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73|回复: 1

[大埔杂谈] “大手笔”书写文化大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4 18:48 |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08-10-04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宜居宜业新城乡]

                 李锦让 黄志忠 丘佳纳


    日前,记者来到在建的大埔县文化中心项目现场,映入眼帘的是具有浓厚客家民居特色和大埔独特人文魅力的建筑群。据了解,这个位于该县县城黄腾坑口的建筑群,由博物馆、演艺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组成,占地311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776平方米,总造价为2500万元。该工程预计于今年10月底前竣工。目前,已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完成工程量的90%左右。该文化中心建成后,将是梅州市内乃至粤东片一流的县级文化活动中心,同时也是大埔县的标志性建筑。

    大埔山川秀丽,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县县委、县ZF坚持“人文增活力”的发展思路,把彰显文化优势作为争当全市绿色崛起排头兵的“突破口”,“以文化提升人文素质、提高幸福指数、营造美丽家园”。


图为建成开放的大埔县重点文化工程——滨江公园一景。

    近期以来,该县重点实施“八个一”文化项目,推进文化建设。一是制定一个民居保护规划,即制定《关于加强大埔县古民居保护工作的意见》。据初步调查,该县有各类客家民居3500多座,在梅州及周边客家地区中,古民居的种类最为齐全,可以说是“客家民居的大观园”。目前,该县已对典型民居落实了保护措施,如田家炳祖居已修缮并进入布展阶段,同时被列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建设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即加快建设集博物馆、演艺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于一体的县文化中心,确保工程如期完成,使之成为保存和恢复历史文化遗产的平台、推介大埔民间文化的实体。三是打造一个文化节庆品牌。该县筹备在11月份第六届世界大埔同乡联谊会期间,举办首届国际广东汉乐文化周,让“广东汉乐之乡”的金字招牌走向世界。四是探索一条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新路。目前,大埔紧紧抓住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这一有利时机,认真做好“广东汉剧”、“鲤鱼灯”、“仔狮灯”、“黑蛟灯”、“五鬼弄金狮”等申报国家级、省级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工作,志在打造更多的民间艺术品牌,为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开辟新天地。五是推介一个艺术创作基地。利用省摄影家协会和深圳大芬油画村在大埔设立的创作基地,拓宽外宣渠道,推介大埔形象,使外界认识大埔、喜欢大埔。六是创新一个旅游文化载体,即充分利用大埔丰富的名人、名居、名史、名寺等人文资源,着力打造好包括五个品牌在内的旅游文化载体:以张弼士故居光禄第为核心,把西河镇车龙村建成葡萄酒及封建“官文化”展示区,把大东花萼楼建成客家民居建筑文化旅游区,把湖寮镇泰安楼建成客家民俗风情旅游区,把三河坝建成客家名人文化旅游区,把英雅万福寺建成宗教文化旅游区。七是出版一套大埔历史文化丛书。八是建设一个群众文艺休闲场所。目前,这座位于县城东部,全长约600米,分为演艺文化广场、树阵广场、商业风情街、景观标志塔、阳光草坪等5个功能区,占地1.3万平方米,总投资800多万元的滨江公园已经建成,为大埔群众提供了又一个休闲娱乐场所,成为县城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文化就是软实力。大埔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钟秀堂在接受采访时说:“大埔县委、县ZF通过建设文化工程、开展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不仅使群众接受文化熏陶、享受文化‘大餐’的机会多了,而且随着文化品位的提升,大埔干群的人文素质不断提高,生活幸福指数也在提高,越来越多人自觉远离低品位、有公害的生活陋习;更重要的是,大埔传统文化优势得到彰显,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扩大。”
发表于 2008-10-5 00:06 | | 来自广东
就会吹!!!!!!!!!!!!!!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5-30 03:48 , Processed in 0.07686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