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75|回复: 2

[大埔杂谈] [原创]大埔人在大宝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7 08:50 | |阅读模式 | IP未知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大埔来到大宝山
一、大宝山概况
549d7bf3ebe74ea577e681d4f887c54d.jpg
大宝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境内,是一座古老文明的矿山,有一千多年的开采冶炼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999年,这里便兴起炼铜业,宋朝咸平年间,是当时朝廷最大的铜开采和冶炼基地,有工匠十余万人,年产铜百余万斤,被称为“岑水铜场”。广东省大宝山矿于1958年上马开建,1963年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停建下马,1966年10月重新上马建设,1969年开始生产铁矿石、铜硫矿。 1968——1971年大宝山矿从全国几大矿山调来大批熟练工人,又从本省内先后招收几批复退军人、上山下乡知青、社会青年。上世纪70年代中前期,全矿有正式职工(含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六千五百多人,还有参加矿山建设的佛山民兵团、汕头工程团、937地质队、民工建筑队共有三千多人,一支宏大的万人建矿队伍遍布山上(开采区)山下(附属工厂)。大宝山矿属国家大型二类企业,资源得天独厚,是一座特大型多金属矿山。矿床主要是由铁矿床、铜硫矿床、铅锌矿床和钼矿床组成的特大型多金属矿床,还伴生有银、钨等贵金属元素。

二、大埔人来到大宝山
35ea2ae13dfd2e8d2d043f3a8031abdf.jpg
公元1970年12月下旬,大埔洲瑞、银江100名青年卟卟一起跳出农门。年轻人充满幢景,摇曳着十分兴奋的心灵大步迈出大山,坐轮船乘汽车搭火车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来到艳遇之山浪漫之地——粤北韶关大宝山矿,参加“三线建设”(注后)。初来乍到第一个领略的是粤北凌冽唿哨的北风(正值冬至后粤北已进入寒冬),身上穿着家里带来洗换的单衣裤(家乡没穿过棉毛裤)的年轻小伙子瑟瑟发抖。住的宿舍是油砧竹笪大茅棚(家乡住的好歹是泥瓦房)大通铺四面来风,三十多人住一大间。冬天晚上洗澡遇到烧水房里的热水放完了,只好咬紧牙洗冰凉的冷水,好在年轻还顶得住,离开乡下到了大宝山第一场寒冷的考验终于捱过来;气候的寒冷生活条件的艰苦给刚脱了“谷壳”(农村是谷子城里是脱了谷壳的大米)的新工人是锻炼和考验。然而,更大的工作考验还在后头。大宝山建矿初期环境艰苦,山上山下荒山野岭,野兽常出没。从沙溪桥至坝心三公里长的岑水河两岸还是荒无人烟。生活艰苦工作更艰苦。刚跳出农门的农村娃为人憨厚扑实,有一股冲天的干劲,普遍怀有远大理想,吃得苦工作不偷懒,再苦都挺得过来。分配到建安工区的乡友天天(一周六天、一天八小时工作制)在沙溪河畔挖、挑河卵石河沙整整四个多月;接下来的工作是打水泥砖、浇注水泥预制板,四个人抬一块六百多斤重的水泥预制板,脚在发抖我们挺过来。在冶炼厂炉前工的乡友,高温烧烤汗流浃背。工作在采矿剥离现场的机械操作工,在海拔900多米的北采场风餐露宿,晴天黄土飞扬,雨天泥浆水过膝,冬天冰雪覆盖,高处不胜寒。回首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傻乎乎”有力都用得上,为大宝山矿年产二百万吨矿的大干快上不遗余力。我们的汗水铸就了宝山辉煌,为践行宝山精神(热爱宝山,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勇争一流)贡献了我们这代矿工的青春热血,撑起了大宝山创业最艰难的时期。这代宝山人很豪迈觉悟高,能吃苦讲奉献,把环境苦、工作苦当着磨炼,收入低负担重没影响工作。普通工一进矿月工资36.5元,没奖金没补贴,工作满四年后月工资42.71元。
82eef292aedffe8193b91e931f7ec7eb.jpg
怀揣着乡下人单纯诚实的心态,经过几年的打拼,乡友们被分配的各个工作岗位上。有数人被推荐上大学,有的成了汽车司机,推铲司机,火车司机,铆、钳、车、焊、锻工,木工,泥瓦工。如把这批乡友集中在一起可开一间工厂。经过10多年的拼搏奋斗乡友有的当了干部,提了科长、处长、技术员、工程师、医师、车间主任,还有的挑起厂长大梁。同批来大宝山矿冶炼厂的工友,佼佼者——邱冠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邱院士的辉煌是当代大埔人和宝山人的光荣和骄傲。
b6a982a46668a54f9317aeffe5649d81.jpg
邱冠周,大埔银江人,工学博士,矿物工程学家。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党委常委,中南大学副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体学术带头人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发展项目(973项目)生物冶金项目首席科学家,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完成工作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77b941fc8f839ba821f45d9a0164f2a5.jpg
“大江东流,金乌西斜”。岁月已沧桑了我们的青葱容颜,屈指数来远在他乡至今业已46年整,当年的小伙子一恍间成了两须癍白爬满驺纹的老者。在宝山奋斗了40余年后于三年前全部平安着陆,在同一批来宝山的100名中(上世纪90年代前期先后二批20余人调拨到广州、深圳),分别在韶关、广州、深圳等地光荣退休了。而有10多名同批来矿的乡友就没有这福分,还未到退休便提前到马克思的写字楼工作室报到了。生命的丰盈源于上天的恩赐,这伙人光荣退休后各有各的打算,有的自动自觉到子女身边带孙子发挥余热,有的在矿或异地养老;总之,都在安享晚年。“知足常乐”。生活的美好源于拥有一颗平常心,工作使命完成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子孙绕膝,我们知足了。身在福中惜福,我们感恩社会,感恩党和政府,感恩大宝山给了我们满满的幸福。“白发萧散满霜风”。人世无常,仍健在的80余位乡友弥足珍重!祈上苍恩赐,再借光阴三十年。用一首诗作本文结束语:“人生不过四万天,辉煌平淡均坦然;是非恩怨莫在意,健康快乐最值钱”。 执笔者:虎安2016/12/05于韶关 附注:“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大宝山矿被划为三线建设范围。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事业单位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营发展都极为困难,但是三线建设也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来源:洲瑞乡情网
作者:虎安                    
发表于 2016-12-7 12:10 | | 来自广东
谢谢虎安先生为大家提供大埔人战斗在大宝山的翔实的史实,看了给人以鼓舞,看了给人以安慰。下如结篇诗中所说,“人生不过四万天,辉煌平淡均坦然;是非恩怨莫在意,健康快乐最值钱”。 坦然面对世界,欣喜面对未来,再给生活留下多彩的一页。
发表于 2016-12-7 12:48 |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大宝山文化广场每天好闹热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5-10 00:54 , Processed in 0.06362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