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5|回复: 0

[社会资讯] 《百侯中学百年校史序—-以史为鉴、赓续前行》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2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12643whl44ftl4hhfh5z4.gif

刘锦云 / 文

读了范以锦教授写的《百侯中学百年校史》序—-“以史为鉴、赓续前行”我很感动,范教授在撰写序文之前是下了功夫做足了功课的。文章既短小精悍又全面概括,並展望未来,是一篇好文。


112643p3n5svc5ecbkns3d.jpeg


我非常欣赏这段话:“侯中校史巳从有限的方寸之地的纸上延展到无限循环的时空中,无论何时何地在移动手持终端上轻轻触摸,就可从中华文化这条蜿蜒而绵长的纽带中看到侯中耀眼的高光。”说得太好了。我想,侯中在中国教育史册上应有其特殊的地位。比如,它在创校初期凝聚了那么多爱国爱乡的老一代华侨的心血。建校筹备会负责人杨自修先生冒着酷暑,到南洋各地挨埠劝捐时,捐款十元、八元的是並不富裕的华侨,他们出于 热爱乡梓、重视子孙教育的初衷,支持家乡办学。自修先生将募捐到的一万多银元,作为建校的启动资金,才迈出了建校的第一步。随后,怀着为乡村子弟能获得更多学习机会的情怀,著名乡贤杨德昭先生,借给父亲做寿之机,给前来祝寿的军政大员富商巨贾等嘉宾表达了建设家乡中学的意愿与困难。德昭先生把三万银元的寿金悉数捐献出来,推进了建校的进程。我想,在那个特殊年代,百侯中学敢聘请当过共产党省委书记的人来当校长,聘请有先进思想的人来当老师,培育出像杨兰史烈士那样得到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並树为延安教育战线的楷模的校友,又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投身革命队伍,这是多么不易、让人骄傲的乡村中学啊!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侯中又培养了五百多个各行各业具有中、高职称的优秀人才,一个远离城市的粤东山区中学,同样是多么不易,让人骄傲的啊!


112643opi30x3m73zag4n4.jpeg


百侯中学的发展与成就,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特別关爱分不开。他不但送来自已的弟子充实教师队伍,还把百侯中学视为贯彻“手脑双挥”、“求仁求真”的生活教育及平民教育的实践基地。在那个年代,百侯中学把学生培养成小先生,成了农村扫盲的生力军。百侯中学的成功,让厦门大学每年留出几名保送生名额;出现了同一届同时考取中山大学达十人之多的情景。诸如此类的惊世之举,正彰显了百侯中学的不俗与不凡。以上种种,正是历代侯中人打造的,也是教育史上的高光时刻。


112643witmi3qddxm6b3ti.jpeg


長期以来“北有晓庄、南有百侯”的美誉以及侯中“红色基因”驰名粤东,实至名归。我也为百侯中学每一代学子的高光时刻感到自豪与骄傲。


我有幸生在百侯,成长在百侯中学。作为侯中人,我深感幸运、幸福。我甚至做梦都会看到陶行知先生对百侯中学的题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及听到陶行知先生为百侯中学写的校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来源:百侯人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5-1 05:29 , Processed in 0.05495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