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53|回复: 24

我 的 童 年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6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骥山阿建 于 2013-3-13 14:52 编辑 # n+ T2 k; i2 v8 H) U" J0 D
) e5 `* k. R8 f9 _$ ^0 P
                                                                      我 的 童 年
, }8 _( E  P% e& h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完成了对旧社会的改造,政权得到了巩固。为了尽快摆脱贫穷,一九五八年制订了“大跃进”的宏伟计划,提出了大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把乡改成了“人民公社”,村里办起了大食堂。为了完成“大跃进”的任务,基层干部弄虚作假,夸大虚报产量产值,上层干部更是雾里看花,头脑发热,这种浮夸风愈演愈烈,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把全国人民拖进了饥寒交迫的深渊。一九六三年国家开始整顿治理,人民生活有了明显好转。但是,在一九六六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又开始了,再一次把全国人民推进了水深火热之中……
) I, {% {# k& i6 M) u4 I: {                                                                         一
9 A+ |! `& o% y5 K8 g, a& u  V- a      我的记忆可以追溯到四岁的时候。在一九五八年,那是“大跃进”的年代,村里也办起了托儿所、幼儿园。托儿所是在田背钟屋,入托的都是田背队的小孩,负责看护的是罗弯,我们叫她弯婆。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夏天的中午,她在石堆边打死一条狗麻蛇(四脚蛇、蜥蜴),然后用来煲粥。粥煲好后,我们一班小馋猫把她团团围住,她一人喂一口,最后连自己都没得吃了。狗麻蛇有四条腿,背部是金红色和金黄色两种,腹部是白色,身长有二十公分左右,胖呼呼,模样很可怕。它在石堆或石洞里做窝,行动非常敏捷灵活,喜欢晒太阳。夏天是它最活跃的季节,在石堆里和草丛中上窜下跳地寻找小青蛙、小昆虫吃,如果打断了它的尾巴,还会慢慢地长出来呢。有时走在路上,突然从旁边窜出一条狗麻蛇,也会给它吓得一大跳。5 k- a$ X9 w7 `/ f- P
      以后上幼儿园,是在大队部的上下堂厅里。这间屋座东向西,从外大门进去是个大院子,院子北边有一口水井,大门进去是下堂厅,对上是上堂厅,左右还有两个徊厅,四角还有四个上下堂间。中间有两个横门,通道过去是左右横屋,横屋里有脚门、侧门、后门,中厅和后厅,上下有六个房间,两边横屋都是对称的。后门进去是后楼,楼梯在南北两边,楼梯间还开有侧门,二楼梯旁还有两个平台,中间上下是大厅,后楼有多少房间记不清了。整座房屋是砖木结构,青砖砌墙外再批烫白石灰,有的地方没有批烫,用白石灰勾缝,清水砖墙也显得豪华气派,山墙上边还用蓝靛画有古代的人物故事、花鸟虫鱼等。门窗、梁柱、檐口滴水挡板等用朱红油漆油过,有的地方还在上面画了图画。地下是麻石檐边,水泥地板。房屋大概建于三十年代,不是很陈旧,主人大部分在南洋谋生,只有兄弟两家居住。因为这间屋的位置是在村里的中心,门口一条大路直通上下村,进出非常方便,所以村里把整个后楼借来做大队部。
$ z" G/ r: S: E      幼儿园的条件和设备还可以,有木马,积木等玩具,中午有饭吃,也有午睡,带我们的是兰姨和英姨,幼儿园里有多少欢乐我倒记不起来了,却记得有一次我不愿意上幼儿园,母亲送我去.走到罗清屋后,那里有卖糖果的小摊,母亲为了逗我开心,花五分钱买了一个扭枣(油炸麻花)给我吃,那种又香又甜的味道,又苏又脆的感觉至今还不会忘记.甚至在以后几十年里,我多次专门买油炸麻花来吃,可再也找不回那种感觉了.还有一次是从幼儿园里逃跑回家.一天中午午睡时候,趁阿姨不注意,我和加谋两人偷偷摸摸地从水井边的小门溜了出来,一路狂跑,穿过“翻身楼”是一片稻田,那时稻子已经成熟金灿灿的,因为站在幼儿园的门口还能看见这段田埂路,我们两人只好匍匐前进,借稻子做掩护,终于胜利大逃亡般回到了家里.
/ E% V  T2 ~: K# W3 H                                                                         二
, X. {0 e( `2 K/ `! {& G# P      已经是人民公社了,村里按营、连进行建制,以连为单位办起了大食堂,大家把家里的厨具,餐具统统搬到大食堂里,完好的铁锅,沙煲也砸碎了送给小高炉炼钢铁.人们相信共产主义明天就会降临,就可以用电灯电话,住楼上楼下,吃鸡蛋牛奶了.个个喜笑颜开,每天把共产主义的美境挂在嘴边,强伯姆文盲,把鸡蛋牛奶说成了鸡奶牛蛋,成为了人们的笑谈.北山龙兴寺旁边建起了炼钢铁的小高炉,把山上的树林砍光,劈成木柴送进炉膛里,尽管炼出来的是炉渣,仍然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路边能够写画的墙壁都写上大红标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万岁”“赶英超美用不了十五年”,就连屋顶也利用上了,抽出瓦片刷上白石灰,拼成标语,很是醒目壮观.每天各小队的劳动工地都插上红旗,气氛热烈,情绪高涨.
; [- d% l) @+ B0 Q, t& H; u        我们北下片是一个连,食堂设在陈春河屋里.连长是陈源平,他年纪三十出头,身材高大,说话声音洪亮,在食堂里练就了一手杀猪的好手艺,以后成为村里的屠工.在食堂里几百人每天三餐集中在一起吃饭,非常热闹.上下三堂和左右徊厅都摆满了饭桌,右边横屋的中厅是大厨房,蒸饭的四方木蒸笼叠起后挨到了屋顶,厨工站在灶台上还摸不到顶,两边只好架上木梯子,他们站在木梯上,巅着双手把热气腾腾的蒸笼从高处抬下来,真是危险极了.每到开饭时候,连长经常双手叉着腰,站在大门口拦着饥肠辘辘的人们,每人要讲一句普通话,才给进去吃饭.这可苦了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婆,他们是文盲,年纪来了连家乡话也讲不清楚,别说讲普通话了,只好眼巴巴地看着批又一批人进去吃饭,希望最后得到赦免.但是最后还是不讲不能进去,连长当起了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教他们,老人家急得满头大汗,结结巴巴地越讲越不清楚,直到连长不耐烦了,才挥手让他们进去吃饭.由于政府号召放开肚皮吃饱饭,人们大吃大喝,铺张浪费非常严重,剩饭剩菜到处都是,有心的人捡起来晒饭干,以后饥饿时拿出来煲粥,全家人都有得吃.
6 K- }2 v0 q6 L; s9 n9 t        好境不长,不到三个月时间,粮食就告急了.只好把敞开供应改为定量供给制,而且量越来越少,每人每餐二两七钱,还是小两,那时的称是十六两一斤的.并且饭可以拿回家里吃了,各家再弄点杂粮野菜充饥.妹妹小华出世,母亲还在月子里,那时候讲营养简直是奢望,能吃饱就很不错了.一天晚饭,妈恳求我们说:“你们四姐妹就吃番薯过餐吧,米饭让妈吃个饱行不行”.我们异中同声地说:“好的”.能帮助母亲,我们四姐妹都感到很开心.
% D6 [) m* `: A, ?        在“大跃进”的高潮中,有个运动是在一个晚上要实现两化,叫做运输车子化,插秧船子化.当然不是现在的汽车,而是鸡公车(独轮车,轮子连胶皮也没有的),也不是现在的轮船,而是做成船型的木秧盆,人坐在秧盆上插秧,就叫坐船了.各家各户的鸡公车,倒成了儿童的玩具,小孩们可开心了,我坐你推,你坐我推,尽情享受坐车的乐趣.一天下午,我和细姊推着鸡公车到食堂里拿饭,一开始是她推我坐,走到麦丘头,轮到我推她坐了,禾割塘边那一段路又窄又不平,我力气又不够,推起车来左右摇摆,她坐不稳,掉进两米多深的浸冬田里,整个成了泥人,哭得要命,我也吓得半死.想起此事,至今记忆犹新.0 g% E3 |) K& f* L2 B: l$ [6 ?4 ~$ T
        粮食越来越少,也没有什么杂粮可吃,母亲是干部,她要带领社员田里劳动.我和细姊的任务是采野菜,当时能够采食的野菜有两种,马屎笕和解放菜.马屎笕很嫩滑,口味带酸,主要生长在溪坝里.解放菜生长荒山野地,叶子宽又长,能长到五六十公分高,杆上有薄薄的毛,开的花有点像蒲公英的花.摘回家里后洗干净,先用开水烫过,再煮来吃,异味不大,比较嫩滑容易吞下.有一次,我和细姊还跟着大人到五里外的旱科里的地方去采解放菜呢.还有一种叫猴头,它长在深山里,是一种蕨科植物的头,浑身长满金黄色的绒毛,除去绒毛后切成片,放进锅里煮去苦水,再用冷水浸泡,就可以煮来吃了,还比较耐饱.谷糠无论磨得多么细,都是很难吞下去,就到山上采来糍粑叶,这是一种藤科植物的叶子,晒干后把它磨成粉,与谷糠粉和在一起煮来吃,滑溜溜的就容易吞下了,但是容易便秘.有一次,我吃了糠羹,拉不出大便,拼命用力,肛门也撑出了血,母亲用耳挖帮我把大便挖出来,其它什么都没有,就是挖出了一堆谷糠而己.木瓜树和红薯藤都吃过,算是比较可口的了.最后连禾秆(稻草)也吃了,很多人会不信,其实是实实在在的事,还是村里开现场会介绍推广的食谱呢.首先把稻草切碎,然后磨成粉,把蒸熟的番薯捣烂,和上稻草粉再蒸成羔,我们叫“秆粄”.父亲在外工作,母亲一个人要操持这个家,还要带领社员劳动,确实是难为她了.有一次,母亲到县城(茶阳)开会,四五天时间,她走后妹妹小华就生病,得的是急性肠炎,家里无大人料理,妹妹的病拖了一天又一天,等到母亲回来,妹妹已经无药可救了,可怜她还没有懂事就夭折,那年她才三岁.没有粮食,吃的是瓜菜谷糠,许多人得了水肿病,也无钱医治,邻居一家二年内就饿死了三口人,剩下他一个孤儿.7 X0 j$ S: v/ D5 l3 k6 o
        人们在与饥饿抗争,到处寻找一切食物的同时,也拼命开荒,多种一些瓜类薯类的作物,尽快填饱肚子.有一种番薯叫四十日早,薯苗栽下四十天,就有番薯吃了,其实就是象拇指大的番薯仔.还有就是所有的旱地都种上粟子,有五爪粟,狗尾粟,高梁粟,以五爪粟为主.这些粟子早熟,正月初播种,二月初栽种,四月就有收成了正好抵挡四月荒的饥饿.$ Y5 o, n+ A' O5 @3 k
        幼儿园早都散了,我们一班小孩每天挎个竹蓝在田间地头转,寻找野菜.有一种野草叫大哥草,它的根部像小萝卜,白白嫩嫩的,又脆又甜,可好吃了.用爪子(一种两齿的松土工具)在挖过番薯的地里寻找遗漏在地里的小番薯,就连丢在田边的番薯头也不放过,因为番薯蒂也是好东西.
& I5 l% ?) Q% H' D. c; M) t% j2 g7 Z8 b- [                                                                             三
# X7 w1 X7 m  c/ G3 }* M     一九六零年秋,母亲带我去河源探望父亲.因为父亲在河源工作,他每年只是在春节回家探亲一次,假也是很短,只有十天半月时间.那时粮食是供给制,途中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吃的.我们从食堂里领回了母子俩一个月的口粮,是一点大米和大部分的番薯角(把番薯斩碎后晒干,方便长期保管)当时番薯角也是计划分配的主要粮食.
- Q- M0 D7 d5 {) Z1 k3 z        母亲打点行装,有路上吃的粮食和咸菜,用的碗和筷子,穿的衣服,还有晚上睡觉盖的羊毛毡.准备了两个竹箩和扁担,一个竹箩装行李,一个竹箩装我.' W2 x3 y+ G8 O# v2 \: e) m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出发了.同行的还有邻居春茂嫂夫妇俩,他们要回兴宁老家定居.经过长教的红照壁,母亲还与菊芳嫂聊了一段,她好象有口信要捎给她的老公忠祥哥.  l  }7 K$ w. L% L2 b  w7 l. k/ b* z1 z
        那时的公路交通不发达,主要是靠走路和坐船.我坐在箩筐里,母亲挑着我悠悠晃晃的,就像坐秋千,舒服得很.一行人走到梅潭码头,己快十一点了,与船工讲好价钱,坐上船顺水直下三河坝.
  w: W+ h) o2 F( p) h. o! t        梅河是一条小河,行走的船是像舢板一类的小木船,没有动力也只能靠人力用竹篙撑,到梅潭码头,就不能再往上行了.传说从前有一个仙人,为了疏通河道,把河中的在石头变成黑毛猪,往上游赶.走到梅潭时,碰到了一个巫师,巫师看了问道“你那石头赶到那里去啊”,仙术被识破,黑毛猪全部变回了大石头,仙人无奈地走了.从此梅潭河段塞满巨石,河水喘急,水声轰鸣,鸟儿也不敢落脚,更别说行船了,所以湖寮没水路.! k( H/ ~- ^/ U& W3 x% Q
        小船顺着河水往下漂流,走了十几分钟时间,在河的中间突然沉了下去.母亲吓得要命,赶紧抱起我,好在水不是很深,她站在河里,水才淹到她的大腿.原来是船家为了多赚钱,人货混载,装了很多陶瓮,超重沉船了.陶瓮散在水里,一个一个漂走了,船家拼命地收拾,根本没有理我们.母亲要抱我,只好眼看着河水把行李浸湿了. 箩筐里的用具浮出了水面,筷子和木炭也顺着河水漂走了.出门不利,漫漫长路,不知还有多少艰难险阻,年幼的我,懂得了什么,只有母亲忧心重重.
. A0 F/ ?, v( S        船到三河坝,我们改乘机船到梅县.5 R  i0 E+ X% @! @8 n! y" V
        三河坝,顾名思义有三条河.梅江,汀江和梅河在这里汇合成韩江,浩浩荡荡向南流去,它流经潮汕平原,进入大海,是广东省的第二大河流,也是粤东水上运输的大动脉.逆汀江而上船可经大埔县城茶阳,直达闽粤交界的石上.溯梅江而上船可到梅洲,转换小一点的船还可以到五华的歧岭.眼下是枯水季节,逆水行船速度很慢,梅洲到广州已经开通了公路,就没有人再去坐船了.
' s' \, l) `% @2 m7 O5 K5 e; S        想坐汽车也不容易,当时车少又残,路小又烂,我们去问车票,回答是三天以前的都已经卖完,同行的春妙嫂夫妇急于回家,坚持走路到兴宁,在他们游说之下母亲只好跟着他们同行.梅洲到兴宁有七十多公里路啊,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走过去的.我还依稀记得,这是一条土路,汽车一过尘土遮天闭日,有的大货车后面还连着一节车厢,这叫拖卡车.
# I) g6 `! X, a        兴宁到河源是坐汽车了.
8 J1 s5 u/ ?! |+ R        父亲在河源曾田林场工作,我们就在曾田下了车.到了他单位一问,才知道他前几天刚调到河源县城百货公司,我们母子俩在曾田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又匆匆赶到河源。
( L9 E$ j# q' }  u$ X+ g$ ~     河源是丘陵地区,位于广东省的中部,公路广梅线横穿全县。新丰江在这里与东江汇合,滚滚江水流经惠洲、东莞,再和珠江汇合,进入大海。这里的水路运输非常发达,码头上停泊的大小船只无数,还分货运码头客运码头两种.客运码头每天有定期班船到惠州,广州,龙川等地.货运码头从早到晚都非常繁忙,码头工人将船上的货物扛到码头,验收的人为了计算方便,就给一支竹签,最后结算以竹签为准.搬运工人就用手推车把货物拉到仓库,码头到路面有一条长长的斜坡,工人们就三四个人一组,一个人在前面拉,其他人在后面推,发出一阵阵“嘿哟,嘿哟”的号子声.' ?) a; }0 I5 y: @  Q4 S
        第一次出远门,又是第一次来到城市,一切对我来说都感到新鲜.江上有大大小小的船只,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车辆,街上有来来往往的行人,百货商店里有琳琅满目的玩具,食品商店里有香甜美味的糖果.就连父亲的手电筒,我也感到很新奇,为什么按下去就发亮,不按下去就不亮了呢?我把它当成宝贝玩具,大白天也点亮它到处乱照,甚至爬到窗台上往下照着玩,可是一不小心,手电筒掉到楼下的小巷里去了。撞下这祸,自然少不了父亲的一顿训斥。
. @" `2 j7 W3 J+ {+ C* e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8 收起 理由
云上太阳 + 3 好帖,我不支持谁支持!
小编01 + 5 感谢分享,大埔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2-28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一字不漏看完,真情实感,很赞! 了解了很多过去的生活和社会环境,以及那段岁月的故事!
/ |- x6 t9 K5 v, M. v, V9 N% n- q应该是“未完待续”吧,期待后作!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餐餐猪肉斤过 发表于 2012-12-28 12:23 " g' G3 R$ o1 z* [4 r. q' a0 ]
一字不漏看完,真情实感,很赞! 了解了很多过去的生活和社会环境,以及那段岁月的故事! 6 J5 u; |4 a3 l  f$ O) M! @) f
应该是“未完待 ...
! T! ^* Y* x5 m; m( j$ O1 m7 V
谢谢你的赞赏。我的童年是十几年前写的。现在我的小学也初步定稿,目前继续修改之中。
发表于 2012-12-28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我也一字不漏的看完了,我想起我认识的那个82岁的老阿姨,她的童年也是在梅州过的,比你那时要苦很多倍了,那时还在战乱,她说没有粮食,她的母亲把马粪捡来洗干净,把里面马没消化的食物淘出来,再做成饼给她姐弟吃。再到后来,什么食物都没有了,她母亲把她卖给别人做童养媳,把她弟弟卖给别人做儿子,她母亲去香港找她舅想办法,那个年月,一个童养媳才卖了两担谷子,她弟弟六担谷子。她做童养媳的时候,一天要干二十个小时的活,一年才能见她弟弟一面。过了两年,她母亲已经去世,她的舅舅从香港回来把她两姐弟赎出来带到香港。$ a2 E8 P1 ^4 T4 f  v* x5 a4 k% g
现在的我,生活在这么美好的年代,是何等幸福。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默默默 发表于 2012-12-28 13:14
% e7 _) }- t( n! \, U9 s我也一字不漏的看完了,我想起我认识的那个82岁的老阿姨,她的童年也是在梅州过的,比你那时要苦很多倍了, ...
0 s! n9 j. W& l3 k6 M
你说的是解放前的苦吧,当然比解放后苦了,不然要解放干什么呢。
发表于 2013-3-8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你妈很伟大,你命好,以前你哥比你更艰苦!
发表于 2013-3-8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知道一点。
发表于 2013-3-8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知道一点
发表于 2013-3-8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真实而平凡!
发表于 2013-3-8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三年的自然灾害>是怎么样的?
发表于 2013-3-8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太长了,看了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3-3-8 18:24 6 @0 Z  @+ C& H$ H( |+ J
是怎么样的?

3 y% M8 F* ~- ^6 `; I" k6 z+ i      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则多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荒,西方学者也称其为大跃进饥荒。(来自百度)
发表于 2013-3-8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每人都有一个童年,每人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朴实而生动的作品把我也带回了我的童年记忆中!
发表于 2013-3-8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骥山阿建 发表于 2013-3-8 18:34
' m1 r5 e9 {6 V7 X# G7 \* |1 ~2 ~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 ...

8 q" m  A( K+ C3 p/ {6 e4 I6 p, ~+ W谢谢解答。。。。。。。。。。。。
发表于 2013-3-8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革命老区——高乾

那是在毛主席领导时期的"幸福"生活!
发表于 2013-3-8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特殊的年代
发表于 2013-3-9 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老毛开国有功,治国有罪!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渔夫1 发表于 2013-3-8 15:01 6 p8 v' V, x! t8 z
你妈很伟大,你命好,以前你哥比你更艰苦!
) m1 ?9 y  B; U9 y3 O8 O. M
渔夫先生:你好!如果你要3分,去打酱油吧,说多了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帮我顶贴更不用了,告诉你在大埔文苑发帖,过了半年文章还是在第一页呢。
发表于 2013-3-9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好,真实,有同感。期望续下去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深山老学生 发表于 2013-3-9 10:24 . H7 @9 r( |) t/ f8 w
好,真实,有同感。期望续下去啊。

, f9 |. g0 u! G5 G) |. L5 ?% ^谢谢!“我的小学”也写好了,但写的事越多协及的人就越多,怕得罪人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6-9 18:29 , Processed in 0.08086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