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网 大埔网 大埔旅游 查看内容

大埔宗教文化

2006-12-8 16:54| 发布者: RoNg| 查看: 5328| 评论: 4

宗教在大埔的传播年代久远,其中流传较广的有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佛教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 820年)传入大埔,天主教和基督教于清朝末年传入大埔,由此衍生了丰富的宗教文化,形成了特色的宗教建筑和健康的宗教活动。正常开展宗教活动的场所有万福寺、广福宫、盘湖庵、基督教堂等。

万福寺

  万福寺位于大埔大麻境内的阴那山麓,是韩江水系四大名寺之一,原名“万福禅室”,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 819年)。创始人为高僧潘了拳,明英宗天顺八年间(公元1464年),历德法师为寺内住持时,把“万福禅室”改名为“万福寺”,据说它的历史比距一山之隔的灵光寺早17年。

[万福寺]
   万福寺面临韩江,前招帽岭,背倚五峰,寺内外风光相得益彰。寺内除保留了原有的祖师宝殿外,建有大雄宝殿 、观音殿 、弥勒殿 、天王殿、普贤殿、文殊殿、藏经阁、居士楼、罗汉堂、福禄堂、钟楼、鼓楼、山门等。寺内重雕重塑了佛、法、僧等十三尊诸佛及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 108尊菩萨。其中有梅州市最大、最庄严的大雄宝殿。观音殿内有广东省唯一的观音三十二印身。藏经阁内有梅州市最大的的观音玉佛(卧佛)。万福寺香火极为旺盛,听说观音殿开光时,晴朗的天空中还真的出现了七彩祥云。寺内还珍藏有镇山之宝“佛光大藏经”、“频加大藏经”。

[阴那山麓]
   阴那山麓不仅因万福寺而闻名,还因风景秀丽而吸引人。寺庙四周怪石嶙峋,竹茂林密,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有十大奇景、九怪十八奇观等三十七处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十大奇景是指五指撑天、和尚参天、猿猴采果、猴石上树、蛏蚶桥石、仙龟落井、拦盘大石、芙蓉拦溪、铁扇关门、狮象把水口;九怪是指无笃石螺宾、片生熟鱼、色雀朝圣、花蝶听经、仙牛足迹、蟾蜍灵石、圣僧说法、顽石点头、祖师禅洞;十八奇观是指:乌猪三阵、牛颈仙桥、百岁跳、仙人石桥、金狮献鼓、借扇摇凉、门面石座、瀑布三弦、笔架灵峰、印石错印、锡杖崩蓬、美女藏阴、圣女怀胎、通天蜡烛、茶园宝盖、莲花石渡、丝线吊金钟、雄牛脱轭、甘露仙泉。这些景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五指峰]
   沿万福寺后八千多级如上天梯之石阶拾级而上,可至海拔 1297米的五指巅峰,沿途可见山峰耸立、古木参天、瀑布悬练。峰顶极目远眺,群山连绵,莽莽苍苍,东看泉州,西望梅州,东南瞰潮州,山川秀色尽收眼底,有诗咏叹“五指峰巅极目舒,白云深处望三州”。关于阴那山五指峰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广东东部有一座名山阴那山,界于梅县、大埔之间,梅江河蜿曲回环于山的西、北、东三面。其最高顶名曰“五指峰”,主峰海拔1297米,乃是粤东第二高山(第一高山乃明山嶂“银窿顶”,海拔1375米)。相传原本两山一样高,只因阴那山神总想争“粤东第一高山”威名,每晚遣六甲力士往五指峰顶搬石运土,增加高度。岂料被明山山神发觉,告到玉皇大帝那里。玉帝召二山山神到殿前对质,阴那山神自知骗不过玉帝,恳求玉帝保留已增加的高度,明山山神不依,这样一来,岂不是造成了阴那山“第一高山”的事实,况且我为“明”,你为“阴”,哪有阴阳颠倒的道理,请求玉帝公断。玉帝觉得明山山神所说有理,乃以巨掌将阴那山压至比明山“银窿顶”低78米,并告诉阴那山神,阴那山不因“高”名,而因“奇”名。玉帝压山时,有山石从指缝挺出,形成“五指峰”。远望五指峰犹如一个巨掌,五个手指直插云宵,拇指粗且矮,中指和二指最高,无名指和尾指略为细些、矮些,五峰连峙,形同“五指参天”。

 

广 福 宫

[广福宫]
   位于大埔县城黎家坪梅潭河畔,占地面积约 10亩,是粤东道教名宫,内祀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姓吴名夲,福建泉州同安县白礁乡人,生于公元 979年(即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卒于公元1036年,享年58岁。
   吴夲自小聪慧,有神童之称,勤奋好学,对医学特感兴趣。平生茹素,志不结婚,专心致志,深研医学,又得高人指点,医术精深,炼制丹砂,采集草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医德高尚,深受广大群众敬仰。
   1032年漳州泉州两地久旱不雨,大闹饥荒,灾民遍野,吴夲倾尽家财积蓄,赈济灾民。次年又发生瘟疫疟疾,患者众,他施医赠药,救人无数。后因攀崖采药,不慎坠落,伤重身亡。后人感其功德,建庙祀,历代朝廷对其普济众生的感人事迹亦深为嘉许,多有封号。1425年明仁宗皇帝封吴为“吴御史医灵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赐龙袍建宫殿,给予至高荣誉。从此,保生大帝法号便家喻户晓,吴夲原名却鲜为人知了。

[广福宫]
   广福宫是一座古朴典雅,具有民族特色的寺庙建筑,素被视为一方福地,因地处梅潭河畔,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是历史悠久的县城八景之一,被誉为“碧水红宫”。该宫主殿主祀保生大帝,其余建筑有外山门、东西回廊、戏台,放生池、花廓、凉亭、桐星楼等,均为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乡贤捐资兴建。宫内广栽花草树木,环境优美。

[保生大帝的传说]
   保生大帝有很多神奇动人的传说。如丝线过脉治愈皇太后乳痈;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激战于鄱阳湖之时,保生大帝匡扶正义,在云端作法,逆转风向助他转败为胜。广福宫就在河边地势不高,但从未被洪水淹过,清朝癸已年洪水最大,从远处看到广福宫一直浮在水面上,平安无事。

[广福宫的宗教活动]
   广福宫善男信女众多,香火旺盛,广大善信对保生大帝无限崇敬,影响深远。正月祈福,三月十五日大帝生辰,九月半作大福都热闹非常,八音锣鼓、演戏等,相沿成俗。许多侨胞结伴回乡,外地信众不辞劳苦前来参拜,祈求平安。崇拜保生大帝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精神寄托,而且是纪念先贤、联系海内外侨胞乡贤的纽带。

盘 湖 庵

  盘湖庵位于大埔县湖寮镇双髻山麓,始建于唐,为土木结构建筑,三进院落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 619平方米,座西向东。唐开成年间,福建沙县潘了拳高僧云游到此,结庐取名“盘湖禅院”。清初,明吏部侍郎罗万杰,隐居于此,募款建寺名“盘湖庵”。后经广东七奇之一弘觉国师林木陈高僧,清挂印饶平营总兵吴六奇等人筹款修建,寺名即为国师亲书。清代大埔女诗人范荑香为此写下“盘湖非旧仍严正,大石虽顽也点头”的诗句。庵前有一百年古榕基于巨石上,宛如迎客松。

文 武 阁

  文武阁位于大埔县城五虎山穿龙窠。坐南向北,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 1777年),民国十四年(1925年)重修。阁高三层15米,长12.8米,宽12.75米,为正方形。砖木结构,阁内雕梁画栋,顶为重檐歇山式,用瓷片镶嵌双龙戏珠。
   文武阁内一阁祀三帝,底层祀关帝,二层祀文帝,三层祀魁星,在省内是绝无仅有。

灵 觉 寺

  灵觉寺又名赤蕨寺,位于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蕨岭,坐北向南,土木结构,分上下堂。相传建于唐代,上黄砂村民为纪念高僧潘了拳而建。明代年间得茶阳人饶登、饶堪兄弟重修,恢复了原貌。

灵 岩 寺

  灵岩寺位于大埔县洲瑞镇南村灵岩山麓,坐西向东。灵岩山原名麒麟山,因山腰有灵岩古刹而得名。据《民国大埔县志》记载,灵岩寺始建于唐代,清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曾重修,为土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大埔县颇为出名的古刹之一。内供奉惭愧祖师和文曲星君,向为文人墨客敬奉。

  灵岩寺周围风景秀丽,古迹众多,奇石异峰突其间,并有许多石刻,其中清代嘉应才子宋湘手书的“回头是岸”最为出名,另的有轶名石刻“玉笋峰”、“玉洞珠涯”、“试剑石”等等。石洞岩泉亦不少。



鸡蛋

鲜花

鲜花

酷毙

漂亮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liaoxaiotao 2007-8-5 03:27
5分
引用 游客 2007-5-13 00:06
听说河头的三义庙也很灵,在家乡的朋友去采访看看!发表出来告诉我,我提供一些素材!我的邮箱是luo3875@tom.com
引用 游客 2007-3-2 10:50
那么是哪啊,,,有谁告诉我,,,,
引用 游客 2007-1-4 20:59
虎中读书时我在文武阁住过一晚,当时一个何姓同学住在那里

查看全部评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