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85|回复: 18

清代从二品官员授通奉大夫]——为《清史稿》和“百度百科”网勘误一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30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清代从二品官员授通奉大夫

5 R0 W+ o- g3 u3 U* q* q( X& f; J
9 j$ k" o/ i. `  j
——为《清史稿》和“百度百科”网勘误一则
# s4 ^/ ?% e- s# g$ x3 X" [, `1 U9 V

0 i$ h8 G: O' N; @- @4 S$ G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二十五史》(全十二册)第十一册之《清史稿•职官志一》误将“封赠”的从二品和正五品均记为“授奉政大夫”。# h0 B0 e) a4 P3 n
    参照明代关于封赠的规定(见附录)来看,“奉政大夫”应属正五品的封赠,而从二品的封赠似应为“通奉大夫”。- ?& i7 w. a5 T6 g' D
    这在《顺治实录》第63卷中得到了证实。据该卷记载,顺治九年(1652)三月初九日“定官员封赠例”。规定:“正一品、从一品光禄大夫(注1),妻俱一品夫人,封赠三代。正二品资政大夫,从二品通奉大夫,妻俱夫人;正三品通议大夫,从三品中大夫,妻俱淑人;封赠二代。正四品中宪大夫,从四品朝议大夫,妻俱恭人;正五品奉政大夫,从五品奉直大夫,妻俱宜人;正六品承德郎,从六品儒士出身儒林郎、吏员出身宣德郎,妻俱安人;正七品儒士出身文林郎、吏员出身宣义郎,从七品徵仕郎,妻俱孺人;封赠一代。正八品修职郎,从八品修职佐郎,正九品登仕郎,从九品登仕佐郎;止封本身。”! z5 I& A3 }: @) k+ q6 V
    百度百科网对“通奉大夫”作如下解释:“宋代文散官名。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置,为文官第九阶。金沿置,从三品中。元升为从二品。明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清废。”说清代废除了“通奉大夫”这一称号,很可能是因见《清史稿•职官志一》中未提及“通奉大夫”。
& \/ T" a! X0 b8 N, p# U    顺治九年“定官员封赠例”中有通奉大夫一项,可见清代并未废除“通奉大夫”这一称号。这在下面的史料中也得到了确证:
0 k5 H: M8 f. w! M    乾隆登基后曾组织人员对康熙十一年五月修成的《顺治实录》进行校阅(于乾隆四年十二月完成),其中就有四位通奉大夫:一位任提调官(内阁侍读学士德通。提调官仅2人,另一位是通议大夫、内阁侍读学士舒鲁克),两位参与校阅满汉文(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许王猷和一等护卫世禄。负责校阅满汉文的共34人),一位参与校阅蒙古文(骑都尉常在。校阅蒙古文的共12人)。

5 s6 ?$ h; D) C  b
0 \5 p' J6 K. [, R0 `& e9 o    注:
1 v8 W+ Z, M8 V    1.乾隆三十二年(1767)十二月改“正一品、从一品光禄大夫”为正一品授光禄大夫,从一品授荣禄大夫。7 T3 V; p) q/ n+ \* d0 y5 n- a
   
& f- I7 K  l% k, @+ k9 D3 ~5 ]    附录:明代关于封赠的规定
7 X, G. F: {1 f, X; e    文之散阶四十有二,以历考为差。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干授宣议郎。从七品,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正九品,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录自《明史•职官志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安石 + 3 这个话题我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4-30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何如璋就是“通奉大夫”啊,双坑有通奉第一座。
' f) h# v% O/ K4 k/ V( V  G百侯侯南也有一座“通奉第”,暂时不知道是谁的,侯南清朝有比杨缵绪还髙的人物?
发表于 2013-4-30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好贴!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chshk 发表于 2013-4-30 12:40
' i2 A# S, ]9 j& l  d- s3 a& S何如璋就是“通奉大夫”啊,双坑有通奉第一座。
" f9 f3 w1 V" {. s* m5 ]百侯侯南也有一座“通奉第”,暂时不知道是谁的,侯南清朝 ...

  t- b1 O7 F/ F) q; W百侯侯南也有一座“通奉第”,暂时不知道是谁的,侯南清朝有比杨缵绪还髙的人物?——先生何不查考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安石 发表于 2013-4-30 12:57 8 {* }4 e+ ?3 e3 D2 [2 t1 r
好贴!学习了。

5 Y- u' y0 ]  @7 a& r谢谢鼓励!问好!: X: a* t% z' O6 R2 e5 r
发表于 2013-4-30 16: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sgnxdwl 发表于 2013-4-30 15:379 S. c3 p8 ]( t! z$ i
百侯侯南也有一座“通奉第”,暂时不知道是谁的,侯南清朝有比杨缵绪还髙的人物?——先生何不查考一下?
1 k2 _6 T" }: w0 A( k8 b6 J3 a8 D8 E
说得容易,我不在大埔的。
发表于 2014-11-18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族谱记载:老太公是康熙六年“诰授荣禄大夫”并在大麻建有2座大屋,其中一座所在地虽然我们现在还称为“大夫第”,可惜出生得太迟了,没看到传说中那种高门府第的样子。
! K) R- b" a1 h/ N
发表于 2014-11-19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你以为 发表于 2014-11-18 22:106 v9 S& q7 P" V
族谱记载:老太公是康熙六年“诰授荣禄大夫”并在大麻建有2座大屋,其中一座所在地虽然我们现在还称为“大 ...
$ ~; j' Y; }& @% e
这么牛?一品大员啊。
" G8 I0 e  N& l吴六奇就是“荣禄大夫”。9 I. o' h  V! U6 m
发表于 2014-11-19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chshk 发表于 2014-11-19 12:48
- O. f$ d' p: k这么牛?一品大员啊。  `& Y* H; p- L+ z" D" K6 L
吴六奇就是“荣禄大夫”。

- T# w( p# k# T# M* k官职还不足为奇,娶9位夫人传22子(22个儿子都娶了妻生了儿子)才是世所少见。; ?) }: u. t1 i  d; s
发表于 2014-11-19 19: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你以为 发表于 2014-11-19 14:29- g2 }( [- {5 U7 v: @- [. \2 J9 D
官职还不足为奇,娶9位夫人传22子(22个儿子都娶了妻生了儿子)才是世所少见。
" O4 p6 m2 R* ^0 V. B
尊姓大名?
发表于 2014-11-19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chshk 发表于 2014-11-19 19:38+ U+ V/ p* [3 `5 X: @
尊姓大名?

$ e+ R  c0 b  c" Q4 I% Y; X我大高祖是六奇公堂弟吴汉(号广如)公: |# j$ O: c; J1 F0 s
吴氏族谱记汉公(广如公).jpg
发表于 2014-11-19 2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你以为 发表于 2014-11-19 20:50
% R. [( e+ }! H! q0 x, q我大高祖是六奇公堂弟吴汉(号广如)公
- j2 D% I; F" ^
原来就是吴六奇家族的人呀。
发表于 2014-11-19 22: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你以为 发表于 2014-11-18 22:10
& ^! Y- m9 n7 |8 j1 r8 n/ r* a族谱记载:老太公是康熙六年“诰授荣禄大夫”并在大麻建有2座大屋,其中一座所在地虽然我们现在还称为“大 ...
1 @- M6 k- \3 r1 B9 G% u
不妨传点大夫第的照片来看看呀,大门可有石鼓?是不是三山门的?
发表于 2014-11-19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chshk 发表于 2014-11-19 22:04
+ y( Q. l! H8 s9 H3 U! S3 f不妨传点大夫第的照片来看看呀,大门可有石鼓?是不是三山门的?

% G0 X9 w) u: {3 M据老辈人说,大夫第屋式是“九厅十八井”,前有山门,后有围屋。因旧时常遭洪水侵袭失修,70年代大麻筑苏屋堤时更被当时的大队组织人员拆去大量墙体和麻石条用作坝基,所以我是无缘见其原貌啦。现仅存高处围屋,低处已全建为农民房喽。可以看看《大麻风华》对大夫第的描述:7 L" z9 ?( c, w- w1 w3 v
照片 280.jpg
发表于 2014-11-19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清朝的官名真不少,老师让大家长见识了.
发表于 2014-11-20 0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你以为 发表于 2014-11-19 23:14% `0 ?0 R. R4 C; b! s6 Y" A
据老辈人说,大夫第屋式是“九厅十八井”,前有山门,后有围屋。因旧时常遭洪水侵袭失修,70年代大麻筑苏 ...

1 O, ^. x3 w' Y( M仅存的围屋也值得一看吧?
发表于 2014-11-20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chshk 发表于 2014-11-20 00:076 F4 R7 c$ e+ G5 N. O8 s: X1 t  K
仅存的围屋也值得一看吧?
( s- d! |1 [; Z6 R' R
仅剩半截的围屋,实在是没什么好看的了{:9_627:}
* o$ G) q- M& M: i; `, M
思成堂围屋冈.jpg
发表于 2014-11-20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你以为 发表于 2014-11-20 10:40
2 Y9 h1 |7 A/ }1 p9 K仅剩半截的围屋,实在是没什么好看的了
$ e- S/ G0 T  A. m0 p. w
重修于雍正1728年的陵墓保存得还比较好
3 O* h5 k" L6 e" W$ Q  m4 a
吴汉公墓.jpg
汉公墓.jpg
拜祭汉公.jpg
发表于 2014-11-20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你以为 发表于 2014-11-20 10:46. u6 T  ]! n% Z
重修于雍正1728年的陵墓保存得还比较好

5 K- s! E8 V9 }; k! q' ~% h很有古味啊,要好好保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6-10 18:42 , Processed in 0.07359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