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60|回复: 57

张德江与三河中山纪念堂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5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lhy888 于 2013-3-15 10:26 编辑 & O; G4 o$ a. `6 @, X6 _1 [

1 P4 m9 r9 C9 r8 {     《梅州日报》2008-5-26第10版文章:2 r% C# z& a& M% H
                                                 他为三河中山纪念堂正名  
" X1 g5 X& L: Y1 z0 r- d& R                                                         梅州日报记者  吴优
2 P) D. z$ ~( u* l7 x. u( Q1 @. J* ~6 U1 O5 g: l+ L& g
                                                          - b- H. E) [" M! l, S
       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曾是一个不为世人所熟知,甚至连孙中山研究专家也并不知道其存在,1997年时更是将比其晚一年建的广西梧州中山纪念堂看成是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是大埔三河坝汇东村人,现年58岁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金锋,花了六年的时间于2003年为三河中山纪念堂正了名,令其并声名远播。他还揭开了当年孙中山到大埔三河坝是为会晤援闽粤军将领,饬令援闽护法而来。- `( h" K; |- ~+ f" u( P
        今年5月26日至6月1日,是孙中山到三河坝饬令援闽护法90周年纪念日。近日,趁邓教授回乡探亲之机, 记者采访了他,听其讲述“正名”背后不为人知的过程和内幕。
* X! }: [/ k; L4 T  l        。。。。。。
: \- V# a$ F4 [& l. N6 [& A3 r  r/ g: A, ~
                                                    四处奔走力促纪念堂重修     
5 C, X: s8 [/ I: [9 b, X% P       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虽然得以正名,但因为财政困难等原因,大埔县一直未能对纪念堂进行修整,石碑出土半年后依然卧于地面,未能进行保护,随时都有被损坏的危险。% Z4 n# U! c8 m8 G% F$ n4 O: c
“这怎么成?”邓金锋想了很多办法筹措资金建亭立碑,但效果不大。
- w0 \% Y, y9 O      后来,邓金锋从《南方都市报》报道得知,2004年3月广东省台盟曾向省人大政协会议递交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提案。为了让全国最早建成的三河中山纪念堂早日恢复本来面目,2004年4月25日,邓金锋找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台盟主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陈蔚文,向他作了汇报。陈蔚文听了以后当即表示要利用直通车机制,写提案向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德江报告,请省里给予支持,经邓金锋牵线,提案由大埔方面起草,由邓金锋转交给了陈蔚文。不久,提案通过。
* x+ H6 k1 i* \( n1 }- S' B% N% \) Z2 M       2004年7月,大埔县委、县政府雷厉风行,投资600万元,重修三河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公园。首先将汇城小学迁出中山公园,并在省、市文物部门的指导下,对“文革”期间被拆除的一些附属设施进行原貌修复和重建,还在纪念堂大门口增设了孙中山铜像,在纪念堂内增设了孙中山、胡汉民、陈炯明、蒋介石等历史人物的蜡像,生动再现当年孙中山在三河坝敦促陈炯明援闽护法的历史情景。2 |; \4 |+ O& E: `- i8 K( L
2004年底,经全面修葺的三河中山纪念堂重新开放。
: p) b; x/ I6 o$ l& Z
; v& h4 \; v% f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收起 理由
小编01 + 5 这个话题我喜欢
梦中笑 + 2 这个话题我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陈蔚文是现任全国人大常委。
发表于 2013-3-15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还历史本来面目。
发表于 2013-3-15 1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那个在笔记本上记录下碑文的是楼主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chshk 发表于 2013-3-15 12:14 & e. N8 Z9 t, o  t
那个在笔记本上记录下碑文的是楼主啊。

0 b- o6 C2 Z% g$ `3 T/ x邓教授是我恩师。
发表于 2013-3-17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问下楼主陈城是不是在高陂设立过指挥部.还有是不是朱德去陆丰接苏联军火失败后.途经三河坝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风过以后 发表于 2013-3-17 16:30 $ W# X6 ], k, B+ k  H2 R
问下楼主陈城是不是在高陂设立过指挥部.还有是不是朱德去陆丰接苏联军火失败后.途经三河坝的

- V# _" a) I! K8 y第一个问题,请你查民国史。: X2 x, r" ]" V
第二个问题:非也。
$ Z) |  n" M2 ]  n2 c史实是:八一南昌起义军撤出南昌后,主力下了潮汕,朱德带领四个团的兵力留守三河坝,阻击企图从韩江上游包抄潮汕主力的国民党钱大均部(兵力三倍于我),义军完成任务后撤出战斗,行至饶平茂芝方知主力已经失败,后领军转战多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朱德领军从三河坝到井冈山——延安——天安门,三河坝是我军正确路线的起点。
发表于 2013-3-19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lhy888 发表于 2013-3-17 22:46
& X3 P+ B$ N) [. Z3 W( ~% P/ X第一个问题,请你查民国史。# }# k$ z) \- T3 F( {  Y& Y
第二个问题:非也。
3 s) D' B  p+ U9 l- \  F8 g; h史实是:八一南昌起义军撤出南昌后,主力下了潮汕,朱 ...
8 o: X( `$ t; o2 C( F
南昌起义后,主力为啥下了潮汕?一说陆丰有彭湃的地方武装.二说是接苏联军火.一是肯定的,二是不知真假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风过以后 发表于 2013-3-19 00:52 / k& h0 _; ~% {( _4 ~( G% d! @
南昌起义后,主力为啥下了潮汕?一说陆丰有彭湃的地方武装.二说是接苏联军火.一是肯定的,二是不知真假了

4 n9 e- ^$ E! w# Z3 D' [义军主力下潮汕一是能得到苏联的军火,二是想经海陆丰打回广州,重建广州革命根据地,继续北伐。
发表于 2013-3-19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lhy888 发表于 2013-3-19 03:04
  K4 ^! J' D4 R1 a7 |$ j义军主力下潮汕一是能得到苏联的军火,二是想经海陆丰打回广州,重建广州革命根据地,继续北伐。

1 S7 t& C' x; y" ^" j7 n+ \! s& s楼主对那段历史有点研究哦.有空时可否对那段历史作出你的评价,我愿洗耳恭听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风过以后 发表于 2013-3-19 23:41 / W, L) P8 X2 `2 f5 D
楼主对那段历史有点研究哦.有空时可否对那段历史作出你的评价,我愿洗耳恭听
/ c& E( }6 T% J) O
是朱德举作八一南昌起义的火炬,带着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残部一千多人,上了井冈山,保留了南昌起义的火种,后来这批人都成为了军事家。故八一南昌起义定为建军节。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也没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河坝是朱德上井冈山的起点,也是我军正确路线的起点。
发表于 2013-3-20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lhy888 发表于 2013-3-20 06:55 5 Q, p2 i" K# H$ Y' X. W
是朱德举作八一南昌起义的火炬,带着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残部一千多人,上了井冈山,保留了南昌起义的火种, ...
5 F& Q  ^% ?  I) _# P3 a
同意楼主观点.不然毛在井冈山也许真的会成了土匪.
发表于 2013-3-20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风过以后 发表于 2013-3-17 16:30 ! H: w3 H8 t& \- g5 S/ N  t
问下楼主陈城是不是在高陂设立过指挥部.还有是不是朱德去陆丰接苏联军火失败后.途经三河坝的
& m  _8 M1 c/ m& w
    何来朱德去陆丰接苏联军火失败之说?
4 b9 ?% T9 _8 ~4 }, W+ Y  以下是来自百度的信息: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国民党反动派纷纷调兵遣将,“讨伐”起义军。八一起义军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目的是“先得潮、汕、海陆丰,建立工农政权”,后取广州,再举北伐。八一起义军9月18日进抵广东大埔县城。9月20日,作出了分兵部署:周恩来、贺龙等率领主力向潮州、汕头进发;第9军副军长朱德率领第11军25师和第9军教导团共约3000多人,据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南下。国民党钱大钧部约两万余人,由梅县松口扑向三河坝。朱德和25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指挥了这场阻击战。
3 }7 M; O( [4 ?' x0 z3 B
发表于 2013-3-20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骥山阿建 发表于 2013-3-20 10:46 ; ]" f9 d; F7 s2 E  z0 Q% Z, A
何来朱德去陆丰接苏联军火失败之说?5 o* B& q/ f2 ], @& e  L, T) ~
  以下是来自百度的信息: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国民党反动派 ...
+ Y) j3 m* M; _0 |; J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我们苦苦追查的是历史真相.据现在俄罗斯公开的档案,确有其事.
发表于 2013-3-20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风过以后 发表于 2013-3-20 14:49
. l/ |' S( C% G# r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我们苦苦追查的是历史真相.据现在俄罗斯公开的档案,确有其事.
, q( H7 P+ I4 g# ^1 d
能够把俄罗斯公开的档案在此公开吗,让我也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13-3-20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骥山阿建 发表于 2013-3-20 15:27
: l5 @0 y  i& c6 p6 b( Y7 J能够把俄罗斯公开的档案在此公开吗,让我也学习学习。
5 X" F5 I+ K- [2 P
懂英文加翻墙就可以了.历史也许像油画,退后几步看就一清二楚了.
发表于 2013-3-20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阿史 于 2013-3-20 18:25 编辑
: y( y7 b8 ~6 p% H: x2 K
7 {) k) f5 d1 l+ A$ d2 p. U三河坝中山纪念堂去过多次,总觉得: , Z  `' E: e7 q3 o; F
堂内展览比对面的三河坝战役纪念馆差得大远。图片多而乱,介绍的:1、大部分是孙中山的生活照片;2、建纪念堂的经过。+ m. K1 F4 S4 o
) }# D$ W, f  w9 f

8 e7 @. @/ l8 \( N: ?没有介绍清楚:
8 `0 f! L1 @' n3 E; O- k) \* a0 |1、孙中山为什么要到三河坝慰问陈炯明部,即孙中山到三河坝的历史背景;2、孙中山到三河坝有什么历史意义。( a6 }: z( [, p3 I& L& b& D

3 V. w) C5 n  ]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无同感。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lhy888 于 2013-3-21 07:59 编辑
4 a/ I5 {4 q  D8 L/ `8 i0 F
阿史 发表于 2013-3-20 16:11 - W! f4 k' }: V- o) P6 N# R; \
三河坝中山纪念堂去过多次,总觉得: % P9 L  V8 O. G8 |0 l% i# V
堂内展览比对面的三河坝战役纪念馆差得大远。图片多而乱,介绍的:1 ...
+ u! r, K8 ?: [  c8 F) a2 D/ P

7 N! R& v0 Y* d  W本坛《镜头里的大埔》版《邓金锋教授旧居》一帖48楼,可见《梅州日报》记者吴优的《他为三河中山纪念堂正名》全文,其中孙中山到三河坝所为何事?说得很清楚。
发表于 2013-3-21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lhy888 发表于 2013-3-21 06:05 - R3 A  d- X. g/ s- }
本坛《镜头里的大埔》版《邓金锋教授旧居》一帖48楼,可见《梅州日报》记者吴优的《他为三河中山纪念堂 ...
- t- Z$ z3 w# m/ `" V
  哎哟,  我说的是纪念堂内没有介绍“1、孙中山为什么要到三河坝慰问陈炯明部,即孙中山到三河坝的历史背景;2、孙中山到三河坝有什么历史意义”的有关内容。; n$ C! ]/ {, P9 U3 [6 P( r. L
6 e1 ]! H* U' c2 o* r( ^9 S/ c
   至于阁下介绍的相关文章,则是另外一回事啦。。
发表于 2013-3-21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翻开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以来三千多年的历史,简直是一部人类的杀戮史,大小的互相屠杀不下二百次,三十年没有战争的屈指可数,没超过十次.就是近一百五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大平天国之乱,军阔混战,抗战,国共内战,文化大革命等,每次死亡人数都是千万计.我不明白我们的民族为什么这么苦难,我找不到原因......我的故乡有幸有战争的纪念馆,不管是朱德也好,孙中山也罢,都是中华民族苦难的战争史一部分,希望我们不是为他们歌功颂德,而是警示后人:和平来之不易,请珍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6-10 12:39 , Processed in 0.07649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