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59|回复: 0

[社会资讯] 何如璋与黄遵宪,走在时代前面的使东先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7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梅州日报                                                                                                                     
清朝首届驻日本公使馆官员合影(光绪四年1878年),前排左一为何如璋(时年40岁),右一为黄遵宪(时年30岁)。

100多年前,有两位梅州籍的清朝使者东渡日本,开中日邦交先声。他们主张借鉴日本明治维新,吸收西洋的科学思想和技术,改革传统旧制和技艺,求新政图自强。他们就是被现代历史学者称为近代史上走在时代前面的晚清使者、外交家和思想家何如璋与黄遵宪。

东渡日本开创邦交

文化交流影响空前

公元1877年1月,由直隶总督李鸿章奏准,光绪帝改派翰林院侍讲何如璋为出使日本国正使钦差大臣。出使前,何如璋需要挑选一名参赞官。此时,他并没有到翰林院众多的进士中去选拔,而是直接荐举刚刚考中举人的黄遵宪任参赞官。显然,这是因为何如璋颇为看重黄遵宪的“时务”器说和“文辞”之才。在选定黄遵宪为参赞官之后,何如璋为黄遵宪题赠联鼓励之:逸翮后尘翱翥先路;植根芳苑擢秀清流。

当年11月26日,何如璋率领大清国驻日本国公使团乘坐“海安”兵船从上海出发赴日本。公使团抵日本横滨之后,何如璋于12月28日率领参赞官黄遵宪等主要使臣前往东京皇宫,向明治天皇呈递国书,中日两国建交由此开端。这是自隋唐通好千年以来两国的首次正式建交,可谓载入中日史册的重大事件。

何如璋此行除了建立中日邦交之外,还肩负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深入地查访和研究日本明治维新,考证借鉴,为国所用。为此,他们甫抵东京就主动交往于日本朝野上下,披览日本的历史文献典籍,反复探究明治维新前后诸如礼乐兵刑、工商文教等方面的变革。他们亲眼目睹实行明治维新仅仅十年,就给日本带来如此巨变而深深为之震动。为了更广泛地搜寻资料,何如璋拨专款派专人,几无虚日地奔走于东京大小书肆,四方寻购日本各个年代直至明治维新时期的典籍和图册,以及自唐宋以来流失于日本的各类中国古籍和珍本逸书。正如相关史料所述,“广为搜辑,不一年遂有3万余卷,4年合计4万余卷”。

当大清国的黄龙旗在东京中国公使馆门前飘扬的时候,日本文人纷纷拿着自己的诗文集前来求教或交流。以何如璋和黄遵宪为首的使臣们,也不失时机地广交日本文士和文墨大家,有时将图集碑帖或交换或赠答日本友人,精诚传播汉文化。于东京芝山月界的中国公使馆,问经求学者络绎而来。上至官员儒臣,下至武士僧侣,何如璋与黄遵宪总是真诚地招待,认真耐心地为他们评阅诗文稿,和他们畅谈两国文化渊源,评论古今各种作品,从汉学谈到西学,从西学谈到四书五经,又谈到日本的樱花和中国的梅花。由日本友人大河内辉声邀请和举办,有大清国公使团和日本汉学家、文墨大家与音乐家共同参加的“赏樱诗会”,因为有中国使臣的出色参与,其规模与形式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标志性的高峰。

呈献三策保护琉球

史上首论“东海屏障”

因为日本阻止琉球朝贡中国,以至将琉球吞并而引发中日“琉球之争”。当年,以何如璋为首的公使团因此同日本当政者发生了激烈的交锋。抵达日本之后,对于何如璋最为紧迫的事情就是要探明日本“阻贡”的动机。

公使团抵东京后,驻日琉球使官多次求见并呈上各种禀文。经何如璋详细询问与仔细阅读之后,终于明了日本“阻贡”其实暗藏图谋。何如璋和黄遵宪一致断定,日本“阻贡”的真正目标是“废球改县”。何如璋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指明,一旦琉球被废,我国东海屏障不复存在,而且势将危及朝鲜和台湾,边衅亦难以避免。何如璋亲笔寄函总署,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了避免琉球被吞并,函中提出对付日本当政者的“三策”:“为今之计,一面辩论,一面遣兵舶责问琉球,征其贡使,阴示日本以必争。则东人气慑,其事易成。此上策也。据理与争,止之不听,约球人以必救,使抗东人。日若攻球,我出偏师应之,内外夹攻,破日必矣。东人受创,和议自成。此中策也。言之不听,时复言之。或援公法邀各使评之,日人自知理屈,球人侥幸图存。此下策也。坐视不救,听日灭之,弃好崇仇,开门揖盗。是为无策”。此时,清政府因惧怕与日本发生武力冲突,决定采用何如璋的“下策”,对何如璋下达对日交涉旨意“自以据理诘问为正办”。当日本决策者探知,对日采取强硬姿态之人仅系公使馆内以何如璋为首的几个人,随即加快实施吞并琉球的计划。1879年3月11日,日本政府派出500军警驻守琉球。3月27日,即对琉球下“废藩置县”令。4月4日,通告全国“废球置县”。5月27日,又将琉球国王掳至东京。至此,具有千年历史的琉球国遂被吞并而亡。

为朝鲜设计“策略书”

引导国王改变国策

其时,俄国兵舰南下图们江口,势欲吞并我国东三省,此时的朝鲜也岌岌可危。何如璋认为:“朝鲜若亡,则我之左臂遂折,藩篱尽撤,后患不可复言。”

1880年8月,正当朝鲜派出的修信使金宏集来访日本东京时,何如璋立即派黄遵宪主动登门拜访金宏集,并向他转达“何如璋公使希望他前来公使馆会晤”的意见。会晤之后,何如璋同黄遵宪商议,以“问答论难”的形式,替朝鲜设计一个对付外来威胁以求生存自强的“策略”,其中主论“亲中国,结日本,联美国”,目的是开导与敦促朝鲜与美、英、德和法签订通商条约,以及开港和改革内政,以此避免朝鲜被俄国或西欧列强瓜分的命运。2周后,黄遵宪再次登门拜访金宏集,将撰写好的“策略书”以“广东黄遵宪私拟”的名义交给金宏集,同时转达“何如璋公使希望将此‘策略书’呈送朝鲜国王”的意见。当金宏集回到朝鲜将“策略书”呈送国王之后,立即引起朝鲜君王的高度重视和激烈的讨论。此后,极大地影响并导致朝鲜国王改变国策,大步推进了朝鲜对外开港的进程。

围绕着如何尽快推动朝鲜开港的问题,何如璋希望清政府改变被动的对朝策略。他又亲笔寄函总署,并请总署将此函转达李鸿章。他在函中提议,派出清政府专使赴朝鲜,主持朝鲜与各国通商事。敦促朝鲜先同美国建交,同时改良其政治,整饬其武备。函中列举主动外交达“合纵缔交”的“五利”,有力地影响继而促使清政府放弃原有的对朝政策。顾及北面虎视眈眈的俄国,为化解朝鲜眼前危机,何如璋呈“三策”于清总署。在清政府新朝鲜策略的形成和实施过程中,他的对朝外交思想和策略从中起了关键作用。他主动联络并说服美国使节,促成美使在天津同李鸿章商谈与朝鲜建交事宜,直接导致了随之而来的《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因为受到美国签约的影响,英、德、法等国先后同朝鲜签订通商条约。随着各个外交环节的一一实现,因而对朝鲜乃至整个东北亚外交格局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共同撰写《日本国志》

50余万字10年定稿

公元1878年,何如璋与黄遵宪共同编撰《日本国志》伊始,日本友人、日本权威制图家木村信乡送给何如璋的《皇国各地方经纬度表》参考图表之一。驻日期满归国由何如璋携回,而由其族人保存至今。

《日本国志》是近代史上中国人研究日本历史最大最全的一部巨著。它的问世不仅对维新派变法思潮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引起光绪帝的重视,因为它为光绪帝的新政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中日甲午海战后,该书的价值很快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尤其受到有识之士的高度评价。该著寄托着作者希望中国仿效日本实行维新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尚在出使前的北京,何如璋就满怀希望地对黄遵宪提出,到日本之后,“收辑典籍,装订成册,好为留心时务者考镜”。这其实就是《日本国志》一书正式编撰前的最早策划与提出。自抵日本后的次年初,他们在搜集和研究日本历史资料的同时,开始共同编撰《日本国志》。他们从繁忙的公务中抽出时间,订正校本,厘定日期,考索异同,规划卷目。不到一年时间,《日本国志》的编撰已初具规模。1881年末,何如璋与黄遵宪驻日四年期满即将离任时,他们共同撰写的《日本国志》已完成初稿。1885年9月,黄遵宪从美国旧金山总领事任满回到家乡梅州,开始修撰《日本国志》一书。此后2年,蛰居人境庐“闭门发箧,重事编纂”。1887年夏,曾经付诸他们两人四年心血,博采千百本日本历史典籍,合计40卷50余万字的《日本国志》终告定稿。

何如璋赠日本友人条幅

竭智尽忠命运多舛

救国图强理想成空

何如璋极力主张“扩大海陆军以实外交”,出使日本回国后上疏“整顿海军以规久远”,在中国海军史上首次提出“特设水师衙门,统理七省海防”的建设海军新理念,再次受到李鸿章的重用和荐举,被光绪帝任命为督办福建船政事宜钦差大臣。上任仅半年,中法马江海战爆发,福建水师惨败。尽管何如璋主管船政并无军事指挥权,却因为他力主开战与“先发制人”,被主和派慈禧作为福建水师失败的替罪羊,革职之后于次年秋再贬塞北3年。

1888年秋,黄遵宪北上京城向总署呈送《日本国志》手抄本,后来受到主张新政的光绪帝赏识和重视。1898年8月,光绪帝派充其为出使日本国钦差大臣。尚未上任,戊戌政变骤作。因光绪帝下旨催促而匆匆赶赴京城的黄遵宪,染疾而暂时停留于途中的上海。此时,有人告发他“藏匿康梁”,遂被数百卫兵包围于寓所,“候旨缉拿,押赴京城”。只是因为日本和英国的强力干预,慈禧迫于压力下旨“放归原籍”,黄遵宪劫后余生。

贬戍3年释还后的1891年秋,何如璋病故于潮州韩山书院山长与讲席职。其时,黄遵宪仍在驻英公使馆参赞任上,他从伦敦用电报发来挽联:心事向谁论岂料竟随流水去;平生知己泪为公滴到九泉多。

归乡7年后的1905年春,黄遵宪病故于梅城人境庐。

撰文:何维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4-30 03:31 , Processed in 0.05671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