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网 大埔网 大埔资讯 大埔人物 查看内容

饶八英

2010-7-29 16:03| 发布者: 小编01| 查看: 2077| 评论: 0|原作者: 县电视台|来自: 网络

                  饶八英(1900—1976)茶阳东门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父母挑担度日,三岁由父母做主卖到西河黄堂溪南埔做张华昌的童养媳。20岁与张华昌成婚。第二个儿子出生后,张华昌离家到南洋谋生,直至1973年在印尼病逝。
民国二十五年(1936),饶彰凤等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到溪南埔小学教书,办起了妇女夜校,组织妇女读书识字。饶八英在夜校开始接受新思想,走上革命道路。民国二十七年(1938)由李碧山(又名李班,越南人,后任越南对外贸易部副部长)、郭素平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积极向群众宣传抗日,宣传革命,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群众。她先后把两个亲生儿子送进革命队伍。在她的带动下,她所住的"攸宁堂"四家人,除了老人和孩子,有十多个人参加了革命。"攸宁堂"成为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堡垒和党的地下联络站。
溪南埔位于内六山区出口处,是一个有一百多人口的大村,环境比较复杂。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饶八英起三更睡半夜秘密接待来
往同志,无论寒冬酷暑或疾病缠身,只要听到后窗"笃!笃!"的暗号声,就警惕地起来,悄悄打开后侧小门接同志入屋,并叫起同屋的周锻英、陈算英,烧水煮食。把同志们换下的衣服补好、洗净、烘干。有的同志当夜就出发了,留下的同志,白天在她房间的仔棚上隐蔽。她送茶饭,倒便桶,大小事情都得十分小心。夜里紧张劳累,白天还得照常上山下地,丝毫不露声色。李碧山、温碧珍、黄芸、郑敦、张克昌、黎广可、张全福、廖伟、朱曼平、卢叨、巫先科、杨建苍、丘锦才、罗炳钦、张招娣、王立朝、黄维礼、古关贤、刘旭、方方、刘永生、梁集祥等,都先后在她家住过,受过她的保护。饶八英的丈夫排行第二,所有同志都随家里人亲切地叫她"细姆",把她称为"革命母亲"。
十余年间,"细姆"除了接送革命同志,还担任地下交通员, 冒着生命危险送文件,送情报,送粮食,送药品,出茶阳,上漳溪, 入岩上,过百侯,"细姆"机智勇敢,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了安全,她有时把文件藏在头发里或缝在衣角上,有时绑在大腿上或藏在更隐蔽的地方。有一次送信去百侯,她挎着盒篮,里面装着糯米粄和两包礼糕,糕里夹着密件。路过湖寮,在最后一个检查站被卡住了。"细姆"一边美言巧语应付军警,一边拿糯米粄给他们吃,礼糕不值钱,她讨求留下送亲戚,把军警蒙骗过去,顺利完成了任务。为了转移电台,她曾和其他同志一起,两人抬一人挑, 翻山越岭走小路,来回百余里,星夜把电台运送到百侯某地接头站。攸宁堂还曾经是地下党组织的印刷厂,"皖南事变"后,大量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制造分裂阴谋的传单,就是在攸宁堂里印刷出来的。
民国三十年(1941)下半年,黄芸不幸被捕,被投入县城监狱。奉组织之命"细姆"经常冒险探监,秘密送信联系。她担心黄芸狱中衣衫单薄难以过冬,特地缝制了棉被连同一些寒衣送入狱中,还参与了策划营救黄芸的活动。就在劫狱计划即将付之行动时,黄芸被秘密处决。听到噩耗,细姆悲痛万分,事后她奉组织之命,以庵堂的名义收埋了黄云的遗体。
当时,党的活动经费十分困难,细姆把县城茶阳一间原开"文化书店"的店铺变卖,除留一部分作娘家的丧葬费外,一部分由大儿子带去东江,由饶彰风交给组织作经费,剩下的全部用于接待同志的生活费用。
新中国成立后,她当上了村长。土地改革时,任贫雇农主席团主席。她曾被中共大埔县委授予模范党员称号,出席兴梅地区的党
代会。1957年,被选为大埔县第一届政协常务委员。
1976年,饶八英病逝于汕头,享年76岁。为纪念饶八英为革命作出的贡献,中共大埔县委在溪南埔攸宁堂后山为她建纪念碑一座。

 


鸡蛋

鲜花

鲜花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