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网 大埔网 大埔资讯 大埔人物 查看内容

罗理实

2010-7-29 15:43| 发布者: 小编01| 查看: 2134| 评论: 0|原作者: 县电视台|来自: 网络


罗理实(1912—1967),高陂村人。原名天真、雁子,又名李 实,蓬岛。幼年丧父,随伯父到饶平一家私塾读书,后回本村启智
学校就读。12岁伯父母相继去世,和生母一起寄居外婆家。后又先 后到养正学校、启智学校、高富学校半工半读。
民国十五年(1926)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经大埔入闽北伐,理实参加宣传队,迎送北伐军,给北伐军当翻译,受到革命的熏陶。次年,中共党员李沙蒂任高陂市小校长,罗理实被聘为教员。经李沙蒂、李东光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后,时在广州、汕头、上海等地的大埔籍中共党员先后回到大埔,  高陂成立了以李沙蒂为书记的中共高陂区委。理实积极参加宣传和
联络交通工作。是年9月,"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闽西、粤东,  他参加策动高陂农民暴动和此后的"年关暴动"。民国十七年
(1928)初,罗理实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任共青团大河(大麻、三 河)区委书记。5月,配合东江工农革命军第十五团出击银江龙市警察所和进击葛藤坪、昆仑村打土豪的武装斗争。9月,调任高陂区团委书记。次年夏,随第十五团西渡韩江,进入梅埔丰边区开辟新区,任团县委巡视员。在白色恐怖中,因与组织失去联系,于是年冬到新加坡谋求出路。
民国十九年(193())春,罗理实在新加坡和曾在大埔团县委工作的几个同志就地开展革命活动,他负责锯木厂、制鞋厂青年工人的组织发动,举办夜校,成立共产党组织,任书记。是年冬中共马来亚临时工作委员会(后改马共)成立,他任宣传委员,参与进步报纸《天秤》的编辑出版。不久被当局逮捕入狱三个月,保释出狱后,往印尼当店员,后又回马来亚教书。
民国二十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罗理实经香港回国, 寻找中共组织未果,先后在博罗、宝安、香港等地任教,参加中共外围组织"抗日救国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民国二十五年(1936)经饶彰风、薛尚实介绍,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抗日救国会华南总部干事兼中共文化支部书记。次年3、 4月间,中共中央派张云逸南下广西桂林,和李宗仁、白崇禧谈判,共商抗日救国大计,罗理实受派为机要秘书。事后返回香港,任中共香港市委委员,
主持抗战刊物《战鼓》的编辑工作。翌年6月,奉命回内地参加在武汉举办的中共中央长江局学习班,结业后受廖承志、连贯派遣, 赴越南海防任八路军联络站负责人兼西贡《全民报》评论员,搜集日军情报,护送药品等军用物资到抗日根据地。民国二十九年(1940)2月,返回香港参加《华侨通讯》编辑发行。其后又奉派菲律宾任《建国报》编辑和党的青委书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菲律宾沦陷,他和许敬诚等率爱国华侨、进步青年300余人转入阿拉说山区开展游击战,被选为华侨工作委员会书记、菲共中央特委书记。历任《华侨导报》、《华商日报》总编,菲共华委统战委员、侨委委员等职。
民国三十六年(1947)10月,奉调香港参加整风学习,后任中共香港工委统战委员会委员,发动香港各界人士支援内地"反饥饿、反迫害"斗争,策动粤东、闽西、宝安等地国民党将领起义, 组织在港民主人士赴京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等,作了大量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理实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交际处处长、中共华南分局统战部秘书长、广东省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侨联常务委员、全国侨联副主席,并被选为广东省第一届和第三届政协委员。他广泛联系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发动他们投资捐资,建设广东侨乡,热心为归侨、侨眷解决实际困难,建设华侨农场,创办华侨文化补习学校等,还与公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放宽归侨、侨眷出入境省亲、定居有关规定。
1958年整风"反右",罗理实被错定为犯有"严重右倾投降主义和地方主义错误",受到处分,被下放东莞农村劳动。1960年因病回广州从化休养。病愈后先后任广东省社会主义教育学院教育长、副院长、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秘书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67年2月含冤去世,终年55岁。1978年省委统战部、省委组织部为其平反昭雪。1980年,经复查,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撤销1958年对他的处分。

鸡蛋

鲜花

鲜花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