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5|回复: 0

[社会资讯] 大埔1镇6村典型发展实践|“百千万 争先干”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8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百千万,争先干!《南方日报·大埔视窗》今日推出大埔首批典型镇村(1镇6村)特别报道,展示典型镇村发展实践,发掘亮点做法,示范引领全域振兴,敬请垂注。

南方观察|“头雁”领航明方向 “群雁”齐飞以致远

在三河镇,“五大专班”巧用“三色”资源谋发展;在百侯镇侯南村,党政班子用心打好“文旅牌”、唱好“融合曲”;在西河镇北塘村,“写生经济”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眺望韩江上游的大埔土地,一个个强镇兴村的故事正在书写。



三河镇:工业强镇 文旅兴镇

朝阳下,三河坝江面波光粼粼,春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

三河坝位于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因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在境内交汇而得名。回溯历史,这里是三河坝战役的主战场,“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矗立在笔枝尾山上,前来瞻仰的人群熙熙攘攘。

如今,这座以红色闻名的小镇成功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典型镇如何以“典”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河镇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走好“工业强镇、文旅兴镇”之路。

湖寮镇莒村村:古村面貌新 善治人心齐

“变化十分大!”回到阔别45年的母校,陈宝玲和陈少美发出感叹。这一声感叹,也是对她们母校所在地莒村村的称赞。

莒村村,大埔的明星村。在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方面,莒村逐渐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善治“莒村经验”。

“引导更多乡贤、村民出钱出力,提高群众参与议事、参与建设、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大埔县湖寮镇党委书记邓瑜瑾说,只有把干群内生动力激发出来,“百千万工程”才能落地见效。

三河镇汇城村:水乡古韵交融 释放发展活力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传统村落三河镇汇城村,古韵新风交融在一起,置身其中能感受到别样的烟火气。

三江交汇,依山傍水,良好的资源禀赋成为其发展的底气和潜力。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汇城村如何快马加鞭跑出一条振兴新路,做出示范效应?

当地树立“以水兴村”的理念,以水为媒介,进一步盘活文化资源、滨水资源和生态资源,打造集古城旅游、滨水休闲、农耕体验和文创产业于一体的古城水乡,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与此同时,念好“自治经”,创新激发群众参与家乡建设热情的方法,共建共享美丽乡村。

百侯镇侯南村:古色添彩 文旅兴村

沿着省道S221线驱车驶入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一座座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呈现在人们面前,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百侯名镇旅游区的核心区,侯南村拥有肇庆堂、海源楼、企南轩等90多座明清以来的古民居建筑。立足“古色”,侯南村以发展壮大文旅产业为抓手,充分发挥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等优势禀赋,盘活资源,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

去年11月,侯南村入选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何以成为典型村?如何干出典型示范?侯南村以行动作答。

枫朗镇大埔角村:红绿相融绘新图 乡村振兴“丰”景美

山下听一段红色“讲古”,山上品一杯绿色香茗,进村尝一尝农家特产……随着“百千万工程”的逐步推进,大埔角村的发展目标逐渐清晰,争当典型示范的氛围也愈发浓郁。

“游客越来越多了!”“太好了,居住环境有了大改善。”“在家门口有了就业机会,日子越过越好。”很多村民对于家乡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如今,以列入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选树培育村为有利契机,大埔角村抓住“兴产业、美环境、强治理”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好当地丰富的红绿资源,把握“财富密码”,从脱贫到成为典型示范有了巨大跨越,去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4万元收入。

此行焦点,笔者探究大埔角村的“成长之路”。

西河镇北塘村:精耕细作“特”字 促产业出新向强

春日的西河镇北塘村,格外让人向往。

暖阳之下,各式客家古建筑与现代民居相得益彰,美术馆、展览馆、民宿等,错落其间,三步一景,五步一画,勾勒出一幅乡村美学画卷。

春风拂面,沃野里农人耕种,河塘里海虾遨游,田园的繁忙、人间的烟火气,交融出一幅乡村振兴图景。

作为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北塘村坚持产业优先,围绕“特”字做文章,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破立并举,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努力走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新路子。

西河镇漳北村:乡村展新颜 农旅焕生机

统一的白墙灰瓦,门前小桥流水,街道沥青铺路。登屋顶俯瞰,独具特色的禾肚里稻田民宿坐落在稻田中,一望无尽的柚子树承载着村民的致富希望。走进粤闽赣交界处的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阡陌相通,鸡犬相闻,村民自得其乐。

很难想象,从杂乱无章的村庄到“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从1.6万多元增长至33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漳北村仅用了7年时间。

如今,成为典型的漳北村正在探索更多示范效应,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在这片土地徐徐铺开。

策划:张盛良 唐林珍

统筹:罗文燕 陈泽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4-28 05:36 , Processed in 0.05751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