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20|回复: 2

【虎中文学】梓里少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2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北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范增清 / 图文

1977年11月至1984年9月,我在粤东北山旮旯梓里村度过了七年艰辛难忘的少年时光。


雾霭萦绕的一个初冬早晨,父亲带着我来到邓氏学校二年级甲班,把我交给了本家顺生老师。我从银江葛里小学转读梓里小学,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091004jjwcfiexevbive0c.jpeg


调皮捣蛋的吴海滨接纳了我,因为只有他单人单桌,我们从此同班,直到初中毕业。


不知道为什么,时间不久曾令杰的班长头衔就到了我身上,直到离开梓里村才卸任。


记得三年级的夏天组织时髦的学习兴趣小组,夜深人静趁大人不在淘把米粗盐煮粥,高兴得小伙伴都裂着嘴笑。一帮人横七竖八地睡在床上,躺不下的曾令杰自告奋勇地睡在条凳上,没有蚊帐的阻隔,脸和胳膊被肆虐的蚊子亲了无数个红包。


大概这个时候我开始学习表演。第一个演的是老师。表演唱我们班上的张老师,年龄已经五啊五十八,走山路,顶风雨,知识送进百姓家…这样的好老师该不该戴大红花,这样的好老师,该戴这朵大红花,孔桂芳,范晓云过来,把不知哪里弄来的野花扎在我胸前。


091004xameqi4qqi3zlfil.jpeg


四年级的时候我和邓德发合作了一件全村甚至全公社轰动的事:相声表演奥运会,形象展现奥运会射击比赛嘭嘭嘭得冠军,足足比许海峰的洛杉矶早了四年。


村中心汽灯照耀的舞台上我们不知道演出了多少场。记得那段时间我嗓子老是沙哑着,出场前家里大人还得捣腾一点金贵的白糖冲水让我喝下去。


这个相声节目和刘三姐电影剪辑录音一起,好长时间在梓里公社广播站的几个高音喇叭里同时响起。我们彻底红了,以致平时行走在乡间小路,村头巷尾,村民们都对着我们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公社文艺汇演,相声和`十送红军,泉水叮咚响表演唱一起脱颖而出,准备代表梓里公社进县城参加全县文艺汇演了。我们好激动。但后来考虑十送红军班底太大,费用太高;相声阿姆话要改成普通话,还有一些个人原因,遗憾错过。只有泉水叮咚响八个女孩子幸运抵达了大埔县城。


091004auz3tagrskj366az.jpeg


81年这个时候,一样的阴雨连绵,我心里却乐开了花:我获得了全县红花少年。辅导员孔志锋带着我入县城参加表彰大会,并准备参加花车游行。住进讲究的县招待所,顿顿有肉吃,心里揣摩,大概这就是共产主义吧。后来由于天气原因,更主要的是宋庆龄名誉主席逝世,游行取消了,改为电影招待,惊悚片《神秘的大佛》。


回来路上,由于发大水停航了,我和辅导员滞留在三河汇城他夫人娘家。天天听广播喊现在水位多少,炸药包已搁置附堤,气氛紧张兮兮。还好有惊无险,端午节前总算回到了家。


1981年夏梓里中心小学参加了全县小升初汇考,取得全县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仅次于大埔小学和百侯中心小学,名噪一时。我语文96,数学100与埔小一位同学(语文97,数学99)并列第一名,听说卷子还调入县教育局审核。同村的范志豪语文83,数学99也取得好成绩,我们有资格直接入县城读虎中。家境很好的志豪和家人邀了我好几次。父亲说,不就初中吗,哪里读不一样。其实家里没钱,还要我这个老大干农活,我连三河中学也没去,留在了梓里中心小学附中。我姑父赖正贤听到后连骂我父亲误人子弟。


091006hubl9b78c6we1l89.jpeg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就当上了少先队大队长。有一次全公社少先队汇操,我小小的个头,戴着三道杠: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好像指挥千军万马。但在列完队转身向辅导员报告时却露了馅:报告指导员…行的队礼,误作部队了。


1982年我到了入团的年龄,辅导员讲现在还没有合适的大队长人选,一直拖着,我都不好意思了。直到1983年1月我参加了共青团,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受到了一次挫折。平时老师总夸我文章写得好,甚至随堂作文给我96分。我个人也有点自负,以致学期评语几次都有那么一句:有骄傲自满的情绪。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时候,我信心满满的参加了全国征文我们播种爱和美,内容写的是邻居志光伯的故事,周围都认为写得还可以,结果名落孙山,白白花了8分钱邮票。


初二时我第一次体检:身高1米38,体重60市斤,视力0·2,0·4。我觉得都可以理解,基因本不高大,整天粗茶淡饭,营养不良,挑担干重活,哪有长高增重的道理。被农活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我就想,前面有个姐姐,该有多好。原来眼睛挺犀利的,无奈人均配给的2两煤油,点不得亮灯,后来忽闪忽灭的乡村小水电,加上爱看书,不注意用眼卫生,曾经就着煤油灯一晚上翻完`三侠五义,不早早近视才怪呢。


82年九月十三梓里村还有个大事情,大麻公社的双机电影队在村里第一次放映彩色宽银幕故事片:佐罗,少林寺,南昌起义,天云山传奇。连放两晚,村民大呼过瘾,我和小伙伴们也沉浸在节日气氛中。


再说说初中的老师,他们都尽心尽力,无奈功底摆在那里,你叫中国踢出巴西的水平,也不现实。就拿初三师资来说,民办教师占了一半。堂哥既教我语文又教我化学,政治老师是五年级的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完全靠从当过国民党翻译官的老爸口中讨来一点点,发音还是KK音标(美音)…难免捉襟见肘。


091007ckja7y7atm3uyggj.jpeg


1984年初中毕业,我身高1米53,体重78斤,有点长开了。视力0·1,0·3。经过体检和考体育,被东山中学涮了下来,进县城读高中了。


别了,梓里;别了,少年~

来源:虎中人

发表于 2024-5-23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上面那幅字是汤俊写的?
发表于 2024-5-24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乡贤要多发点这种有历史感的文章,让后辈们多了解前辈的生活状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6-4 01:30 , Processed in 0.05330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