,被调任河南保安司令部骑兵团长。民国二十年(1931)冬,在河南省漯河的一次战役中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卒因伤口感染严重,送行营医院施行手术,截去右腿,转赴上海安装铝金假腿。民国二十一年(1932) 因功晋升少将军衔,调任军政部兵工厂少将厂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被委任为河南保安处少将机要主任,民国二十四年(1935) 当选为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执行委员。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蕉元以伤残之躯投入抗日行列,调任河南省伤兵管理处少将副处长,负责掌管第一战区所辖冀豫鲁皖战场抗日负伤将士的军需粮秣补给、医疗抚恤。民国二十七年(1938),随军撤至华东,辗转江西上饶,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伤兵管理处少将副处长,负责管理、收疗"淞沪大会战"、"南京保卫战"、"江西上高战役"等役负伤官兵,劳绩甚著。民国三十一年(1942)冬,任湖南武岗军政部荣誉军人第七休养院(总队)少将院长,民国三十三年(1944)日军进攻西南,他率部及3000多伤残官兵长途转移,艰难跋涉,撤至贵州省锦屏、开柱一带,继续收疗负伤官兵,直至日本投降。
民国三十五年(1946)国民政府军队整编,蕉元奉派南京中央训练团将官班学习。次年7月,学员行将遣散,他参加黄埔600将官在南京中山陵举行的祭奠活动。学员们仰望孙中山先生遗像,想到戎马一生,追随孙总理国民革命流血牺牲,逝者的遗属得不到抚恤,生还者被抛弃失业,无处申诉,大家不禁跪地痛哭。当时中共在重庆办的《新华日报》载文称南京600将官哭陵活动是爱国主义行动。
民国三十六年(1947) 8月,蕉元担任联勤总司令部第十五伤兵临时教养院少将院长,负责受伤官兵的教育、给养。
1949年9月,蕉元退役,举家移居香港,与人合营酒家,养猪种菜,维持生计。1951年1月从香港返抵家乡大埔三河。1952年8 月被错杀。1986年5月,大埔县人民政府给予平反昭雪。

鸡蛋

鲜花

鲜花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