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87|回复: 4

故乡情缘~难忘那片汉乐土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8 09:31 |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中兰 于 2011-10-8 09:54 编辑

                         故乡情缘~难忘那片汉乐土地                                                                  
      
                            大埔县广东汉乐研究会名誉会长     范永干

      离开大埔已经五年,我常常怀念大埔那片汉乐土地。那里留下了我步入广东汉乐殿堂的成长足迹,还有那令人痴迷的仙乐和款款情深的良师益友。
                                                                     节日心情
       初,我弟永奋动员我学汉乐,我还持观望态度。直到2001年9月,杨培柳会长介绍我加入了大埔县广东汉乐研究会。那段日子,在每周六晚上汉乐厅的活动,杨会长总是亲自到场,给了我很多指点和鼓励,对我走上汉乐和弦之路起到了关键作用。每逢周六,我都带着过年一样的心情,早沐浴,着晚装,提前贴好笛膜,兴致盎然去汉乐厅“和弦”。在汉乐厅,我见谁都点头打招呼的求学者态度,赢得了各位汉乐前辈的好感,他们对我非常的热心和包容。不久,我在梅州日报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汉乐作品——《浅谈汉乐精神》。2001年,汉研会换届,经饶宝尤会长提名,我被推选担任大埔县广东汉乐研究会秘书长。
                                                                     师友情深
       在汉乐厅认识廖东雄先生是我音乐旅途的最大收获。东雄叔是大埔县汉剧团的音乐组长,文乐武片、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百般乐器(民乐)无不通晓,尤其是提胡演奏水平达到了时代巅峰。东雄叔长期从事青少年音乐辅导,并带动乡村汉乐活动。作为剧团专业人员,他与庄长江先生一起,成为推动大埔群众汉乐活动的两驾马车。
       东雄叔给我讲解了很多广东汉乐入门知识和乐人乐事,介绍了多样乐器的演奏特点,特别是头弦加花的方法,并且给我提供了不少汉乐汉曲的曲谱资料。东雄叔带我到连德生先生家和弦,促成我开辟了汉乐厅之外的第二个学习基地;东雄叔带我参加县城汉乐私伙局活动,并介绍我加入这一高水准的汉乐骨干团队,使我拥有了第三个学习基地;加入私伙局后,我购置了一套乐器,在自己家里建立了研习汉乐的场所,东雄叔亲手帮我调试整改了秦琴的品格。我从来没有从师东雄叔学习提胡,我们不是师徒,而是朋友,但这位汉乐泰斗实际上已成为我学习汉乐最重要的老师。
        在连德生师傅家,东雄叔、德生叔二位行家,还有张善才先生、德生叔的儿子来权和我组成了五人活动小组。那段时间我们每周活动2—3次,我得益甚丰。德生叔经常给我讲汉乐的韵味,尤其是头弦的领奏技巧,听得我心痒痒的,干脆就学习头弦了。德生叔自制的二把头弦任由我挑, 我挑了一把音量大的。德生叔做人没有霸气,但头弦却拉得很霸气,并且发音清晰、乐韵深浓。没有拜师仪式和拜师贴,师徒关系心照不宣。
家里有了扬琴,我尝试着学弹打。原大埔县汉剧团团长、扬琴大师庄长江老师热情地教我扬琴基础功,并赠送我学习资料。我经常到长江叔家去请教,长江叔也不时会到我家来帮带。长江叔从来不在公开场合讲我是他的学生,但我打扬琴都是从长江叔那里学来的。
      经房现林副会长引荐和何水珠先生引线,我认识了钟启邦师傅。初次拜访,启邦叔对我说:我40年没吹笛子了,你来了我们就互相学习吧。我理解了其中教学相长的道理。启邦叔一直把我当朋友,而我始终把他当老师。同仁汉乐社成立后,启邦叔经常带我去那和弦。启邦叔教我气息控制的方法,讲授汉乐“抑扬顿挫疾徐高低”以及笛子演奏的调度、辽度要求,还有汉乐笛子“偷、托”衬托头弦的技巧。启邦叔用笛子演奏汉乐特有的风格,被房现林副会长称为“邦味”。要不是先生过早辞世,我还真不想提前毕业。启邦叔过早地把传承汉乐邦味的担子压到我肩上了。2010年4月23日,我撰文《汉乐邦味——师友钟启邦先生周年祭》以告慰老师(见刊《广东汉乐研究》第22期)。
                                                                    举弦欲哭
      举弦欲哭的心情开始源于饶永兴小弟的去世。永兴是大埔县汉剧团乐队的笛子手、丑角演员。他待我如兄长,我待他是朋友。曾经,他提着水果带上家属到我家吃饭;曾经,他在剧团宿舍吹奏汉乐,我边登楼梯边跟他和奏;曾经,我带他去拜见钟启邦师傅;曾经,我新房搬迁他主动请樱帮忙。他是我说一不二的忠心朋友。永兴死于车祸,我再也听不到他叫唤干哥的亲切声音和那可爱的身影。
举弦欲哭的心情源于离埔后独乐乐。来到增城,独自一人拉头弦时,想到头弦这种领奏乐器应该与人乐乐,而不是独乐乐;想到自己离开了大埔汉乐团队,再难得享受和弦的快乐,就会一掠而过地引发伤心。
举弦欲哭的心情还源于师友的离去。短短几年工夫,德生叔、启邦叔、东雄叔相继辞世。我回到大埔只能见到他们的家属,而再也得不到这三位汉乐先贤的教诲了。
                                                                   励志有为
        传承和发扬广东汉乐是每一个汉乐人的责任。当然,我非常期望从汉乐之乡走出来的每一位大埔乡亲也尽可能地承担这份责任。黄顺进乡亲已将汉乐常用曲目分硬线、软线编排并输入电脑,对初学者会有很大的帮助。大埔县广东汉乐研究会和羊城广东汉乐乐团到增城交流带动,以及本人的鼓动,吸引了20多名音乐人参加汉乐活动,荔城汉乐团呼之欲出。期望社会各界人士对荔乡涌现的这一新生乐种给予多多扶持。
  
(作者系增城市委宣传部干部、增城大埔同乡会副秘书长、增城广东汉乐团团长)
DSC03299_副本.jpg
       
DSC03293_副本.jpg

发表于 2011-10-8 12:16 | | 来自湖南
干叔不错,好文采。
发表于 2011-10-8 15:00 |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本帖最后由 小字辈 于 2011-10-9 10:36 编辑

大埔汉乐好!
发表于 2011-10-8 15:46 | | 来自广东
         (回复3楼)或许你对事情的真实情况不了解,汉研会从来不存在上面你所述的情况,中青年骨干相对多参加演出活动这是事实,再者,不一定大家都定要参加演出活动,活跃在民间也是传承弘杨汉乐的举动,值得发扬!
发表于 2011-10-8 16:37 | | 来自广东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5-15 05:10 , Processed in 0.08557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